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命:爱拼才会赢

2017-10-26 16:50 生活·感悟 ⁄ 共 143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红楼梦》中塑造了许多姑娘的形象,晴雯是其中光彩照人的一个。说到晴雯,人们往往会可惜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她不因为自己是丫鬟就自轻自贱、卑躬屈膝,而是性情刚毅正直,嫉恶如仇。正是因为“不认命”,她才成为人们心中那个“风流灵巧招人怨”的可爱女子。

从字形上看,甲骨文“命”“令”字形相同,上面的三角形像屋顶或伞盖的形状,下面是一个坐着的人,会意为人跽跪着接受命令。因此,命的本义就是命令,含有差遣、指示等意,如古时天的命令叫“天命”,君王的命令叫“诏命”,各级官员的指令叫“官命”。

人之为人,有生有死,有穷有达,生命轨迹为何各不相同?远古时期,许多类似的问题、现象都让人们惑而不解。在知识不足的情况下,人们认为“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天道变化产生的,因此出于对天的敬畏,他们将人生中种种不能解释的问题归为天意,说是天的“命令”,也是人的“命运”,“命”由此引申出命运之义。

在人们看来,既然“人命”为“天命”、世间万物都由上天安排,人之道自然应效法天之道。因此,就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有志有德的君子从天地运行稳健而怀抱广大中学习自强不息的刚勇奋进和厚德载物的怀柔包容;就像万事万物都有阴阳、刚柔、主辅、先后之规律,古人同样对应设定了礼义秩序、社会规则。这些都是古人们在努力追求以人之道顺应天道,以己之命顺应“天命”,是道法自然的智慧。

顺应的过程,也是探索的过程、发现的过程。古往今来,“命”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人们相信它的存在,对它也有不同的理解。孔子苦行一生,最后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到五十岁的时候,才终于经过长期的生命探求明白自己人生的使命与意义;孟子主张“立命”,他说“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人寿命的长短虽不由自己做主,但只要活着,就应当修身养性、努力学习,这才是做人的本分;庄子主张“安命”,他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懂得抑制欲望、内心有所敬畏、坦然地接受生命中的顺与逆而不怨天尤人,这是人之大德;墨子则提出“非命”,无论身边有多少人劝说他要听天由命,他都斩钉截铁地说,“强”(努力)即命运,“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简化的“命”字由“人”“一”“叩”组成,或许是要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就体现在人一次次叩问世界、探求真理,不断寻找、实现自己这一生意义的过程中。

知命而不认命,这种精神与气节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被完美地诠释。上古传说中,精卫填海、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刑天舞干戚,“欲与天公试比高”;明清时期,山东、河北、山西等地的老百姓,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下,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铸就了一段段抗争命运、苦难与艰辛交织的历史。近代中国,在抵抗外敌的战争中,一心读圣贤书的年轻学生们站出来呼喊、握紧拳头反抗,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克服胆怯挺直腰板举起枪支。直到子弹穿透胸膛还是不愿倒下,直到血肉染红了长江水依然不愿低头,明明处于绝境中仍然能绝地反击——中国人的脸上,写满了对命运的抗争。

今天,尽管困难考验依旧重重,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铁杵磨针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首闽南歌曲中唱道,“爱拼才会赢”。这种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以及不屈服不认命、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早已深深融入到了中华儿女的血液中。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