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道德经
前面一章讲,天之道,不可达于知,故无知;人之道,不可通于天,故有知。本章接着上一章,进一步阐述天人两道,人天相知。流俗的说法,通常把这个道理叫做“认知论”。 相关阅读     ----至道学宫谈道德经(七十二):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流俗的认知论认为,人可以认识并理解自然,人类对自然的描述,最终将迫近完全吻合和符应。而在老子看来,这是一件无望而徒劳的事。人可说的,所描述的,只是“人之道”,而非天...
阅读全文
天下大事,不过两件,治国和用兵。在老子看来,对于有道的圣人,无论是治国还是用兵,都十分容易。治大国,就如同烹小鲜。打胜仗,就像拿石头砸鸡蛋。 这个道,其实是很容易的。用此道而应万物,措万事,都十分的容易。都如同拿石头砸鸡蛋那样。所以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相关阅读     ----至道学宫谈道德经(七十一):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治国如...
阅读全文
上一章,阐述了国君要善用人,善用兵,才可以善用天下,才能成为天下王的道理。本章继续接着上一章,进一步阐述用兵之道。 在道德经中,有两大主线,一个是天之道,一个是人之道。用天之道,为以正治国;克人之道,为以奇用兵。 本章的用兵之道,是后世兵家思想在战略战术层面主要的理论来源。可以结合《孙子兵法》一起阅读。如果不懂道德经,想研究透兵家思想和理论,是不太容易的。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凡先处...
阅读全文
上一章阐述了用道治国用兵的三宝。此内圣外王之三宝为,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本章继续接着上一章,进一步阐述用兵与用人,进而用天下的道理。 武者,庶人之用兵。善为士者,指以天道治天下的圣人。 相关阅读     ----至道学宫谈道德经(六九):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有道者,以天道治天下,则天下不乱,天下不乱,自然无需用兵戡乱。是以,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怒者,庶人争斗之意气,...
阅读全文
    上章阐述了内圣外王之道。本章接着上一章,进一步阐述,圣王之三宝。后世一些妖异巫鬼之学,杜撰出来各种乱七八糟的“三宝”,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宝,也更不是真正的道。本章将阐述,华夏之道中,真正的三宝。 相关阅读     ----至道学宫谈道德经(六八):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天下皆谓我道大,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广广乎其无不容也,渊乎其不可测...
阅读全文
    上一章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治理天下的至道,不以智治国。具备了这样统治之道的圣人,其德可至玄德。玄德是对统治者道德上的最高要求,君主有玄德,则天下必大顺。大顺是天下大治的最高境界。本章接着上一章,继续从君民关系的绝对,继续阐述玄德之德。 内圣外王,有玄德则内圣,圣人以玄德泽之于天下,则外王。 相关阅读     ----至道学宫谈道德经(六七):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以江海之...
阅读全文
上一章阐述了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道理。国君如果不能慎终如始的守一不离,反而以言称信,以行称善,那么天下百姓,就会起了是非巧伪之心。于是就会,天下大争,天下大乱。终至不救而败之。本章接着上一章,进一步阐述,怎么才能让天下长久的安而不乱。 相关阅读     ----至道学宫谈道德经(六六):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古之善为道者,上古时期,善以道治国的圣人。在春秋时期,天下已然失道而大乱。老子认...
阅读全文
    上一章讲,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道理。如果国君这样做,那么天下就自然而然的会太平。这种太平的状态,就是安定。一个社会处于安定的状态,就很容易掌握它。本章接着讲,当一个国家,已经处于太平的状态,应该怎么长久的保持这种状态。治国,既有戡乱,也有治平。而且老子认为,治平比戡乱更难,因为很多国君,总是忍不住会出离大道,会忍不住有为。 相关阅读     ----至道学宫谈道德经...
阅读全文
前面几章,层层递进的讲了,怎么才可以有国,有国了怎么才能长久。国家强大之后,怎么才能治理好一个大国。治理大国,内政治理好了之后,又应该怎么处理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内政,外交都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怎么治理天下,进行全球统治。中国的天下观,普天之下,就是现在通常所讲的全球的概念,治天下,就是现在人所理解的全球统治。 相关阅读     ----至道学宫谈道德经(六四):道者万物之奥 要治理天下...
阅读全文
前面两章,分别讲了内政和外交。本章接着讲,从治理一个大国,进一步阐述,治理天下,进行全球统治的道理。 相关阅读     ----至道学宫谈道德经(六三):牝常以静胜牡,以静為下 道者万物之奥。道,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含义,它既是创生万物的根源,也是推动万物造化的动力源,同时也是万物之理的设定者。 要明道,用道,此三者,不可偏废。天地万物,一切一切的奥秘和道理,都在道中。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