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谁为谁狂:评点环球时事(2008年5月)

2008-05-31 15:54 战略·谋略 ⁄ 共 14642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2008短评之:启用赖幸媛,马英九的一石四鸟之策

在一片惊讶声中,马英九启用前台联立委赖幸媛出任陆委会主委,这让台湾的泛蓝、泛绿民众及大陆均跌破了眼镜,泛蓝民众对此失望之极,大陆对此更是一片叫骂声,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对此感到过份忧虑,从马英九的立场来说,这是一个一石四鸟之策:
第一,启用赖幸媛,是台湾版的“统战”措施,可以安抚台湾泛绿民众。马英九善于向大陆学习,比如2006年学习共青团成立国民党青年团,现在又将大陆的法宝“统一战线”策略用在台湾。马英九是全台湾的“总统”,而非只是泛蓝的“总统”,以赖幸媛一个人就可以安抚台湾的另一半民众,扩大马萧两岸政策的社会共识基础,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尊重的选择。陈水扁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在8年里始终只是民进党的“总统”(甚至连泛绿的台联都是陈水扁打压的对象),处处挑起族群对立,而不是致力消除族群伤痕,创造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
第二,启用赖幸媛,可以减轻台湾各界对国民党“一党独大”的担忧。启用赖幸媛,必然会引起国民党及泛蓝民众的反弹,这是马英九预料之中的,也是他所需要的,通过这种国民党内部的争议反而减轻了台湾各界对国民党一党独大的怀疑,因为大家都看到了,我马英九与国民党并非一个声音,小民认为,国民党的反对声音之中有一部分可能是配合了这种政治需要,我不认为一个如此重要的职位,马英九会与国民党中央完全没有沟通,这其中有双簧之嫌。
第三,启用赖幸媛,可以减轻美国对马英九的疑虑。启用赖幸媛,必然引起大陆对马英九的批评之声,这不会对两岸交流产生实质影响,却可以让台湾民众与美国看到一个处处维护台湾利益,而非与大陆保持一致的“台湾总统”,进一步向美国表明马英九“不统、不独、不武”的立场,可以减轻美国对于台湾过快靠拢大陆的担忧,这在现实的台美关系框架下,为马英九的“上台”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内外氛围。
第四,启用赖幸媛,为台湾的大陆政策增加了回旋的空间。赖幸媛的立场决定了她必定会最大程度上维护台湾的利益,既减轻台湾各界对两岸交流会对台湾造成损害的担忧,又可以打消台湾民众对两岸开放效果的过度期望。
由此看来,马英九选择赖幸媛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此一石数鸟,又不会影响两岸的合作交流,因为陆委会只是台湾协调跟执行大陆政策的机关,而不是制定机关,真正的决策人在马英九,这种大胆的人事任命不可能会导致两岸交流失控的局面出现,我们可以对马英九“听其言、观其行”,马英九同样可以对赖幸媛“听其言、观其行”,对此我们不必过于忧虑,台湾经济的唯一出路就是加速与大陆的融合,这个大势不是一个赖幸媛(假如她想走向一个反方向)可以改变的,也不是一个马英九(假如他想走向一个反方向)可以改变的。
在启用赖幸媛一事上,马英九已经表现出了他不同于一般政客的政治视野,他既看到全部台湾社会甚至国际社会的需要,又关注到了四年之后继续执政的前景,两岸关系要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必定需要具有政治家眼光的人来推动实现,马英九目前的作为固然让我们感觉有些不舒服,事实上却在为日后的两岸突破奠定良性基础,我们应该期望看到马英九成为一个强势“总统”,历史在发展,与其让一些缺灵活性的政策制约两岸发展,不如在一个中国框架下采取更灵活的措施,如果大家留意十七大之后一些涉台政治词汇,应该可以看到一些变化,只要我们稳定住台海地区,整个国家的经济大局就不会有大问题,这需要政治智慧,如果现在说联邦制,或一国两府,大家一定会认为不可接受吗?或许,2012年之后,两岸统一进程就可能开始启动了。(谁为谁狂于2008年5月1日)

-----------------------------------------------------------------------------

● 2008年评论之十三:发展核武,伊朗为什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此评论回应汉乐唐舞兄的提问:“为什么伊朗明知道核武器是最危险,也是在国际上找不到盟友的最根本原因,为什么他还是不愿意放弃?伊朗发展核武器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冒着成为第二个伊拉克的巨大风险与美国在核武器问题上搏奕,值吗?”
对于汉乐唐舞兄的问题,小民从前也有考虑过,在去年11月的评论【评论十:关注伊朗,美国的另一只靴子会落下来吗?】中有提到这样一段话:“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伊朗有伊拉克的前车之鉴还是坚持要进行核技术的开发给美国以口实?现在看来,可见伊朗的另一层用意了,如果不是伊朗认为已经看到了美国的底牌,那么就是伊朗认为激怒美国不是都只有坏处的,如果可以因为这个巨大的敌人的存在而掩盖了国内的各种复杂矛盾,倒也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所以伊朗的执政当局就要努力地寻找一种平衡了,反复声称将核开发只是用于和平目的,并保持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然后加强与俄罗斯及其它里海沿岸国家的关系,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尽量与欧洲国家保持较好的关系,或许就是伊朗所能采取的一种不错的选择了。”
现在看来,当时的看法不够成熟,我们需要从更多的层面及更深的角度来了解伊朗的动机。伊朗明白在美国的主导的国际秩序下,发展核武是一件不可为的事情,为什么明知不可为而非要为之呢?我们不妨将这个话题分为两部分来解读,第一,伊朗究竟想要什么?第二,伊朗为什么不担心有可能面对美国采取军事打击的风险?
先来看伊朗究竟想要什么?
小民认为,伊朗发展核能的动机并不是在最终获得核武上面,如果可以顶住美国压力,最后进入有核国家俱乐部当是伊朗愿意看到的,不过,作为一个被美国极端仇视的国家,伊朗显然知道这一点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伊朗发展核武与朝鲜发展核武的想法是一致的,不在于最终能不能获得核武,而是以此为条件最大程度地实现国家利益。这种目标的国际背景在于,伊朗目前仍处在美国的经济制裁与军事封锁状态,能源牌固然可以让伊朗不必面对全面的国际抵制,但是并不有改变被美国全面封锁的现实,伊朗显然没有能力用强硬手段打破这种局面,所以只能通过与美国谈判的方式解决,但是要在谈判中取得一个好的结果显然是需要有张让美国紧张的牌的,那么,发展核武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在此方面,朝鲜为伊朗起了示范作用,伊朗显然是期待用这张牌来达到让美国放弃敌视伊朗政策、为伊朗提供安全承诺等目的。在另一方面,伊朗一直具有成为伊斯兰国家领袖的政治愿望,在其它海湾国家迫于压力不得不与美国合作的国际形势下,通过采取反美反以的政治立场,伊朗可以获得这种代言人的地位,而实质上,如小民在去年评论中所提到的那样,伊朗既不想反美也不想反以,只有傻瓜才会笨到主动与世界头号强国作对,如果不是美国所逼,并非阿拉伯国家的伊朗也没有必要将没有占领自己一分土地的以色列作为死敌。另外,伊朗国内也有着复杂的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有一个强大的敌人存在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激化(巴基斯坦近几年与印度的关系缓和了下来,但是国内问题却激化了,这就是证明),这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
我们再来看,伊朗为什么不担心有可能面对美国采取军事打击的风险。
原因很简单,伊朗认为已经看到了美国的底牌,在现有的国际环境下,美国对伊朗核问题的解决方式与对朝鲜核问题的解决方式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谈判协商的模式,而非采取军事打击。
小民认为,伊朗判定美国不会动武的因素应该包括如下:
1、美国缺乏对伊动武的“正当性”借口,“师从无名”。伊朗既没有像伊拉克那样侵略其它国家,也没有像阿富汗塔利班政权那样公开支持针对美国的恐怖主义,即使是发展核能也是声称出于民用目,并愿意接受国际社会的监督,印度与巴基斯坦先后迈过了有核国家的门槛,朝鲜也声称公开进行了核爆试验,美国并没有采取强硬的军事措施,如果美国对声称发展民用核能的伊朗实施军事打击无疑就是在自己打自己的脸,显然只会败坏自己本来已经不好的国际声誉。美国如果对伊朗采取军事打击,既得不到国际上的支持,也无法得到国内的民意支持,这种两头都不讨好的事情,美国显然不会做的。
2、美国缺乏对伊动武的能力。目前,美国国内陷入经济衰退的局面,在国际上则在伊拉克与阿富汗两个战场上陷入泥潭,朝鲜核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中南美洲国家的左转迫使美国不得不重新组建第四舰队,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大可能有精力再开辟一个“新的战场”,更何况伊朗就在伊拉克与阿富汗的中间,美国无论采取局部打击还是全面占领的方式均会导致整个地区地局势恶化,如果伊朗、叙利亚两国的军队与伊拉克、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的反美武装联成一体,再加其它伊斯兰国家的私下里支持,甚至有可能引发整个中东地区的大规模战争,这显然不是任期即将届满的布什总统愿意看到的。
除以上因素之外,伊朗近期将开发核能这一议题做大也有时间因素的考虑,伊朗有种紧迫感,如果不能在伊拉克与阿富汗的局势稳定之前得到想要的结果,发展核能这种牌的效果可能就会大大折扣,所以我们看到了,伊朗似乎有些“疯狂”,似乎完全在“挑衅”美国,事实上,情况不大可能会真正恶化,信奉以武力解决国际问题的美国不可能时时处处都要以武力解决国际问题,在目前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可能会对伊朗动武,双方最终达成一定程度的和解倒是存在可能。
当然,目前这种情形可以比喻为一只浑身是刺的老鼠在挑逗一只被铁链拴住了的猫,在正常情况下猫不可能咬老鼠,但是如果老鼠控制不好火候高彻底激怒了猫,让猫挣脱了铁链,并愿意冒上不惜被刺扎到的危险,那么老鼠就危险了。
提到美国的对外军事行动,这里多说几句。
从二战到今天,美国在对外军事行动中最成功的地方不是取得了什么显赫的军事胜利,而在于通过挑起各种直接战争或代理人战争,为国内军火商制造了大量的刚性需求及军火广告宣传,向世界各国传递了与美国不合作就有可能被军事打击的风险,以这种强硬手段建立并维护了美国的世界警察地位,美国也用这种强硬的手段建立了为美元的全球货币地位提供保障,我们看到的了美国在军费方面的开支巨大,更要看到美国从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中收获更加巨大,战争经济学被美国熟练的运用,但是军事暴力永远是一个双刃剑,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主动挥起这柄剑的时候就避免让本身也受到伤害。
事实上,二战之后的美国除了对付少数巴拿巴、格林纳达几个微型小国之外,对多数地区的动武均没有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胜利,朝鲜战场、越南战场、古巴战场、索马里战场、伊拉克战场、阿富汗战场,均是一地鸡毛、灰头土面,在美国如日中天的时候都不能用军事武力真正解决问题,在今天美国更缺乏底气。
其实,美国在信奉军事暴力主义的同时,本身也对军事干涉的负面作用有一定的认识,我们分析美国以往的军事行动都具备如下几个特点:
一、避免与其它大国(如前苏联、俄罗斯、中国)直接发生军事冲突。
二、不同时开辟几个战场,一次只选择一个战场,避免多线作战。
三、注意对外军事行动的频率,既不过于频繁,又不会让大家忘记美国大兵的存在。
可惜的是,美国的价值观缺乏对其它国家其它文明的真正尊重,这种将国家利益不惜建立在对他国家物质及生命的毁灭上的方式永远都只能是一个下下之策,美国的这些军事暴力均发生的他国的国土之上,无论美国采用了什么样的堂而皇之的借口,这都是一种侵略行为,美军每到一地,播种的多是仇恨的种子,通过美国这几十年的“辛苦努力”,现在已经成为了针对美国的国际恐怖主义这棵大树,美国如果还能继续保持在经济及军事层面的一国独大还好,如果出现经济倒退及军事影响力下降的时候,美国不可能在全球继续采取全面强硬压服手段的时候,美国可能会吃到更多的苦头。(谁为谁狂于2008年5月2日)

-----------------------------------------------------------------------------

● 2008短评之:关于联邦制的几点不成熟看法

小民在有关台湾问题的评论中,提到了联邦制的构想,引起一些争论,大家的一些忧虑的确是有道理的,小民可以理解,小民对于联邦制的看法也是不成熟的,需要与各位网友进一步交流,对于联邦制,小民整理出以下几点自己的看法,因为时间比较仓促,可能有许多偏误之处,与大家共同讨论:
1、联邦制并不意味着两个中国。
有网友认为联邦制意味制造两个中国,可能是将邦联制与联邦制混淆了,目前,全世界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中,除了中国,基本上都实施的联邦制,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等,大家应该没有这些国家是由许多国家组成的感觉吧?
2、中国历史上具有联邦制的传统。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并非没有联邦制的传统,很有趣的一件事,除了国家分裂的时代,中国在历史上强大的时候均与周边的政治建立了宗主国与属国的关系,而这种中央政治与周边属国的关系框架可以认为是联邦制的雏形(小民个人看法)。
3、中国实施联邦制的现实考虑。
一国两制的实质就是一种联邦制度,就目前的中国而言,已然是“联邦制”国家,甚至比“联邦制国家”还更“联邦制”,因为我们的香港、澳门包括未来的台湾甚至可以用地区的名义参加一些国际组织,这些地区有各自己的货币体系、GDP等并不计入中国,这些地区在一些非政治性的国际组织(经济组织、体育组织等)中与大陆的地位是平等的,所以说,联邦制对于中国而言并不是一种未存在的改变,而是一种对现有政治体制的完善。
4、联邦制的适应范围。
有网友反对联邦制主要是担心这样制度会导致国家的分裂,事实上,导致国家分裂的关键原因永远不是采取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而在于国家的实力与民心向背。当然,联邦制需要合适的土壤,目前的中国大陆地区不适合联邦制,大陆各地区之间相差巨大(经济、文化等方面),显然在大陆地区是不适合赋予地方区域更多的自治权的,否则极容易造成一些地区(新疆与西藏就是两个高风险地区)的分裂倾向,从而造成不稳定因素的存在,所以,我所建议的联邦框架中,并没有建议改变大陆地区的现状,我提议中的联邦制的适应范围主要是为针对台湾地区的,为台湾的统一提供解决方案,在这种解决方案中,中国大陆(注意,并非是将中国)是做为一个整体在,在这个整体内并不改变现在的中央集权制度,将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即便要全面实施联邦制(这可能也是与普选制相适应的一个措施),也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联邦制。
5、联邦制并非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
小民提出联邦制,并非要将这个作为一个终极目标,而是将这个作为处理一些复杂问题的一种解决手段,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推动台湾的统一,将来还可以为蒙古的回归提供一种可行的政治解决方案,甚至还可以为其它一些国家或地区加入提供了可操作的政治选择,这才是小民提出联邦制的真正落脚点。(谁为谁狂于2008年5月5日)

-----------------------------------------------------------------------------

● 2008年评论之十四:非洲,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陆

关于非洲,一直想写点什么,但是却一直没有下笔,注意力总是被其它热点地区所吸引,这也难怪,对于全世界而言,非洲都是一个不被大家广泛注意的大陆,这也与非洲的情况相类似:在世界经济格局方面,非洲似乎是最弱小最贫困的一个大洲,在政治格局方面,也似乎是最缺乏影响力的一个大洲,这与非洲的经济实力相对应,也与非洲缺乏真正的大国有关,经济最好的南非在GDP总量上仅比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出100多亿美元,面积最大的国家苏丹面积为250万平方公里,人口最多的国家尼亚利亚人口为1.37亿,摊开世界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整个非洲大陆被近乎平均的分成一个个国家,以经济、人口、面积、能源等方面衡量大国的综合指标来看,非洲很难产生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甚至在非洲内部都很难有哪个国家可以担当起领袖非洲的重任,埃及、南非、利比亚都想成为非洲领袖,却均缺乏足够的影响力。
但是,这并意味着非洲就是一个可以被忽视的大陆。非洲的面积与人口在各大洲中都仅次于亚洲而排名第二,国家数量更是排名各大洲第一,非洲拥有丰富的矿产、水力、农业和林业资源。世界上最重要的50种矿产非洲都不缺少,其中至少有17种矿产的蕴藏量在世界位居第一。据新近国际矿业统计资料,非洲的铂、锰、铬、钌、铱等矿藏蕴藏量占世界总储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磷酸盐、钯、黄金、钻石、锗、钴和钒等矿藏占一半以上,铀、钽、铯、铝矾土、氟石、锆、石墨和铪等矿藏也占百分之三十以上。被称为“不毛之地”的撒哈拉沙漠是个巨大的能源宝库,地下蕴藏着大量可供开采的石油,其周围的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尼日利亚、苏丹等都是重要的石油出口国。非洲的经济起点低,发展潜力巨大,非洲对于各种投资及商品的需要就如同改革开放伊始的中国。经济学上有个红海与蓝海的说法,相对于其它市场的竞争激烈,非洲在总体上是一个蓝海市场,因为进入的竞争对手较少,如果重视这个市场,将从这个大陆的飞速发展中获得巨大的回报。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比如基础设施较差、社会环境不稳定等因素的存在,非洲并没有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幸运的是,中国对于非洲的态度是一个例外。在重视非洲方面,中国是先行者,从新中国建立之后,重视非洲就成为我国对外关系的一个基石之一,当我们处于西方的政治与经济封锁的时代,通过对非洲的真诚援助,我们获得了非洲兄弟的友谊,甚至因此而获得政治突破,最终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地位。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更加重视非洲,从政治合作到经济合作,与非洲展开了全方位的合作,正如一些酸溜溜的西方媒体所说的那样,在整个非洲大陆随处可见中国人的身影,从农业到建筑业、开采业、工业、商业甚至到卫星通讯这样的高端的行业,我们都在参与。
在平等的基础上,我们创造出一种为非洲所接受双赢的合作模式,中国在不指手划脚的情况下与非洲合作,对于与非洲的合作从来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少说话,多做事,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的经历甚至可以直接移植到非洲大陆的土地上。
对于非洲的重视,深度参与这个大陆的发展,小民认为具有以下意义:
1、巩固了中非之间的传统友谊,增加了我们的朋友群体,中非战略成为了中国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建立起友好的合作关系,避免了出现被别居用心的西方所孤立的局面。
2、通过参与经济的发展,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为中国的发展增加了更好的能源与资源保障,为中国投资与中国商品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非洲成为了中国多元化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避免了我们的能源及资源过于依赖某一个区域的风险。蓬勃发展的非洲也为成了中国重要贸易伙伴。
3、中国与非洲的深度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向非洲介绍中国发展模式,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相比,更适合非洲的实际情况,非洲需要民主,也需要高效率的发展,中国的低成本重务实的发展策略适合非洲,这将为中国塑造大国的软性影响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舞台。
随着中非间各种合作的进行,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与目俱增,甚至因此而引发了世界其它大国对于非洲的重视,这种重视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之后走向了高潮。
其实,世界各国与非洲举办的峰会,中国并不是创立者,早在2000年,欧盟-非洲峰会就在埃及举办了,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也邀请非洲国家领导人举办了美非贸易峰会,但是均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真正引起世界震憾的是2006年的中非峰会的宏大场面,中非峰会的成功显然对世界各国是一个刺激,之后韩非峰会、日非峰会、欧非峰会、印非峰会等接踵而来,如此看来,非洲俨然成为了一个人见人爱的香饽饽,其它各国先后举办与非洲国家的峰会,试图拉近与非洲各国的关系,期望不要在这个大洲的竞争中落在后面。
许多网友对非洲的印象还停留在疾病肆虐战火纷飞的状态,事实上,非洲近几年取得了不俗的发展,近几年整个非洲大陆的经济增长率达到6%-8%以上,不但高于欧美等地区,也高于亚洲等发展中地区,可以说,非洲已经成为了最具发展前景,最具希望的一个大洲,在其他市场已经日渐缺乏活力的情况下,非洲不断增长的市场及丰富能源资源给了各国以巨大的吸引,欧洲、美国、日本、印度甚至韩国对非洲的态度由不重视改为重视,受到中国刺激实际只是一个表面的上东西。
对于中国而言,非洲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大陆,但是同时也一个充满挑战的大陆,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来自竞争者的挑战。就目前来看,我们在非洲的发展的对手基本来自非洲以外的国家,如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印度等,这些竞争对手的情况不同,对于我们的挑战性也不一样。小民认为,在非洲,我们的最大竞争对手不是欧美,也不是日韩,而是我们的南亚邻居-印度。欧盟及美国与非洲的合作在规模上都是超过中国的,无论是双边贸易额还是对非洲援助额均远远超过中国,但是欧美国家的对于非洲喜欢指手划脚及附带政治条件的姿态并不受非洲欢迎,欧美人也没有可能像吃苦耐劳的中国人那样愿意在非洲的每一处地方都寻求发展的机会,日韩虽然在非洲发展比较务实,但是日韩国家情况与非洲情况相差较大,日韩的在非洲的投资重点注定只能是一些附加值较高的行业,不可能像中国企业这样几乎进入到非洲的每一个领域。欧美日韩的弱项,正是印度的强项,相对中国,印度距离非洲更近,印度从殖民地时代开始,就和非洲有着广泛的联系,仅仅在南非就居住着大概250万印度裔居民,印度公司在非洲发展更倾向于雇佣当地居民,不容易像其他国家那样受到民粹主义的反弹,从长远来看,印度将是我们在非洲发展发最大竞争对手。
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印度,并不代表说我们只注意印度的在非洲的举动,事实上,在短期之内,欧美致力于在非洲妖魔化中国的举动会愈演愈烈,从所谓的“新殖民主义”到“达尔富尔问题”,再到“中国军火船”事件,欧美联手在非洲问题上制造种种借口妖魔化中国,这既是欧美全面妖魔化中国战略的组成部分,也试图遏制中国在非洲的快速发展,与中国争夺非洲市场与能源,也要争夺对非洲的话语权。对此,我们既要不为动摇地继续自己的原有策略,也要注意在这些问题上做适当调整,比如在达尔富尔问题上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促进问题的解决,继续在援助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出贡献,这种援助是非洲当地居民可以切身感受到的收益,有利于培养非洲对中国的全面好感,这种好感是只会居高临下做非洲人老师的欧美所不能获得的。
第二方面,来自我们自身存在的不足。我们的非洲策略并非是完美的,中国企业或中国人的非洲的表现这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改善的地方:在非洲战略方面,我们必须要坚持平等交往的原则,在平等的基础上向非洲推广我们的模式,切忌在这样的过程中出现飘飘然的状态,比如,我们关注非洲的民主进程,但是不应该对于这些过程出现的问题表现出幸灾乐祸的状态;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经营行为要尽量注意与当地民众的和谐相处,不要让当地人建立起中国企业只是在赚非洲人的钱的感觉,在可能的情况下,多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多参与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在非洲的中国公民则注意提高个人的素质,注意与当地人的交流,避免一些炫富露富这样的举动。
第三方面,非洲各国的总体情况相近,但是也有不同之处,如果不加区别的采取同一策略可给带来负面效果。比如,在中非峰会之后,就有个别非洲国家对于中国提出了质疑的态度,这类国家中,南非是一个代表。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南非国内多有对华不利的声音及举动,“安岳江”号被南非拒绝就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信号,这背后的原因除了美国的压力之外,还有南非自身的考虑,南非是最接近西方的非洲国家,更习惯于接受欧美的立场,而立志于做非洲老大的南非对于外来国家在非洲的举动采取质疑的态度也是必然的结果。对于类似南非、利比亚这样的国家对华的一些杂音,我们一定要加以重视,尽量通过沟通协调解决双方间存在的隔阂,不要让与某个国家之间的隔阂变成中国与非洲这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国家群体之间的隔阂。
提到“安岳江”号事件,不妨提一下小民的看法。
这件事本身就是美国在全球妖魔化中国的一个重要表现,与达尔富尔问题一起形成欧美在非洲妖魔化中国牵制中国影响力的重要举措,美国之所以将这件事情炒大的主要动机并不是要制止这宗合法的国际军火交易完成,而是借机妖魔化中国的国际形象,事实上,从“安岳江”号在安哥拉停靠的消息传出,我们就可以断定军火将会最终交付给津巴布韦。最近一段时间内,我们并没有看到关于美国如何继续关注这艘船的消息,正说明了这一点。在这件事情上,美国似乎达到了目的,妖魔化了中国,还促成中国与美国就非洲问题进行对话,但是,中国并不是失败一方。美国在没有任何国际法理支持前提下干涉别国与非洲的正常贸易,美国的举动恰恰向非洲表明了自己的霸道之处,非洲拒绝美国在非洲设立司令部的决心将变得越发坚定,而美国这种只有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双重标准只会让更多发展中国家认识到美国的双重嘴脸,在“安岳江”号事件中,中国采取守势与主动交流的策略也向国际社会表明了究竟是谁在威胁世界,中国不卑不亢的举动也向诸多有可会遇到类似津巴布韦问题的非洲国家表明了中国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伙伴。这恐怕是美国所没有想到的。
当然,“安岳江”号事件以及从前的“银河”号事件也应该给中国很大的警示:
一是中国必须要发展远洋军事力量,做为一个全球性的贸易大国,我们必须要建立起有效的远洋保护力量,否则将处处受制于海洋强权国家,使中国的利益受损;
二是要认清我们的现状,在非洲大陆,美国与欧盟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而拥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这是我们不能比及的,非洲国家是我们的朋友,但是这种朋友准确率同样是建立在利益衡量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在现阶段尽量避免出现让非洲国家做出在中美或中欧之间进行选择的情况。
三是要认识到,并非每一个非洲国家都喜欢中国的非洲战略。我们在发展中非关系时,要注意避免一些会导致这种不喜欢加剧的举措。我曾在以前的评论提到中,中非峰会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我们要注意时间及方式,我们要考虑每一个非洲国家的感受,就像我们处理人际关系一样,如果我们坚定的认为向大街上的行乞者与衣着整齐的路人塞给一点钱都可以获得同样的感激,那就错了,我们一定要将对非洲的战略建立在尊重对方实现双方共赢实而非获得国际虚荣的基础之上。(谁为谁狂于2008年5月8日)

-----------------------------------------------------------------------------

● 2008年评论之十五:中印边界问题,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大国游戏

在中印边界问题中,双方各有长短,印度的优势是对于这片土地的实质占有以及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而中国的优势则是历史、实力以及可以更有效的牵制印度的实际条件,还有一点,就是时间,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就像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大国游戏,就目前情况来看,时间应该是站在中国这一边的。
中印边界问题的确复杂,解决的难度不是一般地高,所以,我们几乎在所有关于中印度边界问题的评论中都没有看到一个思路清晰的解决方案,对于中印边界问题,“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方式根本不适用,而且目前的实际控制权也在印度手里,时间越久,拿回这片土地的难度越大,但是需要说明的是,难度大与时间对我们有利并不矛盾,这种难度只是纵向比较的结果。举个经济方面的例子,一户人家在年收入只有1000元时买一台500元的电视有压力,几年后,年收入2000元买一台800元的电视,看似比从前的500元贵了许多,但是比之从前,购买的压力不是更高了,而是低了。当然边界问题是领土问题是政治问题,不能简单用经济来类比,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来,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不在于一方拒绝解决的意志有多强烈,而在于想要解决问题另一方的综合实力有多么强大。
在上面的回复中,我提到过中印边界问题比较复杂,需要时间来裁决,“谁比谁更强大,谁比谁更稳定,谁比谁可以建立起全球性话语权,谁比谁最终可以通过与其它大国之间的利益交换来压制对方”,这里不妨解释一下这段话:
“谁比谁更强大”,比的是综合国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中印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发展的,在起步时,印度的国内基础设施甚至还要好于中国,国际环境更是好于中国,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中国的经济总量与人均收入均是印度的三倍,我也看不出短时间内印度有拉近与中国差距的可能,在未来三十年内,中印之间的差距不会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国家实力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决定性因素。
“谁比谁更稳定”,比的是国内国际环境,中国与印度,哪个国家可以解决好国内的诸多问题,保持国内社会的稳定,哪个国家可以解决好周边的国际问题,就可以在边界问题中站有有利的位置。时间越后发展,印度的社会问题会因为其无节制增加的人口及低效率的政府管理模式更加严重,在国家实力对比时,短板因素往往是制约国家影响力的主要因素,恰恰在此方面,印度看重要是最长的那根木板,所以印度没有优先解决民生问题与发展问题(中国其实也存在这方面的不足,但是对比印度,中国的情况要稍好一些),而是将重点投入在一些急功近利的试图获取国际声誉但不会推动国内问题解决的领域,印度是世界大国中缺乏长远国家战略的典范,这是西式民主带给印度的一个恶果,这种恶果可能会随着印度社会的进一步不平衡而更加展示出来。在国际方面,与中国低调的坚持不称霸策略相比,印度执行了高调的称霸策略,在短期内,印度成为一些西方国家试图制约中国的棋子,长远来看,高调的印度最终必定像俄罗斯与中国一样触及西方的根本利益,从而引发与西方的矛盾,这样的背景下,时间就是一个对于印度不利的因素了,除非他们打算与欧美就非洲或印度洋的权益达成一致。
“谁比谁可以建立起全球性话语权”,无论是印度,还是中国,都希望建立起一种由自己主导的世界话语权,但这种话语权不是凭空而来的,是需要建立在强大的综合国力的基础之上的,小民认为,以印度的情况,不可能在中国之前获得这种话语权,这就意味着,当中国向全球说明“印度非法占据中国领土”的时候,印度既没有足够的历史证据来反驳中国,也没有足够的国际支持来增加底气,在这一方面的,时间是对中国有利的。
“谁比谁最终可以通过与其它大国之间的利益交换来压制对方。”国际政治永远是以大国之间政治利益交换与取舍为主旋律的,要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就需要创造出一种对中国有利的国际环境,这就涉及到政治利益交换。西方(这里的西方包括俄罗斯)对于印度的取与舍是建立在对中国制衡的效果判断之上的,我们需要时间,就是通过时间让西方认识如何在中印之间进行最终的取舍,当他们发现拥抱中国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或者无法承担反对中国的巨大损失的时候,印度就需要考虑如何在被国际孤立的状态下证明占据中国领土的合法性了,而这,这根本就没有办法证明。
以上的种种对中国有利的解释其实必须要加上一个不可获缺的前提,这个前提是,中国在未来获得继续超过印度的持续发展,我们已经发展了三十年,要最终解决中印边界问题,还需要三十年的持续发展,当然,这并不是说再有三十年我们就可以采取强硬手段,而是小民认为中印边界问题得到解决的最少时间应该是三十年上下(小民的初步预测:台湾问题解决可能需要15-20年的时间,东海南海问题的解决需要20-25年,印度问题的解决需要25-30年左右),如果在这三十年里,我们没有持续发展甚至出现社会动荡,时间则可能站在印度一边,所以我们要有这种紧迫感,越发要坚定发展经济解决国内问题的决心,当然,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将中印边界问题搁置一边,而是采取种种措施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小民分析,我们现在已经采取的措施包括:
第一,发展对印友好关系,建立起边界问题的解决机制。这个机制应该是没有办法最终解决问题的,但是却可以给我们争取时间。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印之间如果因为领土问题发生军事冲突对中国是不利的,一方面会对目前的国内建设造成冲击,另一方面在目前的国际背景下,印度将获得西方的广泛支持,所以我们需要用这种稳定住局面的方式获得时间,既壮大自己,也改变西方。
第二,坚定的推进目前与印度的各个邻国交往的战略,这是中国全球化战略的一个组织部分,也可以藉此形成或强化对印度的制衡。继续全方位的扶持巴基斯坦,使之具备牵制印度的实力,同时,发展中国与尼泊尔、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马尔代夫、塞舌尔群岛等印度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即使不使之成为协助我们制约印度的一派,至少也使之不成为印度制约我们的一派,当然,这是一种只可以做不可以说的战略,民间讨论可以,一定要避免这种被印美称之为“珍珠链战略”的战略以任何公开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政府层面,我们在短期内要避免在这种战略中强调军事存在。事实上,印度也在想用美国、俄罗斯、蒙古、日本、东盟来链一下中国,但是,这实在是一个印度不能主导完成的任务,所以印度只能成为美国围堵中国的一环,既然做棋子,就没有多少发言权的。
第三,通过与达赖的谈判,使之回国,拿掉印度牵制中国最有效的一张牌。所谓的“西藏流亡政府”是印度牵制中国的最好的一张牌。在这张牌的压力下,印度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来自中国关于领土问题的压力。小民认为,我们目前与达赖的谈判其实并非因为西方推动,在这之前其实已经过多次谈判了,在维护中国统一,维持对西藏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推动与达赖的谈判,将达赖与藏独分子区别,可以让其重返西藏,让其发挥出对于我们有利的作用,这其中就包括向世界各国表明,印度所非法占据的藏南地区是传统西藏的一个部分,让印度政府去考虑如何向国际解释,如何面对留在印度试图走暴力路线的藏独分子。虽然这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但是不代表没有机会实现,通过瓦解分化藏独力量,也将为我们与印度的领土纠纷创造有利的条件。
写到这里,小民可以阐述个人对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思路,我们可以考虑采用这样的一个路线图:建立解决问题框架-避免意外冲突-发展国家实力-塑造的有利硬件环境-塑造有利的软件环境-突破原有框架-以象征性代价实现问题解决。
以上看法,多有不成熟之处,欢迎与大家讨论。(谁为谁狂于2008年5月10日)

-----------------------------------------------------------------------------

中国确实存在许多问题,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尤其是国内,存在大量的问题,更严重的是,这些问题往往不是个案,而是以面的形式展开,但是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还保持乐观,这是因为这些问题还不足以导致我们的社会走向恶化,总体上来说人们的生活比从前变好,人们的权利保障比从前在增加,我们的国家在走向越来越好,而非越来越差,中国目前的问题可以归为前进中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们的发展,但是没有让我们的步伐停止或倒退,所以小民的乐观并不是对现状的相对满意,而是对未来充满了乐观的预期.
至于第二问题,同样是不可避免的,纵观整个人类历史,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可以做到长盛不衰,一个民族一个政权的发展往往都是一个抛物线的形式,这个阶段包括发展-强大-衰退,一般而言,这个周期不超过三百年,无论是中国历史的上汉\唐\明\清还是九个世界大国的强大路程都可以印证这一点,美国建国后经过近一百年的发展才成为世界强国,150年之后才达到超级大国地位,而到今天则已经开始走出向下的曲线.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一个优秀的民族的原因在于,在过于的三千年里,我们在两千年左右的时间里领先世界其它国家,即便在清末的1840年,我们的经济问题还远远超于世界任何一个其它国家.
看我们的历史也比较有趣,汉唐明清采取了刚柔相结合的手段,持续的时间相对较长(近三百年),而秦元(指成为全国政权后的时间)以刚性为主的手段则只能维持短暂的称霸(百年上下).而采取以德治为主非同中央集权的的夏商周各个朝代则基本都超过了四百年(当然这个缺乏可比性).
在现代文明的时代,衰落并不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它的表现主要是经济迟滞,在世界的影响力下降,从前接受你影响的国家变成你的竞争对手,呈现出比你更好的活力,而非从前那样衰落意味着失败屈辱等.当然,如果我们执行了错误的国内政策导致国内问题严重最后四分五裂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一个大国的瓦解往往不是因为外部原因而是内部原因,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一点.
-----------------------------------------------------------------------------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