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历史·地理 > 正文

工业革命:世界工业化三百周年回眸(十一)

2013-06-20 22:35 历史·地理 ⁄ 共 3139字 ⁄ 字号 评论 16 条

1872年12月26日(清同治11年),为了防止太古、怡和、旗昌等外国轮船公司控制中国航运业,清政府批准李鸿章提出的关于创立轮船招商局的奏章。1873年1月,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李鸿章筹办,资本银200万两。同年开辟上海—日本航线,在南京、汉口、香港等地设立19个分局。招商局与外国轮船公司随即展开激烈商战,争夺市场控制权。1877年招商局以220万两白银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拥有30多艘轮船,颇有盈利。1911年有轮船29艘,运输能力5万吨。辛亥革命后几经改组,1930年被国民党收归国营,运输能力并没有增长,反而改投房地产,占其总资产的80%。1949年后分裂成大陆、香港、台湾三个招商局系统。【轮船招商局,与日本三菱几乎同时起步,三菱也是以航运起家,实力远弱于招商局。结果到了伪中华民国时期,三菱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实业财阀,成为日本工业体系的核心。而国民党经营下的轮船招商局,却以房地产投机牟利。】

》》》工业革命:世界工业化三百周年回眸(十)

1872年(清同治11年),在大隈重信、涩泽荣一等人推动下,日本取法美国银行制度制定了《国立银行法》。三井组负责在东京中央区日本桥1丁目海运桥畔,投资4.7万两,建设5层高的三井洋馆,这是日本最早的银行建筑。1873年7月20日,日本第一家银行——第一国立银行,在东京三井洋馆正式营业。该行实际并非国营,由三井、小野两家银两兑换店为基础,71名原始股东组成,由涩泽荣一出任总监,拥有货币发行权。此后几年,日本陆续出现了153家“国立银行”,均拥有货币发行权。由于钞票(国立银行券)发行泛滥,1881年由财相松方正义提出设立中央银行。1882年,日本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银行——“日本银行”正式成立,三井家族为发起股东。随后日本银行陆续收回153家国立银行的发钞权,实现对货币总量的控制。在日本银行的监护下,日本的金融体系获得了空前发展。至1901年,仅商业银行就有1867家。在之后的10年中,银行体系对工商业的信贷规模翻了3倍,总存款规模翻了4倍,日本的铁路、航运、矿山、纺织、军工、机械制造、农业、贸易等行业,在巨额资金的刺激下,如火箭一般迅猛蹿升。日本六大外资银行,除汇丰外,尽数排挤出局。

【需要指出的是,日本在明治时期的工业化中,关紧本国市场大门,只引进外国技术,不支持引进外国资本,更不搞“招商引资”。通过日本国内资本和金融杠杆,实现工业投资。恰恰是抵御住了外国资本的入侵,使得日本得以独立自主发展工业体系。作为对比的是,毛泽东时期中国关紧国门,才有机会独立自主地升级工业体系。而中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大量引进外国资本,冲垮了中国产业基础,遗祸至今。日本第一国立银行在1971年与日本劝业银行合并,1986年跃居世界第一大银行。2000年合并为瑞穗金融集团,总资产高达1.178万亿美元。】

1873年经济大恐慌(清同治11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情形。起初,由于建筑联邦太平洋铁路的动产银行丑闻,金融市场很不稳定,像个充斥着欺诈和腐败的大阴沟。这一丑闻败坏了许多国会议员的名声,因为他们持有这个公司的股票。到了1873年8月,伦敦投资者都不敢碰美国债券了,一个记者说:“即使让天堂的天使来签字,美国债券也没人买。”接着,在北太平洋铁路股票的重创下,显赫一时的杰伊•库克财团,在1873年9月18日的黑色星期四一败涂地。这一惨败激起了华尔街的全面恐慌。纽约证券交易所自成立以来头一次关门10天。证交所外的角落成了破产者向隅而泣的地方。而摩根财团趁机脱颖而出,占据了美国政府融资的顶峰。

1873年(清同治12年),北京圆明园谐奇趣主楼东侧面废墟旧照,德国人恩斯特·奥尔末摄。这张照片在谐奇趣东侧的小山上向西拍摄,可见主楼东立面的装饰非常丰富。在主楼南侧伸出的平台上,原有西洋石狮一对,照片上已经看不到了。两只狮子都倒在下面的废墟里,至今还能看见。当欧美国家全力在工业化进程中冲刺时,清政府在太平军、捻军、陕甘回乱等一系列内乱搅扰之下,耗尽了国库。然而,慈禧太后此时却想着要重修圆明园。这年正月,18岁的同治帝亲政,主持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要重修圆明园,遭到百官上疏谏阻。1874年8月,在恭亲王奕昕等王公大臣联名谏阻之下,重修圆明园工程终于停工。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死于养心殿东暖阁,年19岁,是清朝十二帝中最短命的。

1873年3月(清同治12年),38岁的岩崎弥太郎(图左)将大阪三川商会更名为“三菱商会”,揭开三菱百年历史大幕。岩崎弥太郎出身破落武士家族,青年时得明治维新重臣后藤象二郎赏识(图右),为其刺探情报,1869年派往大阪土佐商会任职。1873年在后藤大力支持下,岩崎接手土佐藩(高知县)的债务,获得11艘商船,以此为基础组建三菱商会,经营海运。1874年日本出兵台湾,三菱趁机包揽军需运输业务,大发战争财。1877年西南战争爆发,三菱参与军事运输,又大赚一笔。至此,三菱共拥有61艘汽船,吨位高达35464吨,占全日本汽船总吨位的73%,一跃而成为日本“海上霸主”,并控制了长崎造船厂,涉足银行、地产业。三井与三菱为争夺海运业务大打价格战,最终双方妥协,合作组建共同运输公司。1884年岩崎因胃癌病死,由他的弟弟岩崎弥之助(后藤象二郎的女婿)接掌帅位,开始向造纸、化工、啤酒、铁路等行业扩张。1885年三菱吞并共同运输公司,组建日本邮船(后成为世界最大航运企业)。1893年弥子助让哥哥的儿子岩崎久弥出任三菱社长,自己逐渐隐退。1894年甲午战争时,三菱积极参与军需运输及募集军费。1897年,长崎船厂建造了6172吨的“常陆号”,技术由英国引进,为日本研制大型船舶奠定了基础。1917年,三菱以造船部门为核心组建三菱造船(三菱重工前身)。1921年,三菱电机从三菱造船脱离出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三菱积极参与侵华战争,从事军工制造及对华贩卖鸦片等罪行。期间,三菱和中岛公司一共生产了10449 架“零式战斗机”。1945年日本战败后,三菱财阀遭到拆分肢解。但1964年后又重新合并成三菱重工、三菱电机等核心企业。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三十一)

“桥野高炉”遗迹,位于釜石市桥野町,始建于1858年,由大岛高任负责建设,是日本第一座西洋式高炉。1874年5月(清同治13年),日本工部省设立釜石支厅,将桥野(Hashino)、大桥(Ohashi)、佐比内(Sahinai)和栗林(Kuribayashi)矿山国有化,筹建官营釜石制铁所。由英国人设计英式高炉(日产25吨),1880年9月13日建成出铁,但经营失败。1885年商人田中长兵卫仅以57000元的价格买下釜石铁厂,后设立釜石铁山田中铁厂。1897年日本建设八幡制铁所。到1913年,日本粗钢产量才26万吨,远逊于欧美。1934年,以八幡、釜石、九州、东洋、富士等钢厂为核心,组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1950年遭到肢解。1970年改组为“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简称新日铁),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钢产量3295万吨,超过美国钢铁公司的2850万吨。该厂现为新日铁釜石制铁所。

1874年2月 (清同治13年) ,德国西门子兄弟订造的法拉第号(Faraday)电缆敷设蒸汽船下水,取代了老旧的“大东方”号敷缆船。该船长110米,宽15.9米,排水量5052总吨,由英国纽卡斯尔泰恩河畔的的查尔斯·米切尔造船厂建造,用于敷设爱尔兰至美国的大西洋海底电缆,船尾部可以存放长达1700英里的电缆线。它在10年内共在大西洋两岸间铺设了5条电缆线。1923年退役出售后改装为煤炭运输船,1950年报废。

来源专题世界工业化300年

目前有 16 条留言    访客:15 条, 博主:0 条 ,引用: 1 条

  1. 爱求索 2013年06月20日 10:43 下午  @回复  Δ1楼 回复

    俄国工业总量高,法国人均工业化程度高。俄国早期工业化资金,依赖政府对外借债。到1887年沙俄债务高达62.5亿卢布,外债规模约20亿卢布,主要是欠德国的。由于此时德国国内产业发展迅猛急需资金,拒绝对俄大量借贷,俄德关系急剧恶化,俄法开始接近。1892年俄法正式结盟,1894年后,法国动辄向俄国贷款10亿法郎的数额。究其原因,在于俄国向法国大量进口军火,用国债来支付货款。1889~1914年,俄国共在巴黎金融市场发行了价值60亿法郎的卢布证券。法国金融家共承销了124亿法郎的俄国债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人总共借给俄国185亿法郎的资金,每年仅支付利息就达8亿法郎。结果,所要支付的利息比留在俄国企业的利润还要低。由于大量引进外资,俄国各项重要产业完全被国际资本控制。1900年,外资在全俄股份公司总额中占50%以上,控制了俄国的冶金、煤炭、石油、金融等部门。到1914年,俄国90%的采矿业,近100%的石油业,40%的冶金业,50%的化工业,甚至28%的纺织业所有权都归外国人所有。法国拥有俄国2/3的生铁工业和半数的煤矿业,德国控制了化工和电子工业,英国则控制石油产业。严格地讲,俄国这样的所谓强国,实际上不比亚非拉国家强多少,不过也是一个国际资本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沙俄帝国正是在这种半殖民地式经济的死循环中,走上了绝路,最终爆发了1917年俄国革命。1978年之后的中国,走上了类似的道路。

  2. 爱求索 2013年06月20日 10:43 下午  @回复  Δ2楼 回复

    今天的中国执行的是“官僚资本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跟社会主义没有一毛钱关系。

  3. 爱求索 2013年06月20日 10:43 下午  @回复  Δ3楼 回复

    邓掌权不到10年,就把中国带上了差点完蛋的绝路。1978年之后,邓集团犯下的一系列政策错误,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伤害,都被媒体轻描淡写得一笔带过。全国几万家国有企业破产后,巨额的剩余资产都流到了谁的口袋里面? 官倒走私贪污腐败都是谁带头的?4000万下岗工人无保失业谁来负责? 四大国有银行1.4万亿元的巨额坏账是怎么形成的?吹捧邓之前,不妨研究一下1978年之后的中国经济吧。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中国在美国围剿之下衰而不死,实属侥幸。

  4. 爱求索 2013年06月20日 10:44 下午  @回复  Δ4楼 回复

    推动中国与西方和解的是1972年毛泽东主席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会谈。中苏军事对峙才是中美靠近的根源,互相利用而已。1976年毛泽东去世的时候,已经给中国留下了一套规模庞大的基础工业体系,但是由于长期处于对苏军事战备的原因,国民经济实际处于战备经济状态,大量资源向军工系统倾斜。1979年中美建交,邓访美之后,中美建立准战略同盟关系,联手绞杀苏联。此时的中国经济实际并不缺资金,缺少的是需要适量引进的部分技术装备,以及国民经济由战备经济向正常经济状态转变后,如何形成“引进技术-出口产品-赚取外汇-产业升级”的上升循环。欧美国家能在中国商品出口上松松口就行了。

  5. 爱求索 2013年06月20日 10:44 下午  @回复  Δ5楼 回复

    坏事就坏在华和邓当时急于树立政治权威,大规模上马了远远超出当时国力承受极限的“洋跃进”。仅仅在1978年一年就签订了22个大型引进项目,共78亿美元,全部现款支付。这还不包括邓小平极力要求上马的上海宝钢项目。光是一个宝钢预计投资就要200亿元人民币,全套设备从日本进口。要知道1978年中国的财政预算总共才1132亿元。由于洋跃进急功近利,1980年9月,全国人大对其发起攻击,有人讲:宝钢决策者是千古罪人,应该从楼顶上跳下去!在实在难以负担的情况下,1980年11月,国务院决定宝钢一期工程停缓,二期工程全部停缓建。

  6. 爱求索 2013年06月20日 10:44 下午  @回复  Δ6楼 回复

    洋跃进对国民经济的冲击,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性影响。由于巨额项目投资造成财政赤字,迫使国家在1979年第一次“超发”了400亿货币。而且进口项目挤占了其他工业项目急需的建设资金,导致1980年后中国各省出现大批“停缓建”烂尾项目。如湖北十堰的二汽差点下马。

  7. 爱求索 2013年06月20日 10:44 下午  @回复  Δ7楼 回复

    洋跃进后中国的投资、财政、信贷和外汇支付都出现了混乱局面。病急乱投医之下,为了提高财政收入,采用了大量杀鸡取卵似的财政政策,如“拨改贷”、“投改贷”、“利改税”,同时将大批中央投资管理的国企,下放给各省市地方政府,试图减轻中央财政压力。再加上下放企业经营权、厂长经理责任制、以及官倒走私、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等竞争环境的冲击,导致1985年之后,中国出现大批国有企业破产潮。高度通货膨胀引发的社会危机,最终引爆了1989年危机。

  8. 爱求索 2013年06月20日 10:44 下午  @回复  Δ8楼 回复

    1976年毛泽东留下的一个既无内债、又无外债,体系运转正常的工业体系。短短十年之后,在邓集团经营下,已经到了破产清算的程度。到底是谁让中国经济到了“濒临崩溃”的程度呢?

  9. 爱求索 2013年06月20日 10:45 下午  @回复  Δ9楼 回复

    1958年长春一汽研制第一代红旗轿车的时候,就能够制造出V8发动机。这是当时世界上,除美国之外,第二个能研制V8发动机的国家。五十年后的今天,走上合资之路的一汽红旗,能给中国人留下什么自豪的业绩呢?只剩下一个“以市场换技术”的笑柄而已。

  10. 爱求索 2013年06月20日 10:45 下午  @回复  Δ10楼 回复

    中国成体系的理工科教育体系、技工培训体系、科研院所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都是毛泽东时期建立起来的。到1978年之后,工人阶级沦为社会底层 ,当工人被人瞧不起,全国技工培训体系陷入瘫痪,高级技工后继无人。科研院所在改革开放后的冲击中,因国家大规模削减科研投入而陷入困境。大批拥有几十年历史的研究所撤并消亡,搞科研的都下海赚钱去了。另一方面“以市场换技术”大行其道,实在是让人笑的时候都流着泪。

外部的引用: 1 条

  • 工业革命:世界工业化三百周年回眸(十二) « 求索阁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