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nesupeng
可能以前很多也零星谈到这个问题,这里提到的是有点影响力的杂志,而不是国内的杂志。
先来说说编辑和审稿人。杂志编辑一般是同行大牛/准大牛,审稿人也是同方向发过若干有点影响力文章的人,他们都有繁重的科研任务以及其他事情,一句话忙得很。所以有时候需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不能完全按照自己是上帝的思路处理事情。
我们投稿,一般是总编根据你的领域,把你的稿件分到相关领域的副编,当然有时候是自己根据杂志提供的信息选择副编(如果你选得不适合,他们还得调整),这个过程一般两周左右,有的杂志慢一些。
然后副编就要看看达不达到杂志基本要求,稿件不适合很快就直接锯掉,适合就寻找同领域的权威人物,或者发过若干同方向工作的人做审稿人。这个不是说马上就能找到,有的时候可能副编掌握的信息很多,时间就少一些,否则时间就会长一些。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国际大杂志很多审稿人都是义务的,既然工作做得很漂亮,所以人家肯定不清闲,不一定帮你审稿。或者人家很谦虚,说对你的研究不是很熟悉等。这个过程一般会比前一个过程长。
后面就是漫长的审稿过程,这个就看具体的杂志和具体的审稿人,以及文章的形式。通常Letter类,Fast track类,rapid communication,brief report类要快一些,这个主要文章短,审稿人花时间也少一些。普通研究论文一般会从几周到几个月。
审稿意见全部返回以后,最后决定接受/小修/大修/据稿,这个过程一会搞一两周。然后就是修改的过程,仔细回答审稿人的各种问题。这里有必要说几句,有的人老是觉得自己很牛鼻,审稿人多差,读不懂文章等等。坦白的说,我们现在发的文章,99.9999......%都是垃圾而已,所以不要太过自大。前面说了,好歹人家做过很多研究,有一定的影响力。居于人家很忙,有的地方可能不能做到尽善尽美,所以要带着谦虚,谨慎,感恩,换位思考的态度对待。审稿人可以说是第二个读者,他提出的疑问是代表一票读者而提的,所以认真修改,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但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审稿人会提似乎幼稚的问题,比如某某变量没有定义,某某现象没有解释,实际上你定义了你解释了,先别生气老兄,这说明你的定义放在不显著的位置,你的解释很不吸引人,换个位置,补充完善。另外就是有可能审稿人会提一些理论基础方面的,这个有时候连作者自己都不懂,或者意识不到,这种回答更须谨慎。一来一回,没个三五个月,怎么可能完成呢?
总结就是,如果你是超级牛人,杂志向你约稿,短则3-5天接收出版,长则周把几周。
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大众科研工作者,文章半年有结果是比较快的,慢的来来回回搞一两年也不少。当然通常Letter类,Fast track类,rapid communication,brief report类要快一些,一般3个月内决定接不接受,6个月内出版的样子。所以不要急,处于某个状态2-3个月不变可以“咨询”一下,但不能语气很吊,否则人家据掉你就是了。大家注意我用“咨询”这个词而不是很多人说的“催”,咨询显得客气,谦虚,而且达到提醒人家的效果。“催”给人的感觉是,“保姆,饭为什么还不上呢”,人家不拿你工资,所以对你可能就没有那么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