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莫言获得了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中国第一位获得此奖项的本土作家。国内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莫言第二天也在自己的微博上发信:感谢微博上朋友们对我的肯定,也感谢朋友们对我的批评。您怎么看待这两派意见?
乔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首先是他个人的大喜事,同时又不是他一个人的事,而是中国文学界、中国文学史的一件大事。我们应该看到,除了莫言本人的天份和努力,实际上这背后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中国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继泰戈尔之后,在1968年成为了第二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这其实与1960年之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由此开启了引人瞩目的“黄金十年”。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有关。恰在此时,诺奖就颁发给了写出《雪国》、《古都》、《千只鹤》等作品的川端康成。而莫言的获奖也说明中国的经济成就被世人认可,其背后站着的就是一个崛起的大国,所以对莫言的肯定其实也意味着对我们国家朝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挺进的肯定。
刘慧:获奖消息一出,据说国内好几家大学都要加大新一年度教科书、参考书对莫言文章的选入量,明年出版的文学史还要把莫言提高到和巴金、鲁迅等著名作家同等的地位,您怎么看?
乔良:这其实有些可笑也有些可悲,莫言没获诺奖前他的成就已摆在那里了,做为中国的一流大学,他们早该对莫言的艺术成就有清晰的判断与认可,而不该是因为其获得了诺奖才对他进行这种亡羊补牢式的肯定,这只能说明某些人的短视和无知。说明这些专门从事文学史研究和教学的人缺乏判断力。因为就莫言为中国文学史的贡献而言,他的作品与中国现当代任何一位大家相比,都毫不逊色。尤其在现今活着的这批作家里他确实是佼佼者。面对他的此次获奖,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兴奋与热情,不要假装矜持。莫言获奖的意义决不亚于不久前“辽宁号”航母的正式交付使用,因为起码这两个事件都能提振中国人的自信和信心,我们为何要吝啬对其赞赏之词?!
文学评论家朱大可先生说:莫言的获奖可能是诺奖降低了水准。我觉得他说出这种话来倒要让人怀疑其文学见识和水准。
刘慧:听得出来,您就是一位很赞赏莫言的人,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到他的?您最欣赏他的哪部作品?
乔良:我从莫言出道之初就开始关注他,我认为莫言从写出《檀香刑》之后,就已经是大师级作家了。如果说他的发轫之作《透明的红萝卜》还有点原苏联作家钦吉斯·艾特玛托夫《白轮船》的痕迹,《爆炸》还有一些克劳德·西蒙《弗兰德公路》的影子,那到了《檀香刑》就已经完全是中国做派、中国精神的作品了,他对中国民间俚词俗曲的娴熟运用并将其化为崭新的现代小说元素的能力让人吃惊。而这些年来文坛对《檀香刑》的评价我认为是不公正的,对这样一部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的肯定甚至不如《丰乳肥臀》、《蛙》等作品,在我看来非常可笑。当时看过《檀香刑》之后,我对莫言的评价就是:渐显大师相,我认为这部作品代表了莫言文学成就的最高水平,是登峰造极之作,决不低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此外,我们必须承认,莫言的横空出世,最终成就的决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这些年来有很多作家对莫言风格进行的模仿即可证明,他对中国作家的影响可见一斑,也可以看作他的文学对一个时代的影响。据统计莫言这些年来共发表了132部作品,仅就勤奋而言,也没有多少作家可望其项背,他理应比别人收获更多的荣誉,更何况他的这些作品是对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弱点开掘得最深透的作家之一,而他极富特色的语言极大丰富了中国文字的表现力。
我二十年前就曾戏言,莫言的成功秘诀就在于其对中国成语的反常和颠覆性使用,这一以偏概全的评价,一度还使我们两人之间产生过小小的误会。好在这是两个年轻气盛的人之间的误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很多事情我们都开始看淡、看轻,自然消除了误会。
在看到《檀香刑》之后,我对莫言的欣赏就是完全的、由衷的了,我认为写这类小说中国作家无人能出其右。这部小说大大垫高了中国文坛的基座,这是莫言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贡献。所以说,我以为在诺奖的消息传来后,我们不该吝啬赞美莫言,赞美莫言实际就是在赞美中国当代的文学。当中国最需要向世界展现软实力的时候,莫言代表中国站在了世界的面前,难道不应该赞赏他吗?我们有什么理由吝啬对他的赞赏,这个时候还扭捏矜持那才是一种虚伪。
刘慧:诺贝尔奖曾经授予过其他一些被中国政府不认可的人士,而且我还听到过一种声音就是,诺奖一般比较青睐那些和本国政府唱反调的人。不过我们知道在去年莫言是当选为中国作协副主席,所以这个说法也就不成立了对吧?
乔良:和原苏联著名作家、写出过《静静的顿河》的肖洛霍夫一样,莫言也是用他的笔记录了民族变迁史的作家,所以他的获奖和是否与其是主流作家无关,因为无论主流还是非主流,只要你有本事准确记录自己民族的历史,并且又能表达生动、深刻的话,他就有资格获得诺奖。有些心怀叵测的人认为其不是一个反政府的作家就不该获奖,那是因为他们把诺奖理解为专门用来颠覆非西方政治标准的武器,以为一个非西方的作家只有写出与自己国家政治现状对抗的作品才有资格获奖,而这一次瑞典皇家科学院用莫言的获奖向世人证明,他们没有那么小器。这大概让那些国内外的对中国现实充满敌意的人失望了。
注:
乔良——中国著名军旅作家、军事理论家、评论家,空军少将。现任空军指挥学院战略学教授、国家安全政策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
刘慧——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编辑、主持人
对诺贝尔奖的过度宣传已经影响了一些人的正常思维,如果说自然科学的奖项还可能有可圈可点的话,社会科学奖项就不那么纯洁了,西方价值观严重渗透其中,看看已经得奖的,双重标准十分显见。得诺奖不要兴高采烈,还需谨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