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安生:年轻人最好要接触什么

2018-01-12 12:11 生活·感悟 ⁄ 共 181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社会。

必须认识到,对社会的了解,是大多数接受公立学校教育的年轻人的短板。

年轻人在勤奋读书之余,应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从事各行各业,交往各色人等。

人是社会动物。

抛开苦修钻研的自然科学的学者不谈,绝大多数人的成功,说到底,是要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认清发展方向,做出正确的选择,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处理好社会中面临的各种关系

一个优秀的成功者,要有洞悉一切的观察力、敏锐直觉判断力、卓越的组织能力和优秀与人相处的情商。这些都不是书本知识能给年轻人的。

一方面,在很多情况下,教育是按照统治者的意愿塑造未来的被统治者。至于这些内容能否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成功者,则是另一回事。

我们学到的绝大多数关于政治、历史、经济、法律等涉及解析社会的社会科学的内容,尤其如此。

学校成绩很好的学生,一般智商都很不错,都是有天赋的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社会上,能成就一番事业。他们成功的比率比一般人高,但是显然比他们考高分的比率低得多。

“你最该教给你的弟子的内容,恰恰是不能言明的。”印象之中,这是《浮士德》之中,魔鬼的一句话。

如果真的把世界的本来面目传授给他们,给他们捅穿了窗户纸,如同鲁迅先生说的,让他们读出字里行间,小的不能再小的“吃人”,他们还是合适的被统治者吗?

再说,如果老师也是当年也是被这样教育出来的呢,他们自己也没有悟出这些道理呢?老师把前一代灌输给自己的内容,再灌输给学生。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塑造成和自己一样的模样。

至于学生们是否能够成功,在社会有立足之地,那就不是他们能解决的问题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当然,这不是说书本的知识不重要,而是说如果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具有判断的慧眼,那么回头看自己在学校学到的内容,看书上的文字,往往会有一种恍然大悟、如梦方醒的感觉。

真正的知识,需要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如同密文和密匙,两者结合,才能读出正确的内容。

那些高材生,走出校门以后,如果能领悟到这一点,就很容易取得成功。否则,往往表现平平,甚至可能被一些学习成绩和智商远远不如自己的人嘲笑的对象——书呆子、高分低能……

另一方面,观察力、判断力、组织能力和情商,这些都不是绝大多数人接受的公立学校的教育能给年轻人的。

必须承认,绝大多数情况下,学校教育是灌输、考核的过程。考核的内容,是课堂上的知识,考核的结果,以分数衡量。分数决定一个人是否有进一步接受更好的教育,进行深造的机会。

据说,某些私立贵族学校的课程包括自我设计课题、社交、组团研究。这些内容,对年轻人的发展很重要。私立贵族学校培养未来的统治者,必然要引入这些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很难考核,判断标准非常主观。

公立学校显然不能用这样主观的方式分配公共教育资源,如果以这种方式分配教育资源,那么在无法保证校方、老师公允评判,学生家长不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的前提下,对绝大多数平民家庭出身的孩子来说,这显然是最大的不公。

所以,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要指望在公立学校接受能成为未来成功者所需要的观察力、判断力、组织能力和情商的教育。公立学校如果引入这些内容,绝大多数人就将失去大多数的接受进一步教育的机会。

绝大多数人接受高等教育,走上社会,认识到自己的观察力、判断力、组织能力和情商的不足,已经是弱冠以后的事情了,离而立没有几年的时间。

如果他们不能在而立以前,证明自己,那么他们也就很难有太大的发展空间了。

此外,还有一样很重要的要素,是坚强的性格,包括百折不挠、临危不惧等等。

这样的性格也是学校教育不能给学生的。

人都是越挫越勇的,拥有这样的性格,必须经历反复的挫折。

新兵第一次上战场,和敌人交火,不尿裤就是好汉。身经百战以后,老兵在残酷的血战的战斗间歇,该吃饭就吃饭,该睡觉就睡觉。对老兵来说,进攻、防守、追击、撤退、包抄、突围、大混战如同家常便饭,杀人或被杀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值得大惊小怪。与其怕得要死,不如养精蓄锐,枕戈待旦。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的财富既包括丰富经验,也包括磨练心智。

没经历过败仗的将军,就不容易打胜仗。经历过败仗的老兵,都是精锐中精锐。他们知道最恶劣的情况会怎么样,也知道怎么处理,关键时刻能妥善应对、临危不乱。

有一种说法,年轻的时候太顺利,未必是好事。基本就是这个意思。

说这么多,举两个例子

安生:年轻人最好要接触什么 求索阁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读读这两位的传记,看看他们年轻的时候,经历过什么,是怎么走过来的。

----相关阅读----

1、《毛泽东传

2、《周恩来传

作者:MRandson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