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酒: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2017-06-01 20:47 生活·感悟 ⁄ 共 1183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中国古代的文人,似乎与酒分不开。刘伶醉酒的故事流传已广,他自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常常坐着鹿车带着一壶酒出门,让人扛着铁锹跟着,说“死便埋我”,爱酒如此。陶渊明也好酒,据说他曾因为步兵校尉厨中有酒,就请求调去做步兵校尉。李白更是出了名的爱酒,一会儿月下独酌,一会儿饮酒送别,自称“酒中仙”。

酒是离不开酒器的,酒的字形,从甲骨文开始就将酒器包含其中,从水从酉,酉正是酒器。饮酒要酒器,盛酒也要酒器,在最初,盛酒的器皿有尊(樽)、觥、罍、壶等等,饮酒的器皿有觥、爵、觚、觯、杯等等。不过后来在实际生活中用得更多更广泛的,是壶、杯甚至碗。《水浒传》中武松上景阳冈前,喝那“三碗不过冈”的酒,用的就是碗。

酒器之中盛些什么酒?有杜康,传说最早造酒的人名为杜康,便将酒称作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有绿蚁,新酿好的酒还未滤清,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名之曰“绿蚁”,“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这两者都是酒的别称雅号。尤为有趣的是,唐代的人似乎特别喜欢用春字来命名酒,比如富水春、若下春、土窟春、石冻春、烧春等等。韩愈诗中曾提到一种酒名为抛青春,颇有一种一醉方休的姿态。

古代文人喝酒讲究雅。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提到“流觞曲水”,即人们在环曲的水流旁宴饮,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这原本是古人的一种习俗,后来则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桩雅事。

酒可以小饮,可以豪饮,可以畅饮,但不可滥饮。早在三代之时,饮酒就已经有了礼节,就有了规矩。比如饮酒要行酒令,有着“酒令大如军令”的说法。酒令就来源于西周的酒官制度,最初的作用是为了限制饮酒、监督饮酒者不要失礼。《诗经》中有《宾之初筵》一章,描写了酒后失仪的种种醉态,在最后写了这么一句话:“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但凡饮酒,要在现场设立监酒官,有的还设有史官。这个“监”和“史”都是为了对饮酒进行监督,防止滥饮和失仪。

对花赏月,饮酒作诗,文人与酒大概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高兴时“白日放歌须纵酒”,忧伤时“举杯消愁愁更愁”。对酒听歌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围炉对酒则问“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出猎时饮一杯“酒酣胸胆尚开张”,钓鱼前备一壶则“醉眼看山百自由”。人说酒逢知己千杯少,酒与友相配,则在情调之外更显情味。无友只能“举杯邀明月”,有友就可以“把酒话桑麻”了。故友相逢要携酒高歌,“一壶浊酒喜相逢”,而说不尽的离愁别绪,也更在酒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杯酒,慰风尘,两杯酒,忆故人,三杯四杯酒,明月几时有,五杯六杯酒,醉杀洞庭秋。有人饮酒作诗,有人把酒言欢,有人煮酒论英雄,有人同销万古愁。我们说情谊似酒,历久弥香。而酒文化本身,也在历史中发酵,散发出独特的香味。

今日我有“酒”,君有诗否?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