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谁为谁狂:评点环球时事(2008年11月)

2008-11-30 15:57 战略·谋略 ⁄ 共 46716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2008年短评21:小马战胜了老麦,快评美国大选结果

不出意料,在刚刚尚未完全结束的美国大选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已经以2000年大选以来的最大选举人票优势战胜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年轻的奥巴马战胜了老迈的麦凯恩,美国大选落幕也基本为2008年的全球大选之年划下了一个句号。
总结本次大选,小民首先想到的是3月份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虽然不同层级,不同规模,但是两次选举却有诸多相似之处,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相似点在这里:
在两次选举中,都是上任领导人的不佳政绩影响了下一届本党候选人的选情,在台湾选举中,与其说马英九战胜了谢长廷,不如说是马英九战胜了陈水扁。同样,在美国大选中,与其说奥巴马战胜了麦凯恩,不如说是奥巴马战胜了小布什。
同大家一样,小民也在关注着美国大选,但是,小民从来没有尝试去过多了解两党候选人在执政政策方面的区分,事实上,两党专制的美国也很难在政策主张方面做了一个完全的区分,小民更乐于将美国的两党理解为某一政党的两个派别,这与其它地区的政党或左翼或右翼,或保守或自由一类的明显区分完全不同。
所以,小民对于这场选举的分析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美国的国内大势方面。次贷风暴引发金融危机,继而对实体经济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美国经济进入了停滞衰退局面,布什政府的一系列拯救政策未能取得明显效果,民众面对失业加剧生活水平下降这样的事实,要继续支持给形成这种局面的共和党推出的候选人,显然是不大可能的。
二、在美国的国际大势方面。小布什曾借助反恐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但是这种对反恐行动的滥用却最终留下陷患,美国在阿富汗在伊拉克陷入泥潭,至今难有起色,面对中俄的崛起,美国采取了相对错误的策略,导致其世界影响力加速下降,在选举前,布什政府试图通过一些行动来为麦凯恩加分,但是却力不从心,反有负面效果。
三、在选举人自身的情况方面:年轻充满活力的奥巴马在艰苦的党内初选中意外地击败了呼声比较高的希拉里,这种磨炼抵消了美国选民因为其资历稍嫌不足而有的担心,而老迈的麦凯恩从一开始就是共和党的一个错误之选,在党内初选的顺风顺水不会给他加分,只会给他减分。关注足球的网友都知道,在大型比赛中,那些前几场比赛打得好的球队往往很难走得很远,反而是那些磕磕碰碰的球队最终笑到了最后。小巴与老麦的就与此类似。小马的肤色在平常看来可能会影响到白种选民对其的投票,但是,在金融危机与经济停滞的背景下,美国选民首先关注的不是候选人的肤色,而是自己的饭碗,他们更愿意于期待一种转变,在这种情况下,肤色就不再是一个负面因素,甚至还有为奥巴马加分的可能。
综上三点,这决定了这场大选其实早在奥巴马赢得民主党初选那一天已经决定了,民主党初选就是大选的预演,非常有道理。
小民早在从前的评论中也提到了,麦凯恩很早就认识到了这场选举的结果,与其说他一直在争取翻盘,倒不如说他是在努力完成一次任务,现在,他的任务完成了,配合奥巴马向世人证实美国大选是多么的成熟,证实这种选举制度是多么的优秀,当然,世界上多数学习之的国家或地区却只会学到皮毛而学不到精髓,所以,我们看到了,亚洲地区的学生们在政党轮替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清算。
对于奥巴马的白宫之路,可以作出一个这样的判断,这绝不会是一个平庸的总统,要么成为美国历史上较为成功的总统,要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失败的总统,因为,他所处的国内国际局面决定了他必然要采取一些措施,想混日子是不可能的,采取了措施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挽美国于既倒,要么与美国共同沉沦。
2008年,大选之年,转折之年,一场大戏由奥巴的获胜渐入高潮。(谁为谁狂于2008年11月5日)

-----------------------------------------------------------------------------

苏联的崩溃就崩溃在这个上面,只靠石油的国家迟早是会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中,所以,西亚那群国家对于美国来说,就像一群肥羊,俄罗斯比西亚国家好点,就像一只小肥羊,你只靠卖石油赚钱,赚得再多只能是最基本的钱,所以,油价高涨的时候,中国没有觉得可怕,铁矿石高涨的时候,中国也没有觉得可怕,很简单,一桶原油再贵卖得也只是一桶油的油钱,但是我用这桶油炼成汽油带动汽车工业,我用这桶油炼出化工用品,其创造出来的价值,恐怕不只十桶八桶原油的价值了.
至于对于俄罗斯统一的态度,我也认为一个维持着庞大面积的统一的俄罗斯更符合中国的利益,要维持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是需要花出巨大的成本的,所以,只要俄罗斯的面积还有这么大,既可以在形式上牵制欧美,也就继续无力做出对中国不利的举动,或许,东北以北的大开发时代正在向中国人民招手.

-----------------------------------------------------------------------------

最近油价下跌,有网友认为中国是受益者,小民认为值商榷,中国并不一定是油价下跌的受益者:
除去炒作因素,油价可以视作世界经济的晴雨表,油价下跌意味着世界原油需求的降低,意味着拥有世界贸易大国地位的中国的出口会受到需求减少的打击,意味着中国国内汽油价下降,汽车普及量提高,环境污染加剧.意味着对石油的依赖度会更高,这为日后的危机埋下了伏笔,就像铁矿石涨价时,中国的钢铁工业赢利很好,但是一旦降价了,反而出现了大面积的亏损,所以,油价下跌看似中国可以省掉许多油钱,但是在贸易顺差方面减少的额度恐怕不止这些.
另外,油价下跌,受打击最大的是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这些反美的石油国家,而它们正是牵制美国的力量,他们弱了,对于中国不是好事情.中国现在的最大竞争对手组合是美国日本,油价下跌给了两国以喘息的机会,这同样是对中国不利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油价上涨就对中国有利,我的观点是,对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任何一种进口能源价格的大跌大涨都是不利的,中国需要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

燃油税与收费公路没有关系,燃油税开征对应的是停止养路费、客运附加费、运管费等规费,并不包含高速公路通行费等,就是说将原有交通部门征收的费变为税务部门的税,费改税是中国财税体制发展的一个趋势.
燃油税难以出台,主要是交通部门的利益博弈,以及政府公车方面开支会增加的考虑,因为公车的使用效率远比私车要大许多.

-----------------------------------------------------------------------------

● 2008年评论27:围城行动,民进党成功地围住了自己

到目前为止,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访台一事形成了两个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一是四项协议正式签署,大陆与台湾正式进入大三通时代,这意味着两岸的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一是民进党围绕陈云林访台所发起的围城行动,导致多项正常访问活动受阻,并发展成为街上头暴力行动,并导致流血冲突。
陈云林访台所遇到的种种不理智行为,并不能给中国大陆造成什么损失,也很难给执政的国民党造成什么实质损失,唯一受到损失的,是在连续三次选举(县市长选举、民意代表选举、领导人选举)中均以惨败收场的民进党。
民进党在经历了三次惨败之后,如果痛定思痛,认真反省,及时调整违背历史潮流的发展路线,还有机会东山在起的,毕竟,4年的时间里,在金融危机的国际背景下,国民党很难保证收拾好这个民进党在8年时间里留下的烂摊子。但是,民进党没有这样做,而是重新走向街头,再次祭起了从前起家的法宝,不过,人过境迁,民进党忘记了自己过去有过一个怎样的8年,忘记了自己刚刚做过8年的执政党,而不是从前那个的全都穷苦人家出身的草根政党。
民进党已经沦落成为一个只有破坏性而没有一点建设性的政党,民进党只顾挑起冲突来破坏国民党的一切,却忘记在打破之余,更重要的一点是建设,是要能为台湾提出一个为大家所认可以的发展方案。
陈云林访问台湾,所有议题都是经济议题,都是对台湾经济发展有利,对台湾民生有利,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台湾民生艰难的背景下,这是对台湾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民进党为何要用如此强烈的行动进行抵制,民进党的民意代表们为什么如丧考妣?
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先知道一下民进党是靠什么起家的。
民进党是靠什么起家的呢?
小民认为,无非“一种手段、三种招牌”。
“一种手段”是指街头运动。基本都是草根出身的民进党显然没有足够的资源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来战胜国民党,他们只有一个选项,大搞街头运动,推行街头政治,通过发动台湾中南部没有从台湾经济腾飞期获得多大利益的普通民众大搞街头运动,以此放大民进党的力量。
“三种招牌”是指反贪腐牌、台湾主体意识牌、民主牌。而这三种招牌在当年恰好都是长期执政的国民党的软肋:国民党是外来政党,国民党的高层多是所谓外省人,打台湾主体意识这张牌的目的,并不一定是想要实现台湾独立,而是希望打倒外来的国民党,否则,为什么给陈水扁八年的时间,他都没有宣布台湾独立;国民党统治台湾多年,在贪腐方面的积累自然非同一般,黑金政治已是人尽皆知的事实,反贪腐正好应了广大台湾民众对国民党贪腐的忿恨;国民党一党专政多年,其独裁专制以及惯性在短期内无法取消,打出民主牌无意中切中了国民党的要害,迎合了台湾民众的需求。
如此三张牌一打,再加上街头运动一闹,僵化的国民党的下台就是无法避免了。
然而,当民进党执政8年以惨败收场告终之后,民进党在民意代表数量方面所占比例不及1/4,想搞“议会斗争”是难有效果的,只有重拾街头运动,但是街头运动可以搞,“三个招牌”却失却了从前的条件:
首先,反贪腐这张牌被陈水扁及其它民进党政客的贪腐行为而自废武功。国民党正在愉快的合法的清算这些贪腐行为,这时打出反贪腐牌,无疑就是自煽耳光。
其次,要民主这张牌因为三次选举的惨败而失去意义。是全体台湾选民用民主的方式把民进党从执政党地位拉下来的,民进党再用民主这张牌无疑就是挑战民主的最基本原则了,你不可能让多数人服从少数人的意志吧!
最后,也是看似还有用的一张牌,那就是台湾主体意识这张牌。问题是,这张牌在从前还可以得到来自中国大陆的“配合”,民进党通过所谓中国大陆的“打压”来塑造台湾主体意识,现在,大陆采取了极其务实的策略,为了维护两岸交流的大局,推动最终的和平统一,不惜放低身段,采取两岸外交休兵策略,甚至不惜在一些方面采取对等原则,这使得民进党伸出的拳头就打在了豆腐上,根本没有着力点,因此这张唯一还有用一点的牌也基本是一张烂牌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民进党再搞街头运行,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那就是走向暴力化,将更多的浅绿选民推向中间区,只靠最后一部分深绿选民的支持来获得最后的政治空间。
但是,你可以靠少数人的支持获得局部的政治空间,却不可能靠少数人的支持重新走向执政地位,随着两岸交流的加速,台湾民众将更多从中受益,民进党的空间将会被进一步挤压,那么最终的泡沫化进程就会加剧,民进党当然不愿意看到这一点,所以,他们必须要采取一切手段来阻止两岸的开放与交流。
但是,这却是一条错误的路线,民进党兴于街头运动,只怕也将亡于街头运动。
奥巴马当选新任美国总统,民进党也给予了祝贺,但是这个号称要民主的政党却没有从美国这个老师身上学到更多有意义的东西。假如奥巴马在台湾参选,民进党恐怕就会将“外省人滚出台湾” 的口号换成一种与肤色相关的口号了。民进党不学习共和党的大度,反而向泰国上街围堵政府机构的民众学习。民进党执政时期,陈水扁在台上面对百万红衫军有理有据的示威不予理睬,反而是在马英九上台之后,组织出一批人以一些经不起任何推敲的口号上演街头政治闹剧,这不能不是说华人民主试验的一个悲哀。
回应本文开头,这次陈云林访问台湾的两个焦点,给我们两种感受,前者让我们看到希望,后者让我们失望,但是失望不应该成为让我们绝望的理由,我们反而应该看到更多的希望。
对于台湾现在的情况,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既要看到多数台湾人民盼发展盼和平的主流,也要看到少数政客仍有操纵台独闹剧的现实空间,在短期内,我们无法期待台湾会出现我们完全希望看到的局面,但是我们不应该因此而悲观,小民认为,在这件事情上,我们需要大魄力、大智慧,对于主要分布在台湾南部的深绿民众,应该不是我们的对立面,他们可能会跟武力威胁过不去,但是绝不会跟幸福的生活过不去,我们尽量要做的,是推动两岸交流,让两岸人民从交流中获益,为和平统一的早日到来创造条件。至于民进党的一些政客,他们与两个词相配,“狗急跳墙”、“要使其灭亡,先使其疯狂,”这一群政治泥鳅们,无法在台湾海峡里翻出大浪。我们现在只因为这一小部分人而采取强硬的措施,无疑又会重演从前的一幕,重新给提供了借力发挥的题材,所以正如陈云林所表现的克制那样,我们可以克制,为了中国民族的统一大业早日完成,我们有什么不能克制的?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民进党发起的围城行动围不住两岸进一步开放进一步融合的大势,只围住了民进党自己本来通过认真反省有可能重新获得发展的前景。
民进党用“台湾主权、台湾意识”这样的幌子做围墙,想要通过街头运动这种手段把国民党围进来,但是只能围住自己,这很糟糕,更糟糕的是,是四面实墙的围城,民进党忘记给自己留下一个作为正当出口的城门,比这更更糟糕的是,这个围城唯一的出路,也就是围城的上空,还给陈水扁用贪腐的盖子给盖得严严实实,想出都出不来。(谁为谁狂于2008年11月6日)

-----------------------------------------------------------------------------

● 2008年快评01:奥巴马会不会是一个对中国前倨后恭的美国总统?

时隔两个月,先后有“得寸进尺a”与“业余十段”两位网友对于奥巴马上台后对华的态度提出疑问,小民觉得这也是多数网友关注的一个问题,因此,在此前回复的基础上撰写了一个快评,来说明小民对此事的看法,同时也作为小民第三种正式评论【快评】的开篇。
奥巴马在4日大选中胜选之后,民主党政权交接办公室发言人柯特尔女士透露,奥巴马6日打电话给澳州、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以色列、日本、墨西哥和韩国等九国领袖,以表达谢忱,这其中,没有包括在其当选之后第一时间就表示了祝贺的中国领导人。
这则消息让我们不爽,其实,这也是一种必然,对中国采取相对冷遇的态度,已经成为了美国过去二十年的数位总统的相同选项,接替里根上任的老布什,接替老布什上任的克林顿,接替克林顿上任的小布什,上台伊始均摆出一副对华强硬的姿态,这与他们试图区别前任路线不了解中国能量有关系,不过他们很快都会发现中国是一个他们不得不尊重的对手,转而采取相对务实的态度,有一点我们需要明白,无论他们在表面上采取什么样的对华姿态,美国的基本国策都是遏制任何其它对本国利益构成挑战的大国的崛起,不允许任何其它大国实现对本国的超越,这个调子不变,表面的姿态就显然得无足轻重了,所以,我们可以担心奥巴马上台初又会重新开始上几任美国总统的经历,但是这影响并不大,无论是谁上台,无论对华姿态怎么样,最终都会走到同一个路子上,那就是明里友好暗里对抗明里合作暗里遏制,我们永远不要期待出现一个乐意看到中国崛起的美国总统,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关注的焦点不应该是奥巴马上台伊始会不会采取一些对华不友好的姿态,而是做好其采取任何不友好姿态的应对准备工作,做好防范预案,认真分析奥巴马的有可能采取的措施,及做出应对措施,以避免因准备不足而陷于被动。
事实上,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迟迟不肯采取实质的救市政策,恐怕也在等奥巴马的表态,小民认为,奥巴马或许会是一个比其他几任总统更快走向对华务实姿态的领导人。
对中国有前倨后恭的表面姿态,其实并不只有美国新总统,包括其他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回想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看到类似的事情一再发生,默克尔、萨科齐、李明博对中国何尝不是前倨后恭,结果呢,他们三位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一共来了中国8次。
小民此时倒有些替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鸣不平,好歹也是G7之列,为什么没有在奥巴马回电范围之内,难道贝卢斯科尼没有致电祝贺当选,还是因为拿奥巴马的肤色开了玩笑。(谁为谁狂于2008年11月7日)

-----------------------------------------------------------------------------

1,奥巴马直接来华进行国事访问,可能不会太早,至少要在上任半年之后,访问中国肯定不会先于其它美国的盟国.其实,这个并不重要,我们看重的不是他来不来中国,而是他对中国会具体做些什么.
2,这次峰会,估计还是一个模糊的表态,不会有具体的措施出台,声明中国会承担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小民倒觉得,中国应该借这次峰会明确地告诉世界,中国救好自己,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很简单啊,中国一国就占了世界1/5的人口,中国的发展带动了世界多个国家的发展,这不是最大的救市吗!按照一般的情况来说,中国是希望美方安排与奥巴马的见面的,至于能否成行,这要看奥巴马的态度了,我倒觉得中国应该主动给奥巴马一点冷处理,毕竟,现在不是中国有求于美国的时候,也犯不着热脸去贴冷屁股.胡总倒是应该利用这难得机会,与其它与分的十八国领导人加强交流,大家多交换一下意见.
3,对于台湾,大陆的动作会是连贯性的,不必理会民进党的鼓噪,加紧推动落实最近达成的协议,加强两岸的交流与经济往来.大三通实施之后,需要一个平稳的发展期来消化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至于下一步,则会考虑政治方面的互动,如缔结和平协议,建立两岸的和平互动框架,在未来的统一实现之前,先把双方的利益诉求统一起来,一致对外,推动在钓鱼岛海域及南海海域的油气资源开发,兄弟合力,其利断金.

-----------------------------------------------------------------------------

● 2008年快评02:乌干达自由贸易区,中国发展模式的非洲试验田

由中国民企和乌干达省(部)长组成的代表团于11月6日在北京共同发布新闻:河北民企在维多利亚湖畔乌干达拉凯区境内获得518平方公里、特许99年自主经营权的自由贸易区。这块相当于20个澳门的非洲最大的贸易区,由乌干达政府赋予地方立法权。
这则消息引起了国观网友的关注,小民同样也十分关注这个消息。
518平方公里看似不大的面积,但是却与新加坡的面积相近,位于湖边的土地,应该不会太差,只可惜不是在海边,无法建立港口。
小民认为,这种自由贸易区的方式不能看作只是一种非洲保定村的豪华升级版,而中国发展模式在非洲的一个小小试验田,这个小试验田不仅移植了中国的经济模式,也移植了中国的政治模式,小民看好这种模式有较大机率取得成功,当然,因为缺乏了文化认同与政治保障两个要素,也有失败的可能,不过,凡事只有做过才知道行与不行。
中国的民营企业是最务实的,也是效率极高的,不会做亏本的生意,我想,由河北的民企来做这么大的一件事情是有现实背景的,保定村模式在非洲取得不错的进展,河北与北京比较近,容易获得官方的支持,希望这种模式最终取得成功,最终这种模式可以复制到非洲各地,为非洲的发展提供一个务实可行的方向,这是正在与欧美、印度、日本争取非洲的中国乐于看到的。
让我们惊奇的是,这种中国发展模式在国外的全方位移植,居然是由一个民营企业来操作的,无论结果如何,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有时,感觉中国人就像阿基米德,如果获得一个充满信心的支点,真的,中国人可以橇起整个地球。
小民认为,欧美国家之所怕中国,除了中国本身的庞大之处,还在于中国的代表性,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代表,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如果中国的模式取得了成功,如果中国的模式复制到其它发展中国家取得了成功,传统欧美强国的政治经济空间将会被大大挤压,世界将会迎来一个真正的中国世纪,进入一种相对公平的状态。(谁为谁狂于2008年11月9日)

-----------------------------------------------------------------------------

先说名人的国籍问题。好好的中国人不做,非要变成外国人,而且成为继续在中国生活、继续在中国工作、继续在中国人的赚钱的外国人,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成为外国人可以获得更多利益,比如在国内投资可以享受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可以获得一些超过中国国民的特殊待遇,比如同样的办事,可能就会有外宾窗口,同样违法,可能就因为是外宾而得到更轻的处罚或免于处罚,如果是财产来路不明,可以通过是外宾这样的方式及时转移到国外,可以不必遵守一些只面对中国公民的国内政策,比如计划生育政策,成为外国人就可以爱生几个生几个,没有上人上门罚款不必担着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这样的道德压力,有这些好处,这些名人们何乐而不为呢?其实对于更改国籍,我的态度是开放的,如果你是到国外长久发展(比如嫁娶到国外、投资经商、从事体育活动等),通过更改国籍获得更好的发展条件,无可厚非。当然但是如果你是一个铁定还要在中国生活,还要消耗中国的社会资源,还要赚中国人民的钱,却要弄一个外国人的名义,尤其那一批台上高呼爱国主义,私下里却已经是外国人的“名人”,BS之。关于名人的国籍问题,我们应该从体制方面进行考虑,正是因为体制方面的一些不合理导致了名人国籍问题的出现,假如我们的制度可以让国民在自己的国土上获得超出外国人的待遇或至少是一样的待遇,如果我们可以对一些钻空子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向一些转变国籍却继续长期生活在中国又大量生育孩子的人征收社会抚养费),如果我们的制度可以让所有的国民能够以中国人的身分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根本就不应该是一个会引起我们关注或争议的问题。
在这里,小民补充一下自己的观点,小民不反对任何人加入外国国籍,但是希望所有加入外国国籍的人请到自己的新国家去生存,别挂着别国国籍消耗中国的社会资源,别把自己在中国非法获得的财富洗到新国家去.

-----------------------------------------------------------------------------

感觉你对自己的国家十分的不自信,中国又不是韩国,一个还在候任的美国总统打个电话过来,用得着高调报道吗?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中国近年与美总统的电话多数都是美国总统打过来的,台湾局势稳定了,中国又没有金融危机,你以为胡闲着没有事会打电话催债啊:)
你看看胡多次在人民大会堂迎接各国领导人的架势,稳如泰山,决不会比对方先伸出手,也决不会伸两只手,再看看今年在日本访问时,被一群热情的日本女演员围在中间那种坐怀不乱的架势, 这叫有礼有节,这叫大国气势,你认为这样的一个领导人会主动打电话给小马吗:)

-----------------------------------------------------------------------------

我们应该认真研究一下国际外交礼仪,奥巴马现在并不是美国总统,就是说他在现实的身份上与胡总是不对等的,中国国家元首只能"应约"与美国现任国家元首通电话,奥巴马没有上任,他可以主动打电话过来,但是没有资格对胡总用约的方式,所以,胡总接奥巴马打来的电话不能用"应约"这个词,如果用了,说明奥巴马是美国元首,那么,还在任期的小布什又是什么?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G20峰会上,奥巴马是没有资格出席的,他也没有资格与各国元首正式会晤,而只是私下会谈,因为他要到明年才上任.

外交礼遇三原则中第一个原则就是对等的原则:即一方出场与来访者在级别、职务、以及待遇、费用等方面,大体上要对等。除非有特殊的安排,外交礼遇不宜随便提高或降低.
奥巴马只是候任总统,在法律上,他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美国公民,因此,按礼他没有资格约胡总通话,但是因为其特殊性,又是可以通的,于是在媒体上就不会出现应约这个表示双方平等地位的词.如果是用了应约这个词,就贬低了胡总的身份,或者是对美国现任元首的不尊重.
不对等时,低方应该主动向高方做出姿态,至于对等身份之间的通话,无论谁主动则都是正常的,比如,俄罗斯总统上任,胡总就可以主动打电话表示祝贺,美国要举办金融峰会,布什么就主动打电话给胡总请求其参加.
打这样一个比方吧,两个同级的军官见了面,谁先都打招呼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是将军与士兵见了面,应该是士兵先打招呼.否则就是士兵的失礼.

-----------------------------------------------------------------------------

美国这种模式,有点类似信用卡套现,一个年收入十万的人,非要消费二十万,怎么办,用信用卡透支,可是信用卡要还本付息,怎么办,再申请一张,用透支的钱补第一张本息,至于这一张的本息,再申请下一张来还,如此类退,只要他还可以继续申请新到的信用卡,他的高消费就可以继续维持,一旦有一天,银行不再让他申请信用卡了,美国就只有金融危机了.美国如果不改过度超前消费这个习惯,即便挺过了这一次,也迟早会有完全崩溃的一天.贪婪的人必将死于贪婪,这句话对美国适用.

-----------------------------------------------------------------------------

● 2008年快评03:抵制流失文物拍卖,中国需要采取实质措施

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8日表示,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鼠首和兔首铜像已现身纽约佳士得拍卖预展,这也意味着两尊铜像几乎无撤拍可能。
如此新闻让小民痛心,相信也让亿万中华儿女痛心,英法联军武力掠走中华文物,现在却要堂而皇之的进行拍卖,试图让我们再出一笔高价买回,这触及的,是中华民族的尊严,成龙在电影《神话》有这样一句台词:“没有人可以从别人的国家抢走人家的文物,摆在自己国家的博物馆 说是帮人家保管,其实想具为己有,这是可耻的行为 。”
对于这样的行为,中国不能停留在仅仅是呼吁的地步,而是要采取一些实质性的措施:
第一、采用多语种方式,向世界发布《中国因战争被掠夺文物白皮书》,清楚告诉世界,也告诉中国的国民,自1840年之后,中国被欧美强国掠夺走的文物名称及现在收藏地址;
第二、联合所有因西方列强战争掠夺导致文物流失的发展中国家,采取共同应对措施,追索被掠夺的文物;
第三、由人大立法,反对任何未经中国同意的对因战争流失中国文物的拍卖行为,对违反规定的国外机构及个人进行道德谴责,进行一定的惩罚,如禁止在中国的商业活动,禁止入境中国。
第四、向欧美学习,将文物追索与其它国家间行为挂钩,对于非法掠夺中国文物最多的英、法、美三国举办的奥运会,中国就不妨提出归还因战争被掠夺文物的要求。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希望追回本属于我们自己的文物,另一方面,则是反击西方的双重标准,与西方人争夺道德的制空权,西方可以批评中国今天的人权情况,而中国当然也可以告诉世界,这些指责今天中国的西方君子们在中国曾做出多么无耻之事,不仅决无忏悔之意,反而洋洋自得。(谁为谁狂于2008年11月10日)

-----------------------------------------------------------------------------

● 2008年快评04:由琉球想到人类社会的新发展阶段

数位网友提到了琉球地位及归属问题,小民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本评论可能会引起网友的争议,还是要发表出来,是希望与大家在理性的气氛中做一下探讨。
对于中国而言,因为历史上的藩属国而产生类似问题的地方不只这一处,琉球是一处,锡金是一处,中朝之间、中越之间、中缅之间,也存在此类问题,如果我们在此类问题做出一些强硬的姿态,等于在原有领土争议之外又开辟了新的战场。
这种遍地峰火的硬势外交策略是不符合中国当前国家需要的,对于需要安定发展局面,需要向世界证明中国追求和平崛起路线的国家战略,起到的是负面作用。所以,国家对于此类问题的统一态度是默认现状。
在当今的现实情况下,中国在领土方面首先要解决是一些有法理支持的领土主张,对于因为藩属而有的领土地位及归属问题,我们与其不切实际地考虑其何时拿回来,不如去认真分析其成为中国藩属的原因。
我们的眼里可能看到的只有琉球,而中国的国家战略中看到的却是整个东亚。当然,这并不是要恢复昔日中华帝国那种模式的荣耀,而是人类社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
我们回想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由个体的人至家庭至家族至氏族,由部落至部落联盟(酋邦),最后形成国家,在经历过几千年的国家状态的磨合之后,人类社会结构将由国家向国家联盟的阶段推进,这种建立在地理、经济、文化相似基础上的区域政经一体化必将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发展趋势,几十年之后,世界政治会被十个左右大型国家联盟所控制,国家联盟有两类形式,欧盟、非盟、阿盟这些是平权国家联盟,而中、美、俄、巴、印、澳所在区域的联盟则是大国主导型联盟,联合国会仍然存在,不过,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可能会由国家联盟取代国家,由更具代表性的联盟代表本地区国家行使一票否决权。
中国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如何加强国家的软硬实力,取得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宗主地位。(谁为谁狂于2008年11月12日)

-----------------------------------------------------------------------------

大家可以注意到,自去年开帖以来,我一直在强调国内需求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国内需求分为两种,一种是消费需求,一种是投资需求,目前来看,中央出台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主要是投资方面的需求,刺激消费需求比较困难,因为居民一方面手里的钱不多,一方面缺乏保障也不敢花钱,所以短期内有一定效果的是扩大投资,所以我们看到了大手笔的铁路公路基建方面的投资计划,这些刺激措施应该会有一定的拉动效果,经济增速下落会因为这些刺激措施而减缓并慢慢重新加快,但是指望这些措施出台就会立即把回落的增长调整回去是不现实的,而且扩大投资也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危险,未来几年内,中国可能会出现通胀与通缩交替出现的局面.
中国现在的最当务之急其实不在于投下多少资金,而是如何恢复民众对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信心,股市在左一个右一个利好消息下反复振荡而不是单边上涨,就是这种忧虑的说明.
目前这种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不是正确的方式,但是却是合适的方式,因为我们别无选择,在如此大规模投资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有人趁机谋利的情况,这不可避免,只能通过加强监督加强审查的方式加以约束.
中国在过去几年里已经成为了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国刺激本国经济增长重回正轨,解决好中国的问题,就是解决了世界上1/5人口的问题,其实就是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
至于中国是不是成为经济中心,我觉得中国早已经是了,当然这种经济中心需要理解为制造业经济中心,中国经济中心目前还不足以达到欧美两个经济中心的规模,但是,中国必将是未来世界上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中心.
-----------------------------------------------------------------------------

大国之间,在目前的国际架构下,存在小规模的军事摩擦与冲突是可能的,小国与小国之间,大国与小国之间,大国的代理人之间的战争是可能的,但是大国之间的全面战争是不会出现的,中国不乐见战争,美国也不乐见,国土狭小缺乏战略纵深的日本更不乐见,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普遍装备的情况下,大国之间的全面战争会是毁灭性的,大家都不乐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出现使得大国之间的强弱出现了一个不对称平衡,中国的军事能力当然不及美国,甚至在某些方面也不及日本,但是,要把中国逼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中国会把核武器放在核武库里睡觉或等人炸掉吗?二战之后,中美俄欧等核大国之间再也没有发生直接的大规模的战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这里.

-----------------------------------------------------------------------------

● 2008年短评22:由乌兹别克斯坦申请退出欧亚经济共同体想到的

据俄罗斯《独立报》12日报道,乌兹别克斯坦已申请退出欧亚经济共同体。欧亚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于2001年5月,目前其成员国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一则简单的消息背后,却蕴含了美欧与俄罗斯博弈加剧的事实,我们可以把这则消息与格鲁吉亚与乌克兰退出独联体这样的消息一起考虑,一方面美欧为自身利益考虑争取这些前独联体国家,一方面俄罗斯因为其实力有限无法更有效地对前独联体国家施加影响。
与前苏联相关的国家间组织,有这么几个,独联体、欧亚经合组织、俄白联盟,俄罗斯因其自身实力,在这几个组织中均处于主导地位,但是这几个组织却没有一个形成合力,没有一个在国际上具备足够的影响力,这与俄罗斯的软硬实力有关,既想发号施令,又不想承担更多责任,还缺乏承担责任的能力,所以我们也看到了,从前苏联到俄罗斯,很难有国家与其保持长久稳定的友好关系,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世界是一个村庄,俄罗斯是一个没有什么人缘的邻居。
提到欧亚经济共同体,我们自然可以联想到另一个有乌兹别克斯坦参加的国际组织-上合组织。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成立仅相差一个月,成员国也有极大相似,当然最大区别是,一个月后成立的上合组织成员有中国,而欧亚经济共同体没有中国,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复杂心态。事实上,中俄两个世界大国对上合组织的想法的确是不一样的。上合组织好像有个规定,那就是秘书长无论是哪国人,必须通晓俄语(没有规定通晓汉语),从这一点上,应该可以看出俄罗斯对于这个组织既欢迎又恐惧的复杂心态。
两个几乎相同时间成立的国际组织,成员国相似,一个由俄罗斯主导,一个由中国推动,但是,到今天我们极少听到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声音,而上合组织则被欧美所看重,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上合组织的效率与紧密性,而这其中最主要的贡献来自中国。
中国与俄罗斯对于上合组织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中国是想借上合组织在中亚地区建立起一个稳定可控的国际政治架构,而俄罗斯参与其中则想争夺对这个地区的主导权,俄罗斯抢在上合组织正式成立前建立一个欧亚经济共同体,本意可能不是针对欧美,而是针对中国,借此抵制中国的影响。没有想到的是,推动这个欧亚经济共同体慢慢走向解体的,却是欧美国家与俄罗斯自己。
俄格冲突之后,俄罗斯迫切希望上合组织做出支持的表态,但是在中国的坚持下,上合组织保持了相对中立的立场,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两国对于上合组织不同诉求,中国并不希望这个组织演变为亚洲北约,中国不想缔结军事联盟走上与美国冷战之路,中国有足够的信心通过本国的军事力量保证本国的国家安全,而推动上合组织发展的目的,一是希望其发挥反恐怖反分裂的作用,希望其成员国成为中国的战略缓冲地带,避免这些国家成为欧美或俄罗斯用来针对中国的对象。
有时候,小民觉得中国理想中的上合组织其实不一定包括俄罗斯,但是,为了消除俄罗斯的戒心,避免在此问题上导致与俄罗斯的摩擦,同时也使这个组织有更大的影响力,就把俄罗斯拉进来,这样,中国可以在上合组织的名义名正言顺地发展同各个非俄罗斯以外成员国的双边关系,加强中国对本地区的影响力,保障中国的国家安全,俄罗斯对此没有任何办法。
中国重视上合组织,既有对美欧的围堵进行反遏制的目的,也有制约俄罗斯在本地区影响的目的。通过推动并主导这个组织,中国成功的在北部、西北部、西部三个方向建立起来了一个可控的国际政治框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战略缓冲区,构成了对中国安全的最大保障,而对俄罗斯来说,对于本地区的控制则因为中国的参与而实质减弱了。
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国家想与美国一样压制中国,这个国家就是俄罗斯,一条输油管道承诺了十年没有结果,在军事上支持印度以牵制中国,在中亚试图将中国石油企业挤出中亚, 这都是俄罗斯在过去所做的事情,迫于现实需要,俄罗斯不得不向中国靠拢,但是,我们一定要对这个忽冷忽热的邻居保持清醒的认识,合作,但是注意保持距离,避免其伤到自己。
要防备这个邻居,双边的措施容易擦抢走火,而用一个多国组成的上合组织,效果就好多了,所以,中国应该乐于见到欧亚经济体这个与上合组织重复又有些不伦不类的国家间组织慢慢走向解体,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任美欧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动作,中美欧俄四家在打一副麻将,防美、防俄、防欧,个个都不能掉以轻心。(谁为谁狂于2008年11月12日)

-----------------------------------------------------------------------------

● 2008年短评23:突然高调,印度想做什么?

近来通过各种媒体,可以看到印度突然提高了调门,渲染印度与中国的领土争端,渲染中国对印度的威胁,诸如中国“非法占领”着大量的印度领土,诸如中国向印度反政府力量提供武器,诸如中国在马尔代夫驻军等,中印关系一直不是那么谐调,但是近几年里相对稳定一些,最近一段时间内,在世界诸强国因为需要中国而暂停渲染中国威胁论的情况下,印度突然高调炒作一些负面的东西,其背景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小民发表一下个人看法,与大家交流。
小民认为,可以把此事放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理解,小民在从前关于中印领土争端的评论中,曾提到过印度与中国相比,拥有一个宽松的国际环境,这种环境包括以下值得我们注意的要点:
1)麦克马洪钱的直接炮制方英国一直不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只认为中国是西藏的宗主国,什么概念呢,就是西藏与中国的关系相当于印度与英国的关系,在这样的一个立场下,中国与印度关于西藏领土的争议就缺乏足够的“法理支持”。
2)美国在西藏问题上一直试图通过分裂西藏来制约中国,在对达赖的支持方面,美印是一致的,印度出地,美国出钱,达赖才有了国际生存的空间。
3)俄罗斯与印度关系微妙,俄罗斯固然与中国关系比较近,但是也正是俄罗斯向印度出售的先进武器使得印度有足够的底气对抗中国。
这种大的环境下,印度在中印领土争端方面有一点自信,但是,金融危机导致这种情况发生变化,无论是美、英、俄任何一方都需要获得中国的好感,他们都眼巴巴地望着中国这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印度的那几千亿美元显然不足以抗衡中国,奥巴马的9-6-2三通电话漏下印度,恐怕与印度在金融危机下支援美国的能力有限有关。
面对各国的求助,大家都知道中国必然会出手,但是,中国不会白白出手,这需要交换的,至于具体的要价是什么,我们不清楚,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最近发生的一些事实:
1)俄罗斯突然变得高效率起来,对华输油管道终于进入落实阶段。
2)中国在最近一轮与达赖谈判中,高调批评达赖没有谈判诚意。
3)胡总与奥巴马的通话中要求其处理好与台湾关系。
4)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10月底发表一个声明,强调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他说,英国在20世纪对于西藏地位的立场是“基于那个时代的地缘政治”和“过时的宗主国概念”。
这些事情没有一个直接针对印度的,但是我们可以理解这些消息背后的东西,那就是各国有求于中国,必然要讨好中国,那么,印度在制约牵制中国方面获得的支持相应就会变小,印度在中印领土争端方面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恐怕就不那么宽松了。
特别是英国的这个声明,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当初英、印、西藏三方瞒着中央政府私下划出的麦克马洪线就没有了“法理支持”,那么,中国对于藏南地区的领土主张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正是不再担心美欧在政府层面对达赖的支持(至少在金融危机过去之前),中国开始高调批评达赖,而达赖本是印度牵制中国的一张相对较好的牌,当中国把这张牌完全看成了烂牌,印度人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什么可以与中国抗衡的。
印度当然不会就此罢休,所以,印度要采取一些措施:一方面想要“取乎上得乎中、取乎中得乎下”,跟中国玩田忌赛马的游戏,力图在中印度谈判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一方面炒作一下中国威胁,向各个对中国居心叵测的国家(特别是美国)证明印度的价值,取得各国进一步的支持。印度的如意算盘,恐怕看中的是这两点。(谁为谁狂于2008年11月13日)

-----------------------------------------------------------------------------

平权式的国家联盟往往在国际政治上难有作为,非盟/阿盟/非盟/欧盟,这类的平权式国家联盟因为缺乏有力的主导者,往往导致内部分歧严重,影响力被内部的纷争所牵制,我们看最近的例子,东盟内部的印马,泰柬之间均因为领土而关系紧张,再看欧盟,内部也是冲突不断,内部不团结,根本无法形成真正的世界影响,也是这个原因,小民认为欧盟扩大并不是威胁,因为这种平权式的联盟成员越多,组成情况越复杂,其影响力可能会越弱,这也是为什么欧盟经济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但是政治影响力方面却只能仰美国鼻息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对于欧盟\非盟\阿盟\东盟(东盟未来可能会是东亚联盟的一个附属联盟)的成员国家来说,它们又不得不组成一个国家联盟,以整体的力量在国际上维护各成员国的利益.
至于中国如何争取主导地位,这就是进行式的题目,涉及内容比较多,日后会考虑专门的评论,此处不加详说.
至于联盟的领袖地位与宗主地位有什么不同?可以用这样两个句子来区分,东亚是东亚人的东亚,还是东亚是中国人的东亚?
中国所谋求的东亚政治架构里,各成员国在政治地位上与中国是平等的,中国拥有主导权是凭借自身的国家规模与实力,得到各方的承认的结果.中华文明自古就有一种悯世情怀,即使在宗主国时代,中国对于附属国往往都是付出多于回报,在现实政治中,这种悯世情怀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而这也是中国模式的一个特色,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里慢慢建立起一种为世界多数国家所认可的国际新秩序,当然,从局部来看,中国的投入与收获似乎不成比例,但是在大局上来看,中国将是最大的收益者,对于中国这样庞大的一个国家,维持了一个安定的国际环境,就使得中国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这应该是中国想要的最大回报.

-----------------------------------------------------------------------------

中俄做事,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特别是在国家战略方面,中国有长远的战略,定下一个远期目标之后,就是层层落实层层推进,而俄罗斯则像其年轻的总统与总理一样,喜欢心喜来潮,在国际油价下落的情况下,中国近期内并没有需要这条输油管道紧迫感,就俄罗斯的一直做事风格来看,即使修成了这条管道也不一定保证其对中国的原油供应,所以中国现在不急,急的会是俄罗斯.事实上,中国一直保持着对俄罗斯的警惕,比如最近几年大大降低了对俄军火的采购,与俄罗斯争夺军火出口市场,在重大国际事务方面应该合作的时候就合作,不应该合作的时候就保持距离,比如在俄格冲突方面中国就保持了相对中立的立场.

-----------------------------------------------------------------------------

● 2008年短评24:少说多做,中国应对印度的最佳策略

在【2008年短评23:突然高调,印度想做什么?】中,小民分析了印度近期突然在与中国领土争议等方面高调的背景及目的,现在再来谈谈中国的应对策略。
其实,印度并不只是高调的炒作与中国的领土争议,也在实际行动中采取了一些对中国步步紧逼的一些做法,比如试图通过加强印日、印美合作来牵制中国,在边境地区大规模布署兵力,加强军事设施的修建,面对这种情况,中国要如何做呢?
小民在更早的评论【2008年评论之十五:中印边界问题,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大国游戏】中曾经提到过中印领土解决是十分复杂与困难的,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一朝一夕,中印两国其实是在进行一场赛跑,“谁比谁更强大,谁比谁更稳定,谁比谁可以建立起全球性话语权,谁比谁最终可以通过与其它大国之间的利益交换来压制对方”。在这个评论中,我并没有将话完全说开,我们之所关注印度,主要的原因就是藏南,而中国要拿回藏南,不大可能通过大规模的战争形式,只有一种相对现实一些情况,那就是印度分裂或印度崩溃。
所以,中国在发展本国经济,增强本国实力,保持本国安定的情况下,对于印度的一些挑衅行为没有必要高调回应,中国不应该配合印度,使自己的回应成为印度转移国内矛盾的借口,我们不应该采取一些高调措施来增强印度的民族及国家的凝聚力,让印度自娱自乐吧,小民的看法,中国应该少说多做,以低调应对印度的高调,以实干来进一步确立中国对印度的优势。
至于印度,已经走在一种错误的边缘,而推动这种错误的,恰好是全盘引进的西方民主制度,执政者无法为印度制定出长远的国家战略,没有勇气动手解决国内存在一些问题,人口膨胀,国内族群、宗教等问题严重,却没有解决的希望,这些问题日积月累,越来越严重。
一个效率低下国内还存有反政府武装的国家,居然沉醉于西方国家对其口头上的恭维当中,如此缺乏醒认识的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改变,接下来的后果只有一个,要么分裂,要么崩溃,小民有种感觉,印度在走一条前苏联的路,忽视民生,重视国防,处处要跟经济总量是其三倍的中国进行攀比,中国倒是可以向里根总统学习,跟印度玩一个“亚洲星球大战计划”。迄今为止,历史上任何一次大国崛起都没有建立在购买军火的基础之上,印度愿意买,中国应该促成其多买,我们多搞搞国内开发,既刺激国内经济增长,还可以让印度以购买更多武器来应对,在这方面,中国已经接受过北洋水师的惨痛的教训了,不妨也可以推动印度也来经历一次。
印度不务实没有关系,我们需要务实,如此下去,中国解决藏南问题的最好时机就会到来了。
所以,我们看中国今天所做的事情,对于印度的种种挑衅的确很温和,但是我们没有停止应该做的事情:比如发展与南亚、东南亚、非洲等所有环绕印度的国家的友好关系;加强西藏基础建设,开通青藏铁路之后,推动川藏铁路、中尼铁路、中巴铁路的早日开工建设;增强中国在中印边境及争议地区的军事部署,减少外购俄罗斯的军火,将更多资金投入到自主研发制造方面;有序推动太空战略实施,将印度也拖入其中,在太空战略方面,我们不怕印度跟进竞争。前苏联在军事、太空上与美国展开竞争,结果呢?固然我们不是美国,但是我们至少具备是印度几倍的经济实力,而且我们的军事与太空战略是建立在独立研发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的基础之上,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本国的实际需求而不是要跟某国攀比。
在国际政治上,小国靠外交,大国靠实力,印度显然做了一个错误选择,不是想尽一切办法增强本国实力,而是处处在想着如何联手他国围堵中国、激怒中国,如此一个缺乏理性策略的邻居,是对手,但是不足以对我们形成真正的威胁。(谁为谁狂于2008年11月14日)

-----------------------------------------------------------------------------

小民认为印度模式有这样的两个特点:
1)国际上左右逢源,拥有让中国所羡慕的宽松环境.美俄欧日澳等大国均与印度关系良好,这使得印度可以不用像中国那样吃力,如果让印度也在围堵与封锁的环境里实现发展,还真想象不出印度会发展成为一个什么模样.
2)忽略某些环节进行跳跃式的发展.比如,印度就可以在电脑不普及的基础上发展软件业,高科技企业不是建立在低端工业的基础之上,印度作为一个农民大国却在服务业与金融业向欧美看齐,也是这种跳跃的一种表现.这种发展,虽然取得了让人惊奇的效果,但是,却正好让多数民众无法从发展中受益.
印度模式的这两个特色决定了这种模式极容易受到冲击,比如,宽松的国际环境随时会发生变化,中国以三倍于印度的国土尚不能保证全部国民都吃饱肚子,印度又如何向世界解释不断膨胀的人口会对世界粮食造成怎样的冲击,会对世界资源形成怎样的消耗,默克尔与小布什其实都想写这么一本书-<印度靠什么来养活?>,世界政治是现实的,总有一天,印度所拥有的宽松环境会慢慢变得不再宽松了.关于印度国内的问题同样也是如此,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印度的高科技产业\金融产业\服务产业受到冲击肯定会比其它传统的行业的影响会更大,印度如何来应对这种危机?
当然,小民并不是说印度是一个不值得尊重的对手,但是他决不是欧美俄这样量级的对手.未来几十年里,印度有可能会经历一次崩涡溃或分裂局面.

-----------------------------------------------------------------------------

● 2008年快评05:必然之选,谈谈国内粮价逐步与国际接轨

11月13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3日公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从明年新粮上市起,3种小麦将提高最低收购价格,而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的提高幅度也将在明年公布,国内粮价明年逐步与国际粮价接轨。
国内粮价明年逐步与国际粮价接轨,意味着中国在粮食价格制定方面的重大政策变化,小民认为这也是国家长远战略及现实情况之下的必然之选,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在目前国内国际粮价倒挂严重的情况下,提高粮食价格使国内粮价逐步与国际粮价接轨,是中国改变目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对农民不公平的一种具体措施,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农民是中国国民的主体,同时也是中国的最大低收入群体,提高他们的收入,有利于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粮食价格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相结合,都是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只有农民的购买力提高了,才能真正启动国内的内需市场,为中国新一轮的发展提供动力。
第二,在目前国家粮食供应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提高国内粮食价格,有利于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提高了粮价,增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既可以增加粮食产量,也有利于维护国内安定。中国自身粮食自给率95%左右,如果粮价不接轨,反而导致国内粮食走私到国外,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
第三,在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的就业形势严峻,大量农民将失去在制造业从业的机会,提高粮价,使农民安心留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缓解中国的就业压力。
第四,中国要进一步走向世界,不可能在封闭的情况下实现,中国要维持目前这种封闭的价格形成机制,需要付出越来越大的成本,所以,在确定最低粮食收购价格的基础之上,中国的粮食价格与国际接轨也是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不只是粮食,其它许多封闭定价的产品或服务都会慢慢与国际接轨,比如汽油价格。
第五,中国对于因为粮食价格上涨而引起一些负面效果也已经有应对方案,一方面,接轨不是一下子完成的,而是逐步推进接轨,另一方面,对于粮食价格上涨受冲击最大的城市的低收入人群,国家已经有足够的财力可以用财政补贴的方式加以解决,至于粮食价格引起的通货膨胀,在国际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将会是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的。(谁为谁狂于2008年11月15日)

-----------------------------------------------------------------------------

普京重新上位的可能性比较大,否则他就不会做出大国总统卸任后出任总理这样的举动来.民意支持\政治人脉及年龄是他的三大法宝.
凡是政治人物,如果不恋权是不可能的,不过,无论小梅恋权不恋权,恐怕他不会有阻止普京重新上位的能量,俄罗斯国民具有崇拜威权领袖的传统,俄罗斯民意对普京的支持也是任何人短期内无法改变的,普京早在叶利钦时代就出任总理,然后接下来是8年总统,再接下来又是总理,他一直没有离开权力的最高峰,这足以使他有能力在出任总理的过渡期内仍然掌控俄罗斯,最后确保顺利回到总统宝座(极有可能提前回位而不是等到小梅的任期结束).
普京的崛起是在国际原油从十几美元到一百四十美元这个背景下实现的,如果缺乏了这个大背景,一个再英明的俄罗斯领导人都很难解决好俄罗斯的问题,俄罗斯就像一个存在泡沫的股市,在经历了一段疯涨之后,恐怕必须要面对一次回调过程,而在这其中,普京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拭目以待吧.

-----------------------------------------------------------------------------

● 2008年评论之28:布局拉美,中国全球外交大格局进一步成型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了北美洲的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及南美洲三个子区域,因长期曾沦为拉丁语组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现有国家中绝大多数通行的语言属拉丁语族,故被称为拉丁美洲。拉丁美洲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人口37200万人(2000年),这是一个在世界各个地区中有着相对较大影响的区域。
11月5日,在胡总在G20峰会后将要启动对拉美三国访问的前夕,《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出台,看似简单的一个文件,却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3年,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2006年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对非洲地区政策文件,《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是中国政府所发布的第三个对地区的政策文件,这是中国第一份针对整个拉美地区成形的政策文件,从此,中国发展与拉美地区国家关系有了明确的政策指导,这份文件内容全面,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流等多个方面,表明了中国对于全面发展同拉美国家关系的态度,《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的发表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认识到发展同拉美地区关系重要性,中国的世界布局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亚非拉国家与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有着更多共同的利益诉求,没有意识形态、民主人权这方面的交流障碍,中国一直将发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关系作为对外交往的一个支柱,那么中国为什么要整体推动发展与整个拉美国家的友好的关系呢?
小民认为,这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解读:一是中国具备发展与拉美地区关系的良好条件;二是发展同拉美地区关系对于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整体推动同拉美地区所有国家的关系正是近几年来中国推动建立外交大格局,推动面式外交策略的一种继续。
先来看中国发展同拉美地区关系的良好条件:
第一,中国与拉美地区国家无利害冲突,不存在领土纠纷,不存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争执,经济方面的互补性相对较强一些;
第二,中国与拉美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模式可以为拉美地区提供有益的参考。拉美国家多是借鉴欧美模式,但是,却多留下惨痛经历,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一个远离世界战乱的地区,同欧美关系极好,但是却只落下一个屡次被剪羊毛的经历。
第三,中国对拉美地区没有霸权主张,乐于见到拉美地区的整体崛起。中国乐于见到拉美的强大,所以,中国可以与拉美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比如,中巴、中瑞在卫星发射领域的合作就是一个亮点。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发展同拉美地区关系对中国的重要性:
第一,政治方面,拉美地区地处西半球,中国深入发展同拉美国家的关系,可以扩大中国的国际空间,有效的反击美国对中国的围堵策略;
第二,经济方面,拉美地区不存在发达的强权国家,而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国家集中的区域,拉美地区各国工业化程度较低,同中国经济互补性较强,竞争性较低,目前中国已经是拉美地区第三贸易伙伴,这种经济往来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第三,矿产能源供应方面,拉美地区盛产中国发展所需求的石油、铁矿石、铜矿石等各种矿产能源,发展与拉美地区的能源合作,是中国能源多元化战略的重要一环,为中国的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中国一直在发展同拉美地区的各个国家的友好关系,那么,中国为什么要在整体上推动与拉美地区关系呢?
我们认真分析中国过去十几年来外交战略,可以看到,中国的对外战略正在发生一种变化,现在的中国正在由近及远的进行一种全球战略的布局,推动建立一种大外交格局。
2003年之前,中国的战略布局主要围绕本国周围,尽量不直接刺激美国及欧洲,发展同周边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而对于全球方面,中国认定美国是全球秩序的主导者,中国只需要建立稳定的中美双边关系架构,就可以确保中国拥有一个稳定国际,但是事实告诉中国,这一战略可以保障中国相对稳定的国内发展环境,却不能给予中国足够的国际发展空间,中国要成为真正的世界性强国,必须要突破中美双边关系架构,必须要走出去,同世界各国建立更强有力的联系,所以,中国开始突破以中美双边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战略,开始采取全方位的世界布局,反制美国对中国的牵制,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更阔的空间。
所以,我们看到中国近年来外交政策明显改变过去的点式外交及线式外交,而采取面式外交战略,这三种外交名词是小民自己提出来的,关于其定义及表现,不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说明:
点式外交:不注意各个国家之间的同不与不同之处,孤立地发展同各个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早期我们发展外交关系就多是这样一种外交,只要对方愿意承认我们,我们就愿意与之发展外交关系;
线式外交:注意到各个国家的间的相同之处,将同一地区的同一类型的国家作为发展重点。在发展对外关系时,过度考虑意识形态因素,优先发展同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关系就是线式外交;
面式外交:注意到各个国家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全面发展同本地区所有国家的关系。近年来,中国开始推动一种全球外交大格局的成型,我们发展同东盟国家的关系,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关系,发展同中亚国家的关系,都是基于这种战略,拉美地区则是最新一处推动实施这个战略的地区。近年来,拉美地区的政经一体化进展开始加速,南美洲国家联盟已经宣告成立,日后可能会在巴阿的主导下慢慢加速并扩大,将在国际上取得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国处理好同拉美国家的关系就是一种提前的战略布局。小民预测,中国的下一步的重点应该是分化欧洲,加强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的关系,如此可以将中国的全球布局真正连成一片。
发展同拉美地区国家的关系,看似一片坦途,其实也存在一些挑战,我们把拉美地区与欧洲、非洲、东盟相比,可以看出一个不同之处,那就是拉美地区各国情况差别极大,无论是国家大小、经济规模、社会形态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将拉美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推动中国与拉美各国关系发展,对于中国而言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小民认为,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承认美国对拉美国地区的影响,承认美国目前在拉美地区的地位。在现有情况下,避免与美国与拉美问题产生直接交锋,美国视拉美为其后院,我们在目前状态下发展同拉美国家关系,在全面发展与拉美国家关系的同时,适当淡化政治与军事方面的色彩。特别是在目前拉美地区左翼政党上台反美气氛浓重的背景下,处理与委内瑞拉、古巴这等反美国家的关系上,要注意分寸,既可以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又要避免像俄罗斯那样大张旗鼓,激怒美国,被美国拉上军备竞赛之路。
第二,要注意处理好与本地区谋求主导地位的大国之间的关系。我们在非洲的一些举动不受欧美人欢迎的同时,也不一定受非洲内部的南非的欢迎,我们在拉美地区的活动也是如此。拉美国家数量众多,情况各异,墨西哥与中国在经济方面的竞争比较激烈,巴西、阿根廷试图做本地区的领导国家,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处理与这几个国家的关系,如果我们呈现一种试图做地区主导大国的状态,容易引导起巴阿的反感,如果在经济交流方面呈现出压制墨西哥的意图也容易引起墨西哥的反感,我们需要注意协调,避免发生这样的冲突。
第三,要注意处理好与本地区与台湾“建交”国家的关系。台湾的“建交国”多数集中在中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台湾并不是我们发展同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区国家关系的主要考虑,但是,即使在两岸休兵的背景下,我们仍要争取这些国家放弃对台湾的承认,对于这一些国家,中国要注意处理手法,在与国家经济实力相适应的前提下,采用“多鼓励、少惩罚、多开发、少给钱”的方式,使得这些国家愿意主动放弃对台湾的承认。胡总这次访问哥斯达黎加,可能就会有一些此类的措施出台。
第四,在全面推动与拉美地区关系的同时,要处理好与拉美地区内的一些地区性组织的关系。拉美地区目前有多个地区性组织,如拉美国家组织、南美洲国家联盟、里约集团等,中国要推动同拉美地区的整体关系,发展好同这些区域性组织的关系是一个好的捷径,中国不妨可以像设立驻欧盟、东盟大使那样,在考虑拉美大国感受的情况下,设立驻拉美地区的大使,负责协调与各个地区组织与各个国家的关系,推动中国同拉美地区关系的发展。
《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显然是经历了一个长期反复酝酿的过程,这个文件的出台,意味着中国与拉美地区关系将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期待着胡总的访问成果,我们更期待中国在发展与拉美地区各国关系时,点面结合,扎实推进。(谁为谁狂于2008年11月17日)

-----------------------------------------------------------------------------

1、中国目前是有农业补贴的,并不是没有。只是补贴的程度远低于发达国家,这与中国的农民数量过于庞大有关系,欧美的农民占国民总量的比例不过几个百分点,而中国呢?有九亿农民,即便让每个人的年收入只增加一千元,就需要九千亿,中国的财政从哪里来这么多增量,即便可以拿出九千亿元,那么,人均一千元的收入增幅不及其它阶层一个月的工资,如何起到改善农民收入水平的重任。
2、中国并没有让粮价与国际市场贸然接轨,而逐渐接轨,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这种接轨是建立在最低收购价及农业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不断增加城市居民购买力的前提下的,而不是在一夜之间就实现的,不会造成巨大的冲击。
3、大豆惨败的原因是什么?国际大豆价格的上下波动只是表现,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中国全面放开了大豆市场,给了国际炒家以机会。中国将粮食价格逐渐与国际接轨,并不是要完全放开粮食市场,其核心是粮食的价格适当放开,而非粮食生产监管的放松。在现有的情况下,维持低粮价水平,既制约了农民的增收与农业的发展,也使得国家需要付出更大的维持成本。中国是粮食净进口国,如果粮价与国际市场接轨,可以促进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增加国内的粮食供应,这有助于稳定国际市场的粮价,这与大豆教训完全是两个路线,似乎缺乏相似性。
4、关于最低收购价,这只是一个价格,在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时,还存在着不限量收购或限量收购两种情况。如果适当提高粮价,这使得国家补贴农业的压力相对降低,使得国家有更多的资金用来保证更大数量的最低价收购,从而保护农民在粮食价格下跌时的利益。
5、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的实质是什么,就是增加农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那么,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与向其它阶层征税来补贴农民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前者更容易操作,相对更具公平性,中国现行的体制不能保证补贴会按时原额发放到真正需要的人的手中,而且大大增加了额外的行政支出成本,与其向九亿农民发补贴,不如向几千万城市低收入人群增加补贴来解决因食品价格上涨而导致的生活压力。

-----------------------------------------------------------------------------

● 2008年快评06:未雨绸缪,不应放弃的中俄输油管道

今天看到台湾《中国时报》的一则新闻评论,标题是“中国已不在乎俄国石油”,作者认为,中俄输油管道之所以出现风波,本质的原因在于,“中国的石油安全并不需要依赖这条油管,甚至中方怀疑,油管建成后,俄国是否有足够的石油供给也是问题。”
对于这个观点,小民的看法是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也有值得商榷的方面。
固然,在全球石油价格大降的前提下,中国的石油供应不再紧张,而且随着中缅油气管道的顺利推进,中国对于北方这条输油管道的需求度不是那么强,所以中俄双方在具体协商中,必然是尽量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出现较大争议就在所难免。
不过,这并不说明这条石油管道对中国不重要,小民认为,这是一条相当重要的管道,中国要尽可能推动这条输油管道的最终落实。
小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仅就石油管道本身的意义来说,在大庆油田石油资源日趋枯竭的情况下,这条输油管道对于振兴中国东北地区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尽量争取这条线路的最终落实;
第二、中国要保障自己的石油安全,石油供应的多元化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在中国无法主导国际石油供应秩序的背景下,我们要坚持石油供应的多元化,这一策略千万不要受一时的原油供应情况变化影响,从长远来看,原油的价格必然在一个调整期之后价格逐渐走高供应逐渐趋紧的路线,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千万别让一时的乐观情绪挡住了我们对前景的判断,这条输油管道解决的不是这两三年的石油供应,而未来的几十年的供应,我们要尽量争取,而不是等待;
第三、这条石油管道解决的不只是中国的石油供应的问题,更涉及到中国的国家安全问题。中俄之间的经济联系越紧密对我们越是有利的,而且,如果我们不争取这条输油管道,最终导致日本成为唯一的接收者,恐怕对我们是极其不利的。
所以,在目前出现僵持的情况下,中国一方面不应该放弃争取最符合本国利益的条件,在现在实的情况下,俄罗斯比中国急,我们不必退让。另一方面,在具体的谈判中,千万不要有一种修不修无所谓的心理,我们可以用这种策略逼俄罗斯答应我们的条件,但是不要真的认为我们可以接受这条管道继续搁置下去的局面,还是要尽量促成这条输油管道的早日完成。
中哈、中俄、中巴、中缅,四条输油管道,一个都不能少,修了可以不用,但不应该等到需要是没有,这样的话,损失的,可能就不是修管道的钱了。(谁为谁狂于2008年11月20日)

-----------------------------------------------------------------------------

国家之间,尤其是大国之间,哪有单纯的商业问题,任何问题背后都隐藏着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的背景.

中国大力发展与美国的贸易关系,除了想赚更多的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保护中国的利益,在目前美强中弱的情况下,我们只对选择一种相对守势的策略,在不损害本国利益的前提下,尽量不与美国直接对抗,通过大力发展中美贸易这种方式,使两国有更多的利益联系,中美两国在利益上结合得越紧密,美国越无法对中国采取一些强硬手段,比如,美国无法对中国采取全面的贸易制裁,在两国巨大的双向贸易量的情况下,美国制裁中国其实也是在制裁自己.中美由此而产生了巨大的利益纽带,这与美俄之间的情形不相同.美俄之间容易出现针尖对麦芒的情况,而对于三国架构中的中国来说,另两方的对立局面显然是我们乐于见到的.

-----------------------------------------------------------------------------

● 2008年快评07:能不能或值不值?中国应该出动军舰打击索马里海盗吗?

最近关于索马里海盗的报道越来越多了,欧美多国海军前往亚丁湾海域海盗猖獗的海域打击海盗行为,特别是在印度海军动手之后,国内网民要求中国出动军舰打击索马里海盗的呼声越来越高,小民对此发表个人的看法。
小民认为,中国出动军舰到亚丁湾不存在能不能的问题,以为中国现有的海军装备到亚丁湾打一场海战或许存在问题,但是如果前往巡视打击海盗力量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中国出动军舰前往亚丁湾却存在一个值不值的问题。
这个值不值无非包括三方面的情况:
一是经济方面。我们派出军舰的直接目的无非是想保证中国商船可以安全通过这一海域,但是要付出的经济代价是维护一只远洋海军舰队的庞大费用,而且,即便我们派出舰队前往,也并不能完全保证中国商船的安全,事实上,这一带海域早已经存在着众多国家的舰队,却并没有有效遏制海盗的猖獗,如果不解决陆地上的问题,想要通过海军护航的方式来完全解决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单就经济方面而言,出动军舰是不划算的。
二是军事方面。丝毫不必怀疑,各国争先派遣海军前往,除了经济目的,也有军事目的,在相对和平的海洋的环境下,各国海军难得有这样参与实战的机会,所以无论是欧美俄,还是印度、南非纷纷主动参与。对于中国海军来说,能够参与这样的准军事行动,对于提升海军的实战能力,提升中国海军跨洋训练水平有帮助,但是我们必须考虑这种军事演练的效果与我们的海军发展计划是否相合,我们把海军开到阿拉伯海开到亚丁湾当然有助于提升中国海军的作战水平,但是,我们目前的目标是确定在太平洋东岸及南海周边海域的制海权,在这个目标还没有完成之前,将关注点放得太远对我们并非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三是政治方面。我们必须要考虑中国军舰出现在阿拉伯海与亚丁湾一带会出现的国际反应。虽然联合国已经授权外国军舰进入索马里领海追捕海盗,但是中国海军出现在这敏感物海域,西方显然不会放过渲染中国威胁论的机会,而沿岸的三方非洲、阿拉伯国家、印度对此恐怕都不会持百分百支持的态度,反而会引起有关国家的忧虑,中国派出军舰前往在政治方面而言恐怕不是一个适合的的选择。
由此而言,小民认为我们现在单独派出军舰前往相关海域并不适合,那么是不是我们就要坐视不管呢?我觉得还要是考虑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此方面不宜去抢风头,可以加强与非洲阿拉伯沿岸国家的协商,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以考虑推动联合国在此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建立一个国际解决框架,可以通过参加国际联合行动的方式来推动解决这个问题,草率单独出动军舰前往恐怕不是一个好主意。(谁为谁狂于是2008年11月21日)

-----------------------------------------------------------------------------

● 2008年短评25:危险或机会,危机中我们应该关注什么?

网友又野又酷提问,在经济危机中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中国又能做什么?小民就此撰写这个评论,与广大网友共同交流。
显然,危机是危险与机会的组合体,这一点是大家都承认的,那么我们对这次危机的关注就包括这两个方面:
一是关注这次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冲击。显然,这种冲击的外在表现已经越来越明显,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由通胀尚未结束,通缩已然来临,企业裁员关闭,劳动者失业或降薪,国家经济增长变缓,社会群体性事件开始大量增加,国民对于前景的乐观度大大降低。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这次危机带给中国的严重冲击及影响,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否则将会受到更大的损失。
一是关注这次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会(或称转机)。这次危机对中国的负面作用很大,但是从整个历史的发展角度来说,却又给了中国一次难得的喘息之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的近二十年里,中国经济一路狂奔,积累了太多的问题,经济发展掩盖住了这些问题,同时也使这些问题越积越多,如果不及时处理,全都是炸弹,虽然我们不乐于见到经济突然遇到冲击,但是这次冲击却同样给了中国新的机会,这种新的机会是在持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所没有的,一些国民期待的改变是在原有情况下不可能被推动的,与冲击不同,这种机会是我们不容易立即看到感受到的,同时如果我们把握不好这次机会,也可能会失去机会。
那么,在危机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小民认为,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做以下几方面的事情:
中国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要做几件事情:
1、审视国家原有能源资源战略。在难得的买方市场来临之际,我们应该加快推动建立完善各种战略能源资源储备战略,比如:在石油回落到40-60美元这个区间段时,加大石油储备力度,把一部分外汇储备的增量变成石油储备;适当增加黄金储备;在铁矿石方面,也要趁着需求大降买方话语权增加的情况来争取定价权。
2、中国可以考虑推动一些对国外的实体企业收购或控股。比如,重点关注美欧的制造业与澳洲巴西的采矿业。在收购国外制造企业时,要侧重于获得制造业的先进设备、技术与人才,而非市场,因为这并不是我们的强项。当然,短期之内中国要避免对国外的金融业发生兴趣,因为金融业的水太深,谎言太难识破,不熟悉规则的中国可能无法保证自己的利益。中国是大国,需要稳定,在对外收购时要稳字当先安全第一,我们的原则是:“可以收益少,但是不能损失大”。
3、审视现有经济政策,进一步推动经济改革。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我们容易为高涨的数字所欺骗,只看到所采取经济措施的正确性,而看不到其所隐藏与遮蔽的问题,现在,无论愿意不愿意,必须要深化经济改革,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在短期内密集出台,小民关注的不是刺激性经济政策,而是那些侧重塑造公平性的经济政策,推动经济的适度转型。在这次危机之前,我们侧重于通过投资与贸易拉动经济增长,那么这次危机开始,我们需要侧重于通过消费与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这二者的最大区别时,后者将更关注国内的保障体系建立,为国民提供更多本应提供的福利,将更多中国制造产品用于满足国内民众的需要,改善中国国民的生活品质,而不是去帮助欧美人平抑物价。
4、审视现有政治体制,进一步推动政治改革。如果经济一路高速增长,各种国内社会问题就会被经济发展所一直遮盖,政府往往缺乏改革的主动性,比如,财政收入因经济高速增长而获得增长,使得政府机构的开支继续加大,人员继续膨胀,各级政府就没有减少行政开支、分流政府工作人员的主动性,而且还会将更多社会精英过度吸引到政府机构,导致人才的浪费。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各种社会问题因为经济变缓而出现激化,爆发点增加,不可能再靠从前那种治标不治本的形式,政府必须要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问题,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虽然难度极大,但是相信中国的政改会因这次危机而进一步深化,其进程会被适当加速。(谁为谁狂于2008年11月22日)

-----------------------------------------------------------------------------

中国要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与真正富强,必须有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我们不可能跃过这个环节而成为真正的强国,但是我们也不必对于现在的人才流失情况有过多的忧虑,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多做实事,一方面,我们要主动采取措施吸引各类人才(凡是中国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都要吸引,而不只是局限于某一类),服务于国内建设,一方面,我们更要构建一个能留得下人才的国内环境,中国国内目前人才使用机制是存着严重问题的,比如官僚化严重,人才的精力往往被消耗在不应该的地方,这样的体制是必然改革的,另外,我们要注意的是,中国不要为了吸引人才而吸引人才,只要我们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保持国家的稳定,中国就会成为人才黑洞,把各国人才及中国出去的人才重新给吸进来,这种比主动去吸引的效果会更好.所以我们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如何去吸引人才,而是保持国家经济发展,构建一个适合人才的环境,体现国内对人才的真正重视,这样才是根本.

-----------------------------------------------------------------------------

对于中国海军力量,我们有两种容易走极端的观点,要么妄自尊大、自命不凡,要么妄自菲薄、自惭形秽.
中国海军的确与美俄日等有巨大的差距,这是事实,但是如果因为这种差距的存在就可以无视中国海军的力量与尊严,恐怕就不一个中国国民应该有的态度了.
解放军在硬件装备方面或许与美俄等强国有差距,但是我们在一点点提高,而且,我们有世界军事大国军队所没有的东西,这就是为祖国宁死不屈的亮剑精神\博大精深军事指挥艺术以及西方军队所难有的纪律性(仅仅看各国维和部队的表现就知道了),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力量的存在,从1945年起,即便在装备落后对方的前提下,解放军也没有输给过任何一个对手,美国又怎样呢,在朝鲜,在越南,在古巴,在伊朗,在索马里,包括在现在的阿富汗与伊拉克,美国大兵在优势的军事装备下又是如何一种表现?俄罗斯在车臣战争中的表现大家也是有目共睹,至于印度,虽然醉心于三航母战略,但是却没有能力肃清国内的反政府武装力量.
所以,在对待中国军事力量方面,我们既不要妄自尊大、自命不凡,应该看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积极推动改善,也不要妄自菲薄、自惭形秽,而是树立信心,静观天下,时刻准备战胜任何来犯之敌.

-----------------------------------------------------------------------------

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最新评论的更新进度,从今天起采用新的标题排序方式,此前已经发表了86篇各类评论(包括评论/短评/快评/旧文,不包括直接对网友问题的回复),字数28万字左右,以后所有的评论都将以总评论数排序,今天晚上即将的更新的标题将是:
-----------------------------------------------------------------------------

● 系列87:中蒙关系,最让我们心态复杂的一个国际关系【短评】

说起蒙古国,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有一种心态复杂的感觉,原因很简单,这个国家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如果不是清末民初的衰败与混乱,如果不是苏联的鼓动与支持,也许不会出现今天这种局面,当然,历史不存在假设,我们没有可能重返历史,与其沉浸在一种对昔日庞大国土版图在迷恋中,做不切实际的短期内回归的梦想,不如认真的分析一下这种造成国土分裂的真实原因,分析一下中国与蒙古关系的现状,从国家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出发,做出最适合的决策。
所以,小民今天来与大家谈谈中蒙关系的历史、现状及展望,以及中国可以考虑采取的措施。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蒙古国的历史:
蒙古国原称外蒙古或喀尔喀蒙古。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大漠南北各部落,建立统一的蒙古汗国。1279-1368年建立元朝。1911年12月蒙古王公在沙俄支持下宣布“自治”。1919年放弃“自治”。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同年7月11日成立了君主立宪政府。1924年11月26日废除君主立宪,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规定,“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并以此作为苏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之一。1946年1月5日,当时的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1992年2月改名为“蒙古国”。
关于蒙古国,有三个让我们不得不记住的数据:
1、蒙古国是当今世界上除哈萨克斯坦之外面积第二大的内陆国家。蒙古国面积156.6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国土面积的1/6;
2、蒙古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蒙古国总人口260万,每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66人,面积是我国台湾地区的43倍,人口却不到台湾的1/8;
3、蒙古国是与中国接壤边界线最长的国家。蒙古国与中国有着4676公里长的陆上边界线,超过中俄边界线(4300多公里)的长度,占中国陆地边界线长度的1/5以上。
蒙古在国土面积上是一个大国,国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铜、钼、金、银、铀、铅、锌、稀土、铁、萤石、磷、煤、石油等80多种矿产。额尔登特铜钼矿已列入世界十大铜钼矿之一,居亚洲之首。在国家实力方面,蒙古国又是一个小国穷国,2007年,蒙古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8.35亿美元,人均刚刚超过一千美元,而与之相邻的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在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近900亿美元,人均超过了三千美元。
蒙古国地处中俄两个大国之间,与尼泊尔、不丹类似,完全是内陆国家,只与两个国家接壤,这样的地理环境就决定其外交政策要么偏向某一个大国,要么中立持平,分析蒙古国自独立以来的外交政策,也正是处在这两种选择中,蒙古国是在前苏联的支持下实现了独立,自然在前期一直奉行亲苏政策,因此,蒙古对华政策受前苏联的影响极大,在某种程度来说,苏蒙关系一直影响着中蒙关系。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蒙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9年到六十年代前期,这一段时间是中苏关系最亲密的时期,中蒙关系也处于相对友好的时期,两国关系发展顺利。1949年10月16日,蒙古与中国建交。从1956-1965年,中国向蒙提供了三笔总额为4.6亿旧卢布援款,无任何附加条件向蒙派遣了1.8万名专家和工人。1960年5月27日至6月1日,周总理访蒙并签署了《中蒙友好互助条约》,奠定了中蒙关系的里程碑。1962年12月25日至27日,蒙古主要领导人泽登巴尔访华并签订了《中蒙边界条约》,顺利划定了两国边界线。
第二阶段是六十年代中期到1989年前苏联解体前后,在中苏关系紧张的时候,蒙古国成为了苏联反华的前沿阵地,甚至被称为“苏联第十六加盟共和国”,根据1966年蒙苏《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大批苏军进驻蒙古,最多时达15万人,蒙古将本国军队的指挥权交给苏联,武器装备由苏联无偿提供,蒙军充当了苏军的一个兵团,苏军重兵压在中蒙边界,对中国造成了压顶之势。
第三阶段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至今。东欧剧变和前苏联解体,使得蒙古失去了来自北方的支柱,中国便成为它今后生存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素,蒙古随即调整了对华关系。1989年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1994年4月两国签署《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1998年12月,中蒙双方发表了阐明21世纪两国关系发展方针的《中蒙联合声明》。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与蒙古贸易增长迅速,2007年中蒙两国双边贸易额为20.30亿美元,中国连续9年成为蒙古国最大贸易伙伴。
当然,在中蒙贸易增长迅速的时候,中蒙间的政治合作却并没有像经济合作那样有更大的突破。自前苏联解体之后,蒙古开始奉行“多支点”外交政策,确立“不结盟、等距离、全方位”对外方针,1991年以来,蒙古国在经济方面更靠近中国,但是在政治方面则试图保持与中俄两国的等距离,在发展与俄罗斯、中国两个强大邻国均衡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同时,提出了“第三邻国”战略,积极谋求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建立联系,不但获得更多经济援助,也以此作为牵制中俄进而达到保障自身安全的目的。
客观来说,与往昔“一边倒”政策相比,“多支点”外交的外交策略更符合蒙古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但是这却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其它国家以蒙古来制约中国提供了可趁之机,蒙古国作为与中俄接壤在小国,在大国的博弈中试图寻找一种平衡也是一件充满风险的外交举动。
为什么蒙古国没有采取更接近中国的外交策略,而是采取是均衡化的外交策略,这是由两种情况决定:第一,在过往采取对苏的一边倒政策给了蒙古以惨痛的教训;第二,蒙古国对中国的有着一个相当复杂的心态,蒙古对华戒心根深蒂固是影响中蒙关系的主要症结。
这种戒备的根源在于蒙古国是从中国国土上分离出去的,一直担心中国有一天收回蒙古,从而失去独立的国家地位。与庞大的中国相比,蒙古国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因此蒙古国内始终存在着一种排斥与中国拉近距离的心理。这种戒备心理导致蒙古容易与西方试图分裂中国抵制中国的势力相结合,做出一些中国所不希望看到的行为。
比如,蒙古国现任总统恩赫巴亚尔是个西方价值观念较深的实用主义者,他与达赖关系甚密,1999年访问印度时专程拜会了达赖,蒙古国立大学及科学技术学院曾授予达赖喇嘛名誉博士。近年来,蒙古国与美、俄、印等国举行过联合军事演习,近年所传蒙古与韩国合作共同抵制中国的东北工程一事,这均说明了蒙古对于中国的担心。
正是因为中大蒙小、蒙古国脱离自中国这两种事实,这使得无论中蒙关系处于如何有利于中国的国际背景下,都不可能避免会存在一些杂音,对此我们要有深刻认识。
当然,在认识到中蒙关系发展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蒙关系的主流是不错的,尽管中蒙关系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但是两国关系的现状却是令我们乐观的,而且也会拥有着光明的前景。
对于蒙古来说,对于中国的戒备心再强,仍要考虑国际环境这一大势,在中国日益强大这一背景下,蒙古国要实现长远的国家发展,必然要在经济上进一步依靠中国,俄罗斯在短期内不可能在经济方面给予蒙古更大的帮助,美欧日韩等国虽然可以提供一定的援助,但是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蒙古国只能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随着经济交往的进一步密切,双方的政治关系也会相应会得到更大的进展。
事实上,近几年来,中蒙关系的确也是呈现了一种可喜的局面,中蒙两国高层联系密切,保持了接触的连续性,双方签署了一系列法律和政治性文件,这为长期、稳定地发展两国关系奠定了基础。中蒙双边经济往来进一步发展,虽然二十亿美元的贸易额对于中国来说只是一个很少数字,对于蒙古国说,中国却是其最大的贸易伙伴与最大的投资国,向中国出口货物成为其实现国家发展的最大动力,成为带动蒙古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中蒙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商品结构互补、自然资源互补、劳动力和技术互补,两国经贸发展前景广阔。目前中蒙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关系,中蒙关系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关于蒙古,小民还想引伸开出来,再说一些看法。
在今天中国的国际政治中,最困扰中国的问题是与领土相关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说,英国人导演了藏南问题,美国人导演了台湾问题与钓鱼岛问题,而前苏联一手导演了蒙古从中国领土的分裂。我们当然有理由痛恨上述三国的行为,但是,我们必须也要弄清楚一个事实,这些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所发生的本质原因不在于外界的鼓弄,而在于我们自己的实力不足,这三个国家正是不同时期世界霸权国家的三个代表,而这三个地方也正是这些不希望中国强大的国家插入中国制约中国崛起的三个有效的楔子。
蒙古问题有些复杂,原本是前苏联用来制约中国的一个棋子,但是承前苏联的解体与俄罗斯的实力不济,其作用为美国所操弄,成为美国试图插入中俄之间符合美国利益的一个楔子,从某一种层面来说,蒙古不像台湾或藏南那样背后只站着一方的主要的势力,而是美俄的双重势力,俄罗斯希望它是牵制中国的一颗棋子,制约中国对俄远东地区的影响,美国则希望其是一个楔子,插在中俄两个竞争对手的中间,上可牵制俄罗斯,下可以牵制中国。
好在,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已经可以基本掌握中蒙关系的大局,蒙古已经不再是牵制我们的一个棋子或楔子,尽管我们不愿意看到蒙古从中华领土上分离出去,但是,我们也要承认这种现实,在短期内不具备回归或统一条件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看到蒙古对于中国的另一种战略价值。
因为蒙古国的存在,使得中俄两个巨无霸之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缓冲地带。中俄边界长度为4300多公里,而俄蒙边境线长达3800公里,如果蒙古是中国的一部分,意味着我们与俄罗斯接壤的边界长度会达到8100公里,俄罗斯就会像一个帽子那样盖在中国的头上,中国的整个北部及东北部均与俄罗斯接壤,与像俄罗斯这样一个阴晴不定的国家为邻,边界线越长可能意味着日后摩擦的机会越多,对于中国的压力可想而知。蒙古国的存在将中俄边界线分为东西两段,距离欧洲中心更近的西段只有54公里,这就大大减少了中国所感受到来自己俄罗斯的压力。尽管俄罗斯在短时间之内并不会给中国的国家安全造成威胁,但是我们不能不考虑这个历史上就缺乏对中国友善态度的国家在未来会不会有不友好的举动。
在这种情况下,蒙古的地位有些类似于南亚的尼泊尔与不丹,因为尼泊尔与不丹的存在,将中印接壤边界隔开为东西两段,使得中印双方不需要面对一个超长的边界线,考虑到印度分为东西两段的国土的特点,使得中国形成了一种先天性的地缘优势。
关于蒙古国的认识,我们现在有两个误区,一是不切实际地讨论回归问题,一是争执于究竟是谁造成了蒙古的真正分离的问题。
为什么说关注这两个问题是误区,是因为我们无论如何热烈讨论,热烈争执,这种行为都不足以改变什么,甚至会造成我们的认识分裂,导致一些负面的影响,所以,对于蒙古的关注,我们必须建立在强者生存的现实国际政治原则下,我们应该注意是如何采取务实一些措施,维持一个符合中国利益的现状,使得问题向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推进一个更符合中国整体利益的局面出现,而不是沉浸在历史的迷梦中无法清醒。
如果只幻想着历史上的中国曾拥有如何广袤的国土,却不考虑这样的国土是因何种原因而来的,不考虑如果要维持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会导致付出什么样的成本,不考虑在目前的国际政治框架下不可能出现以强硬手段扩张国土的现实,这样的沉迷是不理性的。
在看待蒙古国的地位问题上,我们应该明白,蒙古国本身不会构成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威胁,但是,如果其为外国实力所介入,成为其它大国针对中国的桥头堡,则会对中国的安全造成巨大的隐患,所以,我们不能满足于中蒙关系相对不错的现状,而是应该采取措施,进一步推动中蒙关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小民认为,这种推动可以包括在以下方面:
(一)继续尊重蒙古国的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中蒙关系。切忌居高临下或者用一种对待台湾的统战心态来发展中蒙关系,发扬大国风范,而不是推动国内的民粹主义,消除蒙古普通民众以中国的恐惧及疑虑。在发展政治交往的同时,适度推动两国军事交往,建立两国之间的军事互信机制,向蒙古国提供军事援助,少演习、多援助,短期内避免在蒙古设立军事基地这种容易引发猜测的行动。
(二)优先发展同蒙古国的经济往来。通过加强经济往来,我们成功地改善了中美、中日、中韩、中澳关系,我想对于蒙古国,在其内心充满戒备的状态下,适度搁置政治方面的一些愿望,加强经济结合同样也是一个最有效的手段,特别我注意的是,这种贸易往来要局限于进口蒙古国的矿产资源,也包括推动更多层面的经济合作,加强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加强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方面的一些项目开发。蒙古国是内陆国,没有出海口,距离最近的出海口是中国的天津港,我们可以考虑给予其进一步的优惠与照顾措施。我们可以将东北地区与蒙古国做为一个协同体推动其共同发展,在东北亚合作的模式下,进一步加强蒙古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度。
(三)推动两国在文化、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充分利用内蒙古蒙古族在语言和文化上的良好交往条件,积极促进与蒙古在文化、思想、科技等诸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使得内蒙古自治区成为蒙古国了解中国发展的一个良好示范,消除对中国的戒备心理,加强两国之间的联系。目前,中蒙两国在教育领域已经实现学历相互承认,蒙古国在华留学生也逐年增多,学习汉语人数不断增加,乌兰巴托的蒙古国立大学就有孔子学院,建议中国在此方面增加拨款,进一步吸引更多蒙古留学生前来中国学习,为日后培养一个熟悉中国文化的精英阶层。
(四)注意采取措施,减少一些中国在蒙古公司及公民的言行所导致的负面影响。中国在蒙商人及公司的一些短视行为及不法行为,导致蒙古国民对中国人的负面印象,这虽然是小事,却严重丑化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中国必须要注意这方面的教育工作,我们的国家的在发展,我们的国民素质与企业道德却没有相应的提高,这在国际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要提高中国商品的质量,同样,更需要提高中国国民的基本素质,如果我们的国民在国外被看作是“造假、贩假、偷渡、不卫生”这些行为的代言人,那么,我们会有一个怎么样的国家形象就可想而知了,在这一方面,中国需要向日本好好学习。
在现阶段,蒙古可以在政治上不与中国走得更近,但是我们也要避免其走向与其它任何大国结盟的地步。事实上,蒙古已经成为一个中、美、俄三大国博弈的舞台,虽然印度、日本等国也有拉拢蒙古制约中国的想法,但是因为政治或经济方面的缺陷使得它们并不能成为我们真正要关注的重点,中国重点要关注美、俄两国在蒙古的动作,特别俄罗斯,固然中俄关系现在处于相对友好的状态,但是俄罗斯对于中国的戒备心理一点不比蒙古少,原因很简单,俄罗斯从中国强占了太多的国土,如果中国与蒙古国结成真正的盟国,甚至出现回归的情况,那么俄罗斯会进一步担心失去对远东地区的控制。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慎重地处理对蒙关系,蒙古国会不会重新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个国家应该是一个保持独立、不受其它大国控制、对华友好的国家。当然,这种现状也不会是一直不变的,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当我们可以超越美国而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当我们可以拥有对俄罗斯的军事优势,当我们的强大已经大到让蒙古完全没有了戒备心理,或许,我们所希望的情况会在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中得以实现。(谁为谁狂于2008年11月25日)

-----------------------------------------------------------------------------

● 系列88:渐入高潮,谈谈宛若一场拉锯战的泰国局势【短评】

据路透社最新消息,泰国军方就国内反政府派别人民民主联盟支持者包围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事态举行新闻发布会。泰国陆军总司令阿努蓬表示,军方今天已经要求泰国总理颂猜领导的过渡政府内阁下台,解散国会重新大选,以缓解泰国政局持续不断的危机。对此,泰国政府发言人响应指出,颂猜总理不会解散国会和举行大选,原因他是由民主程序产生,不下台和不解散国会的立场不会变。
这则消息一点都不让小民感觉意外,泰国上演的这台戏从他信被军方政变赶下台开始拉开序幕,却并没有因为沙马的下台而结束,在颂猜上台之后,反而渐入高潮,这场纷争因何而来,又为什么会发展到今天这种不可收拾的地步?
纷争的原因很简单,利益之争,当然是利益之争。根子是在他信执政的时代就埋下的,他信是一个想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自己家族利益的最大化),他明白要实现泰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考虑底层泰国的民众的利益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在任期间推动实施了大量有益泰国普通民众的经济措施,泰国在经济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当然,要照顾普通民众的利益,就不可避免要触及既得阶层的利益,于是,泰国就形成了相互对立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
一方是他信阵营,这一阵营包括多数普通泰国民众及在改革中受益的中产阶层。一方是反他信阵营,这一阵营由泰王、军方及改革中利益受损的中产阶层,以及支持这些人的一部分民众组成,前者占泰国国民的多数,可以通过一人一票制的选举让他信阵营的政党获得执政地位,拥有较大的民意支持。后者占有最有效的国家资源,泰王是国家的精神象征,军方则掌控着国家的大局。
他信在泰国的总理生涯给泰国王及军方为代表的既得利益阶层造成了极大的挑战,一方面他们在经济方面的利益被触动,另一方面,他信的声誉与日俱增,使得军方与泰王室均产生了极大的恐惧,担心导致一种失衡局面的出现,所以他们必然要不计一切代价打压他信,于是,军事政变发生了,一个带领泰国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民选政府被推翻了。
但是,令反他信阵营所没有想到的是,根植于泰国普通民众之中的他信支持者们在新的大选中继续获得压倒性的胜利,重新赢得执政的地位。民意与传统的对峙的局面再度形成。
正是因为两方各有优劣,导致了双方形成了一种拉锯战的局面。按照常理来说,泰国军方完全有能力再发动一次新的政变将他信阵营的政党解散,但是他们可以用军事力量推翻他信阵营,却没有足够的勇气让泰国重新专制时代,必然要重新选举,如果重新选举他信的支持力量必然又将重新上台,那么这种政变除了一次次打击泰国的国家形象,打击军方的威望,损及泰王的影响力之外,难有更好的收获。
所以,军方不再发动政变,而是借助反对党-民盟的力量,试图以“民主”“反贪腐”这样的方式来打击他信阵营,不惜将整个国家拖入混乱当中,试图以这种混乱降低他信阵营的民意支持,并寻找推翻他信支持者组成的现政府的最佳借口,反他信阵营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将他信的支持者赶下执政地位,而是要解散他信支持者所组成的政党,一劳永逸地消除他信对泰国的影响力,使得少数上层社会的经济利益得到保证,维护军方与泰王室在泰国的政治影响。
他信阵营当然明白军方的想法,他们知道曼谷街头的反对党不过是操纵在军方与泰王室手里的棋子罢了,为了避免给军方以干政和借口,采取了相争隐忍的态度。
泰国的民主示威早已经超出任何一个正常国家的法律所能容忍的底线了,这已经不是一种民主示威,而是一种软性政变,但是沙马及颂猜并没有真正动用警察力量来采取强硬措施,一方面,他们缺乏这种动员能量,另一方面,他们也知道这样做正是反对派一方乐意看到的。
双方都不想主动采取强力措施以避免给对方口实,所以,这场拉锯战逐渐走向深入,虽然有零星的流血冲突发生,但是并不足以导致局势发生大的转折性变化。
对于这种局势的持续,他信阵营是不担心的,反对党以民主的名义进行示威要求执政党下台,而获得更多民意支持的执政党则因民主的名义而具备更大的底气,他们拥有法理支持,拥有民意支持,拥有世界舆论的支持,这种混乱违法的局面持续越久,反他信阵营所受的压力就会越大,信心就会进一步打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最近一段时间时,反他信阵营一方明显加快了动作,提出了所谓“终极一战”的口号,出现数起暴力事件,想要激化局势,以此要胁颂猜下台,并解散人民力量党,这种压力的另一种表现在于,军方终于打破沉默,公开干预政治,提出要颂猜内阁下台,重新举行大选。
照此下去,泰国的局势似乎容易做出判断,僵持的局面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反他信阵营一方要他信阵营一方下台,而他信阵营一方必然不会退让,反他信阵营一方势必会有更多动作,导致国内动荡局势加剧,军方最终在泰王的支持出现再度出手接管国家,当然,有前车之鉴,他们必然对于重新的大选心有疑虑,所以必然要想办法修改宪法,比如改完全选举制为部分选举制,由泰王指定一部分议员以此来加强泰王及军方对政府的主导能力,这当然是在开历史的倒车,但是在泰国却并非是没有可能的。
两方拉锯的结果,倒下的,自然是泰国国家利益这棵大树,如此折腾,最终受到损害的是泰国的普通民众,但是无论是军方,泰王室,还是街头的反对党们,他们首先考虑是本阶层的利益,而不是整个国家的利益,泰国如果不解决泰王室与军方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的畸型架构,泰国民主就将会继续给我们上演民主被少数人反面操作的示例,泰国难有真正安定下来的一天。
当然,提到了泰国局势,不免要谈到其对中国的影响,小民愿意将泰国局势放在东盟的大背景下来理解,在经济方面,我们希望东盟是一个稳定的市场,以利于双方的贸易往来有更好的发展,在政治方面,如果这个地区政治性组织因为各处成员国内部的问题重重而处于一团散沙的地步,倒也不是什么不可以接受的事情,其实,也可以想见,在没有地区以外的大国深度介入之前,东盟是很难成为一个真正有合力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的。
中国现在需要做的,关注泰国这种动荡的局面是否会损害华人的利益,注意在泰国目前这种复杂的政治纠纷中处理好与两个阵营的关系,避免介入其中,同时我们也要总结泰国的民主试验的经验与教训,为有中国特色的民主体制寻找一条光明之路。(谁为谁狂于2008年11月26日)

-----------------------------------------------------------------------------

● 系列89:关于中国推迟中欧峰会的解读【短评】

26日欧盟发表新闻稿说,中国因为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总统萨科齐将会见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决定推迟原定的峰会。随后,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答记者问时确认了这一消息,而且明确说明因为萨科齐将会见达赖喇嘛,所以中方主动推迟了中欧峰会。
就萨科齐的行为来说,中国推迟中欧峰会是极其应该的,不同寻常的是,这次中国在原因方面没有像以往那样遮遮掩掩,尽量保持低调,而是高调的直接说明原因,并不给萨科齐留下半点面子。
萨科齐不是说会见达赖“不影响中法关系”吗?中国可以用这种高调的方式告诉他,他执意要会见达赖不只影响中法关系,而是非常影响,萨科齐为自己愚蠢的行为不仅仅要付出中法关系倒退的代价,还要负上中欧关系出现波折的责任。
中央这次对萨科齐试图会见达赖一事的高调处理方式,显然也是中国近期高调处理西藏问题的一种必然延续。随着台湾的政党轮替与两岸三通的落实,在短期内台湾问题已经不会牵制我们更多的精力,这时西藏问题就摆上了台面。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就有更多的底气来西藏问题。
西藏问题本来不是一个问题,但是在欧美印三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个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被西方认为是可以有效地牵制中国的牌,西藏问题的实质,不是中央政府与流亡者达赖之间的问题,达赖本身没有任何资格与中央对抗,但是,他找到了支持力量,欧美出钱,印度出地,所以,西藏问题的实质是中国与欧美等国的大国博弈,欧美等国试图通过扶持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来分裂中国抵制中国,如果仅仅将西藏问题看成是中央政府与达赖集团之间的问题,显然会让我们走入歧途的。
萨科齐这个人有点政治家的野心,但是却是一个格调不高的人,尽玩些政客级的小伎俩,他的算盘大家都看得清楚,试图左右逢源,奥运会之前,他杯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要求中央政府与达赖谈判,我们为了追求一个圆满的开幕式,退后一步,现在,在中欧峰会举行之前,他再次高调就西藏问题要胁中国,显然他低估了中国在西藏问题上坚决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决心。
萨科齐在中欧峰会之前发布要见达赖的消息,无非是想迫使中国在峰会中给予某些让步,但是,这次他算错了,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奥运会已经结束了,危机却开始了,中国正处在国际环境最好的时候,萨科齐选择这样的时候与中国叫劲,显然是自讨苦吃。
所以,中国甚至不给萨科齐台阶下,直接告诉他,我不跟你玩了,你喜欢玩就自己玩去吧。
小民一直坚持认为,西藏问题一直是西方手里的一张烂牌,这张牌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中国不想直接打击欧洲的颜面,中国一直没有直接告诉西方这张牌对我没有用,西方的政客们还以为中国真把达赖集团当成一盘菜了。
现在的情形是什么情形,外人从一户人家里拐走一个原本对父母就不孝的孩子,二者勾结起来一起勒索父母,要求分房分地,父母开始一心想孩子好,想妥协一下让孩子回家把问题解决算了,没有想到这伙人胃口太大,父母怒了,这死孩子我不要了,你们爱养你们就养着他吧。
因此,中国已经发出了一个信号,从现在开始,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在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及与达赖关系暧昧之间做出一个选择,中国不会再给予谁左右逢源的机会了,欧洲也好 ,美国也好,印度也好,想要在中国与达赖之间进行双重利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谁为谁狂于2008年11月28日)

-----------------------------------------------------------------------------

先是世界粮食署停止对华粮食援助,接下来是日本停止对华日元贷款,再接下来是英国德国停止对华援助,慢慢会扩展到其它发达国家,终于一天,所以发达国家对华援助都会慢慢取消.
从中国经济发展来看,中国已经世界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两万亿美元,中国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的援助,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让世界各国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一些援助的取消是可以理解的.这种取消大不必理解为对中国的不友好态度,我们倒可以理解为这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成果的一种肯定.
当然,中国必然要清醒的认识,虽然我们在总量上已经是大国,但是在均量上我们仍然是贫穷国家,我们必须要明白自己的定位,如果说前三十年我们一直希望用总量增长证明中国的发展,那么接下来,我们要用均量提高让人民享受到真正的发展成果,在国际上,我们既要争取总量标准的话语权,也要争取只承担均量标准的国际责任,不妨多提人均,少提总量,千万不要飘飘然,以此保证国民的最大利益.

-----------------------------------------------------------------------------

中国再惨保持7%以上的速度还是有把握的,这总比西方的负增长压力相对要少一些吧.大国相争,中国只要保持一个相对速度方面的优势就可以处于相对主动地位.
除非世界重回封闭经济时代,否则,中国的出口大国地位并不会改变,在经济危机下,受冲击最大的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出口商品,中国的出口商品以普通消费用品及基本工业用品为主,所受到冲击相对少一些,虽然出口对中国经常济增长拉动能力下降,并不代表中国出口业就会严重倒退,只是增量变少罢了.
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来说,其实这场危机反而是一次机会,民营企业对于市场的反应更加敏感,他们会将对出口的重视迅速转移到对内需的重视上面,国家在危机状态下多次降低税负,民营企业同样也是受益者.
萨科齐代表法国没有错,如果说他代表欧盟恐怕有许多欧盟国家不同意,至少德国就不喜欢被法国代表,英国与法国的声音也并不一致,等到过了十二月,法国不再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他更加缺乏代表性,另外,萨科齐不是美国的马前卒,他甚至有拉拢中俄革美国的命的想法,不过,中国的外汇储备里最多的是美元,中国还是希望美国先维持着这个局面,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美国有个直来直去不装B的特点,中国觉得与美国打交道更容易一些,法国打着"法中友好"的旗子背后给中国捅刀子的事情已经干得太多了.

-----------------------------------------------------------------------------

危机会持续,但是不至于严重到银行倒闭大面积失业的地步,短期内通货膨胀不会加剧,而远期有可能,如何度过,有以下建议:
1,现金为王,在经济不确定期慎重参与各类投资(这类投资包括:证券投资/房产投资/远期保险投资,当然意外险种医疗险种可以考虑),不把所有的钱都存进银行,保持一定比例的现金存放,不把钱存在一家银行,避免将钱存到一些地方银行或外埠私营银行;
2,就业至上,在此期间,没有百分百把握不要辞职或跳槽,工资不在高低,一定使自己处于就业状态;
3,压缩开支,虽然这与国家刺激消费的思路不符,我还是建议适当压缩不必要的生活开支,不要等到出现情况再去考虑如何减少开支.

-----------------------------------------------------------------------------

中国推迟了中欧峰会,法国取消了中欧经济峰会,今年一年里只有萨科齐一而再,再而三的拿达赖杯葛中国,奥运会前,他以要求中国政府与达赖对话作为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的条件,奥运会之后,他让自己的太太见达赖,现在,他又在中欧峰会即将举行之前高调声明要见达赖,甚至可以说出不影响中法关系这样的无理说法,对待这样一个反复无常的人中国当然要有所表示,而且一定是要让他吃惊的表示,中国这次很直接,在峰会即将举办的时候推迟峰会,就是给这个野心很大,试图做国际政治领袖的法兰西总统一点颜色,让他明白什么是难堪,让他明白他不是美国总统,他还没有对中国指手划脚的资格。

-----------------------------------------------------------------------------

欧洲议会是整个欧洲反华最激烈的地方,这跟在美国国会反华调子最响一样,二者并没有谁追随谁的问题,而且,最近跟美国过不去的不是中国而是欧洲,特别是法国.
至于中国对法国强硬会不会导致损失的问题,我感觉显然已经考虑到后果了,欧洲在与中国的交往中一直以西藏问题做牌要胁中国,中国这次高调出手,是基于长痛不如短痛的考虑,如果中国一如既往,对萨科齐见达赖这件事只是抗议了事,欧洲各国政府及政客们会觉得可以继续用西藏问题来牵制中国,可以继续用这个烂牌与中国讨价还价的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中国直接告诉各国,以后不要再用这张牌了,中国已经不打算在此方面做出任何妥协,要在一个流亡的达赖与庞大的中国市场中做一个选择,哪怕只是表面的选择,在理想与务实的路线中徘徊的英法德等国也应该清楚要选择谁.
几件事一起看,美国正处在总统交接时期,中国一边增持美国国债,一边大量购买英国的股票,然后告诉法国,你不要再做我不喜欢看的事情.

-----------------------------------------------------------------------------

● 系列90:一点感想,写在浏览量突破百万之后【评论】

如果不是网友提醒,都没有注意到这个帖子的浏览量已经超过了一百万,值得开心的是这样一个数字,更值得开心是大家可以这个帖子里真诚而理性的交流。
一年多以前,小民发了这个帖子,只是想把自己对国际时事的一些看法发布起来,与国观网友做一个交流,没有曾料到,这一写下来,专门评论达到了90篇,对网友问题的正式回复超过了600个,评论及回复的总字数超过了50万,这得益于天涯版主与各位网友的支持,在此对大家表示深深的感谢!
在这样的时候,小民把之前的几处回复内容综合起来,发表一些个人的感想,与大家交流,希望我们可以在用一个更理性的态度看待今天的中国,看待与中国有关的一切。
先来说小民如何看待中国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问题太多,而且不好解决,小民认为,这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太大,国土大、人口多、民族多、信仰多,各地差别很大,情况复杂。新加坡的总理要视察国家,一天就可以将全国转上好几遍,中国的总理要视察全国,即便一天能视察完一个县,将全国的所有县都视察完还需要五六年的时间。中小型国家要觉得什么路子好,立马可以全国推动,中国不成,国家这么大,还要考虑这个路子是不是会有反作用,比如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制造业的科技含量,这件事看起来很美,但是在中国如果全面实施却不现实,因为这会导致就业岗位大量减少,导致缺乏技能培训的低端劳动者大量失业,从而有可能导致社会动荡。正是因为中国的情况太复杂,中国做任何事情往往都要选择地区试点,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我们就是这样一路试点过来的,先试点再推进,对于要在全国推行的东西需要一步步调研一个个试点一层层传达一层一层落实,这必然导致动作缓慢,但是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或许会错失更大发展机会,但是却可以保证效果在可控范围之内,对于大国而言,稳定是重于一切的。如果我们一定要绕开这个环节,强令全国立即推行,必然导致大量负面问题出现。
小民认为,我们可以将国家比喻成一艘船,新加坡这样的小船稍微用一点力就可以迅速启动并可以在行驶中很容易掉头保持正确的方向,而中国则是一艘航空母舰,要启动就得一些时间,在行驶中如果发现前方情况不对,掉个头也需要许久的时间。大船的唯一好处是,这艘船一旦启动了,就具备了抗击风浪的能力,一般的风浪可以让小船翻船,却影响不到大船的前进。
小民认为,我们看待中国问题,要注意从两个角度,一是从现实的角度,看看与世界同类国家横比,我们现在的表现如何,一是从历史的角度,看看其它大国在建国六十年时达到一个什么程度,看看中国历朝历代在新政权建立后六十年左右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而我们现在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这样的比较才有利于我们做出客观的判断。
小民认为,我们看待中国的问题,既要承认问题,又要看到进步,我们需要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小民在前面的回复中曾提到了印度令人关注的一个方面,这个国家在国内社会问题重重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又何尝不是,与印度相比,我们除了要面对国内各种问题的制约,还要面对比印度差许多的国际环境,印度可以在美俄欧那里得到的,是中国所不敢想象的,但是中国就在是这样的环境中实现了快速了发展。我们看到今天中国问题缠身,这影响了中国的发展,但是我们有没有考虑如果有一天我们将这些问题给妥善解决了,岂不是为中国的发展进一步增加了动力?
接下来,说说小民是基于什么对时事进行预测的。
自从在国观开帖之后,小民在各种评论中对于一些时事的进展做了几十个预测,目前而言,基本准确,只有一个有一定的偏差,那就是曾预言民进党败选之后可能会进入苏贞昌时代,但是陈水扁的功力显然超出我的想象,他居然在弊案缠身的情况还有能量继续绑架民进党,使得清流出身的苏贞昌在短期内无法获得更重大的影响力,无法成为民进党的主导者。
那么,小民是基于什么来做这些预测的呢?
其实并不在于小民有多么强的预见能力,而是因为我的判断尽量建立在大势而非个人的主观愿望或个人好恶上,比如有网友期待发生战争,就预言台海必有一战,中日必有一战,中越必有一战,美国必定会对伊朗动手这样的预言,这种预言并没有全面考虑实际情况,在今天的历史情况下,发生战争是一件成本极其巨大的事情,除非有其它的解决办法,一般情况下是很难发生的,尤其是大国之间。
大势是什么?
中国的大势是国家实力不断提升,虽然社会问题众多,但是目前还处于可以控制的范围,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有信心有能力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解决国内问题,有信心有能力通过和平而非战争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小民的许多评论中涉及到了台湾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台海地区的大势也有一个了解。小民认为,台海之间大势包括软硬两方面:软的方面,两岸的历史文化联系从来不曾割断,也无法割断;硬的方面,中国大陆的综合实力在不断增强,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日益紧密,台湾没有可能在与大陆割裂的情况下获得未来的发展。这个大势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无法改变的,那么台湾真正“独立”就是一件没有可能实现的事情,事实上,台湾问题的终极结局从来就不是“统独问题”,而是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以什么条件与大陆统一的问题。
世界的大势是指美国在经历了自二战开始的鼎盛时代之后,正在慢慢失去独霸全球的能力,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多个大国之间的互相牵制制造出一种新的平衡状态,美国已经没有足够的勇气与底气发动新的大规模的战争,而其它国家一方面还不足以拥有全面挑战美国的实力,一方面则慢慢增强自己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另外,关于世界的大势,我还要说关于一只手的力量,市场有一只手,调整着世界经济的不平衡,那么,在国际政治上同样有一只手在调整着世界政治的平衡。举个例子,关系紧张的印巴先后成为有核国家,我们可能担心他们会因为擦枪走火导致核冲突出现,但是实际上他们在成为有核国家之后,双方关系反而有所缓和,因为双方都明白继续紧张的代价可能会是整个国家灭亡,这是任何一方都不愿意看到的。二战之后,人类社会数次面临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但是都没有发生,原因很简单,如果再发生世界大战,绝不会以常规战争作为结束,而核武一旦介入战争,那么战争中就不会有真正的胜利者,人类社会就会自我走向灭亡,正是基于这个理由,小民不认为印巴之间会在短期之内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这可能也是小民最新的一个预测。
最后,要说一下小民对国家未来走向的判断,小民还是坚持乐观的态度,请相信,这次危机对中国的冲击虽然巨大,却提供了一个让整个国家稍微喘息然后重新冲刺的机会,浏览这个帖子的每个网友都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中华民族走出低谷正向最高处进发的伟大时代,无论我们对现实有如何的不满,我们都可以在有生之年见证中华民族进入到数百年以来最强盛的一个时代,北京奥运会只是一个开始,跨过了台湾海峡之后,我们又将重新迈入世界舞台的中心。(谁为谁狂于2008年11月30日)

-----------------------------------------------------------------------------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