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7 18:50
⁄ 生活·感悟
⁄ 共 1952字
华夏文化,和其他文化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文化体系的根基,都锚定在天文和历法之上。不仅春节,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是和天文历法有关的。最直观的来说,年,岁,季,时,节,气,候,这些字都是历法术语。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三气为一节,二节为一时,四时为一岁。节气,季节,气候等等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词,就是这么来的。
年,岁,载,都是指一年的意思,也就是岁名。这几个岁名之间的区别,在于不同时代的不...
中国文化, 春节, 至道学宫阅读全文
2016-01-29 12:32
⁄ 生活·感悟
⁄ 共 4262字
人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以及万物的存在,又到底有什么意义呢。这是人们最常思索的一个终极追问。很多人,为了给这个问题找到解答,耗费了一生的心力穷经皓首的去求索。许多人似乎认为自己找到了的答案。可是,每一个人找到答案却都不一样。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是最终极的问题,那么答案应该是唯一的,不以人的立场、禀赋和倾向性而转移。也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找不到答案的人,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的前提下,却浑噩的活了...
至道学宫, 道德经阅读全文
2016-01-18 18:30
⁄ 生活·感悟
⁄ 共 2895字
人生的问题,林林总总,似乎说不清也道不尽。实际上,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生死。弄明白了生死问题,其他问题,也都不再是问题。或者说,人之所以痛苦烦恼与困惑,大部分的原因在于没有理解生和死。
既然谈到了要理解生死,首先一点,要诚实,不可以对这个问题弄虚作假,引入虚妄的死无对证的假设来自欺欺人。在忠实于自己心智的前提下,然后才能谈生死。大部分人谈论生死,都选择了自欺欺人。用虚妄的彼岸之物把生...
至道学宫, 道德经阅读全文
2016-01-08 05:41
⁄ 生活·感悟
⁄ 共 1112字
道不为而成,天下无事而取。这是前面两章所讲的道理。道无为,万物自成;圣人无事,百姓自安其事。
在道家思想里,心只是物的映像。一事一物,而生一心一意。在《黄帝阴符经》一书里面,就提到了心与物之辨:“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关于道家思想里的心物之辨,这就说的很具体了。
圣人执大象,事无事,无身无己。所以,对于圣人来说,那就是无事无物,而生无心无意。这就是圣人无常心。
以百姓心为心。道以万物之成为己成...
至道学宫, 道德经阅读全文
2016-01-03 17:27
⁄ 生活·感悟
⁄ 共 1138字
道者,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这三句话,分别讲的是闻道,明道和成道。本章接着上一章,继续更加深入具体的阐述道不为而成的道理。
为学日益,说的是,如果是要去了解天下万物的道理,那么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都能学到新的知识,这是没有穷尽的。学习这些知识,对于了解具体的事物而言,它好像每天都能让人有所增益。而对于为道而言,这些知识却是其知弥少。因为越是学习这样的知识,那么就越来越不可能闻道。
为道日...
至道学宫, 道德经阅读全文
2016-01-02 12:26
⁄ 生活·感悟
⁄ 共 1058字
前面一章,讲了“知足之足,常足矣”的道理。只有道,才是足全的,天下万物莫不由其而出,莫不赖其而成。任何事物,了解了它是怎么来的,才能对他了如指掌。
如果只拘泥困宥于一物,那么对于另一物便是无知的。此一物,成一名,为一知;彼一物,亦成一名,为一知。以此一知,不可知彼一知,因为由此一物,不可通彼一物。天下万物,无有穷尽,如何才能穷尽并掌握它们呢。如果用这个思路,是不可能实现的。
只有从具体的有形的物中...
至道学宫, 道德经阅读全文
2016-01-01 14:25
⁄ 生活·感悟
⁄ 共 1213字
上一章讲,清静为天下正,天下正,即说明天下有道。在道德经里面,正用来说明天下有道;病,则就是不正,用来说明天下无道的种种表现。
正,上面的一,指天。一下面是止,人止于一故能行合于天,也就是说人的一切行为要以天为准则。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里,天人关系,一直都是所有华夏思想里面,最基本的出发点和依据。它是其他各种关系的总纲。
守于一则能止,止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同于大通。
侯王治理天下,是以天下为...
至道学宫, 道德经阅读全文
2015-12-31 16:59
⁄ 生活·感悟
⁄ 共 1723字
上章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个知足,并不是说欲望得到了满足之后的某种状态,而是以无欲之欲得见大道。入道守之,便可以知止,不复再为纷乱碎末的事物所诱因所充塞,以至因为欲得甚爱,而使大道亏。
爱之所以成,是小成之成,虽然成了一些所好之事物,却亏了道。得到的只不过是一些道演化出来的一些纷纭细碎的末节之物。但是因为沉湎于此中,却丧失了根本的大道。
道之所以成,爱之所以亏。道成之成,则是大成。抱道守一,...
至道学宫, 道德经阅读全文
2015-12-17 18:23
⁄ 生活·感悟
⁄ 共 1432字
上一章讲了不言之教,无为之益的道理。与之相反的呢,则是有言之教,有为之身。本句里的名,指有言,对应的是不言之教的反面。身,有为之体,对应的是无为之益的反面。
先有不言之教,后有无为之益。其反面,也是如此,先有名,有名之后,可言可说,进而,人以这些名教言说,构建成一个”自我“,这个自我,就是身。在道德经看来,人的自我,只是后天的一种发明,是知识的产物。
人本来应该是什么样的呢,道德经认为,所谓返璞归...
至道学宫, 道德经阅读全文
2015-12-10 10:20
⁄ 生活·感悟
⁄ 共 753字
道生万物,损之而益为生,益之而损为杀。如何才能生存的更长久呢,人们通常都崇尚益之而损,所以都不得尽其天年。天下之至强者,更不能尽其天年,所谓不得其死。所以,侯王治理天下也应当引以为鉴,不要用无道之强梁,而应用道之柔弱。如何运用道之柔弱呢,这正是本章要讲的内容。下面进入正文部分。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天下之至柔,道也。天下之至坚,物也。
天下再坚硬的事物,也莫不是阴阳二气所化成。而道之虚...
至道学宫, 道德经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