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茶来提神。这可不是我们的专利,古人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古代的禅宗讲究坐禅,闭目端坐,凝志静修,为了防止还没有进入状态就睡着了,会先喝点茶提提神。
如果翻阅古书,可以发现,在汉代以前,是很少出现茶这个字的。但这不是说茶还没有出现,只是那时候的茶,是荼字。茶,最初写作荼,也就是苦菜。汉代始,有些地方的“荼”减去了一笔成为“茶”,但这种现象并不多。不过到了唐代,用茶字的开始居多了。而陆羽的《茶经》出现后,将当时饮茶的风气推向高潮,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茶字的字形确立。
在茶的历史中,历来有“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的确,汉代起,饮茶之风在南方开始流行,但到南北朝时期也还是在南朝流行,北朝尚且不能接受。到了盛唐,饮茶的风气开始兴盛。到了宋代,宫中设立了茶事机关,茶仪已成为礼制,且饮茶之风已然广被全国,茶社茶寮茶馆众多。
在这种普及之中,饮茶方式也在不断发展着。最初人们喝茶的方式,是煮茶法,就和煮菜汤一样,采了茶叶就和水煮,并不讲究。盛唐以前的茶,都是一种又辣又咸的汤,里面放葱、姜、枣、橘皮、薄荷等等,想来味道一定是独特的,陆羽表示就和水沟里的废水一样。他提倡一种煎茶法,这种方式在中唐之时比较流行,用的则是茶饼碾成的末,但还是要放盐。晚唐开始则流行点茶法,成为宋元时期饮茶的主要方式。明代兴起了撮泡法,则是用沸水冲泡散茶,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茶是一种饮品,却可以反映人的精神品质,这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徐渭的《煎茶七类》第一就说人品,认为“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煎茶一事虽然小,但是也算一则雅事,煎茶讲究一个恬淡闲适,那么煎茶之人也应该平淡清和。茶字拆开,是人在草木间,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这便是喝茶的最高境界。
中国人看茶,与柴米油盐并无区别,喝茶更是一件平常不过的事。就好像被誉为“茶圣”、“茶神”的陆羽,在后世所受到的待遇也极其寻常。但凡被称作圣或者神的,人们总会供奉和祭祀,不过陆羽的待遇却有些不同。古书记载,卖茶的人会将陆羽的小瓷像放在茶灶旁,生意不错,就用茶供奉,生意不好,就用热水浇一下。好像这位茶神并无特殊,高兴时请你喝茶,不高兴了就泼你一身水,大家都是一样的。这样一种平常,正是茶融入生活的表现。
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火温暖了人们,米饭填饱了肚子,油滋润、盐加鲜、酱添色、醋增味,茶呢,则是灌溉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