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占豪:国际局势 新闻解读-2012.40

2012-11-23 18:35 战略·谋略 ⁄ 共 696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之一

2012-11-20 11:43

    我国面临老龄化社会这一点已经迫在眉睫,养老金缺口也不小,所以问题很严峻。但是,这并非代表这个问题不能解决首先,必须认识到一点,我国不可能像欧洲那样搞全民大福利的社会,那已经证明行不通,想干很少的活过非常滋润的日子是不可能的,欧洲的危机已经告诉我们这一点,欧洲那么好的基础加上那么少的人口都不行,我们当然更不可能以此作为追求。但是,我们也要知道,中国人追求社会福利是理所当然的。那么,中国人的福利社会应该是尽量提供更多公共性社会保障,但同时还要使得懒人和勤劳的人有区别,这一点是鼓励劳动,不至于将来酿成大危机。其次,我国养老金和社保的缺口有三个途径来填补是科学的:1、随着经济继续高速发展,本身财政能力就会越来越强;2、中国的三公支出完全可以降下来不少,这些钱至少部分可以分配到社会暴涨上去;3、中国的国有企业的利润是可以作为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的。其三中国是大政府的运行模式,虽然尽量在平衡,但以中国的社会模式不可能像西方那样小政府大社会,因为中国不可能将战略性资源交给私人控制,中国也不可能采取诸如西方要不殖民掠夺、要不金融掠夺的发展模式,何况中国还处在世界经济食物链的中下层,在这种情况下小政府大社会等于找死,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所以中国的三公经费主要降的应该是奢侈浪费的那部分,这就需要政府的权力透明,让人民给予更多监督,只要把那些浪费的地方给堵上,中国的财政盈余就会出现很多,也就能将钱花在更多更有价值的地方。

    不要去比对西方那些经济理论,西方经济理论不足以解释中国经济的发展,否则就不是中国经济蒸蒸日上而西方却危机频频了。但是,未来三十年若要继续发展特别是二三十年后的发展,没有很完善的系统理论恐怕是不行了,因为到那时候中国就是需要制定规则,制定规则没有相匹配的理论体系是无法形成长久稳定的发展动力的,这一点我个人一直在思考,这是中国未来需要下功夫研究的。不过对政府来说,当务之急是完成经济结构转型的大势确立。

    至于说政府忌讳批评,事实上也不能完全这么说,看看微博的批评很多已经过头,为了批评而批评,甚至完全是在搞攻击,不也照样存在吗?但是从另一个层面说,的确有忌讳批评。为什么呢?原因就是社会和政府还没形成良性互动,大家还不知道批评和接受批评的边界,甚至连哪些该监督哪些该透明都还没有边界,这使得双方都是盲目的。政府担心影响自己政绩,而很多老百姓对事情不了解则完全处于盲目状态认为什么都是黑的,如此下来就增加了双方的猜忌和不信任。所以,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过程,需要社会共同的进步,需要政府更自信地面对人民,发挥党的优秀传统走到人民中间来,像习总所说和人民在一起。

》》》占豪:中国如何应对第六次中东战争的爆发

之二

2012-11-20 11:43

    何谓实体经济?本质上,实体经济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生活所需要的包括物质、精神等各种形成实物或没有形成实物的各种实物产品、精神产品和各种服务等生产和流通的经济活动总称。实体经济用产业划分,包括:第一产业的农业、第二产业的工业、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和第四产业知识信息产业。综合起来,所有非虚拟经济之外的产业都可称之为实体经济。只要我们搞清楚虚拟经济的概念,实体经济的范畴就非常明晰。

    何谓虚拟经济?本质上,虚拟经济是相对实体经济而言,把现实中有的、没有的、以及未来可能有的那些被人定义的实体经济范畴的东西,通过货币资产的方式显示出来,这就是虚拟经济。这种显示,本质上是对实际的、虚拟的、现有的、未来可能有的等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用的资产的一种货币显示。因此可以说,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是一套价值系统。实体经济的定价主要有成本、技术支撑、稀缺性、需求度等;相比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是一个特殊的对资产进行定价的经济循环系统。

    进一步理解,虚拟经济是依附于实体经济而产生。也就是说,虚拟经济必须以实体经济作为基础。没有实体经济作为支撑,虚拟经济就不可能存在。因此,准确地说,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之衍生,它包括证券、期货、期权、债券、投资性房产、投资性艺术品等产权和虚拟产权的交易活动。分得更详尽点,这种虚拟的交易活动本身是虚拟经济部分,但维持其运行的服务机构准确地说仍属于实体经济。

    学术上,虚拟经济的概念是由马克思提出的虚拟资本(Fictitious Capital)衍生而来。马克思对虚拟资本的定义是:随着借贷资本和银行信用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在借贷资本的基础上成长,并成为借贷资本的一个特殊的投资领域,包括股票、债券等。当虚拟资本作为商品买卖或作为资本增值,其本身并不具有价值时,它代表的实际资本已经投入生产领域或消费过程,而其自身却作为可以买卖的资产滞留在市场上。所以说,虚拟经济就是从具有信用关系的虚拟资本衍生而出,并随着信用经济的高度发展而快速发展。

》》》中国崛起策三十四:债务帝国,虚拟经济和美国霸权软着陆

之三

2012-11-21 00:25

    最新消息,证监会周二通报QFII投资业务的最新进展情况。据通报,近期QFII审批速度明显加快,获批机构已达199家,即将突破200家。其中11月份新获批机构7家,全部投资额度合计335.68亿美元。今年以来,新获批QFII投资机构64家,额度119.28亿美元。而根据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20日的表示,近期QFII申请和资金汇入速度明显加快,QFII整体持股比例出现明显上升。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批准境外长期投资机构超过10亿美元以上的投资额度。这则消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QFII额度审批速度大大加快了,而一旦10亿美元的额度上限突破,那么原有存量QFII机构同样会加快投入更多资金,现在QFII总额度空间为800亿美元。记得2005年时,外资就是抄了个A股的底,只是到了2000点后明显开始失水准。这次,恐怕QFII又要抄一个底了。当然,就现在来说,这种格局恐怕不被抄底也难,现在供求关系完全难以平衡,市场信心严重不足。

2012-11-21 15:06

    叙利亚早已是大国博弈的焦点地方了,中东越来越乱是大趋势,这和美国实力正在加速下行以及世界各国权力结构和实力结构不平衡导致的,也是文化冲突和利益冲突的必然。美国制定的规则,在美国实力下降的情况下,其它国家必然有提高自己权力和利益的倾向,美国当然不答应,挑战规则者和守护规则者的冲突是必然的。如果是大乱,这石油价格还真难说是怎么走。原因很简单,大乱的中东意味着美元计价将失灵,那么以什么计价和以什么交易?这个价格如何衡量?而中东大乱,石油价格可能是涨了,但中东的油却不一定运得出去了。而世界石油不够消费的情况下,发展方式也就改了,譬如中国大规模出口就难以维持,那么靠中国出口的欧美其生活方式也必然发生改变,所以危机并非单方面的,而是多方位的

》》》井底望天:闲话中国民间资本史 兼谈江浙财团

之四

2012-11-22 00:09

    既然本轮世界经济危机起源于美国华尔街,在此,我们有必要对美国华尔街和美国资本市场的起始、发展进行一番深入探究。美国纽约华尔街资本市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美国建国前、欧洲对北美的殖民时期,和17世纪著名的荷兰“郁金香泡沫”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郁金香泡沫”是现代金融史第一次明确记载的金融泡沫。这场泡沫,源于17世纪初期荷兰人对16世纪中期从土耳其引进的郁金香的狂热追逐。这种狂热,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在17世纪30年代初期,演变成疯狂的投机。那时,人们购买郁金香已不再因为它的内在价值或观赏,而是期望其价格不断上涨,可以转手获利。到1637年,郁金香的价格已经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与上一年相比,总涨幅高达5900%。

    1637年2月4日,因为卖方大幅抛售,“郁金香泡沫”突然崩溃。一夜之间,郁金香价格一泻千里。一个星期后,郁金香整体价格平均下跌超过九成,那些普通品种的郁金香价格甚至比一颗洋葱的都低。这场郁金香投机泡沫,是一场标准现代意义上的投机。不为人所知的是,这场狂热的投机活动,最终在大洋彼岸直接影响到美国华尔街的诞生。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发现了纽约,随后在此地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和新尼德兰(New Netherland)。华尔街的萌芽期应该是从1653年开始,直到19世纪末。之所以从1653年算起,是因为,那一年新阿姆斯特丹市政委员会成立。所以,纽约华尔街金融业的兴起,与荷兰人的商业投机精神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虽说,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已经开始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模式,但真正具有现代金融意识的资本主义体系,到17世纪中叶的荷兰,才逐渐得以完善。当时,荷兰形成了一整套具有现代意义的金融体系,包括现代银行体系、现代股票交易体系、信用体系、保险体系和具有现代意义的有限责任公司等。这些现代意义上的金融经济体系的发展,使荷兰从一个弹丸小国一跃发展成为世界强国之一。在荷兰人向北美拓殖的过程中,这些现代意义上的金融经济体系,以及荷兰人在“郁金香狂热”中积累出的投机精神,都被移植到北美新阿姆斯特丹。

之五

2012-11-22 15:12

    1664年,新阿姆斯特丹被英国殖民者攻陷,该城市从荷兰人手里转到英国殖民者手里,英国殖民者为纪念当时的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的弟弟和继承人约克公爵(Duke of York),将新阿姆斯特丹命名为新约克郡(New York,简称纽约)。之后,虽然纽约曾一度被荷兰殖民者夺回,但在一年后,又重新被割让给英国人。英国人重得纽约后,将“New York”改为“City of New York”(纽约城)。虽然纽约易主,但纽约市民却保持了荷兰人热爱商业、热爱投机的文化。纽约对荷兰的商业投机的文化继承,在1666年得到了验证。

    1666年,也就是英国取得对纽约控制权的第二年,一个名叫弗雷德里克·菲利普斯(Frederick Philipse)的荷兰人,通过囤积珍珠串(珍珠串被北美印第安人用作货币和装饰品),策划了北美洲历史上第一场“金融操纵案”。这场“金融操纵案”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起到了现代中央银行的作用。而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是1694年英帝国建立的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菲利普斯1626年出生在荷兰,1647年随父迁至新阿姆斯特丹,当过木工学徒,曾参与建造当时阿姆斯特丹统治者、荷兰退役军人彼得·斯特文森总督为防范英国进攻而下令修建的军事防御墙(木头做的城墙)。菲利普斯非常聪明,他没有在木匠这一行停留太久,而是很快选择了一条从最底层跨入富人阶层的捷径:和一个有钱的寡妇结婚。随即,他利用其妻子的财力做起生意,和当地的印第安人、西印度群岛人以及荷兰人进行各种商品贸易。

    那时,殖民地经济中最赚钱的是印第安人生产的动物皮毛。但与欧洲人喜欢金银不同,印第安人并不愿意皮毛购买者付给他们金币或银币,在他们看来,金、银币分文不值,印第安人普遍认可的货币是“珍珠串”(作为文下注释①:用一种较为繁杂的方式,将一种北美东部河流与湖泊中盛产蚌壳中的小珍珠串起来,就是印第安人认可的货币。该货币一直到美国独立战争前还被广泛使用,直到后来一种可以廉价仿制珍珠的机器被发明出来,这一货币体系彻底终结)。所以,他们总是要求欧洲人用“珍珠串”作为货币支付货款。

    1650年前后,3颗黑珍珠或6颗白珍珠价值1个Stuiver(当时荷兰的货币单位,20 Stuiver相当于现代1个荷兰盾)。但是,随着通货膨胀,到1659年,16颗白珍珠才相当于1个Stuiver。这破坏了当时的经济,不仅皮毛价格一路飙涨,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也被严重破坏,贸易一片混乱。时任总督斯特文森试图通过价格控制解决这个问题,但由于当时政府并不掌握货币和货物其中任何一种关键资源,也没有对市场的强制管控能力。在缺少管控的情况下,任凭市场左右,价格控制没有半分效果。凭借灵敏的嗅觉,菲利普斯看到了商机,悄悄买进“珍珠串”并进行囤积。他的方法非常原始,把“珍珠串”装进木桶埋到地下。也就几周时间,菲利普斯就控制了与印第安人的贸易货币。由于市场上“珍珠串”货币大量减少,价格开始走高。到1666年,“珍珠串”和Stuiver的比价从16:1升到3:1,即3颗白珍珠就相当于1个Stuiver。经过这次的货币投机,菲利普斯获得非常可观的利润,成为纽约最富有的人,其贸易事业范围甚至远达东印度群岛和马达加斯加。

    华尔街,就是在上述新阿姆斯特丹总督斯蒂文森为防范英军侵犯而修建的一堵从东河到哈德逊河的木制围墙旁边,逐渐演变成的一条街,鉴于这堵木墙,这条街因此得名“华尔街”(Wall Street)。后来,围墙被拆除,“华尔街”的名字被保留了下来。这,就是华尔街的来源。最初的华尔街其实非常小,到斯特文森下令修建的那个木城墙拆除的时候,整个曼哈顿也不足5000人。而且,这5000人大部分居住在曼哈顿的南端,华尔街那时还在曼哈顿的北城。直到宽街和华尔街交界处建立起三一教堂、1700年建立起第二座市政大厅,曼哈顿岛的西段才开始有高级住宅区。那时的华尔街,只有靠近东端的部分是商业区。最初,华尔街最主要的交易是奴隶贸易,是一个奴隶交易中心。后来,小麦被引入哈德逊河流域,谷物、皮毛和奴隶成为纽约经济的三大支柱。到17世纪的后半叶,整个纽约的商业贸易获得较大发展。不过,那时候,莫说华尔街,整个纽约市也远非一个现代意义的金融市场。

    因此,17世纪只能说是华尔街投机文化和投机市场的起源和萌芽,距离茁壮成长还有较大距离。

之六

2012-11-23 15:15

    美国独立后,一方面,由于各州都有很强的独立性、及利益取向的不一致;另一方面,没有任何一个州具备足够实力将其他州制服。如此,导致各州的相关利益者均主张建立松散的联邦政府,且也不承认中央政府的重要性。经过多次辩论、修改,1777年11月,大陆议会批准了该委员会提交的《联邦条例》。条例规定:国会将成为国家唯一的中央权力机构,负责战争指挥、外交、一定程度上的举债和发行货币,但无权作商业立法,无权向平民征兵、征税。这个时候,应该还不能算是统一的政府。这种所谓的联邦,应该说并不成功。因为,美国当时在外交上是失败的,无法让英国履行1783年签署的《巴黎和约》从北美撤军。最典型的例子是,1784年,代表美国出使伦敦的亚当斯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英国人竟搞不清楚他到底是代表一个统一的国家还是13个不同的州?美国对西班牙方面,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联邦政府的无能表现,迫使13个州的利益代表再次坐在一起。经过协商,最终于1787年确立了由39位代表共同签字的《宪法》。接下来的一年余时间,经13个州议会分别获得通过后,于1789年初举行大选,立宪大会主席乔治·华盛顿毫无悬念地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在最初的12年间,围绕宪政,美国的“联邦派”和“共和派”一直进行着激烈的交锋。一派是拥护“中央集权”的联邦派,主张“拥有中央集权、综合商业经济和令人自豪的国际形象”,主要支持工商业的资本主义。另一派是拥护“地方高度自治”、拥有有限权力的中央政府,认为美国不应极力成为高度商业化、都市化的社会,应保持乡村化和农业化特点,中央政府权力应受到限制,各州地方应高度自治。前者称“联邦派”,由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领导;后者称“共和派”,由詹姆斯·麦迪逊和托马斯·杰弗逊领导。

    最初的12年,政权牢牢掌握在联邦派手中。这一时期,华尔街真正获得长足发展。而对华尔街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作用的人物,就是这位美国开国元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他推进的一系列政策,对纽约成为商业和金融中心起到决定性作用。汉密尔顿试图推行三方面的制度建设:

(一)、建立联邦税收体系,保证国家有稳定的财政来源(此前联邦政府无权征税,只能向各州要钱,联邦政府财政明显受制)。

(二)、以联邦政府信用作担保,发行新债券,偿还国内、国外的旧国债、和独立战争期间对几个州的欠债。

(三)、仿照英国建立中央银行体系,替代政府管理财政,并监管国家的货币供应。

    这三方面制度,可以说是美国之后一直努力的方向。而对这一切的推动,极大地繁荣了美国经济。18世纪90年代,美国的金融中心还在费城,尽管那时费城的发展速度已远低于纽约。费城是当时美国首都,美国第一家银行——北美银行(Bank of North America)在那里成立,美国第一家股票交易所——费城股票交易所(Philadelphia Stock Exchange)也在那里成立。就连汉密尔顿1791年主导成立的中央银行——美国国家银行(Bank of United States),同样是在费城成立。由于纽约商业经济发展很快,市场对信贷、保险和其他金融业相关服务的需求急速增长。在这种需求下,各种金融业活动快速发展。而汉密尔顿当时发行的大规模债券,直接活跃了证券市场。

   》》》胡锦涛:在十八大开幕式上的报告(全文)

更多精彩,尽在

1、乔良文集 2、占豪文集
3、郑永年文集 4、井底望天专栏
5、活学三十六计 6、毛泽东传
7、上合贴 8、刘涛-中国崛起策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