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历史·地理 > 正文

抗日名将杨靖宇:死于叛徒之手

2015-09-02 16:35 历史·地理 ⁄ 共 990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1940年2月的一天,一队日军来到伪满蒙江公医诊疗所,他们带来了一个托盘,让院长——朝鲜医生洪宝源对托盘里的东西进行化验。那是一个人的胃,由于长期饥饿已经萎缩得变形了。洪宝源检查发现,这个胃里一粒粮食也没有,只有一些没消化完的草根和几团看得出形状的棉花。当时一个在场的日本人说,这是“匪贼杨靖宇的胃”,洪宝源的眼泪唰地流了下来。

他知道,一个深受东北老百姓爱戴的英雄,一个被日本侵略者称为“山林之王”的抗日名将,杨靖宇将军,牺牲了。他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的总司令,在得不到正面战场一点支援的情况下,在敌后孤军奋战,对抗强大的关东军与伪军。

1958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国家公祭在吉林省通化市举行,公祭的对象就是杨靖宇将军。

在异常艰苦、残酷的斗争环境下,东北抗联在抗战过程中,出了很多叛徒。一大批抗联将领,并非死于日寇之手,而是死于叛徒之手,如杨靖宇、赵尚志等。

我们完全可以说:如果没有叛徒,大智大勇的杨靖宇牺牲不了!

致杨靖宇于死地的叛徒有四个。

第一个汉奸是程斌。

程斌,原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杨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程斌有文化,曾跟随杨靖宇打了不少漂亮仗。于1938年7月率所部115人叛国投敌,日军任命程斌作队长,组成“程斌挺进队”,其骨干都是原一军一师投降的抗联战士共29人。就是他带领的“挺进队”,把一手将他培养起来的杨靖宇将军逼入了绝境。

程斌从小跟随杨靖宇,对杨靖宇本人了解很深,常常凭猜测就能知道杨靖宇的大致去向。据关东军档案记载,程斌投降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带领敌人摧毁了抗联的补给生命线——密营。密营是抗联在深山老林的秘密宿营地,储存有粮食、布匹、枪械、药品等赖以生存的物资。这是杨靖宇的一个独特创造,更是抗联孤军对抗日寇长达14年不败的重要原因。凶狠的程斌将蒙江县境内的70多个密营破坏殆尽,一夜之间,杨靖宇将军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                                               

杨靖宇和程斌熟悉到什么程度?据老抗联战士讲,后来程斌积极参加日军对杨靖宇的围剿,那个时候,双方不用照面,只要一听枪声,就知道对方是谁了。过去日军不敢在山林里过夜,所以抗联白天再艰苦,晚上可以喘息、休整、转移。但程斌却带部队晚上连续追踪,这使抗联处境分外艰难,也是抗联战斗力大减的重要原因。

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管理处原党支部书记刘善业:“一到晚上,特别到后半夜,零下将近40度,大树都冻得嘎吧嘎吧响,非常艰难,因为密营被破坏了,他们没有存身的地方,只能在野外露宿。实际上等他进蒙江以后几乎是天天在被敌人追着,尽管穿的破烂,很单薄,但是跑起来以后,也是一身汗,当你一停下来以后,冷风一吹,那老战士跟我讲,那就像掉进冰窟窿一样,寒浸骨髓,然后冷风吹过以后,出汗的那个衣服就冻成了像铁甲一样,腿、胳膊拿弯都很难拿。特别到晚上,肚子里很饿,又没有食物,又不敢睡着,因为你睡着,可能就冻死了,再也醒不过来了……我的体会就是,那个时候活着比死都难,但是他们还在坚持。”

可以说,身经百战、善于转移的杨靖宇的部队被打散,杨靖宇被穷追不舍难以脱身,如果没有程斌,鬼子根本做不到。因此,程斌是祸害杨靖宇和其他抗联战士的第一大罪犯!

这个罪犯后来先后跟随他的主子岸古隆一郎前往热和、山西作恶。1945年,日本战败前夕,身为伪山西副省长的岸古隆一郎用氢化钾毒死全家人之后自杀。程斌在枪杀了几个投降的日本俘虏后混入华北野战部队,并且当上了指挥员。

说起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1951年沈阳的一个雨天,程斌打着雨伞在街上行走,一个人为避雨躲到他的雨伞下,结果程彬发现,这个人是一个曾叛变的原抗联干部。

不知什么原因,两个人分别都去举报了对方,结果在正肃反的当年,都被枪毙。程斌——南满抗联历史上官阶最大的叛徒这样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程斌捣毁抗联密营这招实在是太恶毒了。但是,杨靖宇还是在深山老林里把敌人拖得晕头转向,到了1940年初,围剿讨伐的日军伪军也已经被拖得精疲力竭;与此同时,杨靖宇所部给养断绝,只剩下60人。尽管情势危急,但杨靖宇本人还是有信心的,因为他已经设定了游击和突围的路线。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件让杨靖宇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又出了一个可耻的叛徒!

这第二个致英雄杨靖宇于死地的叛徒,是杨靖宇的警卫排长张秀峰。

这个从15岁起被杨靖宇抚养成人的叛徒1940年2月1日,携带机密文件、四支手枪和一些弹药,以及抗联经费9960块大洋叛变投敌;更重要的是,张秀峰对杨靖宇计划安排的游击、突围路线一清二楚。

张秀峰是一个孤儿,由于父母双亡人情冷漠,造就他从小寡言少语的性格。长大后,他参加了抗联,并有幸成为杨靖宇的警卫排长。杨靖宇曾经对他说:“你是孤儿,没有爹妈,我也没有儿女,你就和我儿子一样。”他不会写字,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杨靖宇不但让他学会了写名字,而且手把手教他认字。不仅如此,杨靖宇还教他唱歌,教他吹口琴,并亲手赠送给他一个口琴。张秀峰对这把口琴爱不释手,没事就拿出来把玩。

一个自己一手栽培的战士,一个被自己当作亲生儿子的孩子,在最需要他支持的时候离自己而去,站到不共戴天的侵略者一边。将军当时会是什么心情?是愤怒?还是悲凉?

现在看来,张秀峰的叛变是致命的。杨靖宇的行踪被暴露,突围路线被封锁,敌人缩小了包围圈,追赶得更加疯狂,追踪杨靖宇将军直至牺牲。

杨靖宇在突围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分兵,身边的人越来越少。

2月2日,杨靖宇身边只剩下20余人。

2月10日,在日伪军不停顿的追剿下,杨靖宇身边只剩下12名战士。

2月15日,身边只剩下7名战士,粮尽援绝,陷入绝境。这天早上,正在濛江五金顶子西北方一个山坳里隐蔽的杨靖宇和他的战士们再次被汉奸崔志武带领的警察大队发现。岸谷隆一郎得知后立即派“程斌挺进队”、“崔胄峰挺进队”、“唐振东挺进队”一起赶来,参与所谓的“最后的围剿”。岸谷还怕地面难以奏效,专门调来飞机,从上往下盯住杨靖宇,杨到哪,飞机就跟到哪,并向地面上的四支伪警察部队指示目标。杨靖宇等7人边打边撤,至下午三点仍未摆脱掉敌人。后来,他们占领了一个小高地,狙击跟得最快的“崔胄峰挺进队”和“程斌挺进队”。两队敌人加起来共600来人,而杨靖宇身边只有7个人。“崔胄峰挺进队”的队副日本人伊滕用中文向杨喊话,催其投降。杨靖宇回答:“好吧,条件是马上停止射击,你一个人上来吧。”鬼子伊滕信以为真,边说话边向杨靖宇走过来,杨靖宇“啪啪”两枪,伊滕应声倒地。叛徒崔胄峰看见日本主子被撂倒,怕在日军面前自己的脑袋难保,就领着四五个伪军猛地跳起,叫骂着朝靖宇将军隐蔽的地方扑来,杨将军又是两枪,崔胄峰立时左腿骨被击断。趁着敌人正在混乱,杨靖宇率领7个人突出重围。夜间,敌人顺着雪地脚印再次找到他们,一场激战后,只剩下6人,而且有4人负伤。杨靖宇将军命令负伤的警卫员黄生发(解放后曾任吉林省二轻局副局长)带3个伤号突围北去进密营养伤,自己率两名警卫员继续南下,以便同二方面军会合。杨靖宇身边剩下的两个人,分别是警卫员朱文范和李东华(一说是聂东华,此人是二军军长金日成专门派来保护杨靖宇的)。

尽管敌人拼死跟踪,甚至在雪地里用一根根划火柴的方法寻找足印,但是还是在16日凌晨失掉目标。这一天一夜间,杨靖宇和他的战友们已惊人的毅力,将600余人的伪警察大队拖得人仰马翻,被打死,打伤,冻伤和因冻伤疲惫掉队者竟有500余人,最后只剩下五六十人,坐在雪地上喘气。无衣无食的杨靖宇再次从敌人视线中逃脱。岸谷隆一郎大怒,在无线电中大骂了程斌等人无能后,决定重撒大网,巡捕杨靖宇。

杨靖宇带着身边仅剩的两个警卫员,继续和敌人周旋。2月18日,两个警卫员下山寻找食物,被告发后与敌人激战,英勇牺牲。敌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杨靖宇的印章,断定他就在附近,于是调集600多人的讨伐队进山围剿,并且不允许打柴的百姓带午饭进山,让杨靖宇得不到任何食物。

杨靖宇孙子保留的“传家宝”,杨靖宇啃过的树皮。

此时的杨靖宇将军已经孤身一人,他已在生命的最后关头用毅力和强健的体魄一次次击败敌人,但是他无法击败饥饿和寒冷。此时他脚上的棉鞋已烂成一团,靠一根绳子捆着才没有散架。整日在冰天雪地里奔走,他的两只大脚已经冻伤。由于两位警卫员已经牺牲,他必须自己亲自去弄食物,这样做他自己不得不暴露。暴露的危险他是知道的,多日激战,自己生命的力量即将耗尽,再也不能象2月15日甩掉“崔胄峰挺进队”和“程斌挺进队”那样甩掉敌人了。但是不暴露也会在冰天雪地中冻饿而死。杨靖宇作出了选择,为得到食物和棉鞋,找到部队,他必须暴露,但只向中国老百姓暴露,向他们买食物。

2月22日上午,杨靖宇在濛江县保安村以西五里的山里等到了四个砍柴的村民。这里面就出了一个汉奸。

这第三个致英雄于死地的是伪牌长赵廷喜

1940年2月22日上午,杨靖宇在蒙江县保安村以西五里的山里等到的四个砍柴的村民是:伪牌长赵廷喜,村民孙长春、辛顺礼、迟德顺。由于居民点的警察不让砍柴的村民带食物下山,杨靖宇只好恳求他们回去带点食物和棉鞋,并答应多给钱。伪牌长赵廷喜还劝他:“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对投降的人不杀头的。”杨靖宇平静的说:“我是中国人哪,不能作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咱们中国就完了。要对的起自己的良心。”赵廷喜答应回去给他弄点粮食,然后和杨靖宇分手。

赵廷喜在回去的路上遇见了铁杆汉奸李正新。由于怕另外三人先报告了他们与杨靖宇的会面,导致全家被杀,因此向李正新说出了此事,李听后大喜马上向伪蒙江县警察本部的日本警佐西谷报告。西谷闻讯立即让赵廷喜带领自己和大批日伪军警宪特去围捕杨靖宇。就是因为他的告密使敌人最后找到了筋疲力尽的杨将军。

地窝棚里的杨靖宇满心盼着村民给自己买来吃食,好继续战斗,可他却听到了汽车引擎的声音,他知道事情不好,赶紧离开地窝棚,向山上跑去。

2月23日下午四时,西谷的队伍在濛江三道崴子703高低附近,发现了杨靖宇。此时的杨靖宇饥寒交迫,伤病缠身,面对突然出现的敌人,心里想些什么,后人是不难想象的。将军最后的时刻到来了。

如果那天将军能够吃上一顿饱饭,如果能有药品包扎一下淌血的伤口,如果能有一个安全的地方让他再休息一宿,情形会怎样呢?

当时日伪政府的档案对这最后的时刻有着翔实的记录:杨靖宇已经饿了好几天肚子,但是跑的速度却很快。两手摆动超过头顶,大腿的姿势像鸵鸟一样。但是跑着跑着速度就慢了下来,很明显跑不动了,最后在河边的一棵树下躲了起来。

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管理处原党支部书记刘善业:一开始敌人并没有开枪,而是向杨靖宇喊话,因为讨伐本部有命令,假如遇见杨靖宇,不要开枪,一,劝降;二,活捉,要把他的才能用到“满洲国”的建设上来。但是回答他的喊话的只有手枪的射击声。打了一阵以后,杨靖宇知道突围无望,就把自己身上带的文件点火烧了。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靖宇将军厉声喝问:“谁是抗联投降的,滚出来我有话说!”几个叛徒吓得龟缩在一旁,不敢吭声。

最后的攻击开始了,四面都是敌人的子弹,杨靖宇又打倒数名冲在前头的敌人,同时身上也多处中弹,左腕中弹一支手枪落地后,仍以右手持驳壳枪应战,最后胸部中弹,轰然倒下,一代抗日英豪就此壮烈殉国!时间是1940年2月23日下午4时30分。

杨靖宇生前死后都是让日本人异常敬畏的人物。他牺牲后好久,西谷等人才敢向他靠近,这时敌人再次犹豫起来,不敢相信死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杨靖宇。直到程斌到来,确认此人就是杨靖宇。据事后伪《协和》杂志记者报道,听说他们真的杀了杨靖宇,西谷等人“一点没有感到快乐”,反而“呜呜的哭了起来”。

赵廷喜告密杨靖宇后,“讨伐”本部奖给他30元钱。第二天,保安村警察署的警察们就找上门来,说:你老赵告密杨靖宇有功,发了大财,别独吞了,给咱们打点酒喝。开始时赵廷喜还好酒好菜地招待着。可三杯酒下肚,就喝变“味”了,指桑骂槐地冲着他骂,揪着他耍。以后钱喝没了,警察们也还天天把他找到警察署来,见面就打劈头就骂。赵廷喜在保安村实在呆不下去,只好远走他乡到柳河藏身,六年之后偷偷回濛江捡蘑菇,让老百姓发现,二话没说拧送政府处决。1946年人民政府在杨靖宇的坟前将赵廷喜枪毙。

那么在战斗中,是谁击中的杨将军呢?——这也是一个无耻的叛徒。

第四个致英雄于死地的是1938年6月跟随程斌叛变的张奚若.

张奚若是程大队有名的机枪射击手。原籍辽宁本溪,1935年6月参加抗联,为一军一师师部机枪连机枪射手。叛变后曾在伪通化省举办的集中培训学习中获得特等射手称号。这是个打起仗来不要命的角色,1940年1月9日在蒙江县错草顶子战斗中,他将机枪架在树杈上向抗联射击,被杨靖宇一枪打中受伤,送到沈阳治疗一个多月,2月21日刚回蒙江。他的把兄弟副射手白万仁、弹药手王佐华在2月15日那天追剿杨靖宇的过程中,因冻伤掉队,被收容在蒙江县城里养伤,这个被人称之为“铁三角”的战斗小组2月23日中午聚在一起正在打牌。驻蒙江的伪通化省本部接到杨靖宇在三道崴子的报告,因部队都在山里“讨伐”,一时无兵可派,就把那些在县城里养伤的伤兵集合起来,派到现场。张奚若和白万仁、王佐华被编为第一批快速挺进队,挨在岸谷身边。当敌人向杨靖宇喊降不奏效时,岸谷向张奚若下达了“干掉他”的命令。张奚若随即扣动扳机,英雄杨靖宇倒在那棵树前的雪地上。当时杨靖宇身上还有三支手枪270发子弹和6600元钱,叛徒如果不击中杨靖宇,当时600人被拖成50人的敌人,能否抓得住英雄,还真不好说。

当晚,“讨伐”队在饭店里喝庆功酒。张奚若、白万仁、王佐华坐在首席上,张奚若向人们炫耀说:“正当杨靖宇抬起腿将要跑的一霎那,我一个点射,齐刷刷地都给他点在这儿上了(指胸口)……”。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突然间酒桌冷了场。2月1日叛变的原抗联一路军特卫排排长张秀峰端着酒杯,隔桌过来往张奚若面前蹾,沉闷地骂了声:“混蛋!不得好死!”张秀峰的失态使程大队的人员像得了传染病一般,都喝不下去了,庆功宴不欢而散。

张奚若在“讨伐”队里的日子,自从那天在酒桌上冷场以后,就没大有人搭理他,表面上虽然不说出口,可都在暗中较着劲。百姓的憎恨、队友的疏远令他警觉,非但不敢炫耀功劳反而开始藏“功”,所以在“讨伐”队评功授勋、上日本观光过程中,给张奚若评了个最高奖——勋五位,与程斌一般高,张奚若不敢要。据白万仁讲,评奖那会儿依张奚若的意思咱都不要奖也不要功,能平平安安混日子就行了。结果越不要还越给,大伙起着哄让他要,要完了风凉话都上来了,什么真卖力气真风光,怎么怎么有能耐啊,弄得哥几个抬不起头来。看着形势不好,张奚若和两个把兄弟在一起合计:以后谁也不要承认杨靖宇是被咱们打死的,就说杨靖宇是“自刎的,当地老百姓说自杀的,咱也这么说。”从此,杨靖宇被他“一个点射,全都点在这儿”的事就再没人提起了。

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日伪资料《阵中日志》的面世,杨靖宇牺牲的真正原因逐渐明朗起来。《阵中日志》用现场图片告诉人们杨靖宇不是“自刎的”,是被敌人用机枪射杀的事实。究竟谁是杀害杨靖宇的凶手的问题这才被摆到日程上来。

吉林日报社一位记者于1984年夏天,带着这个问题找到当年赴现场指认杨靖宇尸体的原抗联一路军特卫排排长、1940年2月1日叛变投敌的张秀峰,让他提供线索。

张秀峰倒是很干脆,说:“杨靖宇是张奚若打死的,这个绝对没有错。光复时,程大队解散以后,大部分都回家了,他还跟着程斌没走,不知道现在在哪。”

据张秀峰说,张奚若是程大队有名的机枪射手。原籍辽宁本溪,1935年6月参加抗联,为一军一师师部机枪连机枪射手。1938年6月随程斌叛变,曾在伪通化省举办的集中培训学习中获得特等射手称号。1940年1月9日,在蒙江县错草顶子战斗中,他将机枪架在树杈上向抗联射击,被杨靖宇一枪打中受伤,送到沈阳治疗一个多月,2月21日刚回蒙江。他的把兄弟副射手白万仁、弹药手王佐华在2月15日那天追剿杨靖宇的过程中,因冻伤掉队,被收容在蒙江县城里养伤,这个被人称之为“铁三角”的战斗小组,2月23日中午聚在一起正在打牌。驻蒙江的伪通化省“讨伐”本部接到杨靖宇在三道崴子的报告,因部队都在山里“讨伐”,一时无兵可派,就把那些在县城里养伤的伤兵集合起来,派到现场。张奚若和白万仁、王佐华被编为第一批快速挺进队,挨在担任现场指挥的日本警佐西谷身边。当敌人向杨靖宇喊降不奏效时,西谷向张奚若下达了“干掉他!”的命令。张奚若随即扣动扳机,杨靖宇倒在那棵树前的雪地上。

从张秀峰那里得到张奚若是真凶的线索后,人们南上北下,认真排查,细心采访,前后历时两年有余,始见端倪。

原来1950年“肃反”运动开始后,已在梅河口安家落户的张奚若听到风声不好,找到同在梅河口的王佐华订立同盟:不管什么时候千万不能说出我开枪杀了杨靖宇的事,万一有人揭出来,就由你扛着,你的老母亲我给你养,牢饭我给你送。我拉家带口的一大家子牵扯多,我要像你似的,光棍一条,我就顶你去死。大老粗王佐华很义气地答应下来。不久,王佐华入狱。在狱中一直坚持说:“杨靖宇是自刎的。”

张奚若也果真给王佐华送了一次东西,为其老母亲送一次柴火和钱。后来,风声紧了,便将家搬到柳河县三源浦躲了起来。1958年,白万仁入狱。与王佐华在镇赉劳改农场相见。两人经过交谈,方才意识到哥俩都被张奚若“糊弄”了。

1965年,王佐华在监狱开展的立功赎罪活动中,揭发了张奚若是杀害杨靖宇凶手的事实。不久“文革”开始,消息传到狱外,张奚若起初嘴挺硬,死不认帐,调查组将王佐华与白万仁的证明材料都摆了出来,他才不得不坦白自己用机枪射杀杨靖宇的事实经过,并在蹲“小号”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交待了与白万仁、王佐华制造“自刎说”,与王佐华订立攻守同盟的经过。

采访过程中,我们将《阵中日志》中的相关照片,分别出示给张秀峰、张奚若、白万仁,让他们指认照片上的人员。

在柳河县三源浦镇刘家大队二队队部后院那幢农家小院里,正躺在炕上休息的张奚若,听说我们来找他征集抗联资料,阴沉着脸,拒不承认自己参加过抗联,也没打死过“老杨”,“打老杨那天我不在场,到沈阳养伤去了,是白万仁他们打的”等等。正是这些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的表白给我们提供了出示照片与他交谈的机会。他对照片的反应尤其敏感:这不是伪满程大队的照片吗?你们怎么有这个?你拿这些照片干什么?当我们道明目的后,他才一一指认出程斌、尹夏泰、王佐华、张秀峰、白万仁、岸谷等等,但是不认识他自己。笔者指着照片上的他问:

“这个人是谁?”“不知道。”

“不是你吗?”“不是。”

“多像你呀。”“中国人长得像的多了,让日本人看中国人长得还都一样呢。”

对张奚若的采访虽然曲折,但收获不小,特别是让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了程斌及其叛变经过,以及程大队在热河“讨伐”八路军的罪行。

紧接着长途跋涉,赴内蒙古扎赉特旗一个极其偏远的小村庄,找到白万仁家。白万仁原是桓仁县拐子磨人,比程斌小一岁,早年当过“胡子”,1935年被抗联一师收编,后随同程叛变。白万仁是个爱说爱笑的人,对立情绪比较好化解。对程斌大队的事了如指掌,讲起来滔滔不绝,抗联歌曲我提个头他就能唱到尾,无一不会,整整讲了一下午,连说带唱,记忆力非常好,就是对自己参与杀害杨靖宇的事“糊涂”。对我们带去的照片,凡是他认识的都能指认出具体姓名,但不认识自己。有几次,我特意对着照片上的他问:

“这是谁?”“不知道。”

“有人告诉我们这就是你。”“谁告诉你的?”

“张奚若啊。”“他妈的张奚若,最不是东西。”

于是,详详细细地给我们讲起张奚若只给王佐华母亲送一次柴,再未管过王母,王母后来在家中死了许多天都没人知道。

最后,白万仁自我总结地说:“我们这帮人呀,其实说不说自己都知道,不得好死。像我打一辈子光棍,蹲半辈子监狱;王佐华也打一辈子光棍,还在监狱,这都是报应。老程(程斌)在临解放分手时跟我们说:‘咱们啊今后就是混吧,死哪埋哪。以后少联系、少说话、少露面,夹起尾巴悄悄眯着。谁也别来找我,我也谁都不认得。’你看我躲这么老远,这么偏僻的地方你们也能找上,这不正应了老程那句话:做人不成人,做鬼难成鬼。”

其实,白万仁这话说得也不全对,起码张奚若是个例外。数十年过去,他除了“文革”中蹲了两年“小号”之外,未伤皮毛,也未得到法律应有的惩罚,真是件憾事。

程斌等几个民族败类,除程斌在“肃反”中被枪毙外,其他人则成功逃脱了应有的审判。

许多抗联老战士都对此终生耿耿于怀,杨靖宇的警卫员黄生发曾力主将这些败类送上法庭,少年铁血队指导员王传圣也积极赞成这一主张,经过咨询法律部门,据说一是早已过了追诉期,二是拿不出有效的证据,事情就不了了之。可怜一代名将杨靖宇将军,不知他听到这句话时,能否能在九泉之下闭上那满怀悲愤的双眼呢?在此,我只想问那些所谓的执法人员一句话:这些罪恶滔天,出卖民族和国家利益的败类们,对他们的审判应该有“追诉期”的限制么?你们面对那些惨遭日寇蹂躏的父老乡亲;面对那一坑坑屈死的白骨残骸;面对那些为了你们而血洒疆场的抗日志士们,能否告诉他们什么叫“过了追诉期”?

写下此文,仅将那些逃脱法律审判的民族败类们曝之日下。至于他们是遗臭万年还是被转瞬即忘,就在于读者看官的一念之间。每逢夜不能寐我便扪心自问,世事均如过眼云烟,唯有“中国”二字弃首难割。愿国人能以民族大义为本不在重蹈覆辙;愿子孙后代能永远记住这些为国为民血染沙场的英雄志士;愿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永垂不朽!

由杨靖宇之死,我想到了赵尚志之死。

赵尚志,抗日名将,军事天才。在东北抗日战场上,一直有“南杨(靖宇)北赵(尚志)”的说法。

赵尚志部队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10个师6000人,在数百场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很少有失败的时候,其天才般的谋略,让日军闻风丧胆,发出“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的感叹。

1942年2月12日,凌晨1时,黑龙江省萝北县,寒风低吼。赵尚志带领他的士兵向梧桐河方向移动。部下刘德山说:“咱到菜园子屋里暖和一下。”又说,“你们先去,我去解手。”说罢,他转身行至赵尚志身后,举起步枪。

子弹从腹部穿过,赵尚志立仆在地。毕竟是赵尚志,他操起手枪,甩手就射,刘的头、腹部各中一弹,当即毙命。

刘德山,原名刘海峰,黑龙江珠河县(今尚志市)人,老猎手,枪法很好。被日本人收买来刺杀赵尚志。

赵尚志被扶进附近一个孤独的农家小屋,屋内新婚不久的女主人一时吓懵了。但听说是赵司令,便用结婚缝制的被褥包住赵,并用温暖的手捂着赵尚志被冻得冰凉的手。直到今天,这个已经80岁的当年的新媳妇,还保存着包裹过赵司令身体的被褥。

在萧索的寒夜里,一队日军和伪警察,在另一个刚从赵尚志身边溜走的汉奸张锡蔚带领下,潜行过来。短时激战后,赵昏迷过去。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爬犁上,他说,“只想死在千军万马中,没成想死在刘炮(刘德山)手里。”

此时,赵才知道,此行自己身边的5个人中,就有两个是汉奸。

2月12日上午,在受伤8小时后,赵尚志牺牲。日军叫来了已投降日寇的原东北抗联第九军军长李华堂辨认尸体。李华堂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曾经非常崇拜的赵司令。尽管有很多日本人跟着,他还是哭了,大声喊:“司令,你也这么着了吗?你也这么着了吗?”他嚎啕大哭,被日本人强拉了出去。

正如杨靖宇一样,百战不殆的天纵之才赵尚志,最大的敌人不是日军,而是身边层出不穷的汉奸;他一生最遗憾的事情,一是被别有用心的人以党的名义孤立抛弃,一是死在了叛徒的黑枪下。完全可以这样说,假如没有汉奸,或是汉奸别那么多,就算小日本再凶恶,再多,斗争再残酷,赵尚志也不会牺牲;假如日本鬼子再少,战事再轻松,但有了汉奸的存在,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赵尚志也非死不可!

东北抗日14年间,出现了难以计数的汉奸。以赵尚志为总司令的东北北满抗日联军中,所出现的汉奸,从军长到师长到普通士兵,什么级别的人都有,以至于赵对汉奸,一直有着近乎神经质的敏感和戒备,但最终还是死在了汉奸手中!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