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伟人 > 正文

一代斗士毛泽东●第十四章 出兵朝鲜

2009-12-04 13:10 伟人 ⁄ 共 4866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正在百废待举的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事情发生了。

中国的邻国朝鲜战争爆发。战争的起因是这样的。

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首相金日成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轻举妄动,越过三八线大举向南挺进。约20万兵力以200多辆苏制坦克为前导,以重炮部队为后盾,并且在空军的掩护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南朝鲜。南朝鲜抵抗力量节节败退。

作为盟国,美国迅速作出出兵的决策。美国的传统一向是:一旦我们的军队投入战斗,全国必将动员所有的人力和财力投入战斗,直到胜利——决不僵持或妥协。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美军武装援助南朝鲜。同时,命令美海军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以阻止中共对台湾的任何进攻。

在台湾的蒋介石也迅速而慷慨地提出要派遣军队去参加朝鲜的联合国队,以此想反攻大陆。当时,国民党在台湾拥有50万兵力。但美国没有同意,因为美国认为这样会危害台湾的防卫力量。当时海峡两岸军事力争正在对峙。

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亚洲的事务应由亚洲人民自己来管,而不应由美国来管。美国对亚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亚洲人民广泛和坚决的反抗。”他号召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美国政府凭借其经济实力和军事优势,过分低估中国的决心和力量,认为中国出兵参战的可能性很少,中国军队装备落后,不足为患。

正当北朝鲜军队全线推进,已进攻到南朝鲜最南的城市釜山。美国精心选择一个大胆计划。9月12日,美军在南朝鲜第二大港仁川成功登陆。美军用北面的第10军团和来自南面的第8集团军约7万多兵力在230艘舰艇和500余架飞机的支援下,有效切断了北朝鲜的补给线和后退之路。由于供应、指挥和交通联系都已断绝,北朝鲜军队腹背受敌,溃不成军,大批官兵投降或被俘,在一个月内,俘虏总数上升到13万人之多。

之后,美军又乘胜追击,迅速越过三八线。10月1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向金日成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朝鲜人民军“放下武器,停止战斗,无条件投降。”北朝鲜首都平壤危在旦夕。

朝鲜告急!金日成告急!

10月1日,毛泽东收到了金日成的加急电报,请求中国给予特别援助。

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立即召集会议。毛泽东说:“朝鲜的形势很严重哟,现在不是出兵不出兵的问题,而是马上就要出兵,早一天晚一天对整个战局极为重要。”当时对出兵朝鲜,争议很大,大多数人反对出兵。确实这时的新中国成立刚一年,经济恢复才开始,长期战争的创伤需要休养生息。财政状况十分困难。国内还有部分边远地区和沿海岛屿尚未解放,约有100万国民党残余部队和土匪尚急待肃清;美国第7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怕出兵朝鲜而导致沿海防卫空虚;广大的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新政权还不巩固。加之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还相当落后,特别是海、空军力量十分薄弱。林彪认为:美国是最大的工业强国,军事装备高度现代化,1个军就有各种火炮1500门。目前,我军装备太差,一个野战军仅有几十门大炮,还不抵美军一个团的兵力,且入朝作战既无空军掩护,又无海军支援,与美军作战风险太大。他说,估计至少要集中5倍、甚至6倍于敌的兵力才能取胜。高岗则认为,中国打了20多年仗,再打只怕经济负担不起,而且我军装备落后,如果没有3倍到4倍于敌的炮兵和装甲车是顶不住的。因此还是以加强东北边防为主为好,以免“引火烧身”。

可毛泽东似乎已下定决心要出兵,他认为,我们现在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是很严重的,美国的好战分子也料定我们有严重困难,不敢参战,料定我们怕他们,所以,才对我们的多次警告当耳边风……他美国依仗什么?还不是仗着飞机大炮,还有哪个不得了的原子弹!我还是那句话,战争的决定因素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而是人!

在毛泽东的头脑中,美国人企图从朝鲜、台湾和印度支那袭击中国的观点变得具体化了。华盛顿的许多行动,都促使他这样想,在随后的15年中,毛泽东都是以这个为角度来看待亚洲问题。

当有人问美国远东军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中国干预的可能性”时,麦克阿瑟肯定的认为:“我们无敌的空军具有随时可以摧毁鸭绿江南北进攻基地和补给线的潜在威力。所以本人估计是,没有任何一个中国指挥官会冒这样的风险把大量兵力投入已被破坏殆尽的朝鲜半岛。这样,他们要冒由于给养短缺而毁灭的风险实在太大了,我预言中国共产党人决不会介入朝鲜战争。而且中国生活水平是如此之低,资本积累已被战争消耗得如此彻底,以致人民大众已处于绝境。”他要总统杜鲁门放心,中国人决不会做出那么荒唐可笑的事情。

可是,麦克阿瑟错了。他不了解中国,更不了解毛泽东。他可能是个优秀的军事家,却不是政治家。

事实也正如此,此时的毛泽东正密切关注着朝鲜战争。

毛泽东开始考虑派林彪出任援朝总司令,但林彪觉得打这仗没把握,以身体虚弱多病,怕风、怕光、怕声音,需要养病为由拒绝了这份差事。毛泽东只好找到彭德怀,彭知道毛已下决心出朝参战,临危受命。毛泽东高兴地说:“抗美援朝我是积极分子,你百分之百支持我,看来这一仗是非打不可,将来全国人民都要积极支持抗美援朝战争。”毛泽东还认为,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者的一场较量不可避免的观点来看,迟早要打,晚打不如早打,打烂了,还可以再建设。

10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但以什么名义出兵为好,毛泽东准备用“支援军”的名义出兵,他决定征求一下民主人士的意见。当时中国民主建国会领导人黄炎培说:“有个问题要考虑呀,自古道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个仗就不打了。支援军,那是派遣出动的,谁派出去支援?国家吗?我们是不是要跟美国宣战”毛泽东认为有道理,遂拿出笔将“支援”两字划去,改成“志愿”,接着说道:“我们不是跟美国宣战,不是国与国宣战,我们是人民志愿军的嘛。这是民间的事,人民志愿去朝鲜帮助朝鲜人民,而不是国与国的对立。当日,毛泽东就发出了《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命令》。

原商定苏联方面出动空军部队,配合中国军队入朝作战。但苏联方面突然变卦,斯大林担心有诱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不想卷进战争中去。毛泽东很恼怒:“你看苏联方面迟不说,早不说,单等我们将令一下,他才说。让我们把话说出去,无法收回”。这样中国军队只有暂缓出兵。

说是这么说,10月13日,毛泽东还是下了最后决心,不管苏联方面的不合作,毅然决定单独出兵。毛泽东好战的个性再一次被激发。

政治局商量结果认为:我军出兵到朝鲜有利。不出兵,让美军压至鸭绿江边,国际国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毛泽东说:“我认为应该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不管苏联出不出空军,中国也要打。”

此时正在苏联访问的周恩来对斯大林说:“毛泽东和政治局刚刚拍来的电报,我们中央再次作出决定立即出兵朝鲜”。斯大林一愣。但后来,斯大林还是改变了态度,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64个陆军师、22个空军师的武器装备。

10月19日黄昏,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秘密入朝。至22日,志愿军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和四十二军全部进入朝鲜。同时,中央军委又调动第五十军、第六十军作为预备队,于10月底开始入朝。入朝志愿军兵力达30万人。之后,毛泽东又调兵遣将,十六个军的56个常规陆军师总数为49.8万的兵力,还有地区性的勤务部队37万人,合计总数为86.8万军队也从华中向北集结,并源源不断地开赴朝鲜。

此时的麦克阿瑟才如梦初醒,真正确定中国已出兵朝鲜。而且,出兵之快、之多,都令他大为惊讶。

中国军队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并将可能增援的部队大量集中起来,一支有大量后备力量和充足的补给作为后盾。

首战,鸭绿江战役中,美军就伤亡近13000多人。但美军利用空中优势,昼夜不停地大规模的轰击鸭绿江的补给线。

麦克阿瑟认为:赤色中国,缺乏工业生产能力,以致无法充分供应进行现代战争所必需的许多应急物资。目前,它缺乏制造工业和用以生产、维持和使用海空军所需要的哪怕是中等的原料。它也无法供应在地面战斗中取得胜利的军需品、坦克、重炮以及应用于军事方面的其他精密科学装备。纵使他们以狂热的勇气或者不顾大批生命损失无济于事。

美国总是过分估计自己的经济和军事优势。而毛泽东则相反,他认为:“决定战争胜负是人而不是物”。

战争之初,斯大林曾预言:美军在朝鲜必被歼灭。

毛泽东一直关注着朝鲜战事,大到战略决策,小到战术部署,可说亲自指挥。第一阶段的作战方针,毛泽东确定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敌后游击战相结合。这样志愿军按照毛泽东的“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之方针”。

与此同时,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相互结合,三套锣鼓一起敲,搞得有声有色,把全国人民的革命激情都动员起来了。“抗美援朝”的口号响彻全国。

为了制裁中国,1950年12月,美国政府把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作为“侵略”,宣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全面封锁和禁运。1951年2月1日,五届联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侵略者”的决议。5月18日,五届联大又通过了对中国实施全面封锁禁运的决议,该决议“建议每一个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禁运武器、弹药和战争工具、原子弹材料、石油、具有战略价值的运输器材,以及对制造武器、弹药和战争工具有用的物资。有43个国家接受了这一决议并积极地加以实施”。直到1971年4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政府宣布结束美中两国之间禁止贸易法令,达20年。

朝鲜战争给毛泽东和斯大林的关系注入了活力。苏联开始援助大量的军火。随着斯大林学会了尊重人,毛泽东倒学会了怀疑人。毛泽东认为俄国人是小气的,志愿军在朝鲜使用的每一支俄国枪和每一颗俄国手榴弹,中国人都是一分不差地按市场价格付钱的。

1951年3月1日,毛泽东致电斯大林分析了前线战况,提出:朝鲜战争有长期化的可能。为了粉碎敌人对我进行消耗战的企图,决定志愿军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即将先后入朝的部队分为三番轮流作战,以坚持长期作战,达到逐步歼灭敌人之目的。鉴于美国坚持继续作战,美军继续获得大量补充并准备的形势,毛泽东变更了入朝之初的战略意图,明确提出:“我军必须准备长期作战,以几年时间,消耗美国几十万人,使其知难而退,才能解决问题”。

从1951年7月起,朝鲜战争进入了边打边谈的阶段。毛泽东在一次全国政协常委会上,说:“谈还是要谈,打还是要打,和还是要和。为什么和还是要和呢?因为长期打下去对美国很不利。一要死人;二要用钱;三他们国际国内都有难以克服的矛盾;四受制于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总之,对美国来说,大势所趋,不和不利。”

1953年7月27日,在“三八线”以南的板门店,美军和中朝方面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朝鲜战争结束。这一天,毛泽东显得特别高兴,放开喉咙唱了一嗓子京剧,这是他每次胜利后特有的抒发欢快的一种方式。

毛泽东早期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40年代后期,他在一系列得心应手的运动战中打败了蒋介石800万军队,如今抗美战争它用阵地战又打败了强大的美国。

当然,历时3年零32天的战争使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仅1951年6月到1952年5月,就由人民捐献了可以购买3700多架飞机的款项。毛泽东在1952年说:去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费用和国内建设的费用大体相等。据初略统计:国内用于这次战争共消耗各种物资560万吨,开支战费人民币60万亿元(旧币)。死伤36万余人。

美国也有39万士兵伤亡,损失飞机12000架、舰艇250余艘,坦克2600多辆、汽车13000多辆。战争期间,美国除以15个国家组成“联合国队”外,还调用了自己三分之一的陆军、五分之一的空军和近半数的海军。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一切最新式武器,消耗战争费用200多亿美元,作战物资7300万吨以上。

毛泽东最寄希望的儿子毛岸英也战死在朝鲜。

一场战争,一场没有胜负的战争。美国,这个永不服输的国家,最后也不得不承认:在一个错误的地点,与一个错误的对象,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原文博客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