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谁为谁狂:评点环球时事(2008年10月)

2008-10-31 15:57 战略·谋略 ⁄ 共 34672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2008年评论之二十三:三十年一轮回,谈谈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

历史总有一些微妙的地方,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开始了第一轮土地改革,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第二轮土地改革,2008年10月9日,十七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关于新一轮土地改革的决议将在这次会议上通过,新的一轮的农村土地改革又将开始,三轮土地改革间隔的时间,基本都是三十年,却应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那句老话了,本篇评论就来谈谈中国的新一轮土地改革,以及土地改革与当时的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的关系。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正是这次会议启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收获了巨大的改革成果,同样也面临了众多新的问题与挑战,特别是农村问题,已经到了非要采取更具决定性的措施才可以进一步推动问题解决的程度,中国要实现全体国民的富裕必然要实现占国民多数的农民的富裕,而在现有的模式下,只能在局部做到,实现普遍性的富裕,比较困难。
无论过去三十年的中国发展有多么迅速,工业化的进程有那么快,有一个事实仍然没有改变,我们仍然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十三亿人口中,有八亿农民,任何事关国家全局的改革,如果不能让农民受益,改革就不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这种成功也只能是解决了农民的温饱与小康,无法解决农民的整体富裕问题。
纵观中国历史上数次相对成功的改革(如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等),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的现实,凡是取得了一定成功的综合改革,无不一是以农业与农民为核心,充实照顾农民利益,由此实现社会稳定,在稳定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中国过去三十年改革进展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的改革首先就是从农村开始的,通过试点,由点到面逐渐地推开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大发展,从而也为其它经济改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稳定保障。
而到了今天,随着社会的一步步转型,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带给中国的农村的巨大变化早已经被新出现的情况所消耗殆尽,受制于农业人口过多,而人均可耕地较少,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农业产品价格较低这样的现实条件,要实现农村的普遍共同富裕有较大的难度,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无论如何精耕细作,都无法大面积、大规模再进一步提高土地的产出,国家虽然有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但是并不可能实现对农村的巨大投入,中国东部沿海部分农村地区的富裕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土地的增值,这一区域的农民可以通过土地的流转获得较高的利益回报,而不是在土地上精耕细作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进行新农村建设,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实现新的土地政策,这就涉及到了进行新一轮的土地改革。
随着工业化的进行,中国有两个需求越来越旺盛,一是劳动力资源,一是土地资源,这就需要让更多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需要对农村土地进行整合规划,既要保证基本农田底线,又要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行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在现有土地政策下,失地农民往往无法得到合理的补偿,导致无法了得生活保障,也无经济能力融入城市,如此下去就会演变成为巨大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如果不及时解决,共同富裕就完全成为一句空话,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新一轮的土地改革就不可避免。
小民认为,中国国内问题比较复杂,但是有两个问题是核心,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容易获得全面的解决:一是农民问题,一是官员问题。二者正好分别对应土地改革与政治改革,农民问题在于缺乏社会保障,往往被固定在土地之上,一方面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效率较低,收入低下,问题众多,而官员问题则是两方面的表现,一方面因为体制不公平使得官员群体成为了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群体,另一方面因为机构臃肿,吃财政饭者众多,工作效率低下,大大挤占了其它社会群体的应得利益,农民得不到照顾,而官员得不到监督,一无法削减这二者的数量,都将是中国发展的巨大的障碍,在这样的前提下,实施新一轮的土改可以同时推动这两方面问题的解决。
为什么这样说呢?
通过允许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持有经营权的农民可以获得合理的补偿,这比之从前不允许流转是巨大进步,使得农村的巨量土地资产可以盘活,增加农民财富,得到补偿的农民可以更容易向工人转变,向城镇转移,也使农村经营的适度规模化成为现实,这样的好处(当然这里也不能回避土地集中所导致的风险,我想这可以用建立面向失地农民的起社会保障体系的方式来解决)我们可以理解,那么新一轮的土地改革为什么会推动中国的政改呢?
这是因为,中国要推动政改,目标就是要建立高效廉洁的新的政治管理体制,除了要建立起新的有效的政治体制之外,还必然涉及到一个环节,那就是裁员,减少政府工作人员的数量,现在的政府机构过于臃肿,人员冗滥,人浮于事,效率越来越低下,耗用社会资源越来越多,多么令人震惊的一个数字,全国党政机关能源消费占全国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7%左右,接近全国8亿农村人口生活用电水平(《求是杂志》刊登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寻寰中文章披露),这条信息背后有两点内容,一是中国的农村消费能力过低,一是中国的行政机关的行政成本实在过高,许多地方的财政因为庞大的政府人员数量,导致的财务状况就是吃饭财政,即财政收入全部用来支付政府的行政开支及人员薪酬,这样的财政对于普通国民而言还有何意义可言?以往的土地政策使得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在某些地方沦为“官员土地所有制”,一些地方政府及地方官员们可以为所欲为,将土地以极低的价格从农民中征集过来,转手又以高价卖给房地产开发商或其它企业,这种巨额的且容易实现的财富弥补了财政收入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官员的膨胀,滋生各种权钱交易。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使政改取得良好的效果,靠硬性的行政命令显然是很难取得效果的,当年国企为什么会出现工人大批下岗的现象,这是因为资源有限,无法支付工资,只能被动地通过减员增效,要解决政府机关的人员臃肿问题,同样也需要釡底抽薪,斩断获得非法利益与灰色收入的途径,使其待遇与其它行业无更大的优势,减少政府行政类机关对国民的吸引力,再配合其它各种措施,如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财产申报体制、公务员退出机制,对政府行政类职位多退少进(法国就有类似制度,对空出的职位逢二招一),将臃肿的政府机关精简下来,将效率提高起来。通过新的土地改革,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农民对土地的经营权及获得合理补偿的权力,地方政府将无法继续向从前那样以近乎于零的成本从农民手里拿地转卖,既是对农民利益的维护,也是对政府行为的约束,控制了地方政府可支配的灰色收入,使其有更大的压力进行配合政改。
再说说土地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其实土地改革应该是经济改革的一部分,这里将其独立出来,是想指出土地改革的重要性。
土地改革将为工业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并非指减少基本农田用地,而是盘活农村用地,比如将数个村庄合并,集中居住,就可以将原来的大片住宅用地用于工商业项目),同时,这也是刺激国内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我们都说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消费者的巨大市场,但是,因为农民普遍不富裕,所以无法拿出更多钱进行消费,这就意味着一个规模达到8亿人的消费市场没有充分发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如何让农民愿意进行消费并有能力进行消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大量的资金,加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这需要做到两点,一是为农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一是让农民手里拥有更多的可支配财富,前者需要各级财政给予倾斜,而后者,除了增加对农业与农村的补贴之外,允许土地经营权流转,允许小产权房的上市交易,则是盘活农村巨量资产,让农民手时有钱的最有效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甚至也会对建立覆盖全部农民的社会保障体制提供一定的支持。
当然土地改革也会遇到一些风险,面临一些巨大问题的挑战,社会保障体制滞后无法保证失地农民利益如何解决,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会不会导致富人垄断土地经营,会不会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这些问题都十分关键,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会产生巨大的负面效果,对于国家将采取的相应配套措施,小民将更加关注,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土地公有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应该改变,避免土地成为私有财产集中富人阶层手里,这是最应该注意的地方。
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华民族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上,再前一步,我们就可以冲破温饱小康这道坎走向真正的民富国强阶段,同时,走错一步,也可能导致倒退,在这样的关头,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进一步改革对我们的重要性,无论是土地改革,还是政治改革,经济改革,三方应该是齐力推动,共同发展,这样才可以为我们的民族找到一个真正的未来,通过解决好三农问题,受益者将不只是农民,而是全体国民,是整个国家,为我们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提供最大的动力,中华民族实现富强的目标才会真正实现。(谁为谁狂于2008年10月4日下午)

-----------------------------------------------------------------------------

现在来看,并不能说西部大开发不成功,只能说目前取得的成果不明显,中国从1999年12月才开始部署西部大开发,至今只九年的时间,对于这样庞大的一个地区而言,显然发展时间还不够,即便是当年的东部沿海开放,在发展到第十年的时候也不能说取得了明显成功,对于面积占全国占全国国土70%多,受制于各种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的西部地区而言,要想取得明显的开发成果,我们显然还需要一定的耐心,其实就最近几年来看,已经有一个不错的势头了,那就是西部各省区发展明显比从前加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中央财政支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思想解放的进一步推进,随着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得到更合理高效的利用,相信西部大开发最终会有一个令我们欣慰的结果.
有一点我们需要看到,看待西部大开发,我们不能用东部开放的模式来评价,不能沿用传统的开发模式,西部大开发,我们的目标是经济的发展,同时还有一个目标是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做个假设,如果青海省遍地工业区,青海省的经济或许上去了,但是亚洲水塔要是被污染了,恐怕不是几百亿几千亿的金钱可以弥补回来,如果内藏古自治区的草场被破坏,可能是大半个中国的沙漠化,所以,西部大开发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当地经济,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要重塑一个山川秀美的西部,所以中央财政及其它富裕地区需要给予持久的财政支持,既然日本人可以到内蒙古植树来防止沙尘暴刮到东京,我们中国国民更应该有这种意识,绝不能将西部大开发只看成是西部的事情,这是全国的事情,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全,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富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

-----------------------------------------------------------------------------

首先说明,并不存在土地私有化,而是土地经营权流转以及小产权房的交易合法化,新一轮土地改革是不可避免也不可逆转的,中国发展到至今,这已经更好解决农村问题的一个关键性措施.
至于各个问题,回答如下:
1,土地总量没有发生变化,并不会因为改革而导致基本农田缩少,适度规模化经营反而更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比如,农民分户经营时,都是各家打自己的药,如果邻近的地块不打药,自己所喷的农药效果就大打折扣.在适当规模化之后,国家可以更好的控制粮食生产,在新技术推广补贴发放等方面的可操性作性更强.
2,土地集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土地上离开的农民得不到更好的生活条件,可怕的是新的土地经营者采取违反国家利益的行为,比如将粮食用地转为工业用地,或将土地荒芜等.不过,前者需要做出巨大的努力,而后者相对好控制一些.
3,关于这一点,我觉得也是比较乐观的,如果做好内需市场这一块,我们完全可以创造出一个与美欧日规模不相上下的巨大市场,这种市场应该可以解决从土地所转移出来的农民的就业问题.
4,农民离开土地,需要有两个前提,一个是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类似城市居民的最低收入保障及失业救济,一个是为其提供与市场价值相仿的补偿,在原有的土地制度上,一个农民工转化为新市民之后,他在农村是得不到任何补偿的.还有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新的土地改革是鼓励农民离开土地,而不是强迫离开,这个过程是渐进的,而不是突进的,中国在过去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一大收获就是凡事稳步推进,这样虽然会导致某些时候丧失更快发展的机会,但是却可以避免大开大合造成社会动荡,这与俄罗斯的模式是截然相仿的,这也是适合我们国情的.中国是一艘大船,在启动阶段会慢一些,但是一旦启动起来,其发展就不是小风小浪所能左右的了.
当然,任何事情都会伴随问题的存在,一些地方在这件事上借机损害百姓利益的事情可能会继续发生,我们需要关注这些方面,相信这不会是主流,而所有损害百姓利益者均会被历史所惩罚,这是无可置疑的.

-----------------------------------------------------------------------------

● 2008短评之:对台军售启动,布什政府想做什么?

布什政府10月3日同意向中国台湾出售包括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和爱国者拦截导弹在内的价值64亿美元的武器装备,美国国务院表示,“是布什政府展现明确作为实现承诺,提供台湾所需要的防卫性武器以维持强大防卫能力,这也是美国政府依据‘台湾关系法’所作的军售。”
虽然对台军售是美国的传统,但是在这样敏感的时刻启动对台军售程序,有些让人震惊,中国政府与中国国民有足够的理由对此表示愤怒,愤怒之余,我们也需要理性的分析一下,美国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又如何应对?
小民认为,美国这样做,其用心是极其“良苦”的,应该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炒作中国威胁,迎合美国选民。不早不晚,偏选在11月份大选即将开始前的十月份启动对台军售,11月美国大选之前,美国国会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对该项提案进行讨论,如果国会没有反对的话,此项对台军售案将付诸实施,就美国国会一贯的反华传统来说,通过似乎不成问题,对于布什的共和党政府来说,这次美台军售,关键的东西不是通过不通过,而在于通过操作这个过程,使得执政党的推出的候选人麦凯恩受益,拉升麦凯恩的支持率,炒作俄罗斯题材在欧洲的不配合下没有成功,而国内又深陷金融危机,这对执政党来说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共和党只剩下炒作中国威胁论这一招,美国同意军售之前的有三个小插曲,一是美国总统与达赖的接触,一是大肆炒作伴飞小卫星的军事意义,一是判处美华裔工程师“间谍案”主角麦大志妻子赵丽华三年有期徒刑,接下来就是重新启动对台军售,将这起妖魔化中国迎合美国选民的大戏推向高潮。布什当然知道这是有损美中关系大局的,但是,民主的选举制度下,选举至上,至于激怒中国的恶果,要么本党胜选后再修补,要么留一个料摊子给民主党并无什么损失,这肯定是布什及共和党政府的真实想法。
第二,制造两岸紧张气氛,借此打压中国。奥运成功举办,神七成功实现航天员出舱,这都极大了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作为世界老大的美国,此时却陷入重重的金融危机当中,随着马英九的上台,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台独势力被陈水扁的洗钱案打击的几乎只剩下一口气,我们甚至将军事关注焦点由东海及台海地区向更富有资源前景的南海转移,美国自然不想看到这种情况的,于是,启动对台军售,打压中国的影响力,中国再强,却不能制止一个国家向自己的分裂地区出售武器,用这种方式来消除世界各国对中国高看的态度,美国显然认为这是一种好做法(却不知道这一直就是中国不断发展自己想要更加强大的动力之一)。
第三,制造两岸紧张,提高对中国要价。美国深陷金融危机,需要大笔的美元救市,大家普遍认为中国会是帮助中国救市的重要力量,按理说美国应该有求于中国,为什么反而在借钱的前夕尽做惹债主生气事呢?显然,美国的作法另有深义在里面,美国是希望中国提高救援的力度,我们可以注意到,在这些军售中未含潜艇第一阶段设计费,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美国的潜台词是,你要多借钱好好配合我,否则我就会进行更高规模的军售,再者,我要是垮了,你从前借的钱也会泡汤。显然这是一个无赖流氓式的嘴脸,但是对于强大的美国来说,这却是一个符合他们本质的选择。
分析了美国这样做的原因,小民再来说一下我们要如何应对。
美国这样的做法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觉愤怒,大家恨不得立即对美国有什么重要反击措施,比如向伊朗委内瑞拉大量出口军火,比如在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方面推动与美国的对立,但是这却是美国希望的,如果我们这样做,反而是在帮助美国,美国不就希望中国这样做吗?做对手不希望我们做的事情,小民认为针对美台军售,中国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要进行高调回应,但是避免将此事的影响超出中美范畴,既要让美国与台湾明白中国大陆的对此事的坚定反对态度,又避免给西方国家及媒体借以渲染中国是一个不负责任国家的机会。
第二,采取实际措施让美国感受到中国的愤怒,这种措施包括,在帮助美国救市方面提高要价,暂停中美军事方面的交流,低调加强与美国敌对国家的交流。中国可以考虑以国内立法的形式,制定一项新的法律,对向台湾出售武器的外国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子公司/母公司/控股公司)进行制裁,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理由,禁止这些公司获得来自中国大陆的采购合同(或者采用更柔的拖而不决的审查方式),既然美国可以用中国公司向主权国家伊朗正当出口武器的方式制裁中国公司,中国就更有资格以同样的方式出售武器给台湾的外国公司进行制裁。
第三,注意台湾民意的变化,尽量不激化台湾居民对中国大陆的敌视。台海地区的稳定局面来自不易,在现实情况下,我们不能因为一时之怒而断送这种安定互信的局面,所以我们要静观马英九政府的具体态度来决定我们下一步的策略,当然,进一步加强两岸交流与开放的思路不能变化,如果因为美对台军售而导致两岸关系重新趋于紧张,我们就掉到了美国人的圈套里了。关于制裁向台湾出售军火的外国公司一事,我们应该避免采用《反分裂国家法》那种高调模式,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并采用对台湾低调但是对美国军火公司高调的方式来进行。
纵观这次事件,美国对华的遏制与敌视态度并未因有求于中国资金而有任何改变,我们必须有这样的认识,在全面挑战美国的时机还不成熟的时候,继续采取在守势中注意反击的策略,我们不怕美国军售台湾,不怕台湾拥有更多的美式武器,这些武器要么将台湾拖上军备竞赛之路,要么为大陆日后的学习提供样板,我们最怕的是整个国家缺乏一种理性的态度,导致改革开放进程被打断,导致经济发展势头被中止,只要我们在不断强大着,终有会让美国还债的一天,而这一天,正因中国的务实、美国的愚蠢与傲慢被加速拉近。(谁为谁狂于2008年10月5日)

-----------------------------------------------------------------------------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小民认为,我们可以愤怒,可以采取强烈的反应措施,但是尽量避免类似俄罗斯那样与美国全面对抗,因为我们是贸易大国,如果全面对抗就将使得冷战重新成型(这是美国所希望的,大家可以考虑一下1929年经济危机后世界局势的变化,想想美国是如何受益的,本来是对美国的一场经济打击,等到战后美国却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完全确立了其世界超级霸主的地位),势必会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形成巨大的冲击,在国内需求尚不足以完全拉动经济增长之前,就会动摇改革开放的总体路线,导致经济发展陷于停滞甚至是倒退,中国有太多的社会问题,虽然不一定都需要用发展的解决,但是,如果没有了发展的态势,许多问题会恶化,失去解决的良好环境,其后果会比较严重,对此,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反应措施,既要考虑民意,也可考虑国家的整体利益.

-----------------------------------------------------------------------------

美国金融危机,导致两个恶里,一是美元贬值,一是进口需求大减,这两点均对以出口业务为主特别是以出口到美国市场为主的中国企业形成了巨大的打击,珠三角是这样,长三角也是这样,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下降,国家要保持经济增长,除了采取措施促进出口增长之外,最关键的解决办法是刺激国内消费,增加国家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与消费水平超出收入水平的美国人相比,中国人显然仍然处于消费水平远低于收入水平的阶段,原因很简单,中国缺乏足够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这四座大山压在多数国民的头上,我们的国内消费只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就起不到更大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要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就必然要推动进一步的改革,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入是必然的,但是在现有政治体制的制约下,经济改革已经很难取得更大的效果,那么推动政改来解决这一问题就成为了必然.

-----------------------------------------------------------------------------

● 2008短评之:关于新土地改革的七点认识

土地改革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针对网友关注的几点,小民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个人理解及认识所限,偏误之处无可避免,包括以下七点,与网友交流:
1、土地改革会让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失去保障吗?其实正好相反,土地改革并不是土地私有化,不是允许新的经营者可以随意处置土地,只有允许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民通过流转获得了合理的补偿。不进行土地改革,农民反而没有保障,在产权虚化的情况下,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被某些地方政府操作为“官员所有制”,2006年全国侵犯农民土地权益事件多达13万起,到去年各类土地纠纷已经上升到17万起,全年共计征收征用农户承包的耕地3560万亩,涉及人口944万,比上年增加13.8%,缺乏法律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改革土地制度,不保障农民的权益,难道要任由农民的权益在现有情况下继续被侵害?在原有土地制度下,一些进了城市工作,最终转化为新城市人的农民是无法获得来自己土地方面的补偿的,而新的土地制度下,他们可以将土地经营权流转,可以将小产权房上市交易,获得足够的收益,这有助于让他们在城市中获得一种品质更高的生活,而不像现在这种情况下,新市民多处于社会最底层。工人下岗可以根据工作时间获得一定的补偿,而农民离开土地在以往的土地制度下是得不到任何补偿的,这是一种公平的现象吗?新土地改革其实并不是一种只限于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改革,而是以此为核心,同时要逐步建立覆盖全体农民的养老保障、失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等,这些配套设施反而是需要花最大气力去做的。
2、土地改革会影响粮食产量,危害国家粮食安全吗?土地改革并不是要将土地的功能性质转变,也就是说,农田还是农田,并不是将农田转变商业用地,通过经营权转让,会适度提高农业的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新技术新品种更容易得到推广,种地的人更少,规模相对大一些,更有利于国家对粮食生产的调控,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的一个粮食调控措施,是下达给8亿人更容易还是下达给4亿人或者2亿人更容易?
3、土地改革是强行剥夺农民土地吗?新土地改革并非英国的圈地运动,并不存在强制剥夺农民土地的行为,新土地改革在客观上有助于推动工业化与城市化,但是这并不是要强行将农民从土地上驱逐出去,农民拥有土地经营权被做实,既有权通过流转获得收入,同样也可权选择不流转,这种流转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伴随着的配套措施可能是将农业承包权由过去的三十年不变提升到七十年不变,这与住宅的居住权是一样的年限,实际上这也是在现有条件下无法推动私有化的一个过渡措施(无论大家喜欢不喜欢,私有化必定是未来中国的方向,只是在现有宪法与政治条件下无法触及罢了)。
4、土地改革会使农民成为寄生群体吗?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这只会是极个别现象,因为中国的国情所限,覆盖农民的社会保障只能是低水平的保障,土地经营权流转也不一定都可以换来高额的补偿,类似一些城中村的农民坐收红利的情况并不会是普遍现象,而且,即便如此这也是合理的,否则我们就应该立即谴责所有的通过资本投入而非劳动力投入获得财富的人,有人炒楼,有人炒股,为什么不允许农民靠地吃地呢?
5、如何看待土地改革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如何?有的网友认为,新农村建设比土地改革更重要,当前应该首先推动新农村建设。小民的观点相反,新农村建设需要推动,但是新土地改革更重要,新土地改革有利于理顺农村产权关系,整合农村土地资源,为农村提供大量资金,从而实现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二者并不矛盾,而是一个问题的表与里,土地改革顺利推动,新农村建设也会取得好的进展,反之,新农村建设只能是一种口号。
6、反对新土地改革的人包括哪些呢?小民认为,对新土地改革持有异议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忧国忧民,但是可能不大了解农村实际情况的人,农民们都在盼着改革而非担心改革,由此可见这种改革是得民心的,也有一类人是过于看重新土地改革的负面效果了,至于改革会造成的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不是决定性与倒退性的,新土地改革的负面效果绝对要小于现行土地制度的负面效果,我想对一些会随之而来的问题要有足够的重视,但是因此而拒绝改革就有些过虑了。一类则是担心固有利益因有改革受到损害,新土地改革在某个方面来说,就是将过去被一些地方政府从中拿去的利益还回了农民手里,举个例子,修一条高速公路,需要征地,在以往的模式下,政府以极低的价格从农民手里拿到土地,对农民而言,到此为止了,从此这条受益巨大的公路与被征地农民基本就没有什么关系了。如果是在新的土地制度下,政府要么需要以更高的代价征地(因为农民对这片地的权力相当清晰,而不是虚化的,你征我的地相当于拆我的房子,自然有更高要价的底气与法律支持),要么允许农民以土地入股,那么被征地农民可以分享这条高速公路所产生的巨大受益,对于农民而言,这当然是好消息,而对于低成本从中谋利的地方政府及通过暗箱里的权钱交易同样获得更多利益的开发商或经营商来说,则是一个坏消息。
7、粮食涨价可以解决农民致富的问题吗?有网友认为,不进行土地改革,只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将粮食价格上涨就可以解决农民的致富问题,这显然是一个认识误区。粮食价格当然需要到达一个更合理的水平,但是这个空间有限的,如果粮价涨得太高,相应的工业用品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样会上涨,最终会抵消粮食上涨所带给农民的收益,所以粮食涨价并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中国农村问题的实质是小农经济已经到达极限,18亿亩耕地无法承担起8亿农民的致富梦,在土地无法进一步增加的情况下,只能采取相应措施,让更多农民自由选择创造效益更高的工业及服务业,通过盘活农村的土地资源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发展生产及改善生活的资金。(谁为谁狂于2008年10月7日)

-----------------------------------------------------------------------------

华尔街其实是美国主导的美元金融体系的象征,美国独霸世界的局面不改变,西方金融资本会继续采用这种无节制的贪婪来掠夺世界(这个世界是指发展中国家及政治弱势国家组成的世界),所以,华尔街在一定时间内并不会垮掉,金融垄断资本对于暴利的追逐不会中止,危机暴发以来,华尔街的金融家们没有一点对受影响者的歉意,只是关注能不能有办法在这次危机中生存下去,然后可以有机会开始新一轮对金融暴利的追逐,这种贪婪的本性导致华尔街总有一天会被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完全毁灭.
纵观西方国家在过去五百年来的表现,不否认其对世界进步与发展的客观推动,但是也必须要看到他们的无耻一面,他们一直在利用强权进行掠夺,无论套上什么样的名义,这种掠夺的实质没有发生变化,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从前他们通过战争掠夺,通过殖民掠夺,通过人口贸易及毒品贸易这样肮脏的方式掠夺,当这些背离人类基本价值观的方式激起了越来越多的反抗之后,赤裸的掠夺变成了文明的掠夺,利用技术垄断(过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就是一个幌子)与金融垄断地位,对技术与金融处于弱势的国家与地区进行掠夺,虽然限制了弱势国家与地区的发展,阻碍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却堂而皇之地获得了比殖民战争更大的暴利.
美国这次金融危机对世界造成的灾难在经济损失方面恐怕不比发动一两次大规模的战争更小,过去几十年里,是美国在威胁世界的安定与发展,但是美国却没有丝毫的歉意,他们的媒体还在指责中国威胁世界和平,他们的政府还在继续在世界各地制造社会动荡,一个国家到了这个地步,显然只有一条路可走了.

-----------------------------------------------------------------------------

越是世界动荡之际,越觉得那些生动的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的老祖宗们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2008年评论之二十四:十年生死两茫茫,谈谈美国金融危机与美国模式

有这样一场传销(称为集资也好),传销的标的物是房子,房子的实际价值十万美元,大家都觉得参与进来很赚钱,于是不断有人加入进来,一直发展下去,房子是不是存在,到底实际价值是多少,没有人关注了,每个人都关注的是如何从下线身上赚到比自己的投入更多的钱,也就是说,这场传销的标的物变成了对金钱的无止境的贪婪,这一万美元的房子最后吸引来的资金到了一千万美元,这个时候,人们开始感觉不妙,一千万美元对应的房子在哪里呢?结果就可以预见了,再也没有人加入进来,早先加入进来的也要求上线还钱,但是,一级级要上去,上线要么跑了,要么就要破产了,大家的钱都打了水漂,现在大家知道,这个传销故事真实地发生在美国的一条街道上,这条街道名叫“华尔街”,故事的最后,华尔街自然出现了动荡,然后,美国金融危机开始了。
以此为开篇,开始小民对美国金融危机的评论。小民既非金融专家,也非经济专家,不可能深刻地分析出这场危机的来龙去脉,只能从小民的角度简单的分析一下小民对这场危机的看法,与广大网友交流。
2008,从数字上来看,多么吉祥的一年,但是,未曾料到的是,这却是如此动荡的一年,中国与美国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最大的发达国家),各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雪灾、骚乱、地震等各式天灾人祸一拨又一拨的考验中国的意志,好在我们坚持下来了,中国面临的问题还有好多,好在还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而深陷金融危机的美国呢,恐怕2008只是噩梦开始。
小民来理解这场金融危机,其实质也是美国模式的危机,金融危机,信用危机,制度危机,美国一直没有学会的一个词,共荣共享,只有居高临下,在这样的不断将银行收归国有的时候,我们再想想美国之前对中国金融不够开放的指责,多么具有讽刺意义。
美国模式是什么,小民就为其本质就是建立一套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借用世界人民的钱来实现本国高好品质的生活,各国人民辛苦工作,然后将钱借给美国,满足美国的高消费与超前消费,而当美国出现问题时,美国还可以拉世界各国来做垫背,可惜有一点美国忘记了,别人也不是傻子,同样的亏不会吃两次,既然以美元做为国际结算单位有如此之多的风险,我为什么还要用?既然借给你的钱面临着贬值或者蒸发的危险,我为什么还要借?如此持续下去,美国建立在虚妄基础上的金融体系面临崩溃的边缘。
作为世界第一经济体的美国,外汇储备只有数百亿美元,居民存款所占GDP比例近乎于零,也就是说,美国政府要采取金融措施,只有两种手段,一种是印钞票,一种是继续借外债,印钞票比较容易,但是会制造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更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要慎重选择,那么只有想办法向世界各国借钱,但是借得钱太多又会导致资不抵债,债主们可不想把钱借一个失去偿付能力的人,锦上添花的事情谁都愿意做,而要雪中送炭则没有容易了,那么美国怎么办呢?简单,一方面四处大打出手,让大家明白美国是很强的,不会出现有能力与美国竞争的国家,一方面是增加净资产,也就是抬高GDP,这种增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实体经济方面通过技术垄断优势人为抬高美国所产出商品或服务的价值,于是,我们看到了,美国的商品多是高附值的,中国的生产工人辛苦制造出一台电脑,售价不过两三千元,而美国为这台电脑装上芯片及操作软件就可以拿走一半的收入。中国、印度、越南的工人们辛苦一年,不过一两千美元的收入,而美国高科技公司的员工们则是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收入,再想想一个演员一场电影5500万美元的报酬,一个打高尔球的运动员年收入可达上亿美元,如此高附加值,实体经济总量如何不高?一种是在虚拟经济方面通过金融垄断(包括对金融规则及金融资本的垄断)合法地掠夺世界各国的财富,增加了美国的收入,因此将美国的GDP推高,避免资不抵债的情况出现,再通过输出高附加值商品(如软件、军火、飞机等)输入低附加值商品(生活用品、矿产等)的方式维持本国的高消费高品质的生活可以正常进行,不出现崩溃局面。
在这里,再提一下美国对台军售一事。
在有求债主中国继续借钱给其救市的时候,美国却启动了对台军售,这种看似野蛮的行径却有着其极其现实的背景,前面提到了美国模式的核心就是大量举债维护本国的繁荣假象,要想借债,就要找到愿意借的人。美国制造东亚地区的紧张,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过去几十年来通过反复操作朝鲜问题与台海问题,美国基本都达到了本国的目的,这次售台军火交易所涉及的金额不过65亿美元,但是,其背后的考量,除了为中国的发展制造障碍之外,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各个东亚国家或地区继续购买上万亿美元的美国外债。
我们也看到了,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这五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外汇储备排行榜中均名列前十名,所持有的美国外债占到了美国外债的多半,在被美国人为制造的紧张局势下,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为得到美国的军事保护承诺而积极购买美国外债,中国为了在相对紧张的外部环境下获得一个安定地发展空间,也不得不大量购买美国外债,避免与美国对抗导致更大的损失,如此来看,美国一直在东亚地区制造紧张气氛就不难理解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就可以理解中国经营东亚思路重要性了,我们在不损害主权的前提下做出适当让步,是希望在东亚地区建立起一种真正和平的长远机制,其核心策略是稳定朝鲜,加强中日韩三方交流,即将开始的中日韩三国峰会就是在谋求建立这种机制,中国要实现对美国的全面超越,除了国家经济实力的超越之外,也需要在政治外交方面实现超越,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东亚,要改变美国主导世界的局面,就要动摇美国模式,让更多的国家不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借钱给美国,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突破口,我们不担心南亚或东南亚出现局势紧张,因为对这两个区域的国家,我们拥有绝对的战略优势,既可以控制局面,又不会对国内经济造成较大的冲击,而在东亚,情况则正好相反,所以要尽可能避免在东亚地区出现紧张局势,因为坐收渔翁之利的是美国。
对于这场因美国而起蔓延到欧洲的金融危机,绝不会因为采取一些金融性措施就可以拯救的,一方面是因为选择有效的措施的余地不多,如果在从前,美国可以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但是这次,战争只会雪上加霜,因为美国开辟的战线已经足够多了,在武器已经发展到远程的时代,在世界已经进入到新秩序需要建立起来的时代,美国根本就没有能力保证自己可以从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获得想要的收益。另一方面,这场危机的实质是美国国家模式的危机,这种模式不改变,注入再多资金都难以填满这一个无底洞,难以恢复市场的信心,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消化这场危机。
而接下来,即便美国可以顺利度过这次金融危机,美国仍要考虑的这次危机的后果,国际交易不再以美元为主要结算单位,世界各国也不再以美国为主要外汇储备货币,就像英镑失去这种地位的情形是一样的,这种对美元的疑虑将会从与美国有敌对情绪的国家漫延到美国盟友的阵营,毕竟,大家都是利益为上,谁也不会做傻事,美国吃苦的日子(当然不是国家崩溃,而是对比之前的高品质高耗能的生活而言)还在后面。
前面的评论说中国的土改是三十年河东三十河西,对于现在的金融危机,却想起苏东坡的词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大适用,姑且还是用上吧,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们可以回到1997年,那时候,雄心勃勃的亚洲正准备进一步大展手脚,结果,金融危机爆发了,在外部推动这场危机并在危机中上下其手的华尔街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似乎还可以想见的,现在,危机终于从华尔街的内部开始了,这样的危机,他们怨不得任何人,只能怪自己。
对于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曾有幸灾乐祸的心态,而对于美国金融危机,中国则不应该有这样的观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美国是中国的最重要贸易伙伴,向美国的出口为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供了巨额贸易顺差,美国出现问题,中国在经济方面的损失是多重的,我们要把精力放在如何吸取教训上,放在如何维护本国利益方面,放在如何避免更多损失方面,同时也要充分利用这次机会,积极参与全球金融秩序重整,争取参与制订新的游戏规则,争取获得在新金融秩序下的发言权。(谁为谁狂于2008年10月10日)

-----------------------------------------------------------------------------

原来的土地所有权是虚的,就是说,土地是集体的,个人要服从集体的安排,个人没有权利决定同意不同意,而在新的制度下,明确到个人了,虽然并不是所有权,但是这种永包权其实就是对个人权利的一种明确,个人拥有否决权,有权流转,也有权不流转.这是对农民利益的一种保护,新的土地改革就鼓励钉子户存在,法律赋予他们维持个人权利的机会,同时也不存在在城市开发中以社会公益为由强征土地的情况,因为这是农村土地改革,主要涉及经营权流转与宅基地流转.这与土地被征用为商业用的地情况不同.
在新的土地改革中,利益受损的不是农民,而是肆意低价征地的地方政府,从前他们可以直接与村级组织达成协议低价征地,而现在,农民个体对土地的权利得到确认,将会得到市场价格的补偿,被地方政府从中赚取的财富将回流到农民手里.

-----------------------------------------------------------------------------

● 2008年评论之二十五:三个例子,说说次贷风暴、金融危机及对中国的警示

冰岛破产,平均每个国民负债20万美元,在全球股市下跌的情况下,这些钱去了哪里?如果是去了美国,为什么美国的股市也在下跌?
这其实是一个问题,既然美国的各类机构通过股票和债券将那么多国外的钱吸引到了美国,那么多钱在美国流动,美国的流动性应该很充足,怎么美国股市还在下跌呢?看似很简单的一个问题,要回答起来却很复杂,小民尝试着从自己的角度为大家来解答这个疑问,同时也想说说这类问题对中国的警示,因为非经济与金融方面的专业人士,有偏误之处,请大家谅解,欢迎与大家的交流。
先说第一个举个例子:
一位冰岛人手里并没有钱,但是他想投资,于是向冰岛银行贷款二十万美元购买了美国甲公司的股票,期待这支股票上涨给自己带来回报,这笔钱到了美国甲公司的帐户之后,并没有继续停留在股市内,一方面甲公司要发工资奖金及各种开支,花掉了十万美元,另一方面甲公司打算用剩下的十万美元赚到更多的钱。
甲公司看到了一处房产,这个房产的价值本来只有一万美元,但是有一群人想买这个房子,大家都在纷纷叫价,有人叫到了九十九万美元,按这个情况很快也会有人叫出超过一百万美元的价格,甲公司于是叫价一百万美元定下了这房子,但是他手里只有十万美元,抢先用这十万美元作为订定金定下了这房子,但是还缺九十万美元,他于是又找来乙公司帮自己担保可以筹来那余下的九十万美元,乙公司觉得如果甲公司买下了房子再以超过一百万美元卖出房子,自然可以连本带利的偿还,于是就担保了,乙公司并没有提供那九十万美元的现金,只是一纸具有法律意义的担保,担保甲方可以在某个时间内付清余款,房主觉得乙公司实力雄厚,即便甲公司付不出余款,也可以从乙公司那里得到,就是就把这个房子卖给了甲公司,甲公司希望接下来有人出更高价再从自己的手里买房子,然后就可以余款付齐,但是没有想到,没有人买了,因为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个房子只值一万美元,于是这个房子就把甲公司套住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甲公司自然无法偿还那九十万美元的余款,房子就被房主没收了,冰岛人投资的二十万美元被甲公司完全损失掉了,变成了负责二十万美元,而提供这种贷款的冰岛银行也多了一笔二十万美元的呆帐,因为向甲公司提供担保,导致乙公司欠房主九十万美元,而这九十万美元是因为甲公司导致的,因此甲公司又欠乙公司九十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冰岛人一笔借来二十万美元的投资没有带来任何收获,因为股票形同废纸,导致本人及本国银行各损失二十万美元,还出现了更可怕的结果,美国的两家公司各出现了九十万美元的帐面亏损,唯一的受益者是房东,但是房东的日子也不好过,虽然平空多了十万美元的收入,但是他一方面高消费花掉一部分,另一方面他也买了甲乙公司股票,把钱全都套住了。
现实当中,光这类的冰岛投资人有三十万,而世界其他各国投资人不计其数,美国国内的投资人也不计其数,涉及到的美国房子也不计其数,而因此涉及到各类投资银行实体银行也是不计其数,因此,其损失总量就不是几百亿美元而是数万亿美元了甚至更高。因为房子的高估及回落,导致整个投资交易环节没有一个真正的赢利方出现,财富被房子上套住了,房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因为价格的变化,导致巨额的财富蒸发了,所以房市泡沫引发次贷风暴,继而引起金融危机。
由此来计算,美国要完全救市,需要的资金将不只是房产降价而导致的原始亏损,而是因为层层担保(这就是所谓的金融衍生产品创新)而被不断放大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亏损数额,所以有学者说美国要救市可能需要数万亿美元才有效果,事实也是如此,全球累计投入救市的金额早已经达到上万亿美元了,但是如同进了一个黑洞,根本无法使这场危机立即停下来,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只有两种可能,一种继续投入海量的资金(资金来源是个大问题),一种是任由局势发展,引发更多大规模的金融机构倒闭,最终将损失全部转移给了普通投资者,然后重建金融秩序,无论哪一种,都将是极其艰难的。
大家不要觉得次贷风暴只是美国的事,中国同样面临类似这样的情况,再举第二个例子:
一个深圳居民,年收入只有十万元,为什么敢买二百万元的房子,就是因为银行愿意贷款给他,他自己明知道如果这个房子由自己一直供下去是供不起的,他还是买了,因为他的想法是,这个房子会在短期内涨到三百万元,他通过及时出手,就可以赚回一大笔钱,银行也是同样的想法,只要房子在涨价流动的过程中,就会增加财富,使得房主付得起房贷,因此,这笔十万元买两百万元的买卖成交了,但是,房子不但没有涨,反而跌到了一百万元,结果是银行与居民两败俱伤,因为房价下跌,这十万元引发的投资损失并不是十万元,而是九十元(即便按贷款利率为零计算,不计算任何交易成本),放大了九倍,假如政府要救市,投入十万是不够的,必须是九十万(实际上要远高于这个数字)。
因此,即便中国不存在金融业为住房层层担保(杠杆)的情况,这种损失也是无法承担的,因为没有法律条款要求拿到了两百万的售房人将这笔钱拿出来填补损失,更何况这个人可能已经将这笔钱用来维持自己的高消费,也可能投资股市,被套牢了,他也不是受益者。
有网友可能会说了,他套牢了,但是那笔钱还在啊,应该还在股市流通,只要有大量的钱在股市流动,那么股市不应该出现大问题的,如果大家还不太理解失去的钱哪里去了,再举第三个例子:
四个人各拿一百元钱开房打牌,房东每小时收房费四十元,即便这些打牌的输赢持平,十小时之后,他们还是身无分文了,没有一个赢家,全都输了一百元,这四个人就是投资房市与股市的人,房东则是各类金融机构,而房间则是交易场所,而这个开房费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各种税费、交易成本、边际支出等,更大的问题是,这四个人的四百元就是房东借给他们的,最后大家计算一下这五个人损益情况,在四个人破产无法向房东还钱的情况下,大家全都亏钱了,没有一个赚钱,而过度金融创新导致的危害就在此,贪婪这个东西会创造出一种两败俱伤的局面。
在些补上小民对于美国的金融过度创新的理解,就是让一个没有收入的人都可以买得起房,至于原理,大家可以考虑多张信用卡连环套现的问题,拆东墙补西墙,只要可以申请到新的信用卡,他建立在无收入基础上的消费就可以继续下去,但由此累积亏空却滚雪球般越来越大,但他并不担心,大不了破产,因为他本就一无所有,但是真到了那一天,破产已经不只是他本人,还包括银行,包括在银行存了大笔钱的其他人,还包括依赖银行的资金维持秩序正常经营的实体企业。
中国政府为什么慎救房市,最大的担心就在这里,中国如果不改变房价高昂远离居民可承受水平的局面,如果银行业再放松监管继续推动无实际保证的超前在房贷消费,次贷风暴就会发生在中国,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救市,实际上救的只是房地产商,而不是普通购房者,他们看到的只是短期利益,因为地方官员们是任期制、升迁制的,他们并不考虑真正的后果。
中国的确需要救房市,但是这种救市如果脱离抑制房价与加强对银行业的房贷监管这样的目标,脱离增加购房自住者的购买能力这一目标,那么次贷风暴就会不可避免,因为房价越高,人们投资赚钱的冲动越大,最后形成的损失就越大,而整个国家都出现损失时,中国不可能像美国那样拉上世界垫背,不可能过通过印美元的方式让全世界都为自己分担损失,中国只有自己独自承担,那必然的结果就是:社会动荡,国家破产。
所以,美国引发的这轮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最大警示就是,一个国家必须要将虚拟经济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之上,小民提出来,四个“都要”:无论何时都考虑国家的整体经济利益而不是只考虑某一个阶层的利益;无论何时都要重视实体经济的主体地位;无论何时都要注意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无论何时都要有提早下手抑制数字财富(而非实体财富)非理性增加的决心。否则,中国一样可能面临冰岛与美国的同样下场,这一段话,我想对某个地区或某个城市来说,应该也是适用的,特别是对国内某些打算以金融业为未来城市立足点的城市。
最后还要说一下小民对投机这两个字的看法。投机与投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无论楼市还是股市中的投机行为,都是人类因为过度贪婪而导致的畸形经济行为:正常的股市投资行为应该是以获得分红为收益目的的,股价应该建立在企业赢利能力的基础之上;正常的楼市投资应该是以获得租金为目的的,楼价应该建立在买房自住的人承受能力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实际上呢?现在的一些经济方面的投机行为类似于非法传销,在不断膨胀的欲望下,楼与股是什么都不重要了,关键的问题是制造一切理由推动价格上涨,制造一切理由吸引新的加入者进来,通过向加入者转移而获得暴利,只要不断有大量的加入者,这种不理性的经济行为就会一直持续,而且在贪婪的推动下规模越来越大,直到有一天,真实价值被发现了,郁金香不过是一种花,普洱茶不过是一种茶,那房子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并非仙境的房子,那发行股票的企业甚至是一个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于是就没有了新的加入者,观望,僵持,接下来是整个秩序就崩溃,所有的受害人都会在痛苦中谩骂这是谁干的,却忘记了当初他们在幻想数钱时的快乐。(谁为谁狂于2008年10月12日)

-----------------------------------------------------------------------------

● 2008年短评17:强大的国民,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国!

有感于中国在2008年遇到的一些事情,有感于西方在奥运会前杯葛中国及奥运会后处理金融危机中的双重标准,有感于一些网友对于要求中国强势的呼声,想与大家交流对一个词的看法,这个词是:强大。显然,这是一个随处可见的词,每个中国人都希望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对于一个国家来,强大究竟应该来如何解读呢?
放在国家前面,强大是一个形容词,强与大应该分开解读,大是用来形容量的,强则是形容质的。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大意味着人口众多、面积广大、物质丰富,但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仅仅有大是不够的,还需要强,这个强是指保护大的能力,保护大不受损失,甚至在不以抢掠为手段的方式下推动大的增长。
在这个“强者生存”的世界上,没有了强的大是缺乏保障的,既获得不了尊重,也容易招致风险,中华民族的一个缺憾在此,我们可以在较长的时间里保持大,但是不容易拥有强,历史一直在证明这一点,南宋是一个例子,晚清也是一个例子,南宋远比金、元富裕,但是避免不了被一再侵略被灭亡的命运,1840年清朝GDP世界第一,却在鸦片战争中惨败给了英国,1895年的清朝GDP是日本数倍,却惨败给了日本。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虽然强与大都是不可获缺的,但是也有区别,强与大有主次之分,大是主,强是次,强是为大服务的,强是为了保障大,促进大,如果只为强而大,或者只为强而强,风险则更大,德国日本在二战中的表现,前苏联在二战后的表现均证明了这一点,而中国历史上的几个贴着强的标签的朝代,秦,元均是不足百年而终,也可以给我们警示,中华民族之所数千年传承不息,历经多次磨难而不倒,就是因为拥有大,感谢中华民族的每个分子对于国家统一的执着与付出,感谢我们所拥有的这种认同国家统一的中华文明,这使得我们在过去数千年的时候里可以在多数时间里拥有大,这使得我们经得起折腾,我们不能放弃这种传统,只是需要我们探索出一种更好的为大服务的强的模式。
强大并不只是专指某一个方面的,非要说成是经济大而军事强这样的说法是片面的,这一个词适用于任何一个方面,比如,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中,许多网友认为中国应该使人民币具备世界性货币的地位,这里就可以套用上强大来分析,我们需要强大的人民币,这种强大如何体现呢的?
在大的方面,这要求人民币有着巨大的经济支撑,我们现在拥有一个超过三万亿美元规模的经济,拥有稳定的经济增长空间,拥有与国际上其它国家之间巨大的贸易交流,这使得让人民币参与国际贸易结算拥有巨大的空间,我们拥有相对稳定的金融体系这使得人民币具备相对较好的监控与调控能力,但是,光有这些是不足够的,要长久拥有一种能力的前提是拥有长久的保障能力,对于人民币的大,我们还需要强,就是需要具有保障人民币全球性地位能力,如何运用各加软性硬性的力量使得各国相信人民币是稳定的,如何在各种金融事件的冲击中保持安全,如何建立一个新的对人民币起到保障作用的金融秩序,这都属于强的范围了。
人民币要成为强大的货币,需要有一段漫长的路,中国要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更需要一段漫长的路,而这之前,我们必须要成为强大的国民,这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只需要现在做出决定并坚持付诸实施。(谁为谁狂于2008年10月15日下午)

-----------------------------------------------------------------------------

地方政府纷纷救市,是因为房地产低迷严重影响了本地经济增长,严重影响了本地的财政收入(转让土地,各种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及可能存在的灰色交易),但是就目前而言,所采取的措施是缺乏针对性的,现在房地产低迷的情况主要是房价远超出买房者的需求,无论地方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救市措施,如果不是解决这一点(要么大幅降低房价,要么给购房者足够高的补贴),是很难让观望者产生购房冲动的,产生不了交易行为,任何救市都难取得效果,反而会起反面作用.所以地方政府的救市越早,导致房市的崩溃也可能越早,再联想到小产权法的改革及农村宅基地的流转对楼市的冲击,中国的楼市可能需要几年时间的调整,而这是符合中国的利益的,因为这总比在原来基础继续推动虚假繁荣会造成的损害要少一些.
中国一直提刺激消费需求,但是中国的居民存款不过二十多万亿,人均不过一两万,这点钱还要考虑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如何敢出手,即便出手一部分,又如何实现到拉动作用,所以中国的刺激国内消费必然的前提有两点,一是想法增加居民收入(通过改变现在的分配不公,及农村土地改革都是这种思路), 一种则是建立健全各种社会保障体系,哪怕是最基础的最基本的,也要来做,否则,通过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就难有明显的效果,中国未来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就缺乏足够的题材.

-----------------------------------------------------------------------------

● 2008年短评18:美国提前换届了吗?

认真看近期的几则新闻,有些让人吃惊,美国大选还有半个月,新总统上台还有三个月,但是感觉美国政府好像已经提前换届了似的,我们来看一下这些新闻:
新闻一:美国支持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提出与塔利班谈判和解的立场;
新闻二:美国突然决定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删除;
新闻三:美国称争取让巴勒斯坦年内完成建国;
新闻四:美国称会接受三年内从伊拉克撤军方案;
如果只看新闻的内容,这样的美国的确让人吃惊,小民在2007年11月18日有关伊朗核问题的评论《关注伊朗,美国的另一只靴子会落下来吗?》中,曾认为美国对伊动武需要一个前提(小布什仍在任期)及三个条件(朝鲜问题基本解决/伊阿局势初步稳定/巴以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三个问题都在近期有进展:在朝鲜问题上,美国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删除,以换取朝鲜宁边核设施的去核化;在阿富汗,美国同意阿富汗政府试图谋求与塔利班的和解的提议;在伊拉克就撤军开始做出规划,似乎从伊拉克撤军成为可能;在巴以地区,小布什总统似乎铁了心要在年内促成巴勒斯坦建国由此看来,伊朗危险了。
但是,小民认为,虽然这几个方面都在取得进展,但是美国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却越来越低了,因为与一年前相比,许多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美国而言,这些变化完全可以影响到其原有的全球战略:在美国国内,金融危机开始向经济危机扩散,美国政府现在首先要关注的不是如何当好世界警察,如何打击一个不喜欢的政权,而是如何先解决好国内的经济危机,解决好本国的民生问题,美国要救市就需要大笔的资金,而资金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手持大笔石油美元的西亚伊斯兰国家,如果在这样的时候对一个伊斯兰国家大打出手,显然是件自讨无趣的行为;在国际上,美国因为格鲁吉亚而与俄罗斯交恶,因为启动对台军售而与中国关系恶化,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美国根本不具备对伊动武的条件。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不是创造对伊动武的条件,美国如此行为是想要做什么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再认真分析上面的四条新闻,可以从中看到四个共同特点:
1、都说明美国在短时间从原有立场上向后退;
2、所有后退基本都不会在短期内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不会造成对美国的实质损害;
3、这些后退均是以零敲碎打的方式发布出来的,形式不够隆重,但是广为媒体传播;
4、后退的对象都是一些对美国构不成真正战略威胁的中小国家,在这些后退中,没有任何一个后退使得中俄受益,美国对中俄的态度不但没有退让,而是继续叫劲。
由此看来,美国的这些举措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小民认为其目的有三重:
第一重,选举考量。距离11月4日大选越来越近,目前共和党的候选人麦凯恩在民意支持率方面落后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有十个点上下,共和党的布什只有做一些改变,才有可能帮助麦凯恩挽回一点劣势,因此,如此多的措施在大选前密集出炉就不难理解了。
第二重,局势所逼。在金融危机的重压下,美国不可能一如既往维持原来的高成本的国际外交政策,需要做出一些调整,减轻一些压力,以腾出更多精力解决国内问题,如果朝鲜、伊拉克、阿富汗、巴以地区的局势继续恶化,美国很难招架得住,所以先采取一些缓和的措施,这些看似示弱的措施并没有损害美国的利益,只要局势好转,美国可以立即重新强硬起来。所以,美国会不会在三年从伊撤军是个伪命题,一只狼宣布从一只肥羊旁边完全撤走,大家会相信吗?当年美国还说过不承认科索沃的独立地位呢!
第三重,战略延续。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一些调整看似退让,其实也是一种战略考量,美国并没有改变其全球称霸的基本国家战略,美国怕伊朗在中东地区制造紧张气氛吗?答案显然是不怕,反而会担心中东地区一派和平景象,这样美国军火商的武器岂不是就失去了最大的一个市场,而在东亚及欧洲,美国都是这样想的,别指望这个国家会像中国一样追求真正的和谐,美国追求的是四个字:恐怖平衡,每当一个地方有走向完全和平或完全战争的风险的时候,美国人都会出面的,我们已经领教过不只一回了。(谁为谁狂于2008年10月17日上午)

-----------------------------------------------------------------------------

中美是两个有意思的国家,双方之间的关系,既非完全竞争,也非完全合作,而是一种竞合关系,在现实的国际环境下,在中国现有的基础之上,美国虽是中国的头号竞争对手,但是中国也美国主导的世界格局下获得受益,因为两国具有巨大的相似性,美国当然不会为了维护中国的利益,但是在许多方面,在其维护本国利益的时候,利益追求相同的中国则可以受益,除了美国针对中国的一些策略是损害中国利益之外,其它一些非针对中国的策略(比如,对油价的复杂态度,对日本对俄罗斯对西亚国家的策略),中国则是受益者,至少是部分受益者,所以在中国没有能力掌控世界局势之前,小民认为,我们并不应希望美国过早崩溃,中国在这一个过渡过程中,要继续努力发展,细心准备,既不一心希望美国立即崩溃,也不要忘记了自己要做的事情.

此次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将进入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之前,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强国手里争取到本国的国内权利,而这次危机之后,发展中国家将从传统强国手里争取本国的国际权利,事实上,号称民主的西方国家在国际上所建立的秩序却是非民主的,这种不民主性体现在,发达国家的少数人可以将意志强加于发展中国家的多数人,很简单的例子,联合国的投票权,各种国际组织的投票权,这些权力没有一个是根据某国的人口数的多寡来决定的,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高在上,要求发展中国家任由本国银行倒闭,而这次金融危机,美欧各国倾其所能收购银行印刷钞票,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半点批评的声音.

-----------------------------------------------------------------------------

在目前的情况下,通过刺激房市带动国内经济增长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救市要如何救市,小民认为,需要注意这样三点:
1,救量不救价,通过政府与开发房商同步让利的办法,使房价回落到正常水平,要促进交易量上升而不是促进房价上升;
2,救住不救炒,救助受惠的主体不应该是房地产商,也不应该是炒楼者,而是购房自住的人群,不应该放松二套房的限制,而应该给初次购房者以更大优惠;
3,银行业要吸取美国次贷风暴教训,避免留下更大祸患;
离开这三点的救市行为将是危险的,除了让中国的房市积累的风险更多,留下的祸患更深,没有别的出路,但愿主政者能够认识到这些.

-----------------------------------------------------------------------------

● 2008年短评19:解读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里关于政治改革的内容

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全文发布之后,小民认为这项文件是将土地改革、政治改革、经济改革三项改革结合起来共同推动,有网友认为文件中较少涉及到政治改革,如果不仔细阅读里面的详细内容,确实无法注意到里面关于政治改革方面内容的一些描述,这份文件的重点是土地改革与农村经济改革,但也有许多涉及到政治改革方面的内容,可以这样说,这份文件里对乡镇、县(市)、地(市)三级的政治改革都有提及,为方便大家阅读,小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关注,与大家共同探讨:
1、关于县乡人大代表方面的改革。
文件第六条,“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密切人大代表同农民的联系。”
关于这条内容,有个背景,那就是现在的城市与农村人大代表所代表的数量并不是1:1的,而是1:4,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意味着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数量要比之前增加数倍,来自农民阶层的人大代表也将大幅增加,将会改变目前人大代表的结构比例,有利于农民权益的保障,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将会得到来自人大层面的保障,也会对目前农村地区所出现一些社会问题失衡的局面提供更强的监督力量,中国有八亿农民,如果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就意味着整个国家主体的安定,这将惠及全体国民。
2、关于乡镇级别的政治改革。
文件第六条,“二○一二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有着深刻的内容,2012年是本届政府任期行将结束之时,要在这之前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这意味着中央对乡镇级别的政改给予厚望,乡镇改革其实早已经先于其它级别启动,乡镇处于中国行政级别的最基层,但是却是政府工作人员数量最庞大的一级,随着国家最近几年对农村各项政策的推进,乡镇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已经由收钱(收取各类农业税费,以管理为主)向发钱(发放各类补贴,以服务为主)转移,工作重心的变化,意味着原来需要庞大规模数量工作人员来维持的乡镇政府需要精减,规模较大的乡镇可以考虑升级为县市,而相对较小的乡镇则可以合并,对乡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进行分流,既提高工作效率,也减少国家的财政支出负担。
3、关于县(市)、地(市)级的政治改革。
文件第五条,“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增加对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优先将农业大县纳入改革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
如果单看这些文字,都是主要是有关县(市)的内容,似乎与地(市)无关,其实这正说明了中央对改革地(市)的想法,放权县(市),必然要削权地(市),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的背后,其实就是要慢慢消弱地(市)这一级行政单位在中国行政架构里的负面作用,慢慢将这一级取消,未来的行政管理必然是中央-省-市(区)-乡镇这样的架构,甚至乡镇政府部门都有可能演化为上级行政机构的派出机构(当然,一些规模较大的乡镇会演化为城镇)。
小民认为,中国的政治改革有多个内容,其中,减掉不必要的行政管理环节,减掉不必要的政府职位,对政府机构的运作提供更有效的监督是三个重要的内容。从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这份文件来看,显然是有这三方面的考量的,在更多层面更多范围内全面推动政改会遇到极大的阻力,所以只能有选择地先从局部突破,首先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就是在减少不必要的职位,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其实质,不就是想要减掉不必要的行政管理环节,而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则是尝试为以农村为主的政改试验提供更有效的监督力量。无论中国的政改进程会怎样,改革已经启动了,至于未来会如何,我们要能给予关注,并提供理性的监督呼声。(谁为谁狂于2008年10月20日)

-----------------------------------------------------------------------------

● 2008年评论之二十六:两害相权取其轻,漫谈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救市举动

近几天引起网民关注的是中央的救楼市行动,救市终于从地方上升到了中央,从股市扩展到了楼市。
对于救股市,网友的争议不太大,毕竟已经跌去四千多点了,而且救股市也不直接影响到未入股市的普通国民的生活,但是在房价高涨的情况,却要采取措施救楼市,鼓励楼市交易,虽然措施是在降低购房者的支出,但是却有可能中止目前房价的挤泡沫行动,甚至导致楼价进一步被推高,转让土地的地方政府、开发商、炒楼者有可能成为救市的受益者,因为房价高涨,普通的购房者要么支付更多的费用,要么更无力承担购房费用,另一方面,因为楼市尚未回落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在这样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可能会放大未来房价崩溃所导致的风险,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一个很鲜活的例子。
但是,看问题不能只看到一个点,不能只看到一个面,我们也需要看到,如果不救楼市会导致的负面后果,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救吧,会导致楼市风险的进一步增加,会引起民众的愤怒,不救吧,可能会导致经济下滑,无法实现预定增长目标,从而使得各种社会问题加剧,导致整个社会的不安,其负面作用同样是不可估量。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看待当前的救市行为,小民认为需要放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发展减速挑战的背景下解读。国家之所以出手救市,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是不得以而为之,如果要将之理解为被部分利益集团捆绑,有失偏颇。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因历史、资源、体制等方面的一些原因,社会问题众多,试图一夜之间解决所有社会问题是不现实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国务院开个发布会,宣布从明天起,取消户籍制度,全国公务员分流一半,为所有没有工作的人安排工作,建立覆盖全民的平等的社会保障体系,这现实吗?恐怕问题没有解决,反而先引发社会动荡。我们的目标当然是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要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就需要的一定时间(当然是指合理的时间而非可以拖延的时间),如何争取到足够改变顺利完成的时间呢?那就需要先采取一些不至于在短期内激发这些问题导致更大混乱的缓和措施(虽然治标不治本,但是这也是需要的),过去三十年的实践来看,在暂时无法全面推动社会改革(重要的内容就是政治改革)取得有效成果的前提下,相对快速的经济发展就是一个适宜的策略,当中国经济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比较多增量财富,就可以缓和一些社会问题,从而为渐进式改革赢得时间与支持。
为什么中国要进行渐进式改革而不是暴风骤雨式的改革,原因也很简单,中国是大国,地区、文化、收入等各方面的差异性很大,任何问题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随便一件小的事情在中国而言都会是大事,中国要采取任何措施,都必须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计划生育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相对僵化的计划生育政策所导致的一些负面的效果也显现了出来,但是我们能不能就此取消计划生育政策呢?不能,因为中国的人口过多,所以人口增长必须要得到适当的控制,这是中国必然要恪守的基本国策,虽然中国需要适当的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但是不能用一刀切的取消这种方式,一旦放开人口生育,这种人口增长就有可能失控,所以中国采取的是渐进式的调整策略,慢慢由惩罚多生为主要方式改为鼓励少生为主要方式,在完全放开生育政策之前,引导培养出一个不过度生育的国民认知环境。
再回到发展是解决当前中国问题的主要方式的论断上,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经济快速增长,以此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就可以解决每年新增的大量就业人口的就业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就不难想象如果中国经济增长放慢、停滞或者倒退会出现什么结果了,必然是各种社会问题一起加剧,导致整个国家的动荡不安。
所以,中国与发达国家不一样,美国、日本、欧洲各国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拥有相对完善社会制度,不存在像中国这样如此之多的社会问题,因此,可以接受经济低速增长的局面,而在中国,则需要较快增长,有学者说在目前的情况下,要保持国家的稳定这个增长的下限应该在8%左右,我对此持认可态度。但是,要维持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庞大国家的较快发展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过去三十年里,在投资与出口的带动下,我们实现了这一点,接下来,当出口拉动效果越来越弱,投资也为众多条件所制约的时候,促进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就成为了我们的主要选择。
尤其在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世界金融危机,并向实体经济扩散,导致全球陷入经济恐慌的时代,我们只能依靠刺激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来拉动经济持续增长。国内需求包括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两种,投资需求受消费需求的影响,所以,中国在未来三十年里的时间里,要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情,创造一切条件,保证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
要实现这一点,就要解决好两个问题,第一,要让老百姓手里有钱,第二,要让老百姓敢于花钱。由此来看中央今年一系列的举措,基本都是围绕这两点展开,新劳动合同法的通过,农村土地改革启动,开始推动政治改革,开始尝试解决分配体制不公的问题,这是要解决“如何让老百姓手里的钱”的问题,推动各种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推动保障房及廉租房的建设则属于解决“如何让老百姓敢于花钱?”的问题。
在些,再分析一下中央为什么要房价仍然没有回落到合理水平的情况下进行救市,显然是受到了多重现实因素的影响:
1、在美国金融风暴的冲击下,要保经济增长,只能采取在短期内可能有效果的措施,与其它方式相比,推出房地产方面的优惠措施,促进房地产交易显然是一个被认为是在短期内有正面推动作用的方法。
2、因为经济增长放缓,导致财政收入增幅变小,财政收情况恶化,而本年度又是中国的多灾之年,太多地方需要用到钱,所以房地产行业被寄予希望。
3、房地产的低迷导致相关联行业(一是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一是在金融危机风暴中需要得到强力支撑的中国金融业)的整体不景气,如果任由继续低迷下去而不采取一些措施,就可能引发整个市场的信心危机。
4、既得利益阶层不愿意放弃来自房地产行业的暴利,通过各种方式渲染房地产低迷导致的负面影响,力图在国家不得以的救市决策中获得最大的利益,而不是配合国家政策,降低房价以激活市场需求,他们有能力给中央以巨大的压力。
其实,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央的决策者明白救市并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也不乐见救市导致虚高的房价再次被推高,显然是受了上述四条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得不救,除了希望能改变房地产及相关行业的低迷状态,促进交易回升,不使其低迷状态影响经济增长目标之外,一方面希望给市场以信心,一方面是缓和来自地方的压力,毕竟,中央政府是建立在地方政府之上,在目前这种向中央倾斜的财政体制下,不可能不考虑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我们不应试将地方政府所有诉求都理解为阴暗的)。正是因为考虑较多,所以我们看到中央的救市措施多是停留在对买房者实施优惠的方面,在出台救市措施的同时,也要求各地加强保障房建设,就是希望降低购房者的支付压力来推动房地产交易,而不是想要维持或推高房价。
因此,小民认为我们需要全面理解中央推出救市措施的用心,实质上是被迫在两种都有危害的情况下选择一种对中国经济伤害相对较低的一种方式,只是,试图降低购房成本以刺激房地产交易的方式容易被仍试图维持推高房价的开发商及部分地方政府所利用,使其获得进一步操纵空间,当然,这种操纵就像救市一样无法取得成果,只是延长了潜在消费者的观望时间,表现为房地产中介的大量关闭,在观望与僵持之后,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必然要进入到深度整理的区间,表现是房地产公司的较大规模关闭、整合,房价调整的城市范围由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向二三线城市扩展,房价较大幅度回归到理性价位,我们必须要确信一点,市场这只手的巨大力量很难被主观的措施所撼动的,小民认为,顺应这只手的调整,引导而不是阻碍,采取措施应对调整过程会出现的损害,将损害降低到最低值,这才是正确的举动,才可以迎来房地产行业理性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新时代。(谁为谁狂于2008年10月23日)

-----------------------------------------------------------------------------

现在的问题比较多,内容比较广,实在力不从心呵,只能选择一些稍微熟悉一点的问题回答:)
国内的事情,小民曾做过预言,会有整风,现在来看,力度明显比上几次大一些,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了危,也带来了机,中国既要准备应对危险,也不要放过此次机遇,当然,还是希望稳健一些,宁肯收益少一些,也要保证安全性.
国观理性的讨论越多越热烈越好,这是我们大家都期待的:)

-----------------------------------------------------------------------------

小民在对于奥运会的总结曾提到一个观点,就是说奥运会之后,中国要实现一个转变,那就是将证明给外国人看转为证明给国人看,而这个事件的发生,恰好说明我们的国家正处在这样的一转折点上,这种转折并不是自动发生的,而是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发生的,对于主政者来说,必须要认识到,本国人民的利益与需求永远是第一位,是首先要满足的,只有尊重本国的国民,爱戴本国的国民,这样的政府才可以获得世界的尊重,对于国民来说,我们同样也要改变高看外国人一眼的自卑习惯,我们需要明白,作为成熟的大国国民,我们应该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对于目前遇到的一些不平等之事,应该有争取而非息事宁人的态度,这次事件中,小民认为,网民争议的焦点并不是因为中国列车为日本人所停,而是中国公民极少有这种待遇,这样的新闻如果在以前,大家看后会有一种中国具有大国风范,是礼仪之邦的飘飘然,而现在出现诸多批评的声音,这并非是不理性的,而是中国走向公民社会的一种标志,本国政府需要首先照顾好本国国民,而国民则有权要求获得本国政府的优待,这二者都是应该的.中国列车系统最近所发生的两件事告诉我们,中国目前还处在一种转折期的惯性当中,值得期待的是,我们看到了变化,期待着真正的改变.

-----------------------------------------------------------------------------

小民的看法,如果拿晚清的改革来类比今天的改革不太恰当,今天的改期更像是唐初与汉初的改革,新的政权建立只有几十年,整个国家处于上升阶段,这与历经康乾盛世之后处于不断衰败过程中的晚清绝然不同.一个很简单的小例子,你去商场购物,你会发现,越好卖的东西越爱让利促销,而越不好卖的东西越不愿意让利于消费者,一件商品本来可以赚十元,销销之后只能赚五元,为什么愿意降价呢?这是因为,通过让利,销量可以增加三倍,这样的话,促销者不但赚得了消费者的好感,而且利润总量也增加了50%,这是名利双收的事情.锦上添花永远比雪中送炭更容易决定.
另外,需要客观看待官僚这一个词,中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官僚传统的国家,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正反面效果同样存在的衍生品,历史上不能摆脱官僚体制及其影响,今天同样如此,我们不可能平空设想一个没有官僚影响的中国,将今天的社会问题都归罪于官僚体制,这不是一个客观的看法,我们今天要做的是,尽可能抵制官僚的负面作用,发挥其在效率及秩序方面的正面作用.事实上,中华文明之中已经对官僚体制的负面作用提供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中华文明是信德不信神的世俗化文明,提倡官僚体制需要在德的前提下运作,如果失德,那么民众具有采取一切手段来改变之的权利,在古代,这种手段往往是暴力形式,而在今天则意味着更广泛更深入的外在监督……

-----------------------------------------------------------------------------

台湾在用畸形的民主给大陆上课,泰国的民主表现也是在给我们上民主的负面影响课,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选择非民主路线,我们并不需要因为这样的事件而对两岸统一的前景表示悲观,其实,从陈水扁为了脱罪操弄台独的事实来看,台独已经越来越走向真正的死胡同,其已经背离了人民的普通要求,而沦落为政客们的棋子,其实,两岸的统一趋势不由反对统一的人决定,而是由将来会同意统一的大多数来决定,所以,我们不能轻易动摇推动两岸交流与和解的政策,不要成全台独分子的期望.
至于要求陈云林道歉一事,则属于胡搅蛮缠,想要把水搅混,不予理睬就是.

-----------------------------------------------------------------------------

关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在之前的评论中<2007年评论16:美国的全球战略与中美关系>里面论述,不再重复,目前美国虽然遇到了危机,但是其基本战略暂会不会有大的调整,要视这次危机的冲击结果与程度来定.目前来说,还是在美国的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至于美国想要像击倒苏联与日本那样击倒中国,恐怕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因为中国与苏联不同,也与日本不同,中国采取了相对正确的策略,既不会像苏联那样以硬碰硬,也不会像日本那样一味服软,而是在与美国玩太极,只怕是在一步步的交锋中,美国最终发现自己落到了下风.

-----------------------------------------------------------------------------

这(指:海协会已经向台湾道歉了) 只能说明中央对台湾的灵活性已经到了让我们吃惊的地步,台独分借此来试图制造对立,阻碍两岸交流进程,而中央政府宁愿放下身段,使其一拳打到了豆腐上,这越发说明了中央推动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小民说过,中国大国崛起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台湾统一,其对中华民族的巨大的意义并不只是国家的大一统,而在于统一之后,中国将真正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中国经营东亚的思路要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台湾统一,从此将东亚与东南亚联成一片.

-----------------------------------------------------------------------------

台湾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中美两国博弈的过程,台湾在这一过程中,没有自己决定前途的能力,只有根据双方表现提高要价的机会,显然,台湾的政客们把握不好这种机会.
台湾统一进程掌握在中国大陆手里,而美国的阻碍统一能力只会越来越弱而不可能越来越强,美国国力可以恢复,但是其恢复到对中国的绝对优势地位是不可能的,美国不可能将台湾岛拉过太平洋中线,除了卖军火无法给台湾什么样的发展前景,就现在的情况而言,已经是美国越来越受制于中国,而非中国受制于美国,中国手里有大把针对美国的好牌(持有美国国债/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东亚的地缘优势),而美国手里,说句实话,最多是三两张烂牌,比如,暗中支持藏独台独以牵制中国,中国愿意把这些烂牌当成好牌来看,不是因为害怕这些烂牌影响到自己的国家利益,而希望借此来激发国民的爱国之心,激发国民建设国家发展经济的热情.

-----------------------------------------------------------------------------

其实各个地方并不愿意修建归铁道部管理的铁路,因为地方无法从铁路运营中直接受益,中国的铁路建设推进不如公路建设,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这里,一个地方政府修一条公路,可以通过收费站来获得直接收益,所以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融资推进公路建设,而铁路建设则由国家主导,在融资方式及受益方面存在重重限制,所以地方政府更喜欢独立的城际轻轨系统,统一铁路建设方面要么国家推动要么改变现在的一些方式,在不影响国家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引入民间资本,加快铁路建设.

-----------------------------------------------------------------------------

● 2008年短评20:越境叙利亚,美国究竟想打击什么?

叙利亚媒体报道说,驻伊美军的4架武装直升26日侵入叙利亚领空,并袭击了阿布卡玛尔镇附近苏克基拉亚村一个农场中正在修建的一座居民建筑,打死了该建筑内的8名工人,另有1人受伤。面对叙利亚和国际社会的谴责,美国一名反恐官员10月27日为驻伊美军越境袭击叙利亚村庄的行动进行了辩解,称此次行动旨在打击外国武装分子在叙伊边境的走私活动,并表示行动实现了“目标”:击毙了一名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的重要头目。
这是美军自2003年入侵伊拉克以来,首次在叙利亚境内发动的大型袭击,一次违反国际法的越境打击,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在美国大选即将举行的背景下,美国到底想做什么?难道只是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分子?深藏在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小民认为,这种种打击的目的,可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无可奈何的临别惩戒。如果在伊朗与叙利亚之间选择一个美国最想迫切打击的国家,这个国家是叙利亚,偏偏美国又找不出合适的理由,所以五年多的时间里,美国没有直接对叙利亚动手,但是这不意味着美国没有动手,而是鼓动以色列动手,无论是炸毁叙核设施,还是在黎巴嫩制造动乱,这都是针对叙利亚的行为。无论是奥巴马还是麦凯恩,任何一个人上台之后,必然都不会全盘推行美国目前的在伊战略,布什不动手,新总统动手直接教训叙利亚的可能性也极低,但是,这样不符合美国的原则,美国的原则是睚眦必报,再扩展一点就是“宁可错杀一千、决不放过一个”,反美武装利用叙利亚与伊拉克的650公里边境线进行各种武器与人员转移,极大地杀伤了美军,叙利亚做为巴以冲突中坚持支持巴勒斯坦的一方,没有少给美国制造麻烦,布什不直接打击,把这口气闷到下台不舒服。
二、制造国情悲情为麦凯恩助选。布什政府有一堆智囊力,应该不是吃干饭的,当然可以预料到越境打击的后果,必然引起全球媒体关注,激起多个国家的强烈反对,而这正是美国希望看到的。这样可以在美国国民心中渲染出一个悲情气氛,自家的孩子在外面做了坏事,被人骂了,家里人多不会问孩子做了什么对不起人的事,而是要维护自己的孩子。布什更希望此举可以激起叙利亚的强烈反应,最好可以引发战争,打伊朗没有把握,用叙利亚这个国家转移金融危机视线却是十分理想的了,如此这样,布什阵营的麦凯恩将会是受益者。
三、敲打叙利亚,警告俄罗斯。作为西亚诸国少数对美国态度不友好的国家之一(另一个当然是伊朗),叙利亚一直与俄罗斯关系很近,今年双方甚至达成了俄罗斯在叙利亚建立军事基地的协议,这会极大威胁美国在西亚的利益,美国自然十分恼火,敲打一下叙利亚也就成了必然,借此警告俄叙两国不要走得太近。
四、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以最小的成本展示美国的力量。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都在看美国的笑话,美国股市上下巨幅动荡,银行一家接一家倒闭,欧洲要分权,中俄要夺权,西亚各国也不大愿意出钱帮助美国救市,美国只有采取一点行动才可以让大家认识到谁是这世界上的老大,对于美国而言,此时发动一场战争不够明智,但是搞一点小规模的军事打击却可以取得这样的效果,尤其警告西亚的数个富国,别小瞧了我,一样想打谁就打谁,识相的话就快点借钱。
五、巩固美军在伊地位。最近一段时间里,伊拉克政府与美国就驻伊美军地位方面产生争执,美国借此行为故意激化叙伊矛盾,以此警告伊拉克政府,现在局势未稳,危机四伏,别跟美国讨价还价。
六、为以叙谈判取得进展铺路。美国要从伊拉克与阿富汗的泥潭抽身出来,有一个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那就是巴以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任何其它作法都没有多在意义,所以美国必然要推动此问题的解决,而与此问题关系密切的一个问题就是要解决好以叙问题,美国试图通过军事打击给叙新政府以压力,推动此方面问题的解决。
或许,美国的一次小规模的军事行动不可能同时存在以上这么多的目的,但是每个目的却都有一定的现实性与可能性,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美国的多数目的可能是无法达到的。
美国人一直搞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反美武装越来越强大,其实做大反美国武装的,正是美国自己,美国占领别人的国家,在别人的国土上展开军事打击,进行居高临下的道德教育,无论其理由多么堂皇,都不能避开侵略者这个角色,所以无论反美武装有多么血腥与暴力,多么的非人道,他们的行为都会被多多少少的本国国民标上反侵略的正义标签,美国以暴制暴不顾及平民伤亡的反击方式为反美武装的存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正是美国在阿富汗与伊拉克陷入泥潭无法取得全面胜利的真正原因,当恐怖分子与反美武装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模糊,美国距离更大的失败可能就不远了,至少小民认为,在伊拉克与阿富汗战场,美国可能要考虑将大规模的撤军提上议事日程,美国为标榜正义,在伊拉克与阿富汗所维持的多国架构可能会因为金融危机的到来而发生变化,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众多亲美国家出兵协助美国,是想从美国那里得到各种回报,突然发现这户人家不像看似那么有钱,而且房子都要塌下来,为什么要替他撑着呢?其实,从中国的利益上来说,倒是希望美国可以多坚持一些时间,至少坚持到台湾统一吧。(谁为谁狂于2008年10月31日)

-----------------------------------------------------------------------------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