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2012-12-03 00:00)
截至今年10月,全国待售面积约为3.2亿平米,超过去年底的2.7亿平米,并一直维持在高位。如今,房地产业去库存化不是特别理想对中国经济来说不是坏事。原因在于,一旦去库存化成功,而此时货币又是较为宽松的背景,那么房价就又要遭遇爆炒和暴涨,这是中国宏观经济所无法承受的。对中国经济来说,显性的系统性风险房地产业是最大的。事实上,如果针对房地产的调控处理不好,那么中国宏观经济真的就要遭遇一次重大的灾难了。对这一点的风险性,无论管理层还是投资者,都要有充分认识,因为世界经济危机远未过去。而中国如何化危为机,这里边需要进行调整的内容则非常丰富。作为个人,如何在这个调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未来发展也至关重要。事实上,一国的发展定位必然影响到一家的定位,譬如伊拉克和阿富汗在遭受美国侵略后连正常的生活都有困难了,西班牙示威喊的口号都是要到中国来,虽然中国本身事实上并没有多么理想的美好,但总还不算太坏。只是这种不算太坏,不能成为惰性的理由,恰恰相反中国到了蜕变的时期,此时若挺过去就是化蛹为蝶,反之就可能被打回原形。而家庭、个人,绝对会随着大变局而变化,这也是为什么笔者一直强调大家要看清大势,然后找准自己的位置的根本原因。而一国里,大家都能站到理想的位置,这一国就能站到理想的位置。
某种意义上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大的赢家不是英国,也不是法国,而是远在大西洋对岸的美国。对欧洲来说,衰退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经济方面:债台高筑,对外投资大笔损失。1914年,美国欠欧洲投资者的债务约40亿美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欧洲却反欠美国37亿美元。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失去了四分之一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对外投资,德国则因为战败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由于战争,欧洲的工业遭到巨大破坏。
2)金融方面:相比欧洲,美国本土要安全得多。因为战争避险,大量资本进入美国华尔街。同时,由于欧洲本土工业被破坏和殖民地投资的损失,与美国相比,欧洲的投资机会也少得多。
3)内部政治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是现代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发源地。经过两三百年的殖民拓展与思想文化输出,这些思想和制度已波及全球。然而,这一场战争浩劫,欧洲人士气大伤,逐渐丧失了对外的自信。如此,在欧洲大陆内部,古老的秩序和价值观受到空前的怀疑和挑战。
4)对殖民地的控制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的整体实力削弱,欧洲对海外殖民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大幅倒退。在参与战争后,殖民地逐渐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包括土耳其、中东的阿拉伯世界、印度、中国等,都掀起轰轰烈烈的民族独立运动。
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导致世界权力此消彼长。与欧洲的快速衰退不同,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美国快速崛起。
之二
(2012-12-03 11:43)
与欧洲列强相比,美国的优势非常明显。本土左、右是太平洋和大西洋,地理上孤悬于欧亚大陆之外,国土面积接近整个西欧面积的两倍,周边没有任何强国邻居威胁,可轻松地在欧亚大陆的权力争夺中调整自己的砝码。况且,在金融、经济、政治、和殖民地控制等方面,明显优于欧洲列强。
1、 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奠定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地位。相比欧洲各国的债台高筑,美国却从1914年欠欧洲40亿美元债务,到1919年变成欧洲欠美国37亿美元债务。1930年,债务规模更是扩大到88亿美元。工业上,与欧洲工业在战争期间遭到严重破坏相比,美国却因为战争需求的拉动,军需品、钢铁、车辆、通讯工具、铁路设施、船只等被大量需求,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制造业方面,美国很快将包括英、法、德在内的欧洲列强远远抛在后面。到1929年,美国的工业总产量至少占世界的42.2%,这一数据超过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实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经济方面,欧洲已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与美国的经济实力抗衡,失去了世界工厂的工业地位。相反,与战前相比,美国则要强大得多。
2、 金融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战前的头一年,即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建立,它实际上是美国资本主导的金融体系的确立。经济上,美国做好了接受欧洲资本大幅流入美国的制度准备。政治上,确立了美国政治开始沦为银行家的附庸,资本权力结构彻底确立。由于美国的发钞权和发债券全部由美联储代理,而美联储却是银行家建立的一个私营机构,其主席的任命美国总统基本上没有话语权。在战争拉动的需求下,美国呈现出的巨大投资机会,吸引了大量投资,同时不少金融交易从业者移民美国。在强大需求刺激下,华尔街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一轮牛市。通用汽车的股价从1914年81.5美元的收盘价涨到1915年的500美元;美国冶炼公司的股价从56.25美元涨到108.125美元;伯利恒钢铁则因为接受大量外来订单,股价从46.125美元一度涨到了600美元……等等。经此一役,伦敦金融城没落,华尔街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全世界各大投资者齐聚华尔街。一方面是因为这里安全;另一方面,这里充满着投资机会。
3、 内政方面:相比欧洲人的沮丧,经济高速增长以及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决定性地位,美国上下处于一片喜悦之中。
4、 对殖民地的控制方面:与欧洲国家大量在外的殖民地相比,美国在外边的殖民地相对少得多。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战胜国,美国不但没有失去殖民地,还在1898年得到菲律宾。所以说,在殖民地控制方面美国也是受益者。与此同时,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7年发表的著名纲领《十四点和平纲领》中的思想在战时的殖民地被广泛传播,“民族自决”这一革命术语在殖民地被大范围传播并逐渐取得认同。这一切,都预示着一战前的殖民统治模式的趋于瓦解,当然有利于美国掌握更多世界权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坠落的战争,也是美国崛起的战争。对欧洲来说,坠落的不单单是经济实力,还有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对美国来说,崛起的也不仅仅是工业的强大,还包括华尔街成为世界金融的中心。这一切,对当前的中国都具有巨大的启示意义。如今,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一大工业制造国,实体经济世界第一。但是,与实体经济的规模相比,中国虚拟经济的发达程度仍有较大欠缺。中国若想真正成为世界性强国,未来也必须建立起世界最大的资本市场,并与中国实体经济形成良性互动和循环。
之三
(2012-12-04 11:47)
如今,美国经济已经彻底走向泡沫化和消费化。这一点,从其经济结构的数据中可以清晰看到。在美国的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的农业,在GDP中的占比已降低到1%以下;第二产业的工业、制造业(制造业、能源业、建筑业等),占GDP的比例也已经降到20%以内,其中,与军工相关的产业占整个工业制造业的比例达七成左右;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三和第四产业在GDP中的占比超过80%,美国超过70%的就业人口从事的是金融业和相关服务业。其中,金融业约占GDP的40%。
这样的数据表明,美国的实体经济已经完全丧失了对其虚拟经济的支撑。如今,华尔街的运转,主要不再是依靠美国自身的实体经济,而是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和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换句话说,美国经济已经不再是世界经济的推动者,而是靠经济规则垄断、靠政治、军事权力垄断,附着于世界实体经济发展上的“吸血鬼”。
那么,美国是如何从一个实体经济大国,逐渐变成今天以虚拟化、消费化为主的经济体的呢?我们不妨再从历史中去寻找答案。
建国后,美国和华尔街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了原始积累,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迎来了大爆发。这一次爆发,奠定了美国世界第一强国、以及华尔街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这一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等全方位的此消彼长可以看出。不过,那时候,最重要的一点还没有改变,就是16世纪以来,由西欧人制定的世界游戏规则。但是,距离这种游戏规则的改变,也已为时不远。
20世纪20年代初,华尔街已经成为世界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证券市场。但与一百年前的华尔街相比,那个时候的华尔街除了规模较以前更大之外,没有本质区别。仍然是坐庄、内幕交易盛行的一个资本市场。其维护的也不是普通投资者的利益,而是交易所会员的利益。
在交易所中,会员总体上被寡头、财阀垄断,他们占据着交易所几乎所有的职位和席位。譬如,大约一半的席位由专门的经济人和大厅交易员控制,这两个集团还占据着交易所地位最高的交易所管理和法律委员会中三分之二的席位。但这一切,最终被一场世界性危机改变。
之四
(2012-12-04 15:15)
对于日本的自卫队是否会改成国防军,个人认为日本正在走向右翼化,其试图突破二战对它的限制的冲动很强,特别以石原为首的极右翼人物。虽然现在这些人在日本的影响力还不够大,但最近十多年随着日本右翼化越来越明显,极右势力在日本正在得势。随着美国实力的衰弱,日本的自卫队在未来一二十年内很可能会变成国防部队,日本也有可能因为某种机缘突破二战后给它套的枷锁,成为正常国家。不过,日本走这条路对中国并不一定是坏事,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处理得好。
日本的经济实力、核材料的储备以及技术能力决定了日本造出核武器并不会很费力,我们都知道以色列是没有表明身份的有核国家,而日本实际上就是准核国家。在当前世界,核武器并非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日本之所以不能制造核武器是因为它的政治地位决定的。但是,日本右翼最近些年关于鼓吹修改和平宪法以及近期石原慎太郎声称应制造核武器等等都是日本内部的政治冲动。未来,一旦美国实力继续衰弱退去,而此时中国又没有办法遏制住日本,那么日本完全有可能制造核武器。看看日本所使用的核反应堆的技术层次,就知道日本早有此心。不过,日本有核弹,它依然没有能力挑战大国,因为它的国家太小,根本无法和美、中、俄这样的国家进行任何核对抗。
之五
(2012-12-05 00:33)
中央开会,要求改进工作作风,相关的内容以及行文的方式,明显有很大改进,的确很务实,如果将这些务实落到实处,那我国很多事情都会有很大进步,特别是官方一旦作风趋于务实,那么老百姓也能受益。当然,还是希望股市的管理部门的作风也能务实,把股市行情给务实上去,别总来虚的,融资融不断,吹暖风却没什么实际手段,眼看着市场回到了十多年前的点位,却依然没有一点暖意。马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召开,关注看看有没有进一步务实的行动,特别是涉及宏观经济部分和涉及资本市场部分应给予特别关注。道理很简单,这是明年两会后新一届当局必然要执行的经济政策方向,肯定会对宏观经济产生较大影响。不过,到底对股市能产生多大影响,则需要仔细分析和观察。
》》》领导风格利弊析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争物资需求陡然下降,美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真正体现在华尔街资本市场上,是1920年。1920年,大熊市开始酝酿,几乎每只股票都在下跌。到1920年底,华尔街股票市场的市值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一。不过,没过多久,这一轮熊市就被新一轮经济增长重新唤醒。
1921年3月4日,代表汽车、石油工业富豪利益的沃伦·甘梅利尔·哈定(Warren Gamaliel Harding)就任美国总统。随即,代表华尔街利益的银行家、超级富豪德鲁·威廉·梅隆(Andrew w.Mellon)就职哈定政府的财政部长。很快,代表着其它各方利益的内阁成员相继粉墨登场。其中:由美孚石油公司利益代理人休斯担任国务卿;摩根公司的波士顿交易所经理魏克斯担任陆军总长;大资本家胡佛担任商务部长;与洛克菲勒、辛克莱石油大王、银行家道奇有密切关系的新墨西哥州参议员福尔担任内政部长。另外,哈定还有一批代表着不同资本家利益的私人顾问。当时,媒体把这一内阁称为“扑克牌”内阁。
哈定总统是个花花公子,不办公的时候,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研究高尔夫球技巧,或者与情妇鬼混。而在哈定心目中,财政部长梅隆犹如他的祭祀。这位身材瘦小的老头,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成为联邦政府的统治者。时任共和党参议院乔治·威廉·诺里斯(George William Norris)曾开玩笑说:“有三位总统曾在梅隆手下工作过”(梅隆担任过三任总统财政部长)。
相比总统哈定沉迷于扑克、高尔夫和情妇,梅隆则是一个工作狂。和当时总统、政府的各种大小丑闻不断相反,梅隆给人的印象犹如“邻家大叔”。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帮助美国经济很快走出衰退。不过,他的政策代表着谁的利益也一目了然。从某种意义上,这些政策也是酿成20年代末大危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梅隆担任财政部长后,千方百计采取以降低税收的方式给企业输血。另一方面,他又不断呼吁个人收入要缴税,以维持国家财政开支。为维护富人阶级的利益,他制定了被称作“梅隆计划”的税收改革方案。根据该方案,个人收入税由过去的65%降低到20%。这实际上是给大量富人免除税收,而梅隆自己的家族也是最大受益者之一。一系列政策执行下来,美国经济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从1921年的594亿美元增长至1928年的872亿美元,增长47%;居民收入从522美元增加到716美元,增长37%。与此同时,由于所得税的大幅降低,美国财政收入下降,但这个时期的通胀率却几乎为零。
》》》货币战争—第四章 战争与大衰退:国际银行家的“丰收时节”
针对财政收入下降,梅隆采取了缩减政府开支的政策。政府开支从1921年的50亿美元下降到1928年的30亿美元,债务也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下降超过三分之一。从工业生产指数上看,经济增长更为明显。美国工业生产指数从1921年时平均的67,迅速上升到1923年的100,1928年7月上升至110,1929年6月则上升至126。
当然,这一轮经济繁荣最大的受益者,是该政府所代表的背后利益——汽车制造、石油及其相关产业(经济产业过度依赖这两大产业,也是酿成1929年危机的重要原因)。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相关数据上看出:1914年,美国汽车产量只有126万辆。而1929年一年,美国汽车的总产量就高达560万辆。这一时期,诸如冰箱、洗衣机等奢侈品也开始进入更多家庭,电消耗量十年间翻了一番。
华尔街1921年开始的熊市,仅持续一年。1922年,华尔街再次随着经济的繁荣起飞。除1923年外,1922年至1929年,每一个季度的道琼斯指数都比前一个季度高。而且,这一轮牛市的增幅远远快于经济发展的速度。这一时期,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不到50%,但道琼斯指数却增长3倍。这主要得益于电力的广泛应用、机械化的提高、企业的并购重组等,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不过,这一轮繁荣的泡沫,还是在1929年9月开始破灭。1929年的经济危机,虽然祸根早已埋下,但在资本市场并没有任何体现,反而呈现出投资过热和资产价格泡沫狂潮。1929年6月,工业生产指数达到空前的126。华尔街股价疯狂飙升。在1929年夏季的3个月中,西屋公司的股票从151美元涨至286美元,通用电气公司的股票从268美元涨至39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股票从165美元上升至258美元。
当时,各实业家、学院派经济学家和政府领导人,都表示对未来经济充满信心。1929年9月,财政部长梅隆更向公众保证:“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这一繁荣的高潮将继续下去。”但就是从1929年9月3日开始,巨大的泡沫被刺破。道琼斯指数涨至381.17点后,市场开始崩溃,股票市值一个月内下降了40%。
股市进入下跌之后,除了有几次小幅反弹,三年间,总体一直持续下跌。在此期间,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262美元跌至22美元,通用汽车公司股票从73美元跌至8美元。到1933年,美国工业总产量和国民收入暴跌将近一半,商品价格也下跌近三分之一,商品贸易则下降三分之二以上。
很快,这一轮经济危机就从华尔街蔓延至全世界,世界经济陷入大萧条。由于这场经济危机,美国的金融公司不得不收回在国外的短期贷款,直接产生各种连锁反应。1931年9月,英国被迫放弃了金本位。两年后,包括美国在内的几乎所有大国都放弃了金本位。放弃金本位以后,各国都试图通过印钞来刺激经济。但大家都这么做的结果,只能使世界货币体系更加混乱。
在国际贸易方面,贸易保护主义之风在各国越刮越甚,国家之间越来越离心离德,经济崩溃加速。世界工商业指数(不包括苏联)从1929年的100下降到1930年的86.5;1931年下降到74.8;1932年更是下降到63.8,三年下降了36.2%。而此前的几次经济危机中,这一指数最大的降幅也不过7%。因为各国的贸易保护,国际贸易下降更为严重。1929年的贸易总额是686亿美元,1930年下降到556亿美元,在越来越严重的贸易保护作用下,1931年、1932年、1933年,世界贸易额分别只有397亿美元、269亿美元和242亿美元,下降幅度高达65%。而在此之前,最大的一次下降也才只有7%。
那么,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因此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呢?
之六
(2012-12-05 11:45)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直指上市融资圈钱,这事实上已经是当前市场非常严峻的问题。道理很简单,作假账,然后上市,上市后圈钱,圈钱后退出,最终把一个烂企业扔给了社会,而老板和鼓捣上市的人却赚得盆满钵满。这实际上就是为什么华生教授建议“大幅提高上市门槛,拉长退出周期”的根本原因。只要能做到这些,上市的企业都是优质企业,也会大大减少进行胡乱融资圈钱的情况,市场怎能不走好?而如果不把症结指向股市的真正病根,那么市场就难迎来牛市。
关于理财产品输血地方融资平台其实并不奇怪,原因也很简单,银行在地方有利益,地方需要融资平台融资搞建设,过去是银行直接信贷给融资平台,结果出现了大量地方债,国家对此提出要求。于是乎我们看到各地使出浑身解数,譬如通过理财产品将部分储蓄资金直接以理财产品的方式注入的地方融资平台,如此银行的坏账风险就会大大降低,而同时理财产品相对来说利润比储蓄利率高,那么只要事实上能够控制发展和投资的风险,这部分理财产品就是优质产品,因为银行的局部风险压力降低了,投资者的收益提高了。这实际上就是一方面分散了风险一方面又提高了投资者的收益,但这一切必须在安全的范畴内,过度就会有风险。事实上,还有地方直接搞起了地方政府部门的集资,直接从地方政府部门职工那集资,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就看地方政府控制风险是否得当,只要得当且投资到有利于发展的领域,就是好事;反之,就是坏事。所以,具体地方的操作将非常重要。其实,不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很多理财产品是投到信托基金上的,而信托基金在之前更多的就是投到房地产企业的企业债上边,道理是类似的,如果房价暴跌当然也肯定会影响到理财产品的受益也安全性。
(2012-12-05 15:07)
关于大豆产业沦陷,内部信息外泄肯定是有的,但很多数据以及政策实际上都是可以分析出来的,譬如库存可以通过榨油生产来进行分析,采购信息则可根据库存,而且当时还有国家的政策变化时机,一定都有信息泄露,但信息泄露并非主要因素,那只是辅助因素。人为腐败的内外勾结以及政治因素其实在这里起到的都不是主导,真正主导的就是当时我国整体政策节奏控制不力,对当时相关领域的操作并不了解,以及对相关外商的布局估计不深,否则这些因素都不足以导致整个粮油产业的溃败,致使中国粮油几乎整个产业落入外资手中。说白了,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只要当时研究得深一些,做得防备足一些,怎可能一两年时间丢整个国家的粮油产业?就是让这些外资进来收购、公关,官员腐败等等因素加在一起,十年也是达不到当时那一两年的程度。归根结底,那是战略性布局以及现实操作不当所致。
之七
(2012-12-06 11:42)
美国那么富有,为什么自身经济问题无法在内部解决?就是因为其政府不掌握资源,其经济资源都掌握在资本家手中,而资本家是不可能向普通老百姓让利的,就像过去经济危机时生产过剩了倒掉、废掉,都不会给穷人一样;实在到了危机不可解的时候,宁愿各国打仗也不会去重新分配财富一样;所以,靠资本家向老百姓让利是不现实的,而美国政府不掌握经济资源,结果只能寻求外部解决。
中国相比美国的好处是,政府掌握了绝大部分经济资源,这样一旦危机来临,政府就能平衡各方利益,尽量不让矛盾激化,最终共度难关。如今,我国经济正在由外向发展转向内生发展,由过去不在意民生转而加强民生建设,就是最好的注解。这实际上也是我们国家的体制优势。而能够接受普通百姓监督的政权,让行政权力得到有效约束,同时又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这是世界政治体制的发展方向。而西方的那种民主模式,是金钱民主,是资本民主,这种模式不过是资本之间的博弈平衡,虽然过去几百年西方积累下来的财富让西方仍然很富有,但其政治上若无进步,未来必然被世界淘汰,这一点就像清政府当时是世界最富有的经济体,但最终不堪一击一个道理。
绝对平均主义以及过度福利的社会发展模式已经证明不行,譬如以前的大锅饭不利于经济发展,而西方过度福利的社会也是不利于发展,那么这个就是一个需要进行均衡的问题。但无论如何,绝不能打击其积极性,而是应该发挥其积极性为整体谋利,同时应遏制其形成强势的局部利益。譬如,国企、民企做大做强的企业,应该把它们推到国际市场上去,国家作为后盾让它们到国际上去竞争,而对内则不能与民争利。无论如何,内部利益的分配一定要均衡,特别是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很不均衡,这一点必须改善,否则挤压的社会矛盾就要爆发了。最近三天内有两个做工的人在外边被冻死就是最好的证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事情发生的多了,民心思变,就麻烦了。
之八
(2012-12-07 00:31)
就世界范围来说,导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场大危机的根本因素之一,源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债权大国,而之前的欧洲列强则从债权国一下子变成债务国。以英国为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也是债务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不得不将来自海外投资和贷款的收益用于支付长期以来的贸易赤字。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贸易顺差,且由于国内政治原因,保持了高水平的关税,这种贸易顺差还在逐步扩大。
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让不少国家背上巨额债务,为了支付债务,金钱源源不断地流向美国。特别是黄金储备,美国的黄金储备从1913年的19.24亿美元快速增长至1924年的44.99亿美元,占世界黄金总供应量的一半。之前的数年,因为美国对外的大规模贷款和投资,这种发展的不平衡被抵消(1925年至1928年,美国对外投资平均每年达11亿美元)。但实际上,这种大规模投资和贷款,只会使未来的不平衡更为加剧。当债务必须偿还时,债务国就不得不减少从美国进口商品。
1929年华尔街崩盘后,美国金融机构从境外大量收回短期贷款,并减少对外投资,这直接影响到美国自身的经济。而与此同时,一些国家迫于自身压力,不得不强行拖欠贷款,这又引起市场对金融机构的担心。这一切,都加剧了危机的进一步深化。
其实,包括美国的世界范围内,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工资增长远远落后于生产率的增长。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繁荣,并未带来共同富裕,贫富差距却越来越大。还是以美国为例:1920年到1929年,生产率猛增55%,而工人每小时工资则只上升了2%、农民则更惨,收入不增反减。这是因为,农业增收及外部需求的降低,农产品价格大跌,但租税和生活费用则不断增加。1910年,每个农场工人的收入约为非农场工人的40%。到1930年,这一比例更下降到不足30%。占美国总人口20%的农民,贫困问题日益严峻。到1929年,占美国人口5%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年收入只有2000美元的贫困家庭却占家庭总数的60%。如此一来,社会消费不足,生产供过于求的问题凸显,最终必然酿成经济危机。
虽然20世纪20年代经济逐渐恢复,但由于贫富收入差距太大,社会购买力严重不足,工业部门的开工也严重不足。工人大批失业,社会购买力大幅下降(作为文下注释①:1921年至1929年,美国失业者平均每年高达220万人以上,英国失业率最低的1927年也高达9.7%,瑞典更是从未低于过10%)。失业率高,社会购买力大幅下降,是导致经济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国际市场上,包括小麦、糖、橡胶、咖啡、铜、钢铁等等农产品、初级工业产品严重滞销,库存化严重导致实体经济循环逐渐趋于停滞。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20年代地产和股票市场的投机狂热,特别是股票市场的投机狂热,使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更为加剧。1928年8月底,道琼斯指数是5年前的4倍。1929年后,投机更为猖獗。投机市场超常活跃,泡沫化过于严重。一旦泡沫破裂,必然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转,何况还积累了前面一系列不利条件。
最后一个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战争赔款也成为危机的导火索之一。
之九
(2012-12-07 15:18)
经常会看到有人觉得国家大事与我们个人何干?譬如钓鱼岛归谁与我们有关系吗?美国打别人关我们什么事?为什么我们不能像美国那样云云?对于这些疑问,有些人是在发泄情绪,这些大可不理;但不少人的确也是这么想的,只要柴米油盐酱醋茶搞好即可,管那么多干什么呢?
事实上,管好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必须的,因为那关系到自己现实的生活品质,人毕竟首先要做好眼前的事情,做好眼前的事情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但是,就此认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和国家大事、国际博弈毫无关系,那只能说是个人视野存在问题。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国家如是,个人也如是。而事实上,我们都是生活在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时代某个时间点的人,那么无论国际博弈还是国家大事,都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最简单的道理,没有新中国的建立我们国家有自主权吗?解放前一百年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惨遭列强侵略、抢掠百年,我们的国家的老百姓的结果是什么?1840年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还多,一百年的搜刮我国沦为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如今新中国六十多年的发展也才刚刚开始进入中华复兴时代。
由此可见,国家大事与国际形势,与我们个人的关系多么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类社会和中华大社会中的一员,而如果能把握整个人类社会和中华社会的现实形势,再去找自己的位置,并根据自己的位置和社会大势发展形成共振,一个人的人生就会大不相同。很简单的道理,譬如改革开放,踏准了这一大潮的弄潮儿早早就有了大的基业,也就有了自己发挥的资本。同理,现在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阶段,这个时候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关系到未来自己的发展空间。简单点说,就是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不了解大势只能随波逐流并逐渐成为人类大海中的砂砾被沉淀到海底;相反,了解了国际大事,自己哪怕不是弄潮儿,也能借势起力找到自己的位置,成就自己的人生历程。
以经济发展的逻辑去探寻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大形势,探究出了这个大形势,未来自己面对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以及国际的风云突变,就能抓住大势的机会。在笔者身边,改革开放后眼睁睁地看着一些人借运气爆发,但由于只是靠运气和闯劲,对大势毫不了解,结果很快即败落;相反,有些人则不断上进,寻求对国际、国内大势的探究,把握住国家的大政策大形势,现在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这种区别在哪里?就是在如何将自己的精力花在有价值的方向,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了解大形势、大方向,才能在对的时机做对的事情,才能事半功倍。
之所以做这样的交流,是笔者觉得,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太多的人开始迷失在现实的漩涡中无法跳出现实的漩涡去看现实,更无法做到从局外到局内、从局内到局外不同视角观察这个现实世界,更别说去找到自己操作这个现实世界的操作点。我们每个人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去操作整个世界,但完全可以做到操作关系到自己的事情,并做到趋利避害、趋吉避凶,最终使自己的路越走越宽。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峻的危机,而这次危机对中国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是中华崛起的机会。中华崛起靠每个人的正能量,而每个人也要靠国家崛起的大势来成就自己。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吗?你能借中华崛起的大势吗?恐怕用不了十年就会有一个准确答案,而这个答案都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给出的。笔者希望,占豪的博客也好、书也罢,在这个过程中给战友们起到的是正能量,而不是浪费生命和浪费时间。
更多精彩,尽在–
1、乔良文集 | 2、占豪文集 |
3、郑永年文集 | 4、井底望天专栏 |
5、活学三十六计 | 6、毛泽东传 |
7、上合贴 | 8、刘涛-中国崛起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