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当时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曾经命人绘制了一幅题为“欧洲各国人民,保卫你们最神圣的财富!”的画,画上以《圣经》中所说的天使长、英勇善战的米迦勒(德国曾把他作为自己的保护神)象征西方,抵御着浓烟卷成的巨龙、佛陀所代表的东方威胁。
也许这幅图画仍然能够反应西方世界现在看待中国的心态。
作为人类的共同特征,党同伐异无疑也是西方国家的一个文化和政治习惯。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每年以百分之十以上的经济增长的速度发展着,占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地区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个国家由共产党领导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形态,这样的中国和西方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形态没有太多的共同之处。无可争辩的事实表明,西方国家已经不能用自己的标准来改变中国了,中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它越来越有自信心了。西方世界必须考虑怎样和一个这样的大国相处的问题了,尽管他们非常不习惯和不情愿。
美国出兵伊拉克以来,更多的国际事务让中国表明它的作用,其中以朝鲜问题表现得最为突出。美国人毫不犹豫地把北京当作解决朝鲜核危机的一个外交平台,相信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并且依赖这种影响力。中国也巧妙地把这个平台当作是向西方表明合作立场的机会,在这些场合,中国与西方的相处的方式给中国崛起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但是,作为国际政治的一个首要问题,地区安全事务总是能够反映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的日渐壮大首先引发了东亚地区形势的变化。过去的2006年是中日建交以来关系最为紧张的一年,已经下台的小泉首相采取了强硬的对外政策,其主要目标是中国,中国方面则采取更强硬的态度反制。
中日关系紧张正是反映了中国在这个地区地位的变化。日本希望填补美国身陷中东无暇东顾带来的政治真空,美国也希望这样。中国正好是挡在日本前面的一块巨石,而且毫不犹豫地阻止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可以说,中日间的政治和外交攻防战将延续,并且成为东亚地区局势的主轴,而朝鲜问题却是围绕这个主轴的一个有趣的注脚。
当中国推荐的陈冯富珍没有悬念地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时候,作为一个极其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没有人怀疑中国正在努力发挥它的独特影响力,这也让西方开始不安起来。
美国布什总统的前安全助理佐利克是个中国问题专家,他给中国的一个新的定位:利益相关者。这个定位确立了布什政府的中国政策: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需要按照既定的国际政治体系规则形势,因为中国的利益与这个体系相关联。
这个逻辑也反应在欧盟的对华政策上。2006年11月欧盟通过了两个对华政策的纲领性文件,表明欧盟将改变原来的做事方式,欧盟认为对中国提出更多的政治要求对自己更有利。
当中国国营的中海石油准备收购美国的一家石油公司的时候,美国国会否决了这次交易。这种违背其自身贸易政策的行为尽管受到来自自由派的抨击,但是美国人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这也反映了西方国家对中国越来越进取的经济攻势的不安和反感,可是这并不能阻止中国的步伐。中国企业加快了他们在世界各个主要市场的布局,它们不仅迅速地填补西方企业在第三世界国家的空缺,而且这些家底殷实的企业开始与西方企业正面竞争,尤其是在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上,西方世界将面对中国强有力的竞争。
中国正在逐步改变中共元老邓小平二十年前制订的“韬光养晦”的对外政策。2006年10月一百多个非洲国家首脑聚集北京,展开一次极具象征意义的会议,中国向西方国家毫不掩饰地表明其国际影响力和地区作用。
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的国内政策与对外政策最突出的关联就是其“成长战略”。这就像一只大象,它抵御各种挑战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迅速长大,尽管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成长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当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一万亿美元的时候,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数据表明中国的“成长战略”开始取得具有战略价值的成果,中国更迅速地展开一些早期无法实现的任务,其中一个就是军队。
2007年的元旦假期刚刚结束,中国对外公布了一种自行研制的新型战机。这种罕见的做法表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更加务实地管理这个国家的军队,他要求军队能够立即投入任何一场战斗。中国军队正在开足马力提升其战斗能力,其中关键的两项工作是更换军事装备和持续地训练演习。
苏联的瓦解,结束了东西方最严峻的军事对峙的局面,可是911事件令美国和西方盟友陷入无法打赢的另外一场战争,布什政府称之为“反恐战争”。中国军事能力的提升,使得西方国家将面对更严峻、更复杂的挑战。最近不断传出的消息指出,中国正在部署它的航空母舰的建设计划,这个举动将更大地刺激西方国家。
尽管美国不断强化它和印度的关系,希望通过这个南亚大国来牵制中国,不过,这个算盘并不肯定能够取得成效,横亘在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喜马拉雅山脉在地理上是一个障碍,更何况印度的首要对手并非中国,而是它的世仇巴基斯坦。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外交政策也将日臻成熟。未来的世界,必然会形成一个多极化的格局,中国毫无疑问会成为其中一极,并且将成为亚洲最为重要的国家。当“和平崛起”这个词汇悄悄退出中国官方的话语系统,由“和平发展”取而代之的时候,人们发现中国不仅在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同时也在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的和平。
1933年10月20日,鲁迅先生在《申报·自由谈》发表题为《黄祸》的文章,文中最后一句话说:“二十世纪的舞台上没有我们的份,是不合理的。”同样,二十一世纪的世界舞台上,如果没有中国这样一个重要角色,也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