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18-02-22 17:54 生活·感悟 ⁄ 共 150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王徽之“雪夜访戴”的故事:王徽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三儿子,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一日,他一觉醒来,推窗远望,看见漫天大雪,兴致很浓,忽然间想到了自己的好友戴逵,便即刻连夜前往拜访。一路上,他在翩翩小舟中纵酒吟诗、唱和自如,赏江上雪景,经过一夜路程到了戴逵家门口,却未敲门就转身返回。之后有人问起,他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寥寥几句话,潇洒不羁的性格展现无疑。

说文解字说:“兴,起也。”兴字本义是起来,兴起。《诗经·卫风·氓》中有“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说的是每天早起晚睡,十分辛苦劳碌,使用的就是兴的本义。由“起”的意思延伸,兴又可作兴办讲,北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有“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这里的兴利除弊,就是指兴办有利的一面,除去弊端。此外,兴是个多音字,做兴趣、兴致等意时就读为去声,如李清照《如梦令》中“兴尽晚回舟”,兴就取兴致的义项。

兴盛、旺盛是兴最常被使用的义项。正如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曾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同的时代常常演绎着相同的道理,常变的天空往往上演着不变的人情故事,历史的兴亡盛衰中隐藏着亘古不变的历史规律。这样一来,历史的警醒就显得格外重要,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他告诉我们,历史的兴替是走向未来的智慧。正如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所言:“不知来,视诸往”,我们不知道未来该怎样前进,那就看过去是怎样走来,一路走来的历史经验,是未来的有益借鉴。

甲骨文中,兴的字形是四角的四只手共同把一个“井”一样的器物推举起来,表示众人同心协力,事情就可以兴起、昌盛。这个道理在《孙子兵法》中被概括为“上下同欲者胜”,千百年来得到无数军事家、思想家的认同,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中,曹操注云:“君臣同欲”,梅尧臣言:“心齐一也”。上下同欲即为人和,而人和是制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历史的发展是对此的最好注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源于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目标引领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人民顺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源于在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引领下,上下同心、不畏困苦;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经济腾飞、社会发展,就源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引领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衷共济。

当然,“上下同欲”,并不仅仅指军队内部的上下一心,更是指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与兴盛,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因此,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果不是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命运,他何苦要乐在天下后、忧于天下前?谭嗣同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如果不是出于匹夫有责的主人翁精神,他何苦要冒粉身碎骨之险、挺身而出冲在国难关头?“一二·九”运动中,青年学生们认识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如果不是甘愿以个人牺牲换来国家复兴,他们何苦要走出校门,勇敢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喊?今天,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的担当和付出,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只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形成“上下同欲”、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共同奋斗的良好局面,才能凝聚起推进民族复兴的中国力量。

今天的我们,身后是波澜壮阔的奋斗历史,面前是喷薄而出的复兴曙光;这是一个持续奋斗的光辉旅程,更是一个尚待完成的伟大事业。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