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历史·地理 > 正文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二十八)

2012-04-15 06:40 历史·地理 ⁄ 共 4615字 ⁄ 字号 评论 1 条

    1854年5月初,英国领事阿礼国提出实行“海关税务司”制的方案,即由英、美、法等国领事指派一个外国税务委员会,同上海道台指派的中国官员共同组成海关税务司,管理海关事宜。这是英国人染指中国海关主权的核心议题。此时清政府正处于内外交困中,自小刀会起事后,上海海关关税断绝,直接影响到清剿太平军的军饷供应,外国人趁火打劫,无异于落井下石。在谈判中,阿礼国等人继续加以利诱,提出只要建立“海关税务司”,清廷就可以有稳定的关税收入,且英国愿意补交商人所欠关税48万两。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二十七)

总税务司——英国人控制长达百年

    于是两江总督怡良命令吴健彰从速谈妥此事。6月27日,英国公使包令在同吴健彰会谈时,再次提出以改组海关作为归还欠税的交换条件。6月29日,在外国列强的威胁与利诱下,吴健彰同英、美、法三国领事正式订立了《上海海关征税规则》九条,规定在上海设立司税官,由三国领事各派税务司一人,共同管理海关,代理清政府向外国商人征收进出口税银。7 月12日,新设的上海海关正式开始征税,关税管理委员会也于同日成立,英、法、美三国分别指派威妥玛、史亚实、贾流意三人为税务司,中国海关从此进入一个由外籍税务司控制“中国门户”的殖民时期。

    作为回报,英美法等国自此开始放弃所谓的“中立”立场,积极参与围剿小刀会,主动断绝对小刀会的军械粮饷接济,甚至命炮舰轰击上海县城。1855年2月 16日(除夕),刘丽川率200余人向城西突围,第二天被清军击毙,延续17个月的小刀会祸乱基本结束。在血淋淋的人头背后,欧洲人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达到了控制中国海关的目的。“海关税务司”制随后被推广到广州、厦门、福州、天津、汉口、镇江等中国其他通商口岸。1859年,年仅27岁的英国人李泰国(其父为英国驻广州第一任领事),成为中国第一任海关总税务司,负责募用外国人在中国各口岸任职,由此中国海关管理权全部为外国人控制,甚至连鸦片都以 “洋药”为名列入税单。1861年,年仅26岁的英国人赫德(Robert Hart)接替李泰国,出任清政府代理海关总税务司,两年后正式出任海关总税务司。由此至1908年离开中国,赫德掌管中国海关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期间,欧洲国家通过甲午赔款和庚子赔款,获得了中国关税的支配权。1911年10月15日,也就是辛亥革命第5天,英国人安格联(F.A.Aglen)奉旨成为中国第三任海关总税务司,直至1927年,掌管中国海关长达17年。1927年7月,英国人梅乐和(F.W.Maze),出任中国第四任海关总税务司,其是赫德的外甥,掌管中国海关长达16年。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人李度(L.K.Little)被国民党政府任命为中华民国海关总税务司,直至 1949年国民党逃亡台湾,李度也跟着去了台湾,继续当着所谓的“总税务司”。从1854年至1949年,中国海关主权共沦丧95年。新中国成立后组建海关总署,毛泽东主席任命孔原为中国海关总署第一任署长,终结了欧洲人在中国的殖民历史。

访问南京——太平军与欧美国家的关系

    外国人在华养寇自重以趁火打劫的情形,绝非小刀会一例。1853年2月26日,太平军逼近南京城时,英法等国正在谋划修改《南京条约》。英国驻沪领事阿礼国即密报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文翰(此人祖上即靠贩卖奴隶发迹),建议英国趁机要挟清朝皇帝,从而扩张英国利益,并说“情况是何等的微妙,凭三四只轮船与兵舰,英国只要小有作为,便会产生决定性作用,独断自己的要求条件”(原件藏于伦敦档案局)。3月3日,阿礼国再次密报文翰,阐述相同观点。3月13日文翰从香港启程赴上海了解局势。3月15日,江苏巡抚杨文定着吴健彰向上海英法领事发出求援照会,请求派军舰协助清军救援南京,遭推托。3月19日南京城被太平军攻破,3月20日文翰抵达上海。3月21日,尚未进入南京城的杨秀清,迫不及待地差遣叶师帅去广州,送公函给广州十三行,希望与洋人取得联系。该信由叶师帅于5月11日送达广州,遭十三行拒收,后转交罗孝全(洪秀全之师)。罗孝全另外还收到一封洪秀全邀请他去南京传教的邀请信(疑为伪造)。

    3月29日洪秀全定都南京。4月7日,文翰派上海领事兼翻译密迪乐,向上海道台吴健彰声明不能派兵助剿。4月22日,文翰、密迪乐一行乘坐英国军舰 Hermes号,欲赴南京打探情况(清舰尾随在后)。但当时清廷一直散播外国兵舰将协助清军的消息,文翰的坐舰在镇江遭到太平军炮击,派人交涉后被罗大纲等人放行。4月27日,英国公使文翰一行终于抵达南京,翻译密迪乐自水西门入城,与韦昌辉、石达开会谈,并安排文翰觐见东王杨秀清。4月28日,文翰拒绝按天平天国礼仪接见,并将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译本转交太平军首领。4月29日,赖汉英(洪秀全妻弟)等人赴下关会晤密迪乐,表示歉意,解释误会,英方重申中立立场,双方约定第二天会晤。4月30日,文翰担心会晤时因礼仪问题发生争端,便给杨秀清写了一封信,派密迪乐登岸送交赖汉英。这封信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希望太平天国承认英国在华利益;二宣称英国政府采取“严守中立”的外交立场,绝不干预战事;三询问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及东征上海的意图,要求保护英人安全与财产以利通商。杨秀清当即回复文翰,申明“天下为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允许英人“可随意来天京,或效力,或通商,出入城门,均不禁阻”。至5月2日,文翰一行才离开南京,5月3日至镇江时,密迪乐上岸会晤罗大纲,文翰声明不助清军,并要求太平军勿再炮击英舰。5月6日文翰一行回到上海,将收集到的情报写成报告。江苏巡抚杨文定再次提出借派轮船助剿,再次遭到英国人推托。文翰在给英国外交大臣克拉兰敦(Clarendon)的报告中,提出“武装中立”的原则。克拉兰敦在给文翰的回文中,提出要为1854年修改中英《南京条约》做准备。

军火贸易——太平军何来洋枪洋炮

    英国“武装中立”的话音未落,对华军火贸易随之展开。说穿了与如今欧美国家在利比亚、叙利亚军事政变中,一边宣称中立,一边公然给反政府组织提供武器的态度并无二致。同样的场景,早在160年前的中国即已上演。太平军之所以能为祸中国长达14年,与欧洲人的支持有很大关联。其中军火贸易,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851年1月太平军金田举事时,所拥有的武器主要为私自铸造的刀、矛等冷兵器,外加少量鸟枪、抬炮;与清军相比武器质量低劣,但胜在人心齐、地理熟、胆气壮。到1852年4月永安突围时,靠罗大纲(水寇出身)在古苏冲之战中,缴获十余担清军火药才得以突出重围。6月份攻占湖南道州后休整了两个月,期间增修军械,搜掠铜铁铸炮300余尊,用土法熬制火药,武备小有改善。9月份萧朝贵部进攻长沙时,占据金盘岭军械库,获得大量火药,太平军战斗力大增,竟能与数万清军对阵而不落下风。12月初,太平军从长沙撤围后,经洞庭湖攻占湖南岳州(岳阳)。岳州系长江咽喉、两湖重镇,大炮火药极多,尽被太平军缴获,其中仅林凤祥一人即缴获大铜炮4尊、小炮13尊。此前太平军围攻桂林月余不得,围攻长沙80多天未克,经岳州缴获清军火炮后,只用20天就攻克了武汉三镇。又在武昌城缴获清军大炮二百余门。太平军在武昌休整月余后,沿江东下,直捣南京,沿途在九江、安庆等地又陆续缴获清军火炮。攻至南京后,用盛满火药的棺材炸塌城墙,仅用12天就攻破了南京城。通过史料分析,太平军自缴获清军火炮后,攻城实力大增,但太平军并无军工支持,尤其缺乏火药、硫磺等军事物资。太平军普通士兵装备的依然是刀矛等冷兵器,胜在组织严密、士气高昂。

    1853年3月定都南京后,英法美等国公使相继与太平天国建立联系,双方之间的军火贸易随即展开。4月27日文翰一行抵达南京时,一位名叫嘞呐吐(Reynold)的英国商人,曾与赖汉英商谈贸易问题,得到首肯。回到上海后,嘞呐吐雇佣中国小船,欲带货至镇江售卖,在焦山被清军水师挡回。密迪乐在 7月2日再次抵达镇江,与罗大纲商谈军事和宗教问题。7月18日,罗大纲出镇江城,大破江南提督邓绍良,焚其京砚山营盘七座。9月29日,苏松太道吴健彰部在镇江焦山甘露寺附近江面,截获两艘载有军火的船只和2名外国人(另1人逃脱),并从其身上缴获一封上海小刀会首领刘丽川写给洪秀全的奏折(请求归顺)。被捕的两名外国人即为嘞呐吐和温那治,船上载有洋枪200杆,洋刀100把,及火药、手枪等军械。此事被两江总督怡良上奏朝廷(见怡良奏片和嘞呐吐写给罗大纲的信)。怡良奏称,夷人火药价格从每桶3元银洋,暴涨至25元以上。如此暴利,自然引来垂涎,此后大批外国人涌入太平天国地区做军火生意。据史料记载,南京城有“极多做洋枪铺户”,城内法国商人俱穿长毛服饰,携带洋枪及各种炮械在彼销售,有轮船名不设,泊仪凤门外,专做此等生意。

    除了散商贩卖军火外,外国洋行仗其雄厚实力,在与太平天国军火贸易中占了很大部分。1853年,美国旗昌洋行股东兼驻沪副领事金能亨,将一艘轮船和大批美国枪械弹药卖给太平军,未料被清军侦知,结果在上海引起舆论大哗。美国琼记洋行商人罗伯特·费伦向上司汇报说,太平军“欢迎外国人同他们做买卖,……他们首先需要的是军火,有多少要多少”。为遮人掩目,上海英租界的洋行变换包装方法,把一箱箱贴着“雨伞”标签的步枪和借用“圣经箱”包装的火帽式手枪卖给太平军。除了外购武器,太平军还请外国人协助制造武器。1854年驻守镇江的太平军即请了4名外国人为其“制巨炮、喷筒”。曾国藩家书记载,1854年,驻守江西湖口的罗大纲身边,也有4个洋鬼子。1856年曾国藩攻陷江西安福县时,即缴获洋枪洋炮四百余件。到太平天国后期,苏州、太仓、昆山、盛泽、嘉定、青浦、南桥、拓林、湖州、嘉兴、漳州等地相继建起了军工厂,其中以苏州、昆山、太仓三地规模最大。这些由外国人协助生产、装备、训练的枪炮部队,大大增强了太平军的战斗力。据史料记载,太平军中的外国“洋兄弟”多达数百人(史书称之为洋将),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英国人呤唎(A.F.Lindley)、美国人白齐文。

    到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外国人对于太平军的军火贸易甚至到了泛滥的地步。1861年12月,太平军黄呈忠部占领宁波后,大炮成百、枪枝成千、弹药成吨地进口。一艘名为Paragon号的英国商船,一次就试图将300门6磅至32磅的大炮、100箱小型武器及50吨弹药卖给太平军。1862年春,太平天国曾计划花费50万两银子,派人赴美国购买轮船枪炮,后因华尔向苏松太道吴煦告密,未果。1862年4月,上海一家洋行一个月之间就卖给太平军步枪3046 枝、野炮795尊、火药484桶(10947磅)、子弹18000发、炮盖450多万个。太平军与欧美军火贸易之盛、规模之巨由此可窥一斑。据曾投靠太平军的美国人马惇估计,仅苏州太平军就有三万枝外国枪,四分之一的兵士配有步枪,忠王李秀成的1000名卫队全部配备来复枪。归王邓光明的洋炮队,规模达 5000人。因此,早期太平军装备并不占优势,然而外国人介入太平天国战争后提供了大批武器,直到1862年4月李鸿章率淮军到上海前,太平军在武器装备上是大大超过清军的。就连湘军统帅曾国藩,在1862年10月也承认“贼之火器精于我者百倍之多”。湘系集团由此开始在洋务运动中大量兴建近代兵工厂。

来源专题辛亥百年祭

目前有 1 条留言    访客:0 条, 博主:0 条 ,引用: 1 条

    外部的引用: 1 条

    •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二十九) « 求索阁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