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悔:无忌将来 不悔过去

2017-07-03 21:37 生活·感悟 ⁄ 共 118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倚天屠龙记》里有两个角色的名字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叫张无忌,一个叫杨不悔。在书中,“不悔”代表了一个女子的决心,是最直抒胸臆的表达、最满含真情的告白。人人都希望“少年无忌,耄耋不悔”,然而,生而在世,总有些无奈、总有些大意,让我们倍感追悔莫及。

左边是心,即悔是来自内心深处;右边通晦,表示灰暗。《说文解字》中说:“悔,悔恨也”。言行有了过失,心里往往不能释怀,好像绿草萋萋生长,每每郁郁在心,这就是悔。“黑发不知勤学早”,不珍惜年少的大好时光,读书时三心二意,于是难免“白首方悔读书迟”;学习时不注意结合实践,遇事顿觉困难重重,便会懊悔“心有余而力不足”;生活得过且过,蓦然回首发现虚度了年华,只能感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悔总是伴着绕不开的哀伤与无奈,逼着我们不得不面对那些事与愿违的既成事实,任自己被自责和歉疚包围,纵使心有不甘却又无能为力。

我们立身世间、实现价值,致广大而尽精微,一生无悔是我们的追求。“士君子一出口,无反悔之言”,这是言无悔;“义之所在,身虽死,无憾悔”,这是行无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哲们为探寻真知、修身求道,虽九死其犹未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人生三境界,其中一层借用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人瘦了、憔悴了,但却为心中所求“终不悔”。

怎样才能无悔、少悔呢?古人说:“事不三思终有悔”,“不勤于始,将悔于终”,后悔往往是因为开始的时候不勤于思考、脚踏实地,以致言行不够谨慎。孔子告诉我们:“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多听、多看、多学习,谨言慎行、阙疑阙殆,就能减少错误过失,后悔自然也就少了。宋代寇准曾作一篇《六悔铭》:

官行私曲,失时悔;

富不俭用,贫时悔;

艺不少学,过时悔;

见事不学,用时悔;

醉发狂言,醒时悔;

安不将息,病时悔。

一字一句谆谆告诫天下人,慎于始才能不悔于终。这虽说不上包治百“病”,却是一剂令人清醒、赶在追悔莫及之前避免悔不当初的良方。

可事实上,悔似乎又是一种必然的经历,用现在的眼光和思维去重新评判以前的种种,看到的必然是当年少不更事的幼稚与莽撞。而人的成长,从来都是漫长又不留痕迹的,每个人都要或多或少地经历从懵懂无知到成熟稳重的蜕变:知识、经验、技巧、能力,是随着时间和阅历积累下来的。“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悔不是提醒我们以前有多糟糕,而是帮助我们以后可以更好。人生有悔,才会铭记教训,由悔而能悟,由悟而能改;才能正视现在,把握未来,争取不贰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悔亦是一种成长中的进步——你我皆能以更成熟、更睿智的姿态来为人处世。

朱熹曾言:“悔字如春,万物蕴蓄初发”。漫漫人生路,我们应追求“无忌将来、不悔过去”,也应珍惜“知错就改、悔过自新”。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