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何须叹,开怀阅华章。
笑嘱邻家子,新茶送高堂。
五十一
现在的汽车工业中,天然气汽车已经相当成熟,其排废气量要比柴油车低23%,比汽油车低30%。根据美国环保署的测试,现在最干净和节能的汽车是日本出产的本田思域(Civic)GX,其排气量比平均汽车要降低90%。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天然气比汽油要便宜,差不多只是汽油的一半。而且美国自己是天然气大国,98%是自己生产。
这个计划估计,如果要生产20%的电力(美国现在风能发电装机量世界排名第二,共1680万千瓦),需要投资1万亿美金,和2千亿用于电网的辅助工程。听起来很多,但是考虑到每年美国花在进口石油上的一年7千亿,和伊拉克战争大概2-3千亿一年,那么这个成本就不是太高了。现在美国发电中,有50%来源于煤,22%来源于天然气,20%来源于核能,剩下的8%是各种再生资源,而风能占再生资源的5%,即总量的0.4%。如果皮肯斯的计划成功,美国可以省下大量的天然气消耗量,大概可以将美国的总用油量减少三分之一,大概为每日7百万桶。
相对于世界水平,德国是风能装机量第一大国,现有2225万千瓦,而中国则在奋力追赶,大概今年底可以达到1000万千瓦,在世界上排第四。皮克斯计划的长期打算是彻底脱离对海外石油和化石能源的依赖,最终由电力汽车来解决交通问题。
之所以笔者将中国和美国一起称为大水鱼,是因为其实这两个国家都有一个特征,即两个国家的石油生产量其实都不低,但用起来就肆无忌惮,毫无顾忌。虽然中国在汽车总量上和用油消费上,离美国还有距离,大概要2035年才可以赶上美国的水平,但是如果中国不好好规划自己的能源战略和汽车工业发展规划,很快就会在石油供应上碰到瓶颈,使各级政府希望以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一个重大支柱来带动经济发展的黄粱美梦破灭。
本来中国在经济上是后起之秀,对其他西方经济大国发展的路线应该比较清楚。虽然在1990年代世界能源价格奇低,所以当时各个地方政府都抢进汽车市场,拉来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合资,缺乏一个国家的整体规划。之后当地方势力坐大,当中央政府企图进行大方向调控时,就遭到了地方政府的强力阻击,一个简单的燃油税经历了十年的厮杀,还是处于难产,变成了变相鼓励大排量汽车的销售,屠杀中国人民的生活环境,同时浪费中国政府对油价补贴的苦心。即使是中国的汽车排放量标准,虽然高于美国大概40%(但是人家美国可以出去用军队抢油,你中国就得乖乖地拿真金白银来高价买),但就低于日本和欧洲的标准。既然在中国市场横行的合资汽车公司,以日本和欧洲居多,为啥他们能够在自己国家做到的标准,在中国就做不到?
很显然问题不是出在技术上面,而是出自许多地方政府以环境作为代价,不肯强制实行高标准。因为高标准就是高成本,然后就会变成高价格。对以卖给车子等于面子的高档消费者阶层,豪华SUV利润率高,可以不用抬价来消化,可是经济低价车型,本来就是薄利多销,一抬价就把想买辆车充面子的低薪阶层,又推回到观望人群中。
五十二
其实中国的汽车工业路子,不能跟美国而应该跟欧洲或者日本。以中国的人口和土地的关系,想走美国的模式,简直就是笑话。即使不存在石油资源稀缺的瓶颈问题,和汽车排放废气问题(汽车基本上是美国一氧化碳总排放的60%,和其他污染的三分之一),如此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就是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街道,和各条高速公路变成个大停车场而已。汽车在中国这个旧大陆,还是应该和欧洲一样,将其视作一个奢侈品和高档消费品,而不应该像新大陆美国,将其作为一个生活必用品。在美国生活久了的人都明白,以车带步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中国人想象得那么威风。好多情况下,是因为城市郊区布局不合理,公共交通不发达和不可靠,而做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在洛杉矶,纽约,或者硅谷的人们都对那种上班在高速公路上一堵就是一个钟头的苦涩深恶痛绝。开车时间多了,走路的时间就少了,因此造成美国人民全民身体健康上的害处可是数不胜数。
当然一旦改变对现在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和对未来能源的战略,打击了现在汽车工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解决不了中国面临的强大就业压力,再理性和用心良好的政策,都不得不在残酷的现实中低头。最后的结果就是即使通过了汽车的排气标准,这里通融一下,那里照顾一下,旧车就是旧标准,新车就是折扣了的新标准,对中国的环境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善。
似乎更现实可行的方法是,为地方经济提供替代的发展方向,还是以精来替代多,将从纯粹的实物经济,转化到笔者戏称的“忽悠经济”。经济学在某种意义下,就是一种忽悠的理论。比如说,匪兵甲用10块钱买了一个钱包,被匪兵乙看到了,转手割爱,从经济学上就是20块钱的GDP。如果匪兵乙自己去买了这个钱包,而不通过匪兵甲,那么GDP就不见了一半。
实物经济就是说你两个厨师,同样用两个鸡蛋,一碗米,加上同量油盐酱醋炒了个鸡蛋饭,在实物上的消耗是一样的,但是一个厨师是无名小卒,一个厨师是国家大牌,一个鸡蛋饭的附加值就比另一个要高出数倍。而这个国家大牌炒多出来的GDP,就是大家忽悠出来的忽悠经济。同理一个名设计师的女人裙子上面胸开得低点,下面腿开得高点,其真正的实物用量比俺村刘大娘要少用了布,但创造出的GDP不知要高多少。
中国经济发展的路线,就是要保证最穷的穷人们可以得到基本的实物经济的好处,但就要把有钱人们领进忽悠经济。在汽车工业的发展上,迫使汽车生产商们,增加高附加值的创利,但就要制止汽车生产以降低价格,挤压利润来拖低薪阶层入陷阱。
如果参照笔者描述的皮肯斯方案,似乎值得中国借鉴。利用中国现在在风能发电设备制造的领先地位,大力在新疆(吐鲁番一带风能发电已经达到一天30万千瓦小时,提供了北京奥运会20%的电力)和内蒙一线发展风力,同时在西线东流的管道中,增加天然气的加气站,解决美国现在面临的困境,即天然气加气站过少的问题。
五十三
中国的风能目前的利用量也是太低,大概是0.6%的水平。以现在的国家能源计划,将现在占7.5%的再生能源,到2020年,争取提到15%,其中风能占3%,似乎是一个太过于保守的计划。笔者认为中国在发电上,应该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和野心,争取在2020年使风能达到20%(今天丹麦的水平),和美国同步。
在转换交通方面,一方面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就是城市里的地铁,和城市间的高速铁路。为人民提供一个交通的替代方案。然后首先将大中城市里的公共交通和出租车,转移到天然气上来。其次就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强制政府部门用车必须用天然气。最后就通过经济的手法,放开汽油价格,补贴天然气价格,并通过某种税收手段鼓励汽车用户,改用石油到天然气,使中国可以向清洁能源转换。
从长远方向,笔者认为太阳能在近5年内应该有革命性的突破,那时中国的能源计划应该是所有的发电能力,都可以来自于清洁的再生能源。大部分的交通工具可以由电力,天然气和液化煤气来解决,彻底从石油中解脱出来。
太阳能的发展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课题,因为太阳是地球上所有能源的来源。以地球上一个小时的太阳光照,就够全球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如果我们可以抓住10%的能量,比如说一个150平方公里的光照,就可以提供足够全美国的用电量,即3892兆瓦。以摩尔定律而言,人类在2020年用太阳能,就可以提供比全年人类用量多7倍的能量。
这里笔者简单的介绍一下摩尔,美国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他在1965年提出,每两年集成电路上的三极管就会增加一倍。这个称为摩尔定律其实低估了最后半导体产业的高速发展。为啥这个定律会在太阳能这个行业提起呢?因为太阳能用的光电转换板,也是建立在硅上,和半导体的发展是同步的。
所以说,至少在美国这个全球科技的领军国家,太阳能工业和半导体工业在很多方面是重合的。同样用的是硅材料,同样的工业组织结构,同样的风险投资家在投资,同样的科研人员在研究,同样的大学,即加州的斯坦福大学,加大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在牵头,有趣的是,连创投公司的地点都和高科技公司同路,通常是在加州的硅谷,麻省的剑桥,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和德州的奥斯汀。
这些创造了全球高科技的奇才们,是否可以为人类在造福一次?
在人生理想上,太阳能给予了这些科技精英们一个理想的乐园。和他们从前挑战的以IBM的权威和中心地位,以大型计算机主导的中心系统的电脑网络系统,和简单愚蠢的终端设备,建立起的由中心电脑控制的系统,与今天有大电力公司通过大型发电能力,通过电网,将服务提供给只能接受的终端用户,几乎是一丘之貉。
五十四
而通过个人电脑,建立起一个分散的支持系统,则打破了一个中心主脑对全系统的控制,而把所有独立的个人电脑的计算功能和能力,加了进来。而将计算能力,向信息创造和信息分享的延伸,就引发了全球互联网的革命。现在的流动电话(似乎叫流动多功能信息交换器更恰当些),也是这个功能的新发展。
在电力行业上,太阳能的出现,就打破了传统电力公司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垄断地位。装上太阳能发电设备的个人用户,就像个人电脑一样,从一个只接受服务的傻瓜终端,变成了一个可以接受服务,可以自己服务,又可以提供服务的智能个体,而改变了整个电网的性质,使其从一个中央主机系统,变成了一个分散系统。这个系统的弹性和稳定性,同样由于服务提供的分散化,而避免了一个中心服务瘫痪,导致全部系统失效的情况。
除了在这个认知问题上,这些硅谷的英才们都是绿色经济的支持者。比如说谷歌的老板发达后,买的车是丰田电油两用车。现在佩吉在太阳能上的目标,是比最便宜的旧能源煤还要便宜,估计如果成功,对世界的能源工业将会是颠覆性的。
太阳能发电现在有两个难点,一个就是现在的硅板的成本太高。现在有三个方向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个是对当前技术采取改进,并通过在中国等低成本国家生产来降低成本。当然中国一些企业在生产光电板的时候,恶意污染环境的做法,则必须制止。第二个是运用替代材料。用虽然光电转换效率低,但就很便宜的材料,大规模生产,搞“面积”海大战,相对于硅做的光电板,生产极薄的光电卷,以大面积来弥补效率的不足。第三个方向,也是最有前途的方向,就是利用微米技术,发展新型混合材料,提高光电转换能力,降低材料价格。
中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其实并不差。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硬件部分,中国人的实力(尤其是台湾来的)全球排行第一,而且现在美国的微米人才中,许多是来自大陆的高才。在这个方面,中国应该可以有所作为。
太阳能运用的第二个难点,和风力一样是如何储藏。现在的情型是用太阳能电池,但是对大规模的发电,似乎不是太实用,需要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改进,才可以广泛使用。其他的方法是,将水储藏到高处,然后通过水的落差转换电能回来。
一旦太阳能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对人类的革命性变化是不能低估的。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和地缘政治都会因此而大幅改变。抢占太阳能资源,就会取代现在对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你死我活的厮杀。那么在我们地球上,哪里的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呢?如果你注意世界的各类政治新闻,可能已经猜出了答案。全球最大的太阳能资源是在北部非洲,尤其是在撒哈拉沙漠一带,即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以及亚洲的沙特阿拉伯,这条线的南部,和毛里塔尼亚,马里,尼日亚,乍得,和苏丹的北部。
五十五
对衡量太阳能源,现在的做法是,以太阳光在全年最差的那个月的每日日照平均下来的小时数,来决定其太阳能的潜力。上面笔者提到的撒哈拉地区,其数据是6.0-6.9小时。
其他只有两个地区达到这个水平,即是南部非洲在纳米比亚,南非北部和博茨瓦纳,和澳洲的中部。在第二级别,即5.0-5.9小时,差不多是除了非洲中部,整个非洲(Africa 在希腊文的意思,就是阳光猛烈的意思),阿拉伯半岛,伊朗大部,阿富汗南部,巴基斯坦大部,和印度一小部,都在这个区里。澳洲的大部,美国的南部,如南加州,亚利桑那,新墨西哥等,和墨西哥的北部,都有这个级别的太阳能。
中国则有差不多一半的国土,从华北,到西北,包括大部分新疆和西藏全部,在4.0-4.9小时区域,而且大概是3分之二的国土其日照一年超过2000小时,可以利用太阳能。中国的大邻居印度,则是全部在这个能级里。
太阳能的传输就比较麻烦一些,其传输方法和我们通常的电力运输线一样,所以说北非的太阳能,几乎可以说是欧洲人的后院宝藏,是美国人和中国人都无法染指的。当然美国人可以在自己的南部几个州,中国人可以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都不需要直接与欧洲竞争。
对欧洲来讲,只要太阳能技术有大突破,那么通过建立一个互惠的欧非国家联盟,在北非建立起大规模的太阳能电站,然后以两条传输线,一条通过摩洛哥,以海底电缆过直布罗陀海峡,进西班牙,另一条则通过突尼斯的古莱比耶,大约200多公里的海底电缆,到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然后进意大利。现在世界最长的海底电力电缆是处于丹麦和荷兰之间,全长580公里,所以从技术上讲不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中东的局势有所稳定,那么从埃及也可以有一条线走上来,过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入土耳其,但显然这一条的政治风险造成难度太大,而且其对西欧和中欧的电力利用并不重要。
如果这个计划成功的话,就可以使欧洲彻底摆脱对俄罗斯控制的中亚,和美国控制的中东,在能源上的依赖。而且北非的石油和天然气也有不错的存储量,光是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埃及,总天然气探测量就是6万亿立方米(相当于美国)和总石油探测量是600亿桶(相当于俄罗斯)。其中石油主要在利比亚,天然气主要在阿尔及利亚。
技术上的问题解决之后,剩下的问题是如何令非洲国家加入这个计划,似乎现在由法国提倡的泛地中海国家联盟,和这个思路极有干系。今年七月举行的地中海联盟成立会议,提出了在6个方面,由欧盟和地中海沿岸国家进行合作:地中海污染治理、沿海和陆地公路建设、民事保护、地中海太阳能计划、欧盟-地中海大学计划以及地中海商业发展倡议。会议决定每两年一次高峰会,每年一次外长会议,并成立秘书处。地中海联盟采取双主席制,由欧盟和地中海国家共同出任。
五十六
地中海是一个对欧洲来讲,战略地位及其重要的地方,是历来战争中的兵家必争之地。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海运,要通过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黑海则要过博斯普鲁斯海峡,都要从地中海借道,而且欧洲入口的85%的石油也从这里过。现在地中海里驻扎着美国海军的第六舰队,加上其他如英国和法国等军舰,是西方军舰密度最高的海域。
本来法国提出这个地中海联盟,是想以南欧的几个国家,加上北非的几个国家,来建构一个相当于其他国家联盟的组织,并以这个组织调高法国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上的影响力。目前由于中国在非洲耕耘,美国则将石油入口的重点从中东转移到非洲,大力吞并原法国在非洲法语区的势力范围,都使法国必须有应对的方案。而且非洲移民对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带来的困扰,和阿拉伯地区极端势力的兴起(比如当年阿尔及利亚极端势力对巴黎地铁的一系列爆炸)都迫使法国希望通过一个紧密的经济联系,使北非诸国成为法国等南欧国家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投资目标和产品市场,同时以经济发展提高该地区的生活水平,遏制移民人数对南欧带来的压力,和专门针对西方国家的恐怖主义的扩散。
法国对这个联盟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和中国对上合组织的设计有相似之处。法国还希望通过与北非国家的合作,继续将其影响力南推到其传统势力范围的中部和西部非洲,为和美国和中国争夺在非洲事务上的领导权,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当然这个计划首先遭到了欧盟的反对,尤其是老伙伴德国的抱怨。你有好东西,不拿出来和哥儿们分,岂不是独食不肥。结果就是变成了以欧盟的名义一起玩,这下玩的难度就提高了很多。一下子加进来27个欧盟国家,和其他16个地中海边国家,使总人数到了43家。最麻烦的是,把以色列,黎巴嫩和叙利亚也拉了进来,就把令人头疼的以阿冲突扯了进来。让叙利亚的入局,是帮其打破了美国主导的外交孤立,虽然赢得了叙利亚在黎巴嫩事务上,对法国利益多加考虑,但就使美国有些不快。
但最大的问题是,这个联盟最想拉拢的北非国家,虽然得到了埃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的支持,但是最有影响的国家利比亚,则决定不和法国玩。
利比亚的强人卡扎菲在去年十二月时,被法国总统萨科齐铺红地毯和搭帐篷的高调礼遇,就是为了说服他支持这个计划,因为没有利比亚的支持,任何地中海国家联盟都是一句空话。但是卡扎菲并没有给法国佬面子,对这个联盟进行了抗拒。卡扎菲认为欧洲对地中海非洲国家,对贸易,移民和安全方面的说法,是对这些国家的“诱惑和羞辱”。卡扎菲高调的声明,“我们既非饿死鬼,又不是狗,不需要你们欧洲人扔块骨头给我们。”看来西方人,不论是美国人,还是欧洲人,如果不改变一下那种高高在上的施舍姿态,这样的钉子将来还是有的碰。
五十七
美国则看到了这个大好机会,立即派出国务卿赖斯,去掺沙子,宣布与利比亚这个非洲第一仇人,从此和好,展开关系合作的新篇章。美国在利比亚的目标是多方面的,一个是美国的战略重点已经从中东延伸入北非,其石油从非洲的输入量已经超过了从中东的输入量,达到223万桶一日,差不多是美国总用油的一成,和总进口的16%。二是美国现在还没有和中国真正的争油(除了在达尔富尔由那帮好莱坞流氓打冷枪之外),但不排除将来和中国争夺原材料。三是美国必须控制住欧洲的资源来源,正如美国本身并不需要中亚的天然气,但还是要抢夺资源控制权,并以此控制欧洲,日本和印度。对欧洲的太阳能计划,似乎美国开始有所戒备。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事,当各地的英才想着如何为人类造福时,五角大楼的精英们也在打太阳能的主意,不过可能是为了更有效的杀人。美国军方已经在太阳能计划中投资,资助一个在太空上采集太阳能的计划。这个计划希望能够在大气层之外,用卫星24小时采集未经过地球大气层过滤的阳光,然后就通过一个高强度的聚焦光,将这些能量传递回地球的能量接收站。美国军方的科研人员指出,用这个方法可以解决那些临时建立的,无法利用其它能源的军事设施。当然所有人都明白,这个卫星很可能就变成一个光能武器,从太空中摧毁地球上的目标。
对美国希望能够让石油公司,回到利比亚,当然卡扎菲在商言商,不会拒绝,但是当赖斯旧事重提,关于在非洲建立美军非洲战区司令部,就受到了卡扎菲毫不留情的批驳。本来卡扎菲对泛地中海联盟的顾虑,除了担忧欧洲新殖民主义卷土重来,和这个联盟在某种程度上,会削弱非洲联盟和阿拉伯联盟的影响力,和美国的外交关系和好,也不过是进行平等互利的平衡外交,用欧洲和美国牌互相对冲,并不是要一面倒的投入美国怀抱,并让美国军队杀进非洲。
在1994年,卡扎菲曾经发表了这样一段讲话:
“新的世界次序是关于犹太人和基督徒控制穆斯林。如果他们成功的话,就会同样对付儒家文化和其他宗教,例如中国,日本和印度。
现在基督徒和犹太人声称,我们的决心打败了共产主义,现在则必须打垮伊斯兰教和儒家文化。
现在我们(穆斯林)希望看到一场冲突,在儒家阵营的领袖中国,和基督教十字军阵营的领袖美国之间发生。我们不需要任何理由,必须站在反十字军一边。我们会和儒家文明站在一起,将我们自己和他们团结在一个国际统一阵线,一起战斗,我们将最终消灭我们的共同敌人。
所以说,我们穆斯林将支持中国同我们共同敌人的斗争。我们希望中国最终得胜。”
五十八
当然今天的卡扎菲不会再这样慷慨激昂,但是如果美国希望利用他的影响力,来抵制中国在非洲的商贸活动,似乎是痴人说梦。只不过用来骚扰欧洲的能源战略,倒是会有些效果,令欧洲不得不多吐些血出来,来争取北非的支持。
但是不论欧洲,和美国在北非如何拳来脚往,如果太阳能技术一起,俄罗斯的传统能源经济就会受到极大的打击。欧洲人自然可以摆脱在俄罗斯,美国,中亚,伊朗,中东,以色列,土耳其等等各派势力之间,眼花缭乱的互相遏制和互相制衡,真正的从能源依赖中解放出来,才可以有资格去谈外交政策的独立。
这也是为什么笔者认为,俄罗斯短期是赢家,但中长期是输家。而美国和欧洲短期都是输家,在长期却是赢家,其基本原因在于其经济和科研的雄厚实力。
中国在这新的一轮国际政治博弈中,却成为真正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赢家。现在国内有种肤浅的看法,即认为中国在对俄罗斯支持的态度上不够坚决,过于软弱,似乎只有将上合组织变成一个北约似的军事同盟,建立一个中俄一体的强势集团,以抗衡北约。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似乎就是投降,会让俄罗斯被消灭以后,使中国成为西方打击的下一个目标。
这种看法忘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得益于世界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商业全球化的浪潮。对中国而言,挑战这个根本的环境,是等于切腹自杀。中国需要的不是和西方的对抗,而是和西方平等的合作,在西方对中国的无赖行为,需要反击,但要有利和有节。中国要做的是,对当前的国际经济次序进行有限度的修改,使这个主要照顾西方经济大国利益的次序,必须考虑中国等新兴经济大国的利益,并接纳中国具有更大的发言权。另一个做法是,绕开暂时因为西方国家不肯让步,而导致的国际经济组织的瘫痪,大力推动地区性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和经济合作,使全球化的步伐可以继续迈进。
在中国成功的抵制了西方在奥运会前对中国的围剿,使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上的丑恶嘴脸被全世界人耻笑后,在格鲁吉亚冲突上,和俄罗斯高度一致,把当前的国际次序,简单化到两极对抗,是跟本不符合中国自身的利益,也不符合俄罗斯和欧洲各国对世界次序,希望多极化的期望,只会落入美国战略界里那一群狼子们,仍然用冷战思维看待世界,希望挑起全球对抗,来挽救美国衰落的霸权,和将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拧出轨。
中国不光不能在美国和俄罗斯的恶斗中火上浇油,而且在得益于两大恶霸铁头相撞的同时,一旦情况恶化,中国还需要出来做和事佬,保障这个世界继续享受相对的和平。中国要做的是,给予俄罗斯实际的支持和认可其在高加索地区安全事务上的领导地位,同时化解冲突的恶化和扩大,坚持用协商和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在同时,中国应该和俄罗斯一起,加速上合国家的经济一体化,以经济带动稳定,将分离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连根拔起,并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锁定安全和稳固的能源供应,同时使美国想抢夺中亚的企图落空。
五十九
当然中国会欢迎其他国家在这些地方进行商业贸易和公平竞争,但是如果其他势力试图搞乱这个地区的稳定,其目的在于打击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扰乱中国的边疆稳定,中国就需要放下算盘,拿起武器,为捍卫中国的国家利益,在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不惜一战。
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打击是对的,但国际事务的运作,讲究的是有理,有利,有力,和有节。笔者个人的看法是,普京在最后一点上做得欠妥。在消灭了美国训练的格鲁吉亚军队,并占领了战略港口波季后,俄罗斯的手段应该是见好就收,以逼萨卡什维利下台。但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就令格鲁吉亚人团结起来。加上钱尼来访带来的10亿美元安慰费,和国际货币基金会7亿5千万“借款(估计不用还了),再加上美军舰队进入黑海,和进巴统港口,都给了萨卡什维利的支持度一支强心针。只要这个冬天的经济状况不恶化,即使内部对其引发战争的盲动很不满,但在大敌当前的战争状态下,大家还是要团结一致,恐怕要等尘埃落定才会对他秋后算账。
俄罗斯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其承认这两个地区独立的举动,在俄罗斯的友好国家中,响应者寥寥无几。白俄罗斯在一阵痛骂下,表态说要跟进,而其他的国家只有远在南美的尼加拉瓜表态支持。中国因为从来都反对外部强权造成其他国家分裂,并因为自己的台湾,西藏和新疆的软肋,采取了对待科索沃独立的同样态度。其他的俄罗斯友好国家,如西班牙有自己的巴斯克和卡特兰,希腊和塞浦路斯有自己的土耳其支持的北塞浦路斯等等,都不会支持这个行为。更要命的是毫无关联的瑞典外长比尔特,将俄罗斯的行为,和希特勒在1930年的行为相比。而瑞典是俄罗斯和德国天然气北流管道的关键国家,如果瑞典不支持的话,俄罗斯和德国无法对波兰进行经济打击,而惩罚其跟美国跑得太近的行为。俄罗斯在其他国家大发护照,然后又用保护自己公民的理由,去干涉他国内政,当然会令其周边的一些国家,心有戚戚。
以过去的这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为例,哈萨克斯坦光是俄罗斯族就占了总人口的30%,还不知多少有俄罗斯护照;拉脱维亚有28%俄罗斯族,另加2%护照持有人;爱沙尼亚26%俄罗斯族,7%护照持有人;乌克兰有18%俄罗斯族;白俄罗斯有12%俄罗斯族,摩尔多瓦有6%俄罗斯族,和立陶宛有6%俄罗斯族。
如果因应情势需要,俄罗斯必须出兵保护其海外侨民和公民,那么就可以爱揍谁就揍谁。现在俄罗斯一直在指责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语言法和公民法,歧视俄罗斯语族。上次因为爱沙尼亚要搬走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引发的极大风波,俄罗斯各地的黑客,将爱沙尼亚的电脑网络彻底打垮以泄愤。立陶宛虽然俄罗斯族比较少,但俄罗斯军队则仍然有权利使用其通道,去俄罗斯的海外飞地加里宁格勒,引发冲突的可能性也不小。一旦任何保护侨民和海外公民的动作一出来,估计北约敢不敢真正动手还击,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六十
也许俄罗斯在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独立问题,如此之高调,可能是向乌克兰传递一个极强的信息。当然一旦乌克兰决定加入北约,就是大家撕破脸皮,开始瓜分乌克兰的时候。但俄罗斯这一强势做法,也给自己的北高加索地区添加了不少未定之数。
在北奥塞梯的东面是俄罗斯的一个小共和国印古什,那里的局面也不是太稳。许多从车臣逃出来的伊斯兰教战士在那里藏身,今年已经有70个警察因袭击丧生。反而因为打杀得太厉害的车臣,相对比较安静,但是车臣东边的达吉斯坦也不安稳。这三个地方都是美国情报部们和特种部队,可以以格鲁吉亚为基地,进行操作的地方。
而欧洲内部对俄罗斯在天然气上不同程度的依赖,当然会导致其立场的分裂。其中大部分算是俄罗斯朋友的国家,在供应上对俄罗斯依赖极大。但是俄罗斯的眼中钉波兰也需要超过50%的供气,捷克更是超过80%的供气,居然还要和俄罗斯叫板,真是有点令人意外这种找揍的做法。俄罗斯必须发现一个有效的方法,从经济上对其惩罚。虽然波兰政府赶紧签署了反导协定,但这个协定在波兰民众间的支持率很低。如果俄罗斯可以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法,比如说现在就大规模将液化天然气运往德国为今年冬天储存,然后就在冬天最冷的时候到来时,将波兰的管道停它几个月,让波兰佬在冰雪中哭爹叫娘。在俄罗斯和德国接将举行的十月份的双边会议,大概可以看出大家对美国的对应之策如何。
那么美国对付俄罗斯(以及伊朗,委内瑞拉等等)最大的武器,还是要打压油价。美国要打压油价,可以从几个方向入手。一个是让美元继续以目前的升值方式上扬,继续炒欧洲经济的困局,而令本来就不正常上扬的欧元回落到合理的价位。在石油供应方面,就是开始放伊拉克的石油供应出山,并推动在美国阿拉斯加和其他海岸边开采的行动,另外推动替代能源以缓解需求。而且在美国大选之前,提升美元和降低油价,希望可以为落后的麦卡因竞选总统挽救一些劣势。
美国自身的消费者已经因为油价的高涨,今年已经每天比去年少用了1百万桶油,差不多降下了5%。而在美国国会共和党和民主党议员之间的博弈,大概会通过民主党让步,允许在美国沿海岸线,如东岸的维吉尼亚,西岸的加州,和南部的旅游胜地佛州等地,进行采油,估计阿拉斯加的开采,还要更多的讨价还价。而共和党的让步就是政府对新能源投资,税收,补贴等方面的支持。
在伊拉克石油方面,美国刚刚吃了中国的一个闷棍。本来正如笔者之前谈到,西方石油公司已经对伊拉克石油资源瓜分,当时是以一个2年期的短期服务合同为契机,而给予西方5大石油公司优先权签订长期合同。但现在看来伊拉克政府用的是缓兵之计,而且有想赖帐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