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每日一字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小时候读余光中的《乡愁》,难以理解其中的深意,也难以感受到其中埋藏的情感。长大了,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就突然意识到那种隐秘的情感,乃至于文化的记忆,越来越想念父母,越来越怀念家乡的山水、饮食、生活...
阅读全文
公元前544年,在通向鲁国都城曲阜的大道上,风尘仆仆地奔驰着一列车马,这是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国的队伍。在鲁国走访结束后,季札提出要欣赏周王室的乐舞,鲁襄公便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音乐舞蹈演出。演出中,先后上演了武舞《象箾》、文舞《南龠》、周武王的乐舞《大武》等,季札均称赞很美。到了著名的《陬箫》舞,季札看后直呼“德至矣哉”,并连连感慨“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即这首乐舞已无可超越,再有其他也不想...
阅读全文
2018-02-09 17:47 生活·感悟 ⁄ 共 1220字 暂无评论
在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杨过创造了一套“黯然销魂掌”,这套武功刚猛强劲,被认为普天之下只有郭靖的降龙十八掌可以匹敌。武功的名字,出自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黯然销魂,是说人心神沮丧、失魂落魄的样子。古人认为江淹的这几个字,道尽了惜别之情,今人读之也难免“黯然销魂”。 金文中的然,左上是“肉”,左下为“火”,右边是一只犬的样子。小篆字形基本沿袭此种写法而来,后来火字演变为了四点,成为现...
阅读全文
2018-02-08 17:46 生活·感悟 ⁄ 共 1211字 暂无评论
在古代汉语中,称呼自己也就是所谓的第一人称代词,最为常见的是我、吾、余、予,比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余闻而愈悲”“予观夫巴陵胜状”等等。不过还有一个词,也可以用来称呼自身、本身——自己。这个词古代有,现在更是平常,比如日常我们说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怎么样才能提高自己、如何认识自己等等。自己作为一个代词,包含了两个可以用来代指自己的字:自和己。 自是一个独体象形字,甲骨文中的自,好像人...
阅读全文
2018-02-07 17:44 生活·感悟 ⁄ 共 1337字 暂无评论
在朋友圈、微博、各类文章中,常常看到一个词:岁月静好。或者说“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或者或“愿岁月静好”,或者说“岁月静好与君老”。岁月静好,意指生活安宁平静,岁月流逝,平安喜乐。 静,从争从青。青是草木生长期所呈现的绿色,故人们认为静最初可能是色彩鲜明的意思,由此才引申为安宁、安静之意。不过也有人认为静本义就是安静之意,并在此基础上才有了恬淡、安定、平和等等意思。无论如何,静在古代典籍中最为常用的...
阅读全文
《坛经》中提到一则故事,说当时有风吹来,幡动了,有僧人说风动,另一个则说是幡动,僧人们议论纷纷,而慧能此时却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是禅宗的观点,在禅宗看来,一切法皆从心生,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因此日常所见的风吹着幡动之景,也就成了“心动”。 动的字形,自金文以来有多种演变。在西周时期的毛公鼎上,有“童”字,楚帛书中也有“毋童群民”,这两个童,都读为动,乃动比较原始的写法。此后,...
阅读全文
爱读诗的人往往会注意到,每个诗人的笔下都有一个常用的意象,以之寄托对生活的独特认识、思考和感受。云是民国才子徐志摩的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既有《偶然》里“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也有《杜鹃》里“在夏荫深处,仰望着流云”,还有《再别康桥》里“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等等,给人以无数对爱与美的体验。 从云的甲骨文字形中可以明显看出云的本义:上面的两横代表天空中的云层,下面的弯曲状代表盘旋往复的云雾,...
阅读全文
    唐天宝十四年,安禄山率兵自渔阳郡直逼长安,唐玄宗仓皇出走,逃入四川,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绘安史之乱爆发时,没有写胡人铁骑,没有写金戈弓箭,仅仅“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一句,战争的警报奏然拉响,敌军之凶猛、皇宫之混乱跃然纸上。 鼓的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面鼓的形状,右边是一个人手拿鼓槌在击鼓。鼓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由于形制构造和演奏技巧的不同,可产生相当丰富的音色变化。...
阅读全文
古代汉语的字音声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总称“四声”。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即是从这演变而来。四声之说在南朝齐梁时期就已经出现,当时的文士王融、谢朓、沈约在文章中使用了四声,揭示四声协调的规则,讲究声调的对称错落有致,并自觉地将其运用到诗文创作中去,由此开启了诗文格律化的大门。其中,去声是一种清而远的声调。 甲骨文中的去,上面是一个大,但并不是小大之大,而是好像一个器物的盖...
阅读全文
2018-01-30 18:30 生活·感悟 ⁄ 共 1220字 暂无评论
《论语》里面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走过孔子身边,其中有一句唱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一句不执著于消逝的过去而着眼未来的话,成了后世常常引用的名言。 来的本义是指麦子。在甲骨文中,来有根、干、叶,好像来一棵长着麦穗的麦子。有时候在最上面加一横,更为突出麦穗的形象,这种写法为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文字所继承,最终演变为今天我们所写的“来”字。来的本义,至今仍能在甲骨文中见到,《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