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官场·职场 > 文章
2007-07-31 20:40 名人·名传 ⁄ 共 1717字 评论 2 条
朱镕基背负着千余年来中国人心目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丞相形象走下了中国的政坛,与诸葛亮等世人敬重的丞相们所不同的是,朱镕基在政坛上的活动有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他没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所从事的事业,不仅为世人所公认,而且后继有人。他对每个中国人,对未来的中国都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和榜样。但是,在看似并不悲壮的朱镕基现象中,仍隐含着一丝丝的悲壮。 朱镕基传奇的...
阅读全文
道光十九年(1839年),山西巡抚(省委一把手)申启贤到雁北一带视察工作。路过代州(今代县),当地一些里正(类似村长)和绅耆(类似老知识分子或退休老干部)拦住轿子告状,反映驿站在征收号草中的问题(注1)。拦大官的轿子和敲登闻鼓告状一样,都是很叫领导反感的行为,所告事实如有出入,按规定就要打八十板子,这是足以要老头们的性命的责罚。韩愈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让这些老头和村干部感到不公平,非要鸣一声不可...
阅读全文
我见过明成祖朱棣(1403—1424年在位)的一道圣旨,一字不差地抄录如下:“那军家每年街市开张铺面,做买卖,官府要些物件,他怎么不肯买办?你部里行文书,着应天府知道:今后若有买办,但是开铺面之家,不分军民人家一体着他买办。敢有违了的,拿来不饶。钦此。”(注1) 这道圣旨的口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想,假如我是当时在北京开小铺的买卖人,官府摊派到我头上,勒索到我头上,我敢执拗一句半句么?我自以为并不特别胆小...
阅读全文
一 张居正大概是明朝最能干的大臣了。他深知官场上的种种弊端和权谋,圆熟地游刃其间,居然凭一己之力完成了明朝的中兴大业。如此高明的先生讲述大官怕小吏的官场故事,必定大有深意,不可不听。 张居正说,军队将校升官,论功行赏,取决于首级。一颗一级,规定得清清楚楚。从前有个兵部(国防部)的小吏,故意把报告上的一字洗去,再填上一字,然后拿着报告让兵部的官员看,说字有涂改,按规定必须严查。等到将校们的贿赂上来...
阅读全文
2007-07-08 16:15 官场·职场 ⁄ 共 3021字 暂无评论
在薄熙来、潘岳与刘亚洲三人之间有太多相似,让人不能不将他们联想在一起。他们都是高干子弟,堪称当今中国太子党手握实权的代表人物;三人都极受媒体关注,是不同凡俗的政治明星。但是,虽然三人都走在同一条仕途上并功成名就,他们的政治理念、努力方向却大相径庭,兹分别论述之。 薄熙来: 薄熙来自甫入政坛,即被视为太子党投身仕途的代表人物。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政治资源及个人禀赋,薄的仕途一直多姿多彩,为政有声有色...
阅读全文
2007-07-07 21:44 官场·职场 ⁄ 共 2172字 暂无评论
“潜规则”是我杜撰的词。我还想到过一些别的词,例如灰色规则、内部章程、非正式制度等等,但总觉得不如“潜规则”贴切。这个词并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它来源于我的一段生活经历。 1983年,我在《中国农民报》(现在叫《农民日报》)当编辑记者,经常阅读群众来信。有一封来信说,河南省开封地区的农业生产资料部门的领导人大量批条子,把国家按计划分配供应的平价化肥批给了自己的私人关系。他们的“关系”又将平价化肥高价转卖,转...
阅读全文
说官话,还是不说官话,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选择问题。我看过清朝人笔下的几个对话场面,都出现了不说官话的抉择,其中还有一场迫使说官话者改口的情景。细品当事人的应对和选择,颇有一番能够以利害计算出来的道理。 1853年9月4日,小刀会在上海造反,擒获上海道吴健彰,与上海一湾之隔的宁波顿时紧张起来。小刀会本是洪门天地会的一支,活跃于宁波上海一带,宁波人和上海人与广东帮和福建帮并列为小刀会三大帮之一。如今上海的...
阅读全文
2007-06-26 11:27 官场·职场 ⁄ 共 2179字 暂无评论
●郑永年 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两根主柱是意识形态和组织。和世界上大多数政党不同,中共一直把自身界定为一个具有使命感的政党,就是说党要引导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沿着党认为是正确的方向发展。 党的使命表达于党的路线和政策上,而实现党的使命的则是党的干部。 改革开放以后,党的使命从毛泽东时代的“继续革命”转变成为经济建设。邓小平就此提出干部“四化”标准,录用了大量具有能力从事经济建设的干部。 党管干部制度保证了...
阅读全文
2007-06-23 21:42 官场·职场 ⁄ 共 7112字 暂无评论
2003年,吴思出了一本新书,输掉了一场官司。新书名为《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与那本著名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一脉相承。与前者相同,该书保持了深挖历史、细密分析和制造新概念的传统以及亦雅亦俗的写作风格,也像前者一样,甫一面世便得到诸多好评。 官司也是因书而起,2002年4月下旬,《北京青年报》连载吴思的《陈永贵:毛泽东的农民》一书,因书中写到抗日战争期间,陈永贵曾经参加过叫“兴亚...
阅读全文
这是一个以1%、2%决胜负的商业时代,一个信息就可以左右企业的成败。这个信息在自己手里是王牌,在对手手里是炸弹。如此重要的信息,可能在老板的大脑里、公司电脑里、一个打印稿的背面,甚至在一个垃圾筐里。随时都有泄漏的可能,泄漏的结果轻则使公司蒙受损失,重则毁灭公司。你要怎么防备? 让信息安全“不就是安装杀毒软件,在电脑上设密码吗?”当你这样想,你就和全世界95%的人一样,都错估、低估了信息对公司的致命影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