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官场·职场 > 名人·名传 > 正文

胡锦涛的家族渊源

2006-11-06 16:38 名人·名传 ⁄ 共 839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少年时代、从政经历

2002年11月15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与中外记者见面的当天,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胡锦涛的简历:胡锦涛,男,汉族,1942年12月生,安徽绩溪人……

准确地说,绩溪只是胡锦涛的祖籍。由今天向上追溯到100多年前,胡锦涛的太祖父胡允源就离开了徽州绩溪,外出谋生了。胡允源来到江苏泰州后,开了一个小店。到胡锦涛曾祖父胡树铭时已小有规模,又在上海、浙江等地开设了7个分店,并从事茶叶出口生意,兴隆时曾聘用多名英语翻译。

胡锦涛的胡氏家族先祖于东晋初年在绩溪祖地落户后,世代亦相当显赫;龙川胡氏先祖胡炎,自东晋初年定居于此。胡炎四十多代后人中,有10位进士、9位举人,声名显赫。唐代,绩溪出了个散骑大将军胡宓;宋代,出了个以两劾秦桧而名垂青史的监察御史胡舜陟;明代出过奕世尚书胡富、胡宗宪;清代,出了徽墨名家胡开文、红顶商人胡雪岩;近现代则有著名学者胡适等人。

早在晚清初期起,其曾祖父胡沇源、祖父胡炳衡和父亲胡增珏皆为经营茶叶的小商人。现在江苏省姜堰市坝口南街中心广场雕塑对面的一堵墙,是胡锦涛的父亲胡增珏(又名静之)当年的胡源泰茶叶店遗址。母亲李文瑞在胡锦涛7岁时去世,年仅29岁。胡锦涛是家里独子,他有两个妹妹胡锦蓉和胡锦莱。胡锦涛的夫人刘永清,与胡同为清华大学水利系1959年级的校友,他们有一子胡海峰,一女胡海清(又名胡晓桦)。

胡锦涛在绩溪家乡的堂姐胡锦霞介绍:“曾祖父以下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曾祖父名叫胡树铭,我祖父名叫胡炳华,胡锦涛祖父名叫胡炳衡。我父亲是老大,名叫胡增鑫,现居住在上海;胡增麟是二叔,现居住在泰州;锦涛父亲是我三叔,名叫胡增钰,后改名为胡静之;四叔名叫胡增金,现退休也住在上海。二叔三叔是亲兄弟,我父亲和锦涛父亲是堂兄弟。由于我们的父亲、祖父们都忙于做生意,胡锦涛母亲去世早,我们小一辈5个孩子都由胡锦涛的祖母带着。那时,我哥哥胡锦江(现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工作),二叔的儿子胡锦东(现在芜湖造船厂工作),三叔的儿子胡锦涛及他妹妹锦蓉、锦莱,小时候都生活在一起。锦蓉现在泰县(现姜堰市,下同)房产开发公司工作,锦莱在泰县从事商业工作。原来他们家一直住在泰州,后来锦蓉、锦莱下放在泰县,三叔胡静之也从泰州调到泰县工作。”

“解放初期我们家的生活一直都很贫困。大坑口的房子都分给人家了,我和母亲只有半间房。胡锦涛家生活也很清贫,他妹妹的生活主要由我父亲资助。胡锦涛也很刻苦,大学毕业分配后,工资虽然不高,那时每月还给家中寄5元钱,补贴家中生活。”

据胡锦江介绍:胡锦涛小学在泰州大浦小学上学,中学在泰州中学读书,中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1960年,我大学毕业后到清华看过他,他还和我合拍了一张照片,他那时在清华很活跃,成绩在班上是拔尖的。清华毕业后,他先留校后被分配到甘肃省工作。“文革”后期,锦涛的父亲病危,他从甘肃赶回来。后来他父亲去世,他又为父亲办理了后事。

胡锦江说,胡锦涛上小学时,曾在履历表籍贯栏中填过“泰州”,受到父亲指正后,从中学开始就一直填“安徽绩溪”。后来有一次,胡锦涛看到我的籍贯填的也是“安徽绩溪”,我父亲胡增鑫对他说:我们老家是安徽绩溪,你长在江苏,祖籍是安徽。

后来,在一次全国团代会上,胡锦涛对来自安徽的代表说:“我也是安徽人,我的老家在徽州地区,我是绩溪人。”

胡锦涛与胡适此胡非彼胡

据绩溪中学徐子超先生介绍,绩溪的胡姓是个大姓,但同姓而不同宗。绩溪胡姓家族有三个,俗有“三胡”之说,即金紫胡、遵义胡、明经胡。金紫胡为北宋金紫光禄大夫胡舜陟的后裔;遵义胡为明朝工部尚书胡明的后裔,又称尚书胡;明经胡为后唐明经科进士李冒翼的后裔,源于后唐时期,唐昭宗落难,被奶妈带到绩溪,改姓奶妈丈夫的胡姓以避眼目。因胡适家是后改的,也有人称之为“假胡”,而将胡锦涛家称之为“真胡”。胡适与胡雪岩家族属“明经胡”。胡锦涛祖辈属金紫胡还是遵义胡,目前史料上尚无确凿记载,难以裁定。1992年10月,徐先生曾陪同安徽大学卞利同志辨读过明兵部尚书胡宗宪(1512-1565)父母的墓志铭,可以肯定一点:金紫胡氏、遵义胡氏都视胡公满(周朝时舜的一位后裔)为远祖,这明显有别于胡适家族的胡姓。

胡锦涛家乡在县城东南方18公里的大坑口村,而胡适家乡在绩溪县城西北方向30多公里的上庄镇,所以有人称胡适家乡的胡为“北胡”,胡锦涛家乡的胡为“南胡”。“南胡”与“北胡”之间有一道山岭名叫徽岭。山虽不高,但它却是长江和新安江水系的分水岭。胡适“北胡”的上庄镇属长江流域,胡锦涛“南胡”的大坑口属新安江流域。

胡锦涛与泰州

出泰州城20多公里,便是姜堰市。胡锦涛的祖辈早年在这里开有一家名为胡源泰的茶庄。姜堰城并不大,但自古素有“粮仓”之称,“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因历史上长江、淮河、黄海三水皆汇于此,又称“三水”。因为这样的地理条件,姜堰一度十分繁华。以茶业而言,据泰州的史料记载,泰州茶业经营者多为来自徽州等地的茶叶产区的茶商,至清代规模较大的有25家,而胡源泰便是其中之一。

根据刘秉霞老人的回忆,胡锦涛的父亲胡静之在姜堰打理茶庄时,经常在泰州和姜堰之间走动,为人十分谦和。在此之前,胡家在这里世代经营,到胡静之时,已经是第四代。胡源泰的开创者胡允源是安徽绩溪人,在绩溪的地方志中记载,胡允源年轻时家境贫困,从安徽绩溪来到江苏东台,从专门采购徽州名茶的水客做起,一直到将胡源泰茶号发展成了在三泰地区(泰州、泰兴、姜堰)响当当的字号。胡源泰的旧址在今天的姜堰城区坝口广场的南街上。坝口广场乃旧时繁华之地,并一直沿袭至今。如今这里依然原样保存着许多当年的商铺,老房子里开着新店,以南大街、坝口广场、北大街构成的这片地区商家林立,行人如梭。建国后,因为实行公私合营,胡源泰茶号被划归当地供销社。

如今的多儿巷3号已没有人居住,在它不远处的一幢楼房的二楼,住着胡锦涛的一位舅奶奶刘秉霞。刘秉霞老人今年88岁,她透过窗户指着多儿巷3号的老屋说:“我21岁结婚后就住进了那里,一直住了60多年,几年前银行建大楼才搬到了这里。”刘秉霞说,她丈夫的姐姐是胡锦涛的祖母,“胡锦涛在老屋里住了好多年,直到考上大学才离开。”刘秉霞回忆说,胡锦涛从小很懂事,不顽皮,“从不同人斗嘴,不同人吵架”。有时贪玩一点,大人在旁边稍微“哼”一下,他就马上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很快改过来。“这孩子不需要大人操心”。

据她回忆,胡锦涛在家里话不多,不爱宣扬。有一次他在班里被选为了班主席,家里也不知道,后来还是从他同学那里了解到这件事。那同学说:“胡锦涛在班里年龄算小的,但大家都听他的。我的成绩也不错,年龄也比他大,但大家就不听我的。”令刘秉霞老人印象深刻的是胡锦涛学习很出色。“他放学回来把书包一放,就开始做作业。”她比喻说,“他学习就像走路,一步一步地,从不打岔。”刘秉霞患有心脏病和白内障,但还比较开朗。作为一个年近九旬的老人,她基本上能用普通话与记者交流,举手投足间颇有“大家闺秀”风范。当记者提出要给她拍一张照片时,她还特地换了一件漂亮的毛衣。刘秉霞说,胡锦涛的父母“人蛮好”。她还记得胡锦涛的父亲很疼胡锦涛,“没见过他骂孩子”。

胡锦涛的学生时代

胡锦涛5岁时进入泰州五巷小学读书,后来转学到泰州大浦小学。大浦小学创办于1911年,是当地的一所名牌老校。当时曾与胡锦涛做过多年同班同学的居鸿富说,他们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少年时光。他还清晰地记得跟胡锦涛在门堂里玩玻璃弹子的情形。

1985年,大浦小学五(3)中队举行了一个“老校友回来了”的活动,得到了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锦涛的肯定。在大浦小学90周年纪念册里刊登了一封胡锦涛给这个中队的回信:“我仿佛又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那时我也像你们一样,胸前飘扬着红领巾,和小伙伴们一起过队日,为了解出一道算术题争论得面红耳赤,大概也会因为淘气惹老师生过气。而当我到了不再淘气的今天,才更加体会到,学校的生活有多么珍贵,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在今天的工作中有多么重要。”

1953年胡锦涛小学毕业进入私立泰州中学(简称“私泰中”,现泰州二中)读初中。这所学校有一幢挑檐建筑,名为“陈庵”,著名戏剧家孔尚任的《桃花扇》第二稿就在此完成。居鸿富说:当时受“左”的思想的影响,人们对成分很看重,我和胡锦涛家里都是开店的,属于成分不是很好的人,我们感到只有把学习搞好才可能有出息。

1956年初中毕业,胡锦涛考上了泰州最好的中学——江苏省泰州中学(简称“省泰中”),他和居鸿富、夏道球都分到了四班。居鸿富说,他们那一届一共有八个班,每个班的生源都不一样。一、二班基本上是省泰中本校的初中毕业生,四班的学生则来自市泰中,后面几个班的学生来自其他几所学校和社会上。生源的不同便有了“嫡系”和“非嫡系”之分,学校在师资上对一、二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倾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四班向一班发出了挑战,保证最高分、平均分不输于对手”。

居鸿富说,挑战发出后班上立即展开了学习互助活动,胡锦涛的成绩在班里排在前五名,“他主动地帮助成绩比较差的同学”。“经过努力,我们最后没有输给一班。”居鸿富说。让他感触更深的是班上由此形成了一股良好的风气,同学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和睦、奋进”,他举了一个例子:当时一个班的男女生之间通常有距离,但四班男女同学都一块玩,关系很好。“过了几十年,现在有的女同学回泰州还常常到我家来看我。”居鸿泰很自豪地说,“我们班重感情、重义气,这一点别的班比不上我们。”班上这种良好风气的形成,居鸿富认为与他们的班主任有很大的关系。班主任叫沈进林,教外语。这位老师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他给学生写操行评语时从不扣帽子、不上纲上线。“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很难得,”居鸿富说,“很多老师一看学生淘了一下气,就在评语里写‘政治上不要求上进’等等,有了这些帽子,学生前途很可能就完了。沈老师正直的人格风范对我们影响很大。”

居鸿富记得当时教室外面有一棵白果树,树枝遭雷击有时会燃起来,同学们就会很兴奋地看着玩。他还记得当时没有手表,一些“好动”的同学就用“阳光测时法”来掌握下课的时间。他们观察照射到课桌上的阳光的移动情况,在某一个位置用笔作个记号,当阳光射到那个记号时,就表明下课的时间到了。“后来这些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居鸿富回忆道,“老师就把课桌挪了挪,由于位置变了,当阳光射到课桌上的记号时,时间也就不一样了。但学生也很精,就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个记号,每次上课前检查一下课桌是否对准了那个记号,这样课桌的位置就固定住了。”据居鸿富介绍,胡锦涛开始在班里任学习委员,在高三时被选为班主席。夏道球说:“那时他就显露出了一定的领导才能。”

当时毛泽东提出了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胡锦涛他们被安排到了鲍徐乡劳动。夏道球对一个细节记得很清楚,当时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到吃饭时间便争先恐后地往饭桌前跑,而胡锦涛总是走在后面,让别的同学先吃。夏道球还记得如果是两个人抬东西,胡锦涛会把重物往自己这边挪一挪,让自己承受的力多一些。在居鸿富的记忆里,胡锦涛几乎没有发过脾气,“性格很随和”。他说胡锦涛平时很注意整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风度。有同学介绍说,胡锦涛高中时代就开始讲普通话。

夏道球说,那个时候大学生极少,能考上清华是很不容易的事。他们班一共有51人,留在泰州的有18人。同学中除了胡锦涛以外,目前级别最高的是副厅级。

泰州文化教育的发达有很深的历史传统,像胡锦涛就读的几所学校,都有百年左右的历史。泰州中学内的安定书院则经历了700多年的岁月沧桑。在泰州曾出现过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泰州学派,该学派的一个主要学说就是“百姓日用之说”,强调发展平民教育。学派的创始人王艮说:“故经世之世,莫先于讲学,以兴起人才者。”他的弟子不仅有官僚士大夫,更多的是小商小贩、市井平民。不少人认为这对于当地教育传统的推进是一个重要因素。

胡锦涛的从政经历

胡锦涛对人谈起他的经历时,曾说:从政并非初衷。

胡锦涛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1961年考入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的胡锦涛,喜欢自己的专业,立志为国家的水电事业效力,实现“水电专家”梦。

但是,1965年7月毕业后,胡锦涛并没有被分到电站,而是留校当上了政治辅导员,但他当时并没有忘情自己的专业,在做辅导员之余,仍然从事一些科技工作。为此,在随后第二年爆发的文革中,曾有红卫兵说他“只专不红”、“业务第一”。

文革开始后,学校上下停课闹革命,学生们忙于大串连,大鸣大放也是热火朝天,胡锦涛在学校里待着也觉得无所事事。这时候,正赶上国家“备战备荒”,其中一项就是动员大量人力物力,加强后方工程建设,也就是所谓的“三线建设”。于是,胡锦涛获准支边。

1968年,他到中国西北贫困省份之一的甘肃,出任水电部四局八一三分局技术员。当时刘家峡水电站正在兴建,与他的专业对口。胡锦涛原以为这一次可以学有所长、用有所长了,将自己苦读四年的书本知识付诸实践,实现自己的梦想。谁知,工程技术员还没做几天,胡锦涛就被工程分局领导看中,调他进分局机关当上了秘书,很快又升任局机关党总支副书记。从此,他最终离开了自己的专业,走上了从政之路。

1974年,胡锦涛被调甘肃省建设委员会工作。先做秘书,后来当上了设计管理处副处长。

1980年,他被任命为甘肃省建委副主任。几个月后,又被推荐进中共中央党校干部培训班学习。与此同时,胡锦涛被任命为共青团甘肃省委书记。

在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这个培训班快结业时,正逢中共十二大召开,大会上提出干部要进一步年轻化、知识化的要求,胡锦涛被举荐成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而且不久后调到北京,出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二书记。后担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贵州西藏西南行

1985年,胡锦涛离开团中央第一书记的位置,到大西南最贫困的贵州省出任省委书记时,年仅42岁,是全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

一到贵州,他沿着贵州和云南、四川、广西交界的边缘地区走了11天,轻车简从访问了12个县的许多村寨和厂矿。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了解得十分详细。他觉得自从踏上贵州的土地,自己的命运就已经和贵州3000万父老兄弟的富裕、幸福连在一起了。到1987年底,他用了2年时间跑遍了86个县、市、区。谈起贵州,如数家珍。

在贵州3年,他与省委、省政府一班人为当地200多万老百姓解决衣食温饱问题想尽办法,然后,他又提出用3年时间,解决中小学危房、培训初级人才等问题,从根本上治贫治愚。

正当在贵州的工作初见起色时,1988年底,中央一纸调令,胡锦涛告别贵州,前往中国另一个最艰苦也是最特殊的地方--世界屋脊西藏上任去了。由贵州省委书记而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可以说是一次临危受命。当他上任之时,西藏部分喇嘛和教徒,在国外“藏独”分子煽动下,游行示威,制造骚乱。这对中国政府和西藏自治区政府是极大的考验。他刚到西藏时,人们把胡锦涛与前五任书记相比,发现他是唯一一位文职出身的书记。在随后的工作中,胡锦涛处变不惊,冷静对待,终于稳定了局势。

贵州和西藏,是中国最贫穷的两个省份,在这样的省份担当父母官,吃苦是在所难免的。但也正是在贫困复杂地区独挡一面的砺炼,日积月累,成就了胡锦涛做人做事问政的智慧。

80年代,中央最高决策层呈现老龄化趋势。中共十四大挑选年轻的“跨世纪接班人”已势在必行。邓小平就曾多次表示,要选一些年轻一点、精力充沛一点的人进政治局,进常委会更好,在年轻干部中,胡锦涛是脱颖而出的一个。

在中共十四大上,49岁的胡锦涛被选举进入政治局常委会。1992年10月19日11时01分,中共十四大新当选的政治局常委通过中央电视台的转播,与亿万观众见面。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把政治局常委一位一位向观众介绍,当介绍到最后一位常委时,江泽民特意说:“这是一位年轻人,50岁不到,今年49岁的胡锦涛。”

在十四大一中全会结束的当天,美联社驻京记者发出电讯,称胡锦涛是被选举为党的最高机构成员的一名“出人意料之外的人物”。

年轻的国家副主席

1998年3月,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55岁的胡锦涛当选为历年来最年轻的国家副主席。

国内报界有称胡锦涛是一匹“黑马”,出任国家副主席,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国外媒体则称,胡锦涛的出任,将会改变中国“国家副主席”的历史定位。

纵观历史,国家主席、副主席曾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文革”中及其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两个职位一度被废除达10年以上。

从“国家副主席”的前任来看,不论是“文革”前担任这一职务的宋庆龄、董必武,还是1983年国家主席、副主席职位恢复后担任这一职务的乌兰夫、王震、荣毅仁等,都是以德高望重的特殊身份并在高龄担任此职。

因此,在胡锦涛担任国家副主席一职后,国内外政治观察家们意识到,中国国家副主席的职位将不再仅仅是一个荣誉职位,它将具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培养新的领导人的历史新定位。

上任伊始,1998年4月,胡锦涛即首次以国家副主席的身份出访日本和韩国。日韩报界对胡锦涛落落大方的大国领导人形象颇为赞叹。中国新闻社的随团采访记者有感于胡锦涛紧张的工作节奏,特别发回报道《胡锦涛在韩国度过以分秒计算的一天》。胡锦涛的工作节奏无疑给外国人留下了中国新一代政治家勤政高效的良好印象。

同年12月份,胡锦涛赴越南河内参加了东盟中日韩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和东盟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在江泽民主席1997年底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实现了首次会晤后,一年来双方关系取得了新的进展。这是东亚领导人的第二次聚会。会上,胡锦涛强调要进一步增强对东亚发展前景的信心,开展东亚各国互利合作应符合本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要进一步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制的改革与调整,加强对国际流动资本的调控和监管。胡锦涛说,中国是本地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东亚的最大贡献,就是不断促进中国自身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胡锦涛简历

胡锦涛,男,汉族,1942年12月生,安徽绩溪人,1964年4月入党,1965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

现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59-1964年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

1964-1965年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并任政治辅导员

1965-1968年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参加科研工作,并任政治辅导员(“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终止)

1968-1969年水电部刘家峡工程局房建队劳动

1969-1974年水电部第四工程局八一三分局技术员、秘书、机关党总支副书记

1974-1975年甘肃省建委秘书

1975-1980年甘肃省建委设计管理处副处长

1980-1982年甘肃省建委副主任,共青团甘肃省委书记(1982.09-1982.12)

1982-1984年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

1984-1985年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1985-1988年贵州省委书记,贵州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1988-1992年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1992-1993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1993-1998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

1998-1999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

1999-2002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

2002-2003年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2002年12月不再兼任)

2003-2004年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2004-2005年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2005-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十五届四中全会增补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十六届四中全会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十七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