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周恩来传
转眼间,到了一九五八年的秋末。因为钢铁和台湾问题(后来又加上志愿军回国)而整整忙碌了两个月的周恩来难得有了一天的休息。十一月十六日,周恩来和陈毅同中央实验话剧院的一些朋友到颐和园游玩了三个多小时。当天晚上,他和陈赓、萧劲光夫妇等又应约到一九四九年参加湖南起义的原国民党军将领唐生明家一起吃饭。第二天,周恩来给邓颖超的信中写道:“连吃了两顿饭,晚间还读了书,夜间又睡了一个好觉,这是两个月来第一次这样...
阅读全文
一九五八年夏季以来,周恩来格外紧张和繁忙。这不但因为“大跃进”中的钢铁生产高指标带来许多麻烦,还由于国际局势中出现许多新的复杂因素,要求他以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处理这些异常紧迫的问题。 英法侵略埃及的战争失败后,美国乘英法在中东势力大大削弱的机会,积极扩大对中东事务的干涉,力图控制这个地区。一九五七年初,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向国会提出咨文,要求授权他为“保护”中东国家的“独立”而使用美国武装部队,被称为“艾...
阅读全文
伴随着对“反冒进”的错误批判,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这场严重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大跃进”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最初并不是立刻能看得那样清楚的。相反,在“大跃进”中,广大群众为了改变祖国贫穷落后面貌所迸发出来的那股生产积极性,使许多干部,甚至高级干部都在想,只要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中国的经济也许真的可以打破常规,什么奇迹都能创造出来。就像邓小平后来所说:“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
阅读全文
毛泽东最初对发动整风运动还有一个考虑:就是一九五六年发生的党内对经济工作的争论并没有结束。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二中全会本来准备讨论这个问题,由于波兰和匈牙利事件的发生,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国际问题上,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就没有充分展开,只形成一个被称作“七条”的“妥协方案”。毛泽东后来说:“那七条是筑一条堤坝,挡一下水”,〔1〕“解决得不彻底”。这一次,他想“借整风统一思想”。 相关阅读   &...
阅读全文
    一九五七年春天,正当周恩来忙于处理对外关系中种种复杂问题时,国内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人民内部各种矛盾开始代替原有的其他矛盾而突出出来。     周恩来出访前,一些地区已经发生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以及各种游行请愿事件。一天,周恩来陪同外宾游园的时候,几个北京大学的学生要向他请愿,遭到有关部门的阻拦。周恩来闻讯后说,不...
阅读全文
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三日,周恩来途经昆明、重庆回到北京。 这次出访任务已经圆满地完成了,特别是在亚洲各国。周恩来回到北京的第二天说:“在亚洲看到人民普遍强烈地要求和平和友好,因为亚洲国家的遭遇相同,都要求取得民族独立,需要和平环境发展自己的国家。所以亚洲人见面分外亲热,这点使我们深深感动。”但亚洲国家之间并不是没有分歧和争端,特别是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中缅边界问题。 相...
阅读全文
2014-06-27 06:00 伟人 ⁄ 共 21022字 评论 2 条
     为什么周恩来在党的八大开完不久、国内工作十分繁忙的时候,要在一九五六年十一月至一九五七年二月,抽出这样长时间来访问亚欧十一个国家呢?      从世界范围来说,一九五六年的秋冬之交是一个多事之秋。国际上接连发生的两件大事,使万隆会议以来本来已日趋和缓的局势又紧张起来。一件事发生在中东,英、法两国为重新霸占苏伊士运河,联合以色列发动了侵略埃及的战争;另一件事...
阅读全文
2014-06-20 20:50 伟人 ⁄ 共 23131字 评论 2 条
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前后,中国社会生活中最突出的大事是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迅速进入高潮。全国各方面工作的步伐都大大加快了。 这种迅猛发展的势头,是从一九五五年下半年开始的。这年七月三十一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把党内在农业合作化时间和步骤上存在的不同意见作为右倾思想来批判,提出农村不久将出现一个全国性的社会主义改...
阅读全文
亚非会议结束后,周恩来在以大量精力拓展外交工作新局面的同时,又把目光转向国内。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五日,他在中共中央召开的有各省市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上说到自己正在考虑三个问题:一是政府的组织形式,二是工资问题,三是知识分子问题。在这三个问题中,他最重视的是知识分子问题。 对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它在国家建设中的特殊重要性,周恩来是十分了解的。早在建国初的一九五○年八月,他在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会议上作...
阅读全文
2014-06-06 06:00 伟人 ⁄ 共 22114字 评论 2 条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要外交方针之一是毛泽东提出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周恩来向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报告日内瓦会议的情况时,根据他亲身观察到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了的!新中国的声誉是很高的,苏联也很希望我国能参加国际事务,有欲关不能之势!”〔1〕毛泽东同意这个看法,肯定地说:“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缓和局势与和平共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