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谁为谁狂:评点环球时事(2008年6月)

2008-06-30 15:54 战略·谋略 ⁄ 共 1541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2008年评论之十六:多难兴邦,512大地震让我们在坚强中继续前行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地震灾区基本波及的范围达10万多平方公里,四川、甘肃等省数十个县市受灾严重,许多城镇被地震夷为平地,截至6月10日12时,地震已造成69146人遇难,374072人受伤,失踪17516人,累计受灾人数超过4600万人,根据一些经济机构的初步预计,这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超过5000亿元。
一串触目惊心的数字,就这样的摆在我们面前,这是怎样大的一场灾难,烈度如此大的地震,如此广的受灾面积,如此多的受灾人口,几天之中,近十万鲜活的生命就此离开我们,500多万国民就此无家可归,这样惨烈的地震,终究是发生了,对于这样的灾难,我们不能逃避,也无从逃避,512大地震并不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自然灾害,但是它给我们的破坏与痛苦是极其巨大的,因为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的即时报道,使每一个远离震区的人都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受灾情况,让我们更加感同身受,从那一天起,对于多数人而言,鲜艳的世界失去了色彩,我们进入一个黑白灰的时代,不想接触任何与娱乐有关的东西,每天最关注的地方是灾区的救灾进展,最想做的事情是为救灾做一点事情。
地震之后,小民停止了撰写新的评论,与其它网友一样,努力想为灾区做一点事情,以此表示对于逝去生命的尊重,现在灾区转入到重建阶段之后,感觉有必要将自己对这次大地震的一些看法汇总出来,这是一场对生命与财富进行无情摧残的大地震,也是一场对国民进行灾难教育,对国家进行检验的大地震,与其它灾难相比,这次地震不只是生命的离去与财物的损失,无论是对于普通的国民,还是对于我们整个国家,这注定是一次对于我们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的自然灾难:
大地震让我们看到了灾区人民的坚强。地震摧毁了建筑、毁灭了生命,但是没有击垮灾区人民的精神,无论是遇难者还是获救者,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展示了坚强,用身体护住四个学生的潭千秋老师,9岁的救人小英雄林浩,11岁的救灾小飞侠康洁,用身体护佑孩子的可敬母亲,从敬礼娃娃郎铮到可乐男孩薛枭,灾区里的感人故事一件又一件,汇集成一个海洋,我们看到了,在这样巨大的灾难面前,如此大的受灾面积,如此多的受灾人口,灾区的秩序井然,灾区只有天灾没有人灾,失去家园的同胞们向我们展示了大国国民的风范。
大地震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国家的能量。地震之后,政府救灾果断,我们的总理以最快的速度前往灾区,我们的军队警察在最短的时间内向灾区集结救灾,为了救灾,我们的伞兵敢在三无条件下空降灾区,交通中断,我们的士兵冒征余镇滑坡的危险徒步急行军,在如此大的灾难面前,我们的国家没有任何退缩,没有任何慌乱,而举全国之力投入救灾当中,整个救灾工作一进在有序进行,如此大的承受灾难的能力,除了中国,还有谁?
大地震让我们认识到来自民间的强大力量。全国各地救自发前往的民间志愿者们同样让我们感动,无论是第一时间带领大型工程机械赶往灾区的中国首善陈光标,还是自发组织前往洛阳农民工抢险队与山东莒县农民救援队,许许多多也许永远无法在媒体上看到名子的志愿者自发前往灾区抗灾救灾,更多在后方的人则是捐款、捐物、献血,整个中国都被地震动员了起来。大地震就像一声撕裂人心的集结号,将所有人(当然这个所有不包括个别居心不良、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的人)关注的焦点集结起来,平日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都是各怀心思、各行其是,在这样惨烈的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被唤醒,人们既为灾区的事情所牵挂,为这样的灾难而悲痛,开始履行一个社会人的责任,同时也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过去三十年里,平和安定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慢慢变得麻木,当这样惨烈的灾难来临的时候,许多被我们平常所忽略的东西正是我们最应该珍惜的,这次灾难告诉我们,安全的环境、健康的身体、友情亲情,甚至自由的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些都是多么值得我们珍惜的宝贵财富。
大地震让我们认识到了国家的改变。地震发生之后,及时放开新闻报道,让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及时了解灾难真相,在地震之后,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地体现了出来,人命关在,对于生命,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我们的国旗第一次为普通公民的伤亡而降,我们在救灾过程看到政府关注的首要重点是如何多挽救一条生命,而非如何先抢救公共财产,我们在敬畏生命,这种敬畏使我们的国民空前团结起来,我们第一次感觉到我们原来有着如此大的社会凝聚力,在这种凝聚力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民团结的国家比以往更加稳重地站在世界东方,地震震不垮中国民族的生存意志,在地震之后,我们看到我们的社会正在走向既主张权利又主张义务的公民意志。
大地震也让我们反思。为什么建在地震带上的建设物抗震能力普遍较低?为什么学校受灾会格外严重?为什么在平时没有或极少对民众进行足够的防震安全培训?为什么在地震发生之后,我们才认识到直升机在救灾中的巨大作用?在这次救灾中我们的反应极快,但是不得不提出来,我们仍然缺乏一种有效的救灾机制与救灾准备,这次救灾中我们更多是靠参与者的自觉在推进救灾,而非依靠一个有效运转的机制,全民救灾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强项,但是这也是占用资源最多的一种方式,如果没有有序引导可能会起到负面作用,例如,许多热心的国民都想前往灾区救灾,但是救灾并非是人越多越好,过量的救灾人群聚集在一起有时反而会影响救灾进度。还有,我们对于民间NGO组织的态度是不是可以由限到放开,创造一个适合NGO发展的空间,让民间力量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在慈善募捐方面的管理是否可以更加有效,更加透明?这次地震之后,我想国家在这些方面需要认真总结并做出改善了。
小民在之前的评论有提到过,对于我们这样的国家,国内问题永远是头号问题。这次地震继续提醒我们这一点,在我们还不富裕,还不真正强大的时候,我们需要优先关注国内问题,等到某一阶段,我们富裕了,强大了,甚至成为了世界第一号强国,我们仍要优先关注国内问题,我们的注意力永远是眼晴向内,首先解决好国内的问题,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多,社会构成复杂,面积大,各种灾难频仍,仅仅今年上半年,我们就见识了雪灾、地震、暴风骤雨这些自然灾害的威力,再加上国际国内各种有可能人为的灾害,我们的精力永远要主要放在关注国内问题关注国内民众身上,这种关注与中国崛起塑造更多国际影响是不矛盾的,我们要塑造世界影响,首先就是要创造并维护一个安定团结的国内局面,我们解决好了国内问题,就是对全世界的最大贡献,也是最好的国家实力证明,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我们的民族在汉、唐、明等朝代数次经历由盛转衰的过程,根本的原因都不是外敌入侵略,而是首先国家内部首先出现问题给了外部敌人以可乘之机,当我们强大的时候,我们的影响就会超过国界,当我们衰落的时候,外部的影响就会进入国内,这是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我们必须要清楚这一点。
大地震就像一面镜子,既照出了人性的辉,也照出了无知或丑恶的嘴脸。在这次大地震的洗礼下,改变的已经改变,顽固的还在坚持,让我们庆幸的是,地震爆发后,在国际上继续发出丑恶声音,甚至借地震来继续攻击中国的,只限于个别人及个别媒体,地震之后,世界各国纷纷捐钱捐物派出救援队伍帮助中国赈灾,各种攻击中国的声音小了许多,在西藏骚乱及奥运圣火在国外被干扰的事件之后,我们似乎看到了普世价值的光辉,当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这种改变只是暂时的,只是表面上的,西方对于中国的敌视思想不会因这场灾难而倒退或消失,我们可以借地震外交拉近与各国的距离,但是我们不能期待这种距离会自动消失,我们的竞争对手仍然在试图牵制我们,消弱我们,例如,达赖并没有因为地震而停下分裂祖国的行动上,仍在世界各地窜访,地震灾区稍稍稳定一点之后,西方媒体对于西藏与奥运的“异样”热情又来了。
地震无法逃避,我们必须勇敢面对,事实上,我们已经这样做了,做为大国,我们必须认识到,没有我们遇不到的灾难,中国是灾难多发国家,地震、台风、风暴、雨灾、火灾、雪灾、旱灾等自然灾害从来没有间断地照顾我们,而各种人为原因引起的灾难,也并不少见。512大地震后的数十年里,我们都将生活在地震的阴影之中,但是,这并不会影响我们前进的脚步,正如温总理所说的那样,多难兴邦,不经过灾难考验的国家是无法长久生存的,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汉与唐这两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持久的王朝,就都是多难之后兴起的王朝,我们今天就走在类似的路上,512大地震的确是一场大灾难,但是这样的灾难击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地震也许可以晃倒我们,但是我们不会一直倒下,我们会站起来,在坚强中继续前行。(谁为谁狂于2008年6月11日凌晨)

-----------------------------------------------------------------------------

● 2008年评论之十七:面对越南金融危机,中国挑战与机遇并存

似乎在一夜之间,一个词开始在我们的面前频繁出现,这个词是“越南金融危机”,令我们吃惊,蓬勃的亚洲第五虎似乎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成了一只病猫,我们还没有来得及从各种媒体对越南的高速发展的大力吹捧中转过神来,铺天盖地的已经各种反思了,越南究竟怎么了?这场金融危机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又将走向何方,中国对此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呢?谁为谁狂特别撰写此帖,与大家共同探讨。
提前声明,小民在学校时读过两年国际贸易,但是毕业之后从未从事此类工作,因此对于经济方面的评论基本是缺乏理论支撑,也缺乏观察深度,所以评论中有部分内容是结合了一些报道的观点,另外在中国应对措施方面只是个人看法,仅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所谓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CPI指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目前,越南在这些指标方面的确是是危险的,比如:股市短短8个月的时间里从1100多点下跌至不到400点;越南盾兑换美元的贬值幅度达到40%;越南胡志明市的楼市也下跌了约50%;CPI也一路暴涨,5月份的CPI上涨则高达让人瞠目结舌的25.2%,4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高达34%;1-5月,越南贸易赤字达到144亿美元,照此下去,越南全年的外债有可能接近甚至2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以此来衡量,越南的确处于金融危机的状态,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对于越南的金融状况,比之1997年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泰国,似乎并没有到不可收拾的时候,目前对于越南金融危机最关注的声音都来自越南国内之外的媒体,对于普通越南国民来说,生活虽然变得艰难了,但是还没有到完全无法承受的地步,越南民众虽然已经开始大量购买黄金,但是多数还是相信政府有能力控制局面,所以,此时的越南应该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如果采取正确的调控措施,有可能减缓金融紧张状况,如果措施不当则有可能导致危机加剧,演变成一场真正的危机。
越南金融危机之所以发生,有内因,也有外因。掌握海量流动资本的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哪个国家或地区有机可乘(在此方面,我并不赞同金融危机是一种政府行为),就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这种行为在国际上称为剪羊毛,内因在于,被剪羊毛的国家或地区内部的金融体系与货币政策存在漏洞,这些漏洞在一些外在原因的作用下被引发或放大,从而给国际炒家提供了这种机会。我们分析越南的金融体系与货币政策,的确存在这方面的漏洞,并在今年相对严峻的国际环境被推波助澜:
第一、对外开放步子迈得太大,开放速度过快,吸引来了大量外资,但是越南本身市场容量有限,很难形成实际购买力,因而造成流动过剩,从而造成越南盾的本币泡沫,股市和房产市场非理性增长,水分太大,从而为金融危机的爆发留下了隐患。
第二、越南执行错误货币政策,为促进经济发展,越南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当通货膨胀的苗头出现之后,没有及时进行货币紧缩,为了防止越南盾对美元的贬值,越南央行又大量购买美元,卖出越南盾,更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流动性问题。
第三、全球范围的粮食和石油价格暴涨对越南造成巨大的冲击,拖累了越南经济,越南为了平衡贸易逆差,大量出口大米,再加之今年以来越南连续遇到自然灾害,从而导致国内粮食供应紧张,从而加剧了国内的通货膨胀,打击了国民的信心。
第四、美国次贷风波也对越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次贷风波发生后,大量热钱撤出美国,一部分热钱进入越南,寻找投机机会,从这种程度上来说,越南金融危机因美国次贷危机输出到世界后而加剧。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的存在,导致国际炒家对越南情有独衷,开始了对越南的做空过程,在危机爆发之前,大量热钱进入越南,做空股市、楼市、汇市,在获利之后迅速离场,越南的资本市场于是面临灭顶之灾,越南毕竟是一个GDP只有700多亿美元的经济小国(不及中国的深圳市),无法完全以本国的力量独自解决这样大的金融问题,越南在对初期金融危机的处置方面如果措施不当,就将进入到真正的危机状态,多年的经济开放成果势必毁于一旦,因此,期待外部的支持就成为越南政府的必定选择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向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援,无疑于与虎谋皮,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理解越南领导人对中国的这次突然访问了。
中国网民关注越南金融危机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在于这是一个中国的邻国,与中国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越南是一个具体而微的中国,越南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发展模式与发展过程均与中国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越南出现了金融危机,会不会导致多米诺骨牌现象,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甚至会波及到中国国内呢?这是我们网民最关心的。
在此方面,小民的观点与一些国内的经济学家的看法是一样的,越南的金融危机有可能走向进一步的恶化,但是不会对中国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对于东南亚各国的影响不大可能类似上次东南亚金融风暴,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越南的国内的情况不同于当年的泰国,虽然近年来越南在大力推行经济改革与市场开放,越南始终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一些方面,越南政府对于经济的调控能力要强于当时的泰国,越南盾至今还是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在货币政策上有更大的选择余地。
第二、东南亚各国经历过上次危机,对类似情况的处理更有经验,积累了对付国际炒客的经验,不至于出现像上次那样手足无措或者乱用药方的情况。
第三、相比于1997年,地区合作机制日趋成熟,东盟和中日韩的“10+3机制”等都已经很相对成熟,东盟清迈货币互换协议及东盟与中日韩联手设立8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基金,将会对稳定东南亚金融秩序将会起到作用。
在这里我们再去理解越南领导人对中国的突然访问,小民的感觉其实并非要求中国立即提供实质帮助,而是在为接下来的进展增加一道屏障,可以放手采取调控措施,其实进程也的确如此,之后之久,越南就连续出台了数项措施。
对于中国而言,中国虽然目前的国内情况与越南有类似之处,但是中国又着自己的不同之处,比如,中国是一个经济规模巨大的经济体,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要超过越国这样的中小型国家,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1.76万亿美元,超过G7国家总和,这对于任何试图做空中国的国际炒家都是一种震慑,当然,越南目前的危机还是应该让我们警醒:
第一、对外开放需要循序渐进,保持节奏,切不可一昧追求高速导致经济过热;
第二、要将对外开放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寄希望其它国家也像我们一样期待中国经济可以健康发展;
第三、加强监管,特别是对金融体系的监管,一定要采取措施应对国际热钱的进入,中国正处在人民币的升值阶段,处处以逐利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显然不会放弃这样的炒作机会,我们需要早做准备,特别警惕楼市、股市、汇市三方面巨幅波动会带给我们的不利影响,早采取措施比晚采取措施要好。
第四、永远不要忘记中国国情,切忌完全套用西方经济理论来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认真总结以往应对此类问题的经验教训,特别要注意到全球化对一国金融状况的影响。
最后,谈一下中国对于越南金融危机的最佳策略。许多网友都关心这一点,大致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对这样一个屡次给中国添堵至今还未完全消停的邻居出现危机,就是要袖手派观,任其自生自灭;一派则认为要全力救援,毕竟这是中国邻国,中国也在越南大量的投资,越南也是中国在东南亚的重要贸易伙伴,如果越南出现问题,一方面影响中国的受益,另一方面危机扩散起来,引发整个东南亚地区的金融危机,甚至有可能对中国造成较大冲击,而且援助越南也有助于帮助中国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对此,小民的观点是救援,但是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及合适的方式,要注意这样几点:在援助的目的上,我们首先要保证这援助是建立在对中国经济环境的保护之上而不会损害本国利益;在援助的时机上,不易太早,也不晚太迟,因为国与国之交往必定要建立在利益交换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太早,危机的严重性还没有为越南所深刻体会,援助的道德价值就大打折扣,如果太晚危机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援助的物质成本将大大增加,而且有可能导致收火烧身,甚至还会惹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对于时机的判断,小民认为最佳的时机是在越南无法独立应对危机公开救援的时候。
越南金融危机对中国是挑战也是机遇,这是一面镜子,我们要从中照出自己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同时又可以在全球经济受美国经济拖累的情况下尝试争取中国的经济方面的话语权。世界话语权包括两类,一类是经济话语权,一类是政治话语权,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获得政治话语权,但是我们可以借助经济方面的影响首先争取经济方面的话语权,世界已经认识到了美国在某些经济方面(例如美元走软及游资冲击)的破坏作用,这也是各个国家及地区试图建立应对金融危机的地区机制(如东盟与中日韩三国在清迈协议下联手设立800亿美元的共同外汇储备、西亚产油国讨论建立油元)的重要推动因素。中国通过单边或多边的方式加强在解决全球金融问题方面的参与,推动人民币全球性强势货币地位的建立,通过经济话语权的获得进而获得政治话语权,最终成为新世界秩序的主要倡导者与维护者,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谁为谁狂于2008年6月15日下午)

-----------------------------------------------------------------------------

● 2008年评论之十八:进退之间,如何解读中日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18日宣布,中日双方通过平等协商,就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双方同意在实现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双方同意在划定的区域进行共同开发。关于更详细的内容各个网站都有公布,这里不做详细转载,小民想就此发表个人的解读,与大家交流。
这肯定不会是一个被中国民众普遍接受的共识,我想各大门户网站全部屏蔽了此条新闻的评论功能恐怕也说明上面对认识到这样一点,既然是一份不被民众普遍接受的共识,为什么还要顶着骂名来推动达成,小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解读这份共识。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份共识达成的背景。中日关于东海问题共识的达成显然与双方的推动有关,许多网友不能理解,事关国家的政治利益与经济权益,我们为什么要推动达成这项共识呢?小民认为这需要放在中国国际国内的背景下解读:
2008年是让中国人心情复杂的一年,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尚未开始,我们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在国内,雪灾、骚乱、地震、水灾各种天灾人祸接踵而来,完全不给我们喘息的机会,在国际上,美、德、法、英等传统西方强国对中国的敌视与遏制态度被奥运圣火传递越发真实地展示在国内民众面前,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些老牌强国试图采用种手段打击中国遏制中国分裂中国的意图不会就此罢休,中国早已经意识到这是国家崛起过程中必须要在较长一段时间对面对的问题,已经初具实力的中国一方面需要继续发展经济,一方面需要走出去尝试有所作为,但是在现有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办得到,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我们均缺乏话语权,世界完全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的手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西方就是可以将一个爱好和平的中国制造成一个“世界性的威胁”,西藏骚乱一个犯罪事实很清楚的事情就可以被西方制造成中国在“镇压平民”,在经济上,我们不得不向主导世界经济大局制定游戏规则的西方让步,在政治上,我们甚至无法突破近海,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台湾地区这两颗棋子就将中国大陆重重束缚,在这样的背景下面,我们不能只是静观其变,而是需要主动采取措施破解,中国要破解西方的遏制,在现阶段是缺乏直接向西方挑战的能力的,所以我们必须有创新性的思维,这种思维就是绕开美国,通过与日本及台湾地区的谈判解决双方存在问题,使之丧失棋子的功能,台湾在五二零之后已经走上了我们希望的轨道,而与日本则通过东海共识的达成,来达到解题作用。
当然,我们还要考虑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能源供应紧张与能源价格飞涨给中国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石油价格的迅速上涨给中国这个庞大经济体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要避免通货膨胀加剧,中国必须要继续维持目前的低油价策略,这就意味中国必须找到更多的石油资源,在这样的前提下,开发东海及南海的石油资源就成了一个选择,我们都清楚,东海问题是日本更急于解决,越拖越对我们有利,而我们之所以没有继续采取拖的策略而是推动共同开发的共识达成,在于我们不能无视国内对于能源的巨大需求,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能源的短缺与成本高涨将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打击是致命性的,在中国目前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必须要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否则中国将会陷于动荡与不安,这是谁都不想看到的。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这份共识达成的意义。
目前对于中国的对外关系而言,目前最紧迫的问题不是与周边各个国家领土争端,而是在西方敌视情绪与遏制措施下,在世界能源价格飞涨的情况下,在国内经济发展遭遇各种风险的情况下,如何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国家的安定,因此,在与邻国的一些争议方面做适当的灵活处理是我们应该接受的。
日本不是一个我们喜欢的国家,但是我们必须要权衡利弊,对比美、英、法、德等国家试图置中国于死地的情形,日本对于中国的心态是复杂的,中华文明是日本文明的母体文明,日本之于中国有一种先天的亲近感,同时他们也对中国有一种恐惧,他们既担心强大的中国导致日本利益受损,也在担忧分裂的中国在政治与经济方面给日本造成更大的损失,日本经济与中国具有互补性,在政治方面缺乏全球化的野心,因而是乐于接受与中国的合作的格局,所以这个国家有争取的必要,中日之间的核心问题其实并不是历史问题,而是利益问题,双方就利益达成一致不是一个零和游戏,而是开创一种共赢场面(和平崛起的策略注定是一个我们需要不断与世界各国寻找共赢模式的策略)。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日本要获得未来的发展,必定要寄希望于中国市场,一个在经济上越来越依赖中国的日本,如果我们再在政治方面尽尽可能打消其顾虑,就有可能将其引导到一个我们希望的方面上,我们看最近中日之间的一些活动,中日达成东海共识,中日之间的军事交流升级,中日文化交流升温,这种多个层面的活动其实指向一个共同的期待,那就是完全结束中日之间政冷经热的局面,建立起双方真正的互信机制,
随着中国海军力量加强,伴随着中国航母策略的实施及远洋海军的成型,中国海军力量在东海的活动势必会加强,如果没有互信机制,中日在东海的摩擦可能会加剧,而中日东海共识的达成,将东海变成一个和平区域,就避免了双方在此产生摩擦的可能,解决了中日之间最有可能发生冲突的因素。通过政治互信与经济合作取得共赢的局面,这样使得中国可以突出东亚政治因素的束缚,既可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争取一个更安定的国际环境,又可以在世界上发出更大的声音。
通过提升中日关系,在东部也建立起一种国家间的互信机制,这是中国谋求在所有方向与邻国互信关系的一种体现现。我们应该全面的地看待这些行为,比如中俄之间的领土划分,中越的海上划界,我们往往只看到了中国做出妥协的地方,却不看到对方做出妥协的地方,大国之间的谈判本就是一个互相妥协的过程,如果一方要在所有的地方都获利,那就称不上谈判了。我们期待国家在所有的点上都是获得利的一方是不现实的,我们还要看到这些问题顺利解决之后带给我们无形利益。比如,一份并不损害国家主权的共识就可以让我们在整个东部的国际压力骤然变缓,这样的共识我们是可以接受的。
中日关系建立起互信机制既是对美国以日本遏制中国策略的一种突破,又使得中国的东亚战略前景豁然开朗,建立在中日互信基础上以中日韩+东盟十国为框架的东亚共同体有可能成型,中国以其自身的各种优势将成为东亚共同体的主导方(在这一区域内并没有美、俄、印等对中国构成真正威胁的大国),从而为中国在国际上施展影响获得了更大的战略腹地。
中日东海共识达成之后,双方就会开展石油开发事宜,东海并不一定就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大量的石油,但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需要信心,这种共识的达成,在某种程度上是给国内经济的一个信心及也是给国际上妄图以高价石油打击中国经济的国家以一个反击的信号,对于操纵石油价格飞涨的机构或国家以警告,必须要将石油价格保持一个合理水平,否则将危及自身的利益。当然,就东海石油开发的实质进展,小民的个人看法未变,希望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希望这种开发的进度尽可能慢一些。
最后,我们来解读这个共识的具体内容。
这个共识里的内容可以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阐明这个共识并不影响双方对争议区的主权诉求,是要搁置主权的前提下共同开发,避免出现了因为这份共识而使国家主权受损,这也是这份共识达成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这个共识是不可能存在的;第二部分,划定了一个共同开发区域,做为共同开发试点,小民非石油业内人士,我个人的直觉,这个区域是一个开发难度相对较高的区域;第三部分是对中国已经在非争议区开发的油气田的安排,允许日本企业注资共同开发,此处用法律条文确认了中国对这些油气田的主权,也最大程度消除了日本国内就此的反华之声。
针对这个共识,我还想补充几点个人的看法:
第一,从达成共识到签定协议,再到落实具体的开发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不是三两年就可以完成的,也不一定最终就会以完成为结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日本在此问题上反对中国的声音将会减弱到对双方政府决策均不构成影响的程度,这是我们想要看到的;
第二,允许日本企业注资中国已开发油气田并不说明中国的主权或经济利益受损。我们的企业可以注资国外的企业,国外的企业可以注资中国企业,这种企业间的行为只是一种普通的经济行为,没有出卖国家主权与利益的情况,我们可以与英美的石油公司合作开发国内的油气资源,同样也可以与日本合作,更何况,允许日本企业注资不代表一定会接受日本企业注资,日本企业如果接受不了中国开发方开出的条件不愿意注资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我相信不会出现日本以低成本获得中国石油的情况出现。
第三,这种共识达成之后,是一个我们观察日本的时段,如果日本没有像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没有看到我们希望看到的局面,这种没有法律效力的共识可以随时被搁置起来。就目前而言,我们手里针对日本的牌远比日本针对中国的牌要多,更有底气,我们完全可以控制中日关系进程使之不损害我们整体利益。
总而言之,对于这次的中日东海共识,小民认为其实是中国多年以来以时间换空间、以时间换发展思路的进一步延续,中国对于一些争议地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策略的关注核心其实是“搁置争议”而非“共同开发”,这次中日共识似乎是迈开了开发的步子,其实,仍然是一种以搁置为核心的策略,面临国内多重问题考验的中国需要一个安定的国际环境,这十分重要,对于中国这样的一个庞大国家,只要不陷于动乱,不陷于分裂,只要人民可以安心生产,只需要五十年的时间(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就足够让一切复杂问题都变得简单,我们在东亚退后了一小步,是为了在世界上迈进一大步,不计一处之利而计全局之利,不计一时之利而计一世之利,如果我们真的热爱这个国家,真的希望这个民族走向更加强大,我们需要让自己看得更远一些,看得更广一些,对于现实的情况与未来的判断要更有信心一些,我们这一代人注定要见证中国重回世界第一的过程,对于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任何波折,我想我们应该有面对的勇气以及等待的耐心。(谁为谁狂于2008年6月19日)

-----------------------------------------------------------------------------

● 2008短评之:如何应对石油涨价危机?

这一两年以来,飞涨的油价一直触动着我们的神经,网友汉乐唐舞在油价125美元的时候曾问过中国如何应对石油涨价危机一事,当时做过答复,现在油价已经迈过135美元在向150美元努力了,几乎可以做出判断,在美国没有真正想采取措施让世界油价降下来之前,涨势还会继续,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能源进口国来说,如何应对石油涨价就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为此小民将原来的回复重新整理了一下,与网友进行交流。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作为一个石油净进口国家,作为一个对于石油的需求不断增长的国家,作为一个无法控制国际石油生产上游领域的国家,油价的上涨对于我们是极其不利的。石油涨价不仅直接抬高了我国的进口成本,而且通过各种渠道波及下游产业和其他相关行业(例如海运、航空、公路货运业、航空客运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玻璃及玻璃制品业、有机化学产品制造业、仓储业、汽车行业),与其它因素一起推动了通货膨胀情况的恶化,为我国的经济运行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在国际石油价格飞涨,国内不得不调高石油价格的情况下,我们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随着这轮石油及电力调价,原本已经稍有回落的CPI势必重新反弹,调控难度因此增大许多,已经基本可以确定,中国今天的CPI控制目标铁定落空,还可以确定的是,中国的石油价格还将会进一步提高,未来的方向必定是与国际油价接轨。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石油涨价为中国提供机遇的一面。面对高涨的油价,政府需要调整策略促进高耗能、低产出的产业转移或升级,在节能环保领域投入更大的国家关注,对于中国的企业或家庭而言,低油价成本的时代的结束,必定要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市场的手将会发挥作用,油价高涨不至于导致中国经济出现大的滑坡或崩溃性的局面,这种高涨的油价在强行将中国的过热经济变缓的同时,将会使中国经济调整向更健康的结构更高效的。
对于如何应对石油涨价,小民认为需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国家战略的层面,一是普通民众的层面,应对石油危机不仅仅是国家的事,也是每一位普通中国民众的事,从我做起。
在国家层面,小民的建议是采取如下措施:
一、在国际上继续推动多元化的全球能源战略实施,保证来自于国际的石油供应。中国一定要顶住西方国家的压力,与西亚、俄罗斯、非洲、南美等各个产油国家建立良好的国家关系,尽可能地参与到石油勘探与开发这个环节,最大程度地分摊石油涨价的压力。
二、在国内进一步推动完善国家石油储备战略,像重视粮食储备那样重视石油储备量。避免短期的石油波动给中国带来巨大损失。
三、进行有选择的石油勘探与开发。我们在现阶段内可以加大在沿海海域区域的石油勘探与开发,对于陆地国土方面的石油勘探则可以放缓,尽量多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能源,同时也要避免因为动作迟缓导致中国的石油被其它国家盗采。
四、加速石油替代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核能等)开发,优化能源结构,使得我们的能源结构更加合理。在考虑国民就业情况下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进行经济转型,尤其是对高消耗低产出的行业要推动技术改造与升级,尽可能消化因石油涨价带来的不利影响。必须要对现在的一些发展策略进行调整,比如:在交通发展上重公路不重铁路(全力发展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消耗大量能源的高速公路,而铁路建设方面却存在建设不足);在汽车工业发展中歧视小排气量汽车;在能源战略重视石油而不重视煤炭。
在普通民众的层面,小民认为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为国家应对能源危机做贡献,自己其实是最终的受益者,很简单的一些细节,比如,购买低耗能的电器;长时间不用的电器就将关闭,而不要使之处于待机状态,将普通的灯具换成节能灯具,空调运转时不要将温度定得太低;如果可能,电梯住户多走走楼梯,乘电梯的时候等等其它人;将汽车当做交通工具而非身份象征,购买低排气量低耗能的汽车,外出时能不开车尽量不开车,可以乘坐地铁或公交车就不要打的,很短的距离多走几步路不是什么坏事。(谁为谁狂于2008年6月22日)

-----------------------------------------------------------------------------

● 2008短评之:对朝鲜炸毁宁边核冷却塔的分析

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突然出现重大进展,27日,朝鲜异常高调炸毁宁边地区核设施冷却塔,甚至直播炸毁冷却塔的进程,这有些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朝鲜的弃核选择其实是也朝美双方各自现实利益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美国方面,陷于阿富汗与伊拉克泥潭的布什政府需要采取非军事打击方式解决伊朗与朝鲜的核问题,军事打击的开支与后果均是现在的美国政府所不能承担的,临近总统大选,布什政府也需要一些正面的措施来为共和党候选人来加分,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朝鲜核问题,还可以对伊朗核问题提供示范作用,甚至对坚持强硬立场的伊朗造成压力,如此一石多鸟的事,美国肯定乐于接受。
朝鲜方面,连遇灾荒,民众吃饭都成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投入核开发继续与美国对抗是不现实的,民众的吃饭问题不及时解决极有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在美国愿意提供粮食援助、解除部分贸易制裁、宣布将朝鲜从支持恐怖国家名单中删除的前提下,突然大步后退,加快弃核进程,以求在短期内取得最大回报也就成了朝鲜当政者的必然选择。
其实,朝鲜从来就没有与美国对抗到底的决心,也没有对抗到底的能力,这与伊朗是相似的,之所以选择与美国对抗,并不是愿意主动挑起与美国的对抗,是在美国挑衅下的被动应付,朝鲜最想从美国得到的东西,其实是美国对朝鲜的安全保证,面对美国的强权,朝鲜一直缺乏安全感,发展核武其实就是这种不安全感的最大体现,朝鲜发展核武的实质不在于奢求拥有真正的核武,而是作为向美国要价的手段,所以朝鲜一直想获得美国书面形式的安全承诺,获得一种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启动国内改革来解决国内经济问题解除执政压力,因此,朝鲜过去几年在核问题上所做的各种表现的最大目的只有一个,尽可能以弃核这个代价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与安全保证。
朝鲜的高调弃核,意味着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但是朝美之间就核问题的争执可能还会反复。从国家利益的角度而言,美国并不希望东亚地区出现真正的和平态势(如一些学者所说的那样,美国希望东亚维持一种可控的紧张态势),因为这意味美国以军事存在主导的影响力将会被中国以贸易经济主导的影响力所取代,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美朝之间的互不信任会继续存在,当双方的压力都得到缓解(如朝鲜度过粮荒、美国新政府上台)之后,新一轮的争执又将不可避免,美国不放弃对朝鲜敌视的政策,朝鲜成为一个让美国喜欢的“好孩子”的可能性并不大。
对于中国而言,朝鲜半岛局势稳定符合中国的利益,我们主张和平崛起,其实就是追求一种在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下实现共赢的国家发展策略,这就需要创造一种安定的周边环境,因此,朝鲜半岛的无核化是我们乐于看到的,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我们不能忘记“同志+兄弟”的一些国家在历史上给我们造成的伤害,对于朝鲜半岛出现的任何新问题新情况都不可以掉以轻心,将与各国的关系建立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基础上,而非意识形态的基础上,注意美朝试图以双边机制取代六国会谈机制的动向,不使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和平进程中失去位置与发言权,不使中国的利益受到损害,这应该是我们注意的焦点。(谁为谁狂于2008年6月27日下午)

-----------------------------------------------------------------------------

中国有一个举国体制,这个体制固然毛病多多,但是也有优点多多的时候,当这个体制被真正调动起来,其效率之高是不可低估的,最简单的例子,四川地震的救灾重建,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取得我们这样的快的进展;
中国有一套独具特色的经济体系,这种体系当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是也有其自身的优点,如果套用西方经济观点分析中国当前的经济情况,是很难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吧,比如我们现在所遇到的问题,许多年前也遇到了,对于国民经济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是最终的结果呢,并没有出现崩溃性的局面,稍做调整之后,中国经济就重新进入是快车道;
中国对于经济困难的认识还是到位的,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防止经济过热,对于股市楼市没有采取非理性的救市措施;
中国有迎接经济困难挑战的物质基础,比如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可以避免在热线进出时导致的大起大落;
就基本面上而言,中国的经济仍然是好的,我们看看上关的经济增长情况及企业效益情况,基本上还没有到危险的程度,CPI高涨让人们生活压力增加,但是还没有让人们失去信心;
中国目前是在2000美元的起点上向上发展,增长空间潜力很大,随着两岸交流加速以及与世界各国自由贸易协定的达成,随着我们对国内市场的重视,中国的外贸及国内市场都可以继续获得良性的发展,最大程度上减少来自己国际整体经济衰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上面已经在推动进一步的经济政治方面的改革,使得国家的发展获得更好的制度保障.
由此,小民可以得出相对乐观的结论,中国经济将从以前的直线型前进阶段转入到螺旋型前进的阶段,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早出现问题不是坏事,反而一直不出问题会导致风险进一步积累加大.在政治方面也是如此的,那些社会问题暴露在阳光之下才会有解决的机会.

-----------------------------------------------------------------------------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