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道德经
上一章讲,不失其所,深根固柢,国家就会长久天平,不失其根本,谨守而勿失,不离失道德,这样的大国,才能持续的,永久的的保持强大。内政问题解决后,接下来,自然就会是外交问题。本章阐述的,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之道。 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国,老子认为,在于它以道治国,无所不克。所以大国作为有道之国,有责任,要为天下辅天之道,代天行德。并以此建立起天下秩序,以道德来垂范其他小国。这就是中国朝贡体系的理...
阅读全文
上一章讲了如果统治者,如果能够禁绝妄施妄为,修道德于天下,那么天下就能够长治久安,万世太平。于是,国家就会繁荣,百姓就会富裕,国家就会变得强盛起来,就会成为一个大国。成为一个大国之后,要怎么治理大国,才能保持长久的昌盛呢。本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道德经中,关于政治行为的对象,有三个,一个是天下,一个是大国,还有一个是小国。天下是所有国家的总和,大国是国与国之间秩序的主导者,小国是小国寡民的那一...
阅读全文
文章目录 治人事天,莫若嗇。治人,治理天下百姓;事天,事道行道。莫若啬,无施无为,不以人助天,为啬。莫若啬一句,和前面章节中“唯施是畏”,“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相呼应,讲的是同样的道理。人施,就是妄,就是奇,就是以人智治国。     在上一章,讲了以正治国和以奇治国的两种后果。圣人以道治国,是行不离正,任百姓自然而然的去生活。反...
阅读全文
上章讲要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所谓正,合于天伦谓之正。所谓奇,不合天伦谓之奇。所谓无事,百姓依天伦而生而化,故不需要用人的智巧,自以为是的去干预扰乱和指导他们。否则,以违背天伦的人之智巧去治国,整个国家就会昏乱灭亡。本章,接着上一章,继续阐述以正治国的道理。 其政闷闷,圣人以道治天下,任百姓合乎天伦而自然,不去画蛇添足败事有余地以人助天,这样的的政治,统治者什么也没做,看上去好像是“...
阅读全文
上一章讲,人同于道,谓之玄同。有玄同,故能有至德,有至德故能为天下贵,成为王者,天下皆归。接着上一章,本章具体的讲,一个内圣外王之人,应该会怎样治国用兵平天下。 道德经中的玄同思想,是后来儒家大同社会这一政治理想的思想根源。没有天地万物相齐同的思想,就不会有正的概念,也不会有定的概念。先有同,而后有正,正了才有安,安了才能定,定了才能久。反过来,因为丧失了玄同,大同思想,那就起了异,与天地万物自...
阅读全文
生活中,每个人都想功成名就,过上富贵的生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种意志,已经深深的渗透进了中国人的骨髓之中。什么才是功成名就呢,关于成功的标准,在中国文化中,有不同的次第。 首先,要成为贤能。做一个有用之人,有一技之长可以谋生存身。等过了这个阶段,原始积累完成的差不多了,再要进一步进阶,更高的成功目标,就变成了富裕。富裕了之后,继续往更高目标追求,下一个目标就是显贵。 人们常说,要成为这个领...
阅读全文
    前面两章,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妄施妄为,会脱离大道,走向盗夸;抱道不离,以道正身、正家、正乡、正邦、正天下,其德就会依次广大普远。人有了道,而后就能有德,有了德,无论是治身治家还是治国治天下,都会生存的更长久,传承的更长久,万世传承,子孙以祭祀而不辍。 本章接着前面两章,进一步阐述,一个人有德了,会是什么样的。平时人们常常听说,这个有德,那个有德,说的绘声绘色有模有样的,...
阅读全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輟。 上章讲,人如果脱离了大道,丧其道而行其径,失其母执其子,他们就会认为,一己之妄即为道。这些各式各样的“道”,发展到最后,就是各成其私,没有尽头的追求私利和奢欲。老子认为,这样的行为是不道的,是盗夸。一个社会,如果是以盗夸治天下,天下就会昏乱,祸患频出。一个人如果以盗夸治身,人就会产生疾患。 因为妄施,而失其母。因为好径,而以盗为道。以盗为道,它会自我...
阅读全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上一章讲,一个人要精神内守,才能与天地同道合德,才能用之不勤,不为而成。反之,如果一个人精神外驰,失道离道,丧己于物,那么精神总有开泄消耗殆尽的时候,就会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终身不救。 内和外,怎么说呢。它说的是,人与万物间的相互关系。心生于物,为外;心死于物,为内;机在目,说明,眼耳口为精神内守还是外驰的枢机和开关。当人精神足全,无论枢机开阖,他的精...
阅读全文
文章目录 问题的关键就变成了,我们怎么才能看到战在天台上的那个人,怎么才能眼睛盯着他手里的那个桶呢。也就是说,怎么才能做到复守其母呢。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这句讲的就是具体方法。 在道德经中,光与尘之辨,贯穿始终。光,造化万物的驱动力,来自于太阳。尘,构成万物的形质材料,来自于地球。天地相合而生造化,只要太阳永恒的在照耀着,那么在未来,就会永恒的生出来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