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历史·地理 > 正文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九)

2012-01-31 15:35 历史·地理 ⁄ 共 4951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从1903年9月至1905年7月,孙中山离开日本的两年时间,在日中国留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此时正值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打得血流成河,上百万东北人成为战争难民,死伤惨重。早在1903年,内田良平领导的日本黑龙会,为挑起日俄战争,借机入侵中国东北,组建对俄同志会,招募日本浪人、满洲马贼组织游击队,袭击驻扎中国东北的俄军,进行军事挑衅。内田良平还亲自参与绘制《俄国经营东方全图》,为日军对俄军作战提供了准确的地形资料。1904年2月6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旅顺和仁川港的俄国军舰,日俄战争爆发。内田良平则在叔父平冈浩太郎的介绍下,晋见了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次长儿玉源太郎,要求允许黑龙会成员赴中国东北,与日军协同作战。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八)

黑龙会会馆——筹建中国同盟会

    1904年底,正好是日俄战争最激烈的时候,日本全国都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国民极度关注战争发展。这种癫狂的情绪刺激了中国留学生。当时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有1万多人(素质良莠不齐),组成了一批反清组织,如黄兴、宋仁教的湖南派“华兴会”,章炳麟的浙江派“光复会”等等,但地域色彩浓厚,缺乏联络。 1904年底黄兴与湖南、云南、直隶、江苏、河南等地的一百多名留日学生组织了“革命同志会”。宋教仁、陈天华等人,则联合一部分留日学生,创办了《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1905年11月改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1905年7月19日,孙中山受黑龙会会长内田良平所召,从法国回到日本。此时黑龙会正在谋划联合中国在日留学生,组建一个反政府组织。在内田良平、宫崎寅藏撮合下,孙中山与黄兴、宋教仁、陈天华、张继见面,并开始筹划联合各反清组织。除了孙中山的兴中会、黄兴的华兴会、章太炎的光复会、张继的青年会外,还有一批乌合之众也被找了进来。比如后来臭名昭著的国民党极右翼小团体“西山会议派”(林森、居正、谢持为代表,被蒋介石评为反革命的国民党右翼组织就这一个)。这批日本留学生都是日俄战争时期,希望清政府反俄亲日不成,才怒而转向反清的。

    7月30日,各派在东京赤坂区桧町三番地黑龙会会所(头山满提供),召开中国革命同盟会筹备会议,共79人出席。会议确定会名、入会誓词及入会手续,推出会章起草人员。与会人员宣誓成为首批会员。(据史学家章开沅研究:之所以取名“中国同盟会”,显然受日本政界的影响,如1900年犬养毅、头山满创建的 “国民同盟会”。)

    1905年8月20日下午,在东京赤坂区灵南坂,日本国会众议员阪本金弥子爵(犬养毅的冈山同乡)的宅邸,举行中国同盟会正式成立大会。会议通过了《中国同盟会总章》,以孙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为政纲,孙中山被推举为同盟会总理,下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其中黄兴任执行部庶务长,下设六科,宋教仁、胡汉民、廖仲恺等人为科员;汪精卫任评议部评议长,下设评议员,有秋瑾、董修武等20多人;邓家彦任司法部判事长。同盟会总部设在日本东京,并规划在国内外设立九大支部,各省市区建立分会。1905年11月同盟会本部在东京发行机关报《民报》,孙在其发刊词中将十六字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同盟会成员冯自由将其简称为“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搞革命的纲领性思想,然而详究“三民主义”的根源,不过是孙中山从西方书籍中,东拼西凑抄袭出来的产物。1895年孙中山搞广州暴动时,最早的思想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具有明显的种族主义倾向。1896年孙中山流亡英国伦敦时,长期泡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阅览室,阅读了大量西方学者关于社会主义和社会改革的书籍,如马克思的《资本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美国土地制度改革运动人物亨利·乔治的《土地问题》、《我们的土地与土地政策》。再加上1897年孙中山流亡日本后,日本右翼“国权主义”的影响,最终有了三民主义这个怪胎。可笑的是,这个纲领性思想,最早连同盟会内部都不被认可,只是句空洞的口号而已。

东京赤坂——紧靠日本政治心脏

    如果不了解日本,根本不会知道同盟会集会时,所在的东京赤坂区桧町和灵南坂意味着什么。这里是日本政治的核心地区,桧町位于日本皇宫西南1公里,灵南坂位于桧町以东900米外,只隔着几条街。黑龙会能在这样的政治中枢地区设立会馆,足见其在日本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影响力。而在同盟会开会地点向北几百米外,就是日本的政治中枢——千代田区,密集分布着外务省、法务省、经济产业省、东京高等裁判所、东京警视厅等重要机构。此外还有最核心的日本首相府和国会议事堂。上百名中国人,就这样在日本皇宫和首相府的眼皮子底下进行集会,公然建立颠覆中国政府的反政府组织。而素来注意中日关系,并派人监视中国反清组织人员的日本政府居然没有反应。

    同时加入中国同盟会的,还有内田良平、宫崎寅藏、末永节三名日本人(黑龙会成员)。1906年,日本法西斯主义理论创立者北一辉(黑龙会成员),也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现已查明至少有8名日籍会员,分别是:内田良平、宫崎寅藏、平山周、末永节、北一辉、萱野长知、和田三郎、清藤幸七郎,均是黑龙会核心成员。其中萱野长知(1873-1947)在1904年加入日军特务班,潜入中国东北当翻译,联络土匪,扰乱俄军的后方。末永节(1869-1965),福冈人,甲午战争时,得玄洋社社长平冈浩太郎推荐,任机关报《九州日报》随军记者。战后回国,由玄洋社成员的野半介引见,认识宫崎寅藏。其后又经宫崎介绍认识孙中山,1904年认识黄兴和张继;1905年与内田、宫崎促成孙、黄两派的合作,结成中国同盟会。《民报》创刊时期的印刷人即为末永节(1922年末永节组织“肇国会”梦想推动韩、满、蒙合并为一国)。和田三郎,是《革命评论》的主要撰稿人,与日本政界关系紧密。清藤幸七郎是黑龙会《时事月刊》的编集主事。这批日本人,在同盟会和后来的国民党历史上,起着各式各样的重要作用。也是国民党历史书籍中所谓的“日本友人”。

    行文至此,可能有人要问:日本黑龙会为何如此积极撮合组建“中国同盟会”。其根源依然在日俄战争。1905年5月28日对马海战后,俄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日本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但国力损耗也非常严重。日俄双方随即在美国朴茨茅斯展开停战和谈。此时日本右翼也开始行动,试图联合在日反清势力,对清廷施加压力,以在战后获取更多的利益。8月20日同盟会组建之日,正是日俄朴茨茅斯和谈关键时期。9月5日日俄签订《朴茨茅斯条约》,俄国只割地不赔款,大大刺激了右翼势力,由此酿成震惊日本的“日比谷烧打事件”,东京全城戒严镇压。

    然而日俄停战条约已签署生效,无论日本右翼如何闹腾也无法改变结果。向俄国索取不成,日本右翼便鼓动政府向清政府勒索。从1905年11月至12月,日本政府派遣外相小村寿太郎,与清政府代表在北京经22次会议,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取得了远远超出日俄朴茨茅斯和约规定为多的在华特权,由此控制南满地区。接着,日本于1906年5月成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7月成立了关东都督府,作为侵略中国东北的大本营和指挥部。为保护南满铁路,日军出兵一万余人,组成铁路守备队。此即祸乱中国半个世纪的罪魁——日本关东军。

暗杀时代——同盟会的革命事业

    同盟会成立后,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会员。到第二年,孙中山吹嘘“加盟者已逾万人”。实际根据台湾“党史会”资料,1906年会员仅有956人。由于同盟会并没有财力基础,日常经费主要靠会员会费。而少得可怜的会员人数,导致同盟会连东京本部的日常开支都成问题,更遑论资助反清活动。此时,暗杀便成为同盟会扩大影响力的主要手段。暗杀之风并非一时兴起,早在1903年,黄兴在日本组建国民教育会,便成立暗杀团,提出三种革命途径:一曰鼓吹,二曰起义,三曰暗杀。自然又是学的日本玄洋社搞政治暗杀那一套,1905年,北方暗杀团支部长吴樾(安徽桐城人,27岁)发表的《暗杀时代》一文,被认为是同盟会发动暗杀活动的宣言。当年9月24日,吴樾北京前门火车站,身怀炸弹刺杀出洋五大臣(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吴樾爆炸身亡。

    当时的革命党人,醉心暗杀者成为主流。同盟会重要人物均将暗杀视为捷径,即使以温和著称的宋教仁和蔡元培,也将革命概括为“暴动”与“暗杀”。1905 年,同盟会在东京组织了一个专司暗杀的部门——实行部,即同盟会东京总部暗杀团,将21岁的日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女留学生方君瑛推为部长。暗杀团主要成员有吴玉章、黄复生、喻培伦、黎仲实等人。热衷暗杀的黄兴,还在横滨筹划制造炸药,聘请俄国人做技术指导,以擅长化学的喻培伦为主进行研制。方君瑛与当时著名的女革命党人秋瑾、陈撷英、林宗素、唐群英、蔡蕙、吴木兰等皆加入学习。

    同盟会中的重要人物汪精卫,起初并不赞成搞暗杀,他认为:革命是何等事业,乃欲刺杀一二宵小而唾手得之?直小儿之见而已。然而到1907年至1908年间,同盟会的多次武装暴动均遭失败。《民报》被查封,许多革命党人牺牲,同盟会内部严重分裂,陷于瘫痪。这一切刺激了年轻的汪精卫,使他走上了暗杀之路,决心“藉炸弹之力,以为激动之方”,希图以此挽救革命。这才有了后来汪精卫刺杀醇亲王载沣的轰动事件。

博浪一击——刺客都有相同点

    既然暗杀被同盟会定为革命策略,那么成效如何呢?我们来看看过程。1906年6月,同盟会成员杨振鸿(云南昆明人,32岁,1903年赴日本),从日本陆军振武学校毕业回到云南,调查云南各地情报,汇报日本同盟会总部(实同间谍)。同时其受云贵总督丁振铎委托为云南体操学校监督,主讲军事课程。同盟会图谋刺杀丁振铎(其人并非奸佞,反而是晚清明臣之一),因丁加强戒备而流产。后因杨振鸿公开宣扬革命言论,被调离昆明,任腾越滇西巡防第四营管带。因在滇西从事颠覆活动,被迫逃亡缅甸。1907年组织腾越起义失败后,从缅甸到了日本。

    1906年7月,同盟会成员杨卓霖(湖南醴陵人,30岁,1905年赴日本),从日本东京高等警监学校留学回国,在上海办《竞业旬报》,联络各省党人策应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地区会党和工矿起义。清军调集数万兵力挫败起义军。杨卓霖于12月从上海转赴扬州,准备刺杀两江总督端方(其人为清末四大能臣之一,兴办教育,是中国新式教育创始人之一,属维新派)因事败露被捕,1907年7月在南京被杀。而端方在1911年11月27日,由于新军第八镇哗变,被军官刘怡凤手下所杀,砍下人头送至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处邀功。

    1907年6月,同盟会会员刘思复(广东香山人,23岁,1904年赴日本),因惠州七女湖起义失败,从香港潜入广州,企图刺杀广东水师提督李准。6月 11日,刘思复在凤翔书院装配炸弹时发生爆炸,被炸成重伤送入医院。由于爆炸声巨大,引来清廷巡警。刘伤愈后遭多次审讯,坚称是因化学试验受伤,绝不肯供招真实姓名。官府没有证据,遂判令解回原籍香山监禁。1909年,刘思复被营救出狱后,赴香港宣扬无政府主义。宣统元年(1909年),由于英国、日本入侵中国南海领域,李准率官兵170余人,赴西沙查勘,探明岛屿15座,并命名测绘照相,立碑宣告西沙为中国领土,回国后奏请朝廷开发西沙。1911年,广东省政府宣布把西沙、南沙群岛划归海南崖县管辖。同年李准在广州宣布起义。李准收复东沙、西沙,为我国确立南海岛礁主权,提供了重要证据,功莫大焉。南沙一处岛礁即以李准滩命名。

    1907年7月6日,光复会成员徐锡麟(浙江绍兴人,34岁,1903年赴日本)在安庆巡警学堂毕业典礼上,乘点名之机,拔枪射杀安徽巡抚恩铭,致恩铭当场身亡。学生军发动安庆起义,遭军警扑灭。徐锡鏻被捕后,于第二天被公开挖心抛尸,时年35岁。7月6日,就在安庆起义失败时,绍兴坤士胡道南出卖秋瑾,浙江巡抚下令绍兴知府贵福逮捕秋瑾(时在策划光复军金华起义)。7月13日秋瑾被捕,两天后遇害,时年32岁。(恩铭,满族举人出身,非奸恶之徒,其赴安徽巡抚任职一年,推行新政,振兴教育,且对徐锡麟有提携知遇之恩。)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十)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