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悟:在学思践悟中形成觉悟

2017-07-04 21:38 生活·感悟 ⁄ 共 1483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说尽天上人间百态,道尽社会生活艰辛,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修得正果。有人说,他们取得的真经,其实就藏在三个徒弟的法号里——悟空、悟能、悟净。

右边为吾,表示我;左边为心,古人认为心是思考的器官,这里心既可表思考,又可表本性。“吾”加“心”的组合,说明悟是一个通过思考、明心见性的过程。

古人说:“读书作文,以领悟为上。无所领悟,虽十年八年归于无益;有所领悟,虽一刻两刻可以有功”。生活中有人治学不可谓不勤,读书不可谓不多,奋斗不息但成效不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悟,缺少对所读之书、所学知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感悟和升华。而一个有悟性的读者,甚至能赋予作品新的生命。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悟是一个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既是探寻书中欲言又止的部分,也是借书中旧事浇心中块垒的反思,更是联系实际对书中内容的学以致用。由此,我们才能获得书里书外的思想与智慧。

读书在悟,生活又何尝不是。悟字从心,就是告诉我们应当时时刻刻把悟写在眼前、揣在心中,做一个“思考的我”,于是“俯拾即是之妙悟”。草圣张旭因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悟其神,“由是笔迹大进”,将舞蹈的线条美融贯于笔飞墨舞之中,成就了大气磅礴的狂草;陆游漫步山峦间,眼看前方无路,迷惘之际突见柳暗花明,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豁然开朗,明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生活中,“凡体验有得处,皆是悟。”

如何提升自己的悟性呢?《思辨录辑要》中云:

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断,悟头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然得火不难,得火之后,须承之以艾,继之以油,然后火可不灭。故悟亦必继之以躬行力学。

古人所说的妙悟,即“凡体验有得处”,并非凭空一蹴即至,而是长期不断学习、思考、实践的结果,所以称“悟亦必继之以躬行力学”。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博采而有所通,力索而有所入”,像蜜蜂“采得百花成蜜”,像杜甫“读书破万卷”方能“下笔如有神”。无论治学还是做人,学思践悟缺一不可,只有在不断学习、实践、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感悟把直观、粗浅、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和对事物本质的掌握,形成稳固而坚实的信念,才算真正悟有所得。

《说文解字》云:“悟,觉也”, 又云: “觉,悟也”。故段玉裁注曰: “悟者觉也,二字为转注”。生活中,我们常常说要提升觉悟。什么是觉悟?觉悟是悟的结果,体现了一个人精神修养的水平和人生境界的高度。有了觉悟,就能不断克服自己的不足,自内心深处而非外界压力下自觉自愿改造自我。回望历史,觉悟一词一直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长。1919年,周恩来、马骏、邓颖超等一批先进青年由于共同的使命和觉悟走到一起,创办了“觉悟社”;今天,党章中明确写道:“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革命年代,不少老党员,不会讲什么道理,但他们懂得觉悟一词的内涵:打仗时,扛着炸药包往前冲不要命,叫觉悟;长征路上,坚定不移跟着走,叫觉悟;面对危险,不当逃兵,用生命掩护组织和同志,叫觉悟;与人相处,总想着他人,不占组织一点便宜,叫觉悟……无论在任何时候,一句“觉悟高”,都是对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度评价。

如今,时代变了,觉悟的内涵却没有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及关头豁得出来,这就是觉悟。有了觉悟,我们便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面对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矛盾,我们就能心明眼亮,毫不动摇。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