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历史·地理 > 正文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十五)

2012-03-09 16:20 历史·地理 ⁄ 共 5495字 ⁄ 字号 评论 1 条

    通过“历法之争”,康熙认识到传教士所具备的科学价值,因此大胆起用传教士。他命南怀仁修订历法、制造火炮、疏通河道,为清廷统一台湾、平定三藩和抗击沙俄侵略,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康熙是最熟悉西方科学的一位。对其影响最大的要数汤若望和南怀仁。南怀仁(1623-1688)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毕业于鲁汶大学,受过系统教育,熟知天文地理,长于数学、机械。1659年至中国陕西传教,一年后至北京协助汤若望修订历法,经过历狱风波后得到康熙重用。南怀仁执掌钦天监后,做的一件大事是改造古观象台,添置天文仪器。他参考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设计,同时结合中国造型艺术,亲自监造了六座青铜仪器(纪限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赤道经纬仪、天体仪、象限仪),至今仍陈列在北京古观象台,堪称艺术杰作。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十四)

西洋火器——南怀仁与戴梓之争

    1673年(康熙12年)11月,吴三桂因康熙削藩在云南发动叛乱,迅速波及南方六省。随后,陕西提督王辅臣、广东尚之信等也相继反叛,动乱扩大到广东、江西和陕西、甘肃等省。南怀仁奉旨监造火炮用于平乱,在1674-1676年间,共制造木炮和红衣铜炮132门。此时一位中国火器天才——戴梓(1649-1726,杭州人)横空出世。此人自幼喜好火器,其父戴苍擅长军械制造,也是著名画家。清军在浙江围剿耿精忠部时,戴梓向康亲王献上“连珠火铳”,可称世界最早的半自动枪械,可装弹28发连续射击。平定三藩后,康熙召见戴梓,授其翰林院侍讲官职。1681年,南怀仁制成铜炮320门,用于对沙俄作战,在雅克萨攻城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康熙钦定名为“神威无敌大将军炮”。由于南怀仁向士兵传授了新的西式瞄准法,发炮的准确率大大提高。南怀仁因此被加封工部右侍郎职衔。

    1686年(康熙25年),荷兰使臣向康熙进献蟠肠鸟枪(有直线膛线的来复枪)夸耀武力。按照康熙的旨意,戴梓很快仿制了10枝,康熙将仿造的枪回赠给了荷兰使者。以当时的技术,能造出有膛线的枪管,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此足见戴梓的才能。1687年,康熙为对付噶尔丹叛乱,命南怀仁制造“子母炮”(改进自明朝的佛朗机炮)。这种炮射出的不是实心铁弹,而是可以爆炸的霰弹。南怀仁花了一年时间都未能研制出来,才让戴梓接手。而戴梓仅用了八天就造了出来。康熙亲率众臣观看试炮,该炮由1门主炮和4门子炮组成,炮身长1.8米,总重120斤,装在4轮平板车上,可发射开花霰弹,威力较大(现藏于山海关博物馆)。康熙对此大加赞赏,赐名“威远大将军炮”,并将戴梓的名字刻于炮身。这件事让南怀仁颜面大失,给戴梓的命运埋下了祸根。

    1689年(康熙28年),康熙为平定噶尔丹叛乱,命南怀仁铸成武成永固大将军炮61门。1691年设立八旗火器营,每营装备子母炮五尊,士兵持鸟铳一支(后规定汉人军队不得装备子母炮)。大量装备火器,对清廷平定叛乱起到了重要作用。从康熙十四年到六十年(1675-1721),清政府所造铜炮、铁炮达 905门,其中半数由南怀仁监造。而戴梓因遭南怀仁嫉恨,下场凄凉。康熙30年,南怀仁勾结已经降清的张献忠养子之子陈宏勋,诬陷戴梓暗通东洋(日本)。戴梓全家被康熙流放至盛京(沈阳)长达30年;直到康熙60年才获得特赦,最终还是病死异乡,终年78岁。康熙时期是满清火器发展的一个顶峰,而技术却多为西洋传教士和汉人掌握。外国人可以随时赶走,汉人却不行。出于防范汉人的目的,戴梓有这样的下场也就不奇怪了。

传教士入华——别有用心的欧洲人

    在清代帝王中,康熙无疑是个聪明的皇帝,也是对西方科学接触最早、了解最深的一个。他之所以学习西方科学,仍然是出于政治需要。在封建时代,历法是关系社稷存亡的大事。研究历法,要从数学入手;精于数理天文的南怀仁,便成了康熙的启蒙老师,给他讲授几何学和天文学。南怀仁还将《几何原本》译成满文,作为学习教材(《几何原本》最早于1606年由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利玛窦翻译了前6卷,后因徐光启父亲病逝要回家守孝,利玛窦病逝而中断了翻译工作。后9卷直至 1856年才由李善兰翻译完成,中间相隔了250年)。康熙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与对欧洲传教士的宽容态度,应该说与南怀仁有着直接关系。

    南怀仁的目的也并不单纯。实际上罗马教廷在派遣传教士入华时,便将传播科技与传教结合,作为渗透他国的手段。以西方相对先进的科技来拔高宗教文化的优越性,掳获帝王的欢心。为了给康熙讲授地理知识,南怀仁在1674年绘制了一份《坤舆全图》(世界地图),用经纬线和圆锥投影法绘制出东西半球、五大洲、赤道、海洋气候等西方地理观点。1676年5月,俄国派遣使臣至北京,南怀仁充当两国谈判翻译。为了开辟欧洲经俄国至中国的传教通道,南怀仁在寻找获取俄国支持的机会。他借谈判之机,将大量清廷情报泄露给俄国人,9月俄国使臣回国时,南怀仁给沙皇写了一封信,强调为了天主教的利益,他愿意为沙皇效劳,还将《坤舆全图》送给俄国。此后中俄关系日趋紧张,直至爆发战争。

    由于南怀仁日渐老迈且身单力孤,1678年,他发表告欧洲耶稣会士书,希望欧洲派遣更多的传教士来华。为了回应南怀仁的要求。1685年3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赴华传教团,从布雷斯特港启程,经泰国至中国。这批传教士共六人,分别是洪若翰(又名洪若)、张诚、白晋、李明、刘应和塔查尔,他们在行前都被授予“国王数学家”的称号。但因途中遇到风暴和葡萄牙的阻挠,直至1687年7月,传教团才抵宁波,遭到浙江巡抚的诘难。后来在南怀仁的斡旋下,康熙下令准其入京候用。1688年1月28日,南怀仁在北京病死,终年66岁。2月7日,传教团终于进入北京。11月28日,法国传教团受到康熙召见,他们带了 30件观测仪器和书籍作为见面礼,康熙因此龙颜大悦。张诚和白晋被留在朝廷之中,担任康熙的科学顾问,其他人被允许到各地去传教。他们很快学会了汉语、满语。

    几乎与此同时,1687年7月5日,英国人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成为人类科技史上划时代的事件。1688年11月,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议会制战胜了君主王权,完成了世界历史上最关键的国家转型,法国也成为英国头号敌人。1689年,17岁的俄国沙皇彼得一世掌握实权,俄国踏上了从农奴制向近代国家转型的征程。中国与西方的近代国家转型竞赛,以欧洲人先拔头筹。也是在1689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欧洲进行大规模扩张,遭到英国、荷兰、神圣罗马帝国(德国前身)的联合对抗。经过长达9年的战争,法国被迫与各国停战言和,放弃了对外扩张,并因此欠下巨额债务,但保住了欧洲强国的地位。路易十四(1638-1715)是与康熙同时代的君主,统治法国长达72年,居世界之最。在他手里,法国实行君主独裁、推行重商主义、贩卖黑奴、对外扩张、建立皇家科学院、发展科学艺术,使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而法国强势的君主独裁制,使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比英国晚了整整一个世纪。

    法国派传教士入华的目的并不单纯。为了绘制地图,法国向各个国家派遣间谍,唯独难以渗透至印度和中国。借着这次机会,路易十四将勘察人员伪装成传教士派至中国,并提供经费和仪器。这些人其实根本没有宣誓入教,因此遭到在华传教士的抵制。但这批人在科技上确实有学识,因此很快得到康熙赏识。1689年6月,中俄进行尼布楚谈判,精通拉丁文的传教士张诚(法国人)、徐日升(葡萄牙人),随同索额图的使团,作为谈判翻译,代表中方与俄人沟通。为了防止俄国支持准噶尔叛乱,康熙将尼布楚谈判底线定在尼布楚河,不行就退至额尔古纳河,而俄国人的底线是尼布楚河。出于与南怀仁同样的目的,张诚、徐日升借机向俄国人泄露了中方谈判的底线,导致中方在尼布楚条约中作出了过多的让步。最终以额尔古纳河(今中俄国界线)分界,相差了至少1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是这个结果仍在康熙底线之内,张徐二人仍然得到重用。此后数年,徐日升、张诚等人奉命每日轮班进宫,向康熙系统地讲授算术、几何、天文、乐律等西方科学知识,每天学习时间长达几个小时。

皇帝科学家——拿学术当成统治工具

    即使对于传教士来说,康熙的勤奋好学也让人惊讶。康熙这样做,在个人兴趣之余,还有更多的政治动机。在满族初入中原之时,他要用西方科学向汉族大臣们炫耀,让汉臣们看到:他是个多么有能力有智慧的皇帝,满人也并非“蛮夷”。1689年初,康熙第二次南巡,在南京观星台与理学名臣李光地等人问对。康熙事先派人向洪若翰等法国传教士请教有关天文问题,做了精心准备,然后以问倒汉官显示其博学多识。1692年初,康熙把大学士等重臣召至御前,讲授乐律、算术的关系,还涉及天文历法以及河道水流量的计算。如此还没有尽兴,他又命人取来日晷,用笔划出正午时光影应该的位置,众臣一直在日头下等到正午,以检视皇帝的预测,果然吻合。这些手段,无不是为了显示康熙的才学。

    1692年2月,康熙发布容教令,准许天主教在华传播。当年冬天,康熙染上疟疾,御医们束手无策,在外传教的法国人洪若翰和刘应献上金鸡纳霜(奎宁),治好了康熙的病。作为感谢,康熙把皇城内的一处住宅赐给了法国神父。在康熙的支持下,白晋、张诚还在皇宫内建立了“药物实验室”,进行西医试验,甚至对熊进行解剖。同年,白晋奉命出使法国,回国时又带回了巴多明、雷孝思等8位神父。此后又陆续来了几十个法国人。这些人来华自然是有目的的。1708年,在法国人的建议下,康熙启动了一项大型勘测工程,绘制《皇舆全图》。由雷孝思、白晋、杜德美等法国人,携带仪器勘测中国各省地形,并绘制成地图。这些外国人足迹踏遍云南、贵州、台湾、西藏、朝鲜等中国全境,历时10年完成全国总图,总共32幅,标有精确经纬度。即使连欧洲都没有进行过如此大规模的测量工作。这些涉及国家军事机密的地图,随即就被法国人带回了欧洲。路易十四的目的,终于在康熙鼎力支持下达到了。

    1713年五月,在张诚和白晋的建议下,康熙指定皇三子胤祉,在畅春园组织成立“蒙养斋算学馆”。蒙养斋的任务是专门从事天文观测,以及编纂《律历渊源》等大型历算著作。这个机构算是清朝最早的御用科研机构。《律历渊源》是一部大型天文数学乐理丛书,共100卷;分为《历象考成》42卷,介绍历法;《律吕正义》5卷,介绍西方五线谱编法;《数理精蕴》53卷,系统介绍算术、代数、几何、三角。为了编纂这部丛书,康熙将全国最优秀的天文数学家都找了过来,包括梅珏成、陈厚耀、何国宗、明安图等人,编纂时间长达10年。除此之外,康熙还主持编修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明史》等共计60余种,2万余卷图书,目的无非是炫耀其文治武功。由此看来,康熙时代的科学活动好像是轰轰烈烈,但是这些活动并没有推动社会发展,最终也以偃旗息鼓而告终。1722 年12月20日深夜,康熙病死于畅春园,终年68岁。七天后,皇四子胤禛继位,年号雍正。雍正上台后,实际组织科学活动的皇三子胤祉受到打击,被发配去给康熙守陵,后被削去爵禄,幽禁于景山。科学研究也就在政治斗争下,人亡政息,成了一块无人打理的田地。需要指出的是,在康熙统治的61年里,中国没有出现一位有代表性的科学家。欧洲人传入中国的科学思想,被当作满清皇室的玩物,锁入深宫大院之内。皇帝的独断专行,扼杀了中西方科技文化交流。中国自明朝末期出现的科学萌芽,就此断送。而西方近代科学,已经绝尘而去。作为参考,我们不妨看一下明清以后中国和世界各国在学术发展上的历程:

    1442年北京建天文观象台,1526年王艮始创泰州学派,1578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1590年潘季驯著《河防一览》,首创束水攻沙论;1592 年程大位著《算法统宗》,1596年朱载堉著《律吕精义》,1596年屠本畯著《闽中海错疏》,研究海洋生物;1597年赵士桢著《神器谱》,论述军用火器;1598年汤显祖著《牡丹亭》,1606年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1616年闵其伋发明雕版分色套印法,1621年茅元仪著《武备志》,1627年王徵译著《远西奇器图说》,首次系统介绍西方力学机械原理;1631年计成著《园治》,1637年宋应星著《天工开物》,1639年徐光启著《农政全书》,1642年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1642年吴又可著《瘟疫论》。

    1603年(万历31年)教廷宗座科学院在罗马成立(意大利林琴科学院前身)。
    1652年(顺治九年)利奥波第那科学院成立(德国科学院前身)。
    1660年(顺治17年)英国皇家学会在伦敦成立,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批准设立。
    1699年(康熙38年)法国皇家科学院在巴黎成立,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批准设立。
    1713年(康熙52年)清宫设立蒙养斋算学馆,编译历算书籍,康熙死后消亡。
    1724年(雍正二年)俄罗斯科学院在圣彼得堡成立,沙皇彼得一世批准设立。
    1739年(乾隆四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成立,瑞典国王弗雷德里克批准设立。
    1742年(乾隆七年)丹麦皇家科学院成立,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六世批准。
    1808年(嘉庆13年)荷兰皇家科学院成立,荷兰国王路易拿破仑批准设立。
    1863年(同治二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成立,美国总统林肯批准设立。
    1879年(光绪五年)东京学士会院成立(日本学士院前身),明治时期设立。
    1928年(民国17年)中央研究院在南京成立(中国科学院前身)。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十六)

目前有 1 条留言    访客:0 条, 博主:0 条 ,引用: 1 条

    外部的引用: 1 条

    •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十六) « 求索阁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