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裘世祖
背景
1976年9月9日,知青裘世祖正在农田里插秧,当他抬起头想檫一檫脸上的汗珠时,大队里的高音喇叭响了,哀乐声中播音员悲痛地宣告着“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的消息。此时20岁的裘世祖惊谔万分,恐惧万分,他呆呆地站在水田里,仿佛天要塌下来了!
而其时,安吉山区的一所小学里,我和我的几十名小学生也因为班主任老师的突然掩面而泣变得惊恐不已。我们睁大眼睛,摆出随时要夺路而逃的架势,好象一场七级地震即将在身边降临似的。
这是当时人们发自内心的恐惧和慌乱,如果不是从毛泽东神话时代走过来的人也许永远不能体会到这种感受。
但世界上毕竟没有真正的神。从历史的角度看,很多真相从时间的长河里再度浮起,很多被刻意或不刻意隐瞒的事实也正悄悄进入我们的视线。理性的目光,对历史的负责,都迫使我们拿出一种更公正更客观的态度去评价一个曾经长久笼罩在神的光芒之下的伟人。这对毛泽东来说是必要的,只有这样,他的伟大才可以真正让人尊崇,而他的一些过错疏忽在人们心里也不会被掩盖或歪曲。因为任何刻意地隐瞒掩盖都是愚蠢的。
一个人成为一尊神的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同样让一尊神还原成一个人的过程也是艰难而又漫长。它需要时间的冲刷才能逐步还原。历史需要真实,所以现在所有求真的探索都具有一种意义,所有的审视对过去、对未来都是一种责任。
初衷
当前写毛泽东的书可谓众说纷芸,鱼龙混杂,对此任何人都不敢说他的作品就是权威,裘世祖更不会说他写的《一代斗士毛泽东》是毛泽东传记作品中最好的,但他尽自己所能去达到真实或接近真实,在这方面他是自信的。他说没有一个人敢讲已全面了解毛泽东这样的大话,面对毛泽东波澜壮阔,风云突变,富有传奇的一生,传记作者所能达到的仅仅是提供多方位的角度,尽可能多的提供一些真实细节,以此换取读者地思索。
对一个中国普通老百姓竟敢斗胆去写毛泽东,真有点匪夷所思,从某种程度上讲是难以企及的,甚至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对于这点,裘世祖也许比谁都来得清楚。但裘世祖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平时他就用文章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在他一篇叫做《超越自己是需要勇气的》的文章中,裘世祖这样写到:总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件事,不然就会有一种负疚感,一种无法消弭的痛苦感。
从毛泽东神话时代走过来的裘世祖,时代早已理所当然赋予他一种根深蒂固的毛泽东情结,但同时裘世祖又是读着传记文学长大的一个人。写一部传记的夙愿由来已久,二者结合,“写毛泽东”似乎是注定了裘世祖人生中“总想做一件事”。
毛泽东有句至理名言: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给裘世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当毛泽东神的光芒在裘世祖心里逐渐黯淡时,代之而起的便是一个充满激情充满幻想色彩的斗士形象。他觉得惟有用“斗士”两个字来概括和形容毛泽东,才显得准确和贴切。“斗士”称谓在裘世祖眼里是个中性词,他选择它并不带有任何褒贬之意。
无疑,这个视角是大胆的,也是全新的,把握和攫取毛泽东性格中最鲜明的特征,并以全新的视角,平色的笔调,独有的风格去写出一个毛泽东,这就是裘世祖写《一代斗士毛泽东》的原委和初衷。
过程
主意打定后,裘世祖就一头扎进了书堆。面对浩如烟海有关毛泽东的书籍,裘世祖开始做着沙里淘金的力气活。为求真实,防止以讹传讹,准备工作竟持续了整整六年时间,期间他翻阅过几千万字的书籍和资料,有关毛泽东的中外书籍几乎全部涉猎,光他摘录的的读书笔记和资料卡片就达一百多万字。正如他在书的后记中所言:这种类似于找矿石的粗活,仿佛奔跑在山野中,拾取你自以为中意的玉石,拿回家仔细鉴别,精心挑选,细心打磨,然后将大小不同的玉石串成一条精美的项链。这工程的规模之浩大,也是我原先根本没有预料的。
和毛泽东一样,裘世祖也属猴,毛泽东自比自己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裘世祖的猴性似乎和毛泽东有某些相通性,在他的骨子里似乎也同样残存在着某种好斗的个性。他生性耿直,不肯随波逐流,他称自己不肯低下自以为高贵其实是一文不值的头颅,裘世祖自知自己并不怎么讨有些的人喜欢,他那特立独行的另类气质总是显得与众不同,但痛恨假恶丑,追求真善美始终是他人生的主旋律。
平时,他喜欢给自己自找压力,始终认为“人无压力轻飘飘”。在压力之下,他感到自己更能轻松地进入一种兴奋状态。在其人生的坎坷经历中,每每在他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他就会潜下心来写些富有哲理的文章,以此排遣自己心中的焦虑和不快。裘世祖毫不否认,当日日夜夜埋首于一大堆资料,对它们绞尽脑汁地苦思冥想之际,他能感受到这种寂寞和孤独,当然他也能从中享受到这种孤独所带给他的快乐。
裘世祖似乎很迷恋这样的状态。在中国的文人中他最崇敬的是苏东坡,苏东坡不因自己的坎坷遭遇而沉沦,依然乐观着人生。这也是裘世祖所信奉的“一个懂得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的人,是不会感到寂寞,一个活着而有所爱、有所追求的人,也是不会怕寂寞的!”目前他写的45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无法选择的人生》也已脱稿,他还要完成一本杂文随笔文集,他说一生完成三部书足矣。
然对裘世祖而言,写毛泽东并不是件轻松的事,可以说难度实在是太大了。在他整个写作过程中,稍不留神,裘世祖便会走进一座迷宫,有时千头万绪就是理不出一个头绪。真有点“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那种痛苦与煎熬,不是感同身受,外人是绝难想象的。正如裘世祖所言“面对一大堆莫衷一是的参考资料,需要你在占有大量事实材料的基础上,方能辨别真伪,同时你还应具有一种历史责任感,要站在比你自身高很多的高度上去看问题,这样的作品才能经得起历史推敲,对后人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所以裘世祖也有很困惑的时候,他问自己,干吗要这样跟自己过不去?犯病啊!
就这样他在彷徨中停留,在决意中前行,一步步往前走,犹如红军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如今裘世祖用八年时间终于走完了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段行程。是啊,人生能有几个八年。2005年3月,40多万字的《一代斗士毛泽东》由香港天马出版社出版发行,总印数为1万册。出这么多书据我所知在湖州作家群中也是不多见的。
出版
裘世祖该书虽不是由国内出版社出版发行,这多少让感到有些遗憾。因为香港出版的书,对业内人士而言给人一种不是很正规的感觉,类似于黑市户口一样。
其实在天马出版社出版《一代斗士毛泽东》之前,裘世祖就跟长征出版社和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有过联系。尤其是长征出版社,联系长达一年之久。总编陈雄先生亲自担任该书的责任编辑,他用红笔一个字一个字进行认真修改校对,并来信告知裘世祖该书已作为总政的重大选题予以通过。最后出于谨慎,陈总编建议裘世祖删除《大跃进运动》和《红卫兵运动》两个章节。
这种删除对裘世祖而言无疑是痛苦的。因为这有悖于他写这本书的初衷。他写毛泽东,就是为了能尽可能全面、客观、公正的还原一个真实的毛泽东,一个“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毛泽东。而被建议删去的两个章节,裘世祖认为它们恰恰又是毛泽东作为斗士性格的最本质地流露。这时,他性格中追求完美的倾向暴露无遗,抱着“与其在望族出生一个四肢残缺的婴儿,还不如在寒门生一个四肢健全的娃娃”的信条,裘世祖只好单方面终止了与长征出版社的合作协议。
后经朋友介绍推荐,裘世祖与香港天马出版社签定出版合同。几个月后,一万册印刷精美、大色块的黑皮封面《一代斗士毛泽东》就呈现在读者面前。该书给人一定的视觉冲击力,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八年心血,看到它终于凝成了一颗沉甸甸的果实。裘世祖内心的喜悦和自豪可想而知。他说书出版了,他人生最大的心愿也了结了。
等待
《一代斗士毛泽东》出版后,立即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肯定。 2005年10月,入坐浙北大酒店的北京大学4位教授在酒店的精品书屋中看到《一代斗士毛泽东》,立刻被其独特的视角和平实的语言所吸引,一下子掏钱买了六本,并连声赞叹:“了不起,了不起,在湖州这么个小城市里居然有这么一个人有勇气敢写毛泽东,而且选择的角度又是如此准确!”他们最后说如果这本书放在北京书店里,一定是本畅销书。
《一代斗士毛泽东》的出版也引起了很多家媒体的关注,当采访者找到裘世祖要求采访时都被他婉言谢绝。生活中,裘世祖是个尽可能保持低调的人,特别是面对自己这一本题材比较敏感的书,他目前不想太张扬自己,心里免不了还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他说《一代斗士毛泽东》能否真正经得历史的检验,还得由读者来说,由时间来说。他现在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等待,等待读者和时间来告诉他最后的那个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当我看到《一代斗士毛泽东》扉页上有一行醒目的黑体字:谨以此书献给世界上所有求真的人!时,给我的感觉有些震撼。是啊,从这句话里我们或许可以大略了解裘世祖的写作态度和为人风格。
(链接裘世祖的心灵独白)
1 做人一个“真”字最要紧,要敢说敢做,敢爱敢恨。坦坦荡荡,光明磊落方为男儿本色。
2 总觉得自己这一生应该做一件事,不然就会有一种负疚感,一种无法消弭的痛苦感
3 你自信能够成功,成功的可能性就已经有了。没有自信,没有目的,一辈子都会俯仰由人,一事无成。
4 追求个性化、民主化、自由化,已成为全球化的一种趋势,成为人类步入文明的必然。对自由王国的追求,是人们梦寐以求的,随着文明进程的加快,我们越来越有理由坚信,任何坚冰都将被打破,任何桎梏都将粉碎
5 我们对圣人的顶礼膜拜已经转而为对真理的坚持。独立思索,不盲目崇拜是理性民族所应有的品质。
6 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强求,满足个体需求,更能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它预示着一个多元化社会的到来。是国家走向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