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动控制 > 科技·视野 > 正文

车联网:商机与困难并存

2014-11-17 20:20 科技·视野 ⁄ 共 271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不少专家预言,继互联网、物联网之后,“车联网”将成为未来智慧城市的另一个标志。根据国内著名分析机构易观智库预计,到2015年中国车联网用户的渗透率有望突破10%的临界值,届时中国车联网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

2010年,“车联网”概念被提出,因其涉及技术层面广,不同行业对它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根据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的定义,车联网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简单地说,车联网是指通过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置,车辆可以完成自身环境和状态信息的采集;通过互联网技术,所有的车辆可以将自身的各种信息传输汇聚到中央处理器;通过计算机技术,这些大量的车辆信息可以被分析和处理,从而计算出不同车辆的最佳路线,及时汇报路况和安排信号灯周期。

细看与其相似的互联网与物联网,无不给整个行业带来颠覆性的转变,给市场注入新的商机活力。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2亿辆,我国当前每年新车销量约2000万辆,而搭载车联网系统的车型也将从高端车型产品向普通车型普及。据国内著名分析机构易观智库预计,到2015年中国车联网用户的渗透率有望突破10%的临界值,届时中国车联网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

面对如此巨大的蛋糕,车企、互联网公司、运营商、后装车载导航厂商、地图公司、智能交通公司、车载监控厂商以及一批创新型公司等纷纷拔刃张弩,积极抢占这一新兴市场先机。

车联网市场潜力巨大

据统计,中国民用汽车在2010年拥有量仅为7801.83万辆,经过4年的发展,到2014年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12670.14万辆,增长62.4%。近几年汽车的快速增长给交通带来巨大压力,急需出现新的技术来解决车辆与道路的矛盾,而车联网技术的面世,让道路管理者看到了新的解决办法。通过智能路线推荐结合路况信息,在第一时间给车主指出最佳行进路线。

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车联网起着巨大的影响,通过移动互联网使得车联网的智能设备、数据终端与数据库建立连接,促使国内车联网渗透率从2010年的4%增长到2013年的6%,预计到2014年将进一步增至7.5%。按照2013年12670万辆车、7.5%的渗透率计算,每台车联网设备估算为1000元,车联网的市场将有近100亿元的规模,其潜力将是巨大的。

深圳通天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福表示:“今年车联网市场发展欣欣向荣,2013年4G牌照的发放及今年4G的推广让网络变得更快更方便。随着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App应用成为潮流,所以今年新开发的车联网App百花齐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思考如何去开发平台圈用户。”

李永福预计,车辆发展走向将是传统带动虚拟应用,“先是商务车普及车联网监控,实现车辆监控分享,将道路状况分享给交警、个人用户,其次才是私家车的车联网,这块目前相对比较困难,但是前景也不错,主要是给用户推送车辆便携服务和车辆用品等信息。”

厦门蓝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王新福则表示:“未来车联网发展走向必然是行业应用专业化与智慧化相结合,为政府大数据交通预测与公众出行提供人性化和便利性服务为主。”

深圳市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车联网事业部产品运营总监祝曙光也指出:“今年的车联网市场由于受到国家法律、政策的支持与**,呈现了短期的井喷式的发展景象。”

车联网将是大势所趋,未来在车联网的产业链中,从终端到汽车部件厂商、芯片厂商,再到网络硬件、系统集成、软件方案提供商等,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无限商机背后的困难

车联网技术不仅能给企业带来无限的商机,另一方面,车联网也能切实减缓城市交通压力,有效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但与其他技术的发展相似,一项新技术的普及仍需市场的检验和时间的沉淀。

但目前国内车联网技术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

一、国内高端的传感器芯片核心技术并未成熟,目前想实现通过车身网络连接,获取车身中各类传感器数据,用于报警或远程诊断仍需借助国外芯片技术;

二、通信网络带宽的瓶颈也禁锢了车联网的发展,3G网络带宽并不能满足未来对图像和流媒体的传输需求,而4G网络和DSRC(专用短程通信)的自主网技术等也还没有完全成熟;

三、产业链缺乏有效整合,虽然车联网属于广泛的概念,其产业链涉及面虽广,但各产业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车与车之间的真正双向联通不能建立起来,车联网的规模效应就不能真正发挥出来;

四、没有标准,不同的模式将产生不同的应用系统,各系统缺少统一的参考平台和接口,导致系统不兼容和资源浪费,彼此间信息不能共享。

蓝斯王新福强调,车联网目前技术的瓶颈是数据标准和数据共享。车联网技术的核心是数据,围绕数据共享厂商各显神通,但要整合这些传感网络数据,目前仍无统一的标准,这将是车联网日后重要的技术发展内容。

通天星李永福认为,目前车联网的瓶颈在于其普及程度仍不高,相信未来随着通讯技术发展,商务交通系统信息将变得更加透明,让未拥有车的用户也能享受车联网技术服务。如能真正实现这点,车联网也将会更快速发展。

民用车联网市场普及缓慢

社会各界对于目前常见的交通堵塞、校车事故、环境污染等问题特别关注,智能交通、车辆安全成为社会热点议题,更迫切希望政府能制定强有力的解决措施。作为智能交通主要方向,车联网被寄予厚望,被列为国家“十二五”期间的重点项目。所以在宏观层面上,车联网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期。目前国政府也陆续出台了新能源和智能汽车的相关政策,以推动车联网产业全面铺开。可以预见的是,车联网也将迎来更多的政策扶持。

“车联网目前主要应用于城市公共交通(智慧公交、智慧出租)、物流运输/配送、工程车辆、客运旅游、特种运输行业、政企等领域,促进智能交通、企业调度运营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全面提升,极大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能耗)与管理成本,提高了行车安全性,改善了交通路况,进一步提高了公众出行服务能力和水平,构建和谐、智慧、低碳、平安交通。”蓝斯王新福指出。

宏电祝曙光认为:“目前商用车联网市场的普及程度已经比较高了,要实现全面普及大概只需要三五年时间就能做到。但是民用车联网市场的普及程度却不容乐观,没有法律条文的指引、消费者意识薄弱、针对私家车的车联网产品较少等原因都导致了民用车联网市场发展缓慢,完全普及的话可能需要五到十年时间。”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车辆已成为我国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联网具有庞大的市场。由汽车组成的车联网系统,牵动着我国又一条至关重要的经济脉络,但与其他新兴技术一样,市场接受度和技术瓶颈将是普及推广的拦路虎,如何突破这些藩篱、迎来光明,留给人们的思考空间仍然很大。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