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动:风雨不动安如山

2018-02-06 17:45 生活·感悟 ⁄ 共 1371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坛经》中提到一则故事,说当时有风吹来,幡动了,有僧人说风动,另一个则说是幡动,僧人们议论纷纷,而慧能此时却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是禅宗的观点,在禅宗看来,一切法皆从心生,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因此日常所见的风吹着幡动之景,也就成了“心动”。

动的字形,自金文以来有多种演变。在西周时期的毛公鼎上,有“童”字,楚帛书中也有“毋童群民”,这两个童,都读为动,乃动比较原始的写法。此后,动字的演变以此为基础,分为几路发展,一者加上了意符“辵”,或者以童为声,写作,或者以重为声,写作(《说文解字》动的古文),辵表示动作的进行。一者加上了“攵”,或者以童为声,写作,或者以重为声,写作,从攵的字一般与打、敲、击等动作有关。一者加上意符“力”,或者以童为声,比如会稽刻石上的小篆动,或者以重为声,比如说文小篆的动。最后这一系以力为意符、以重为声的字,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汉字“動”,简化为动。

从动的这一系列演变来看,无论动是哪一种写法,都与行动、动作有关,并且这种动,往往是为了实现一定意图而实施的活动,因此《说文解字》言:“动,作也。”也因此,动就引申为凡动之称,凡是与动作、行为有关的,都可以带上动字,比如移动、振动、运动、发动等等,乃至于情感上的波动也可以用动来形容,比如感动、触动,古人说“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故乡多有变故,不能不触动旅居在外的人的愁思。

有的时候外界的一些东西,的确会带给我们内心的触动。孟子在讲述舜、傅说、胶鬲等古圣贤的事迹时,曾经讲到一句影响深远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对于前面的内容,我们是耳熟能详,而动心忍性正是接过话来说用这种方式去触动他的心灵,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情性,坚韧他的性格,使得他可以不顾外界的阻力,坚持走下去。

对于个人来说,一帆风顺的成长固然轻松,然而人生总会有诸多磨难,磨砺着你也打造着你,经历风雨方能不断成长。动心忍性,正是在说要经得起艰难困苦和各种诱惑的考验。

对于外界一切可以动摇我们的东西而言,我们更需要坚定自己的内心。开头所谈到的六祖慧能的故事,虽然有着唯心主义的色彩,但有时候也的确可以引申到生活中一些地方。风幡的确在动,但是如果我们的内心不受外界的影响,那么外界的动对我们而言犹如不动。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有坦途也有坎坷,不被挫折打扰,不为诱惑所动,心不动,初心不变,立身则固,征途在前。

由此让人联想到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一句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堪称元气淋漓、自抒胸臆。作为一个诗人,杜甫自己的茅屋为大风所破,却不说安得三两间可为安身之所,而是扩大到整个天下,联想到天下寒士的情境,希望能让天下寒士的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会动摇。

“风雨不动安如山”,房屋不要被大风大雨所破,我们同样也不要被挫折困顿击倒,这一句话,将人生中所遭遇的挫折与痛苦全然化为了奔放的激情与火热的希望,不断迸发,也不断收容,迸发的是精神的力量,收容起来却是对天下万物的期盼与认同。

人生多多少少会有磨难,面对困难,人也多多少少会有所动摇,不过我们依旧希望自己能够动心忍性,风雨不动,将磨难化作力量,将动摇化作坚定。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