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情:问世间情为何物

2017-12-08 06:22 生活·感悟 ⁄ 共 1422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说到“情”,我们不由得想起那句千古传诵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话出自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辞》。在汾河岸边,一位农夫告诉他,早上捕捉到两只大雁,一只死后另一只撞网逃脱,逃脱的大雁在死雁上空悲鸣哀叫,久久不愿离去,最后撞死在地面上殉情。元好问对此唏嘘不已,于是向农夫买下两只死雁,埋在汾河岸边,并称之为“雁丘”。

情字的金文字形左边是“心”,因为情感往往出自内心;右边是“青”,表音。情字本义是指人内心对外界刺激的真实反映。人们对情中之青各有理解,例如:青字本义为一种矿物,借矿物的自然喷发来形容情为内心感觉的自然喷发;青在古时指代蓝、绿、黑等多种颜色,以青之多色来形容情之多样;青又可指年轻,即有情人必有一颗不老的心……情到底为何物?多少为情所困者恨不能如屈原般发出“天问”。我们的祖先早已认识到情是人类的本能。《礼记》中有:“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古时有七情六欲之说,且七情是生而有之,不学而能——只要有人,就会有情。

文学是古人表达情感最含蓄优雅的方式,摹景、状物、叙事都是为了抒情,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简直美得无以复加:《牡丹亭》中杜丽娘告诉我们,“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情往往突如其来,却有超越距离、死生的力量,因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自古多情空余恨”,“多情却被无情恼”,情之苦人人皆知,但又心甘情愿忍受折磨,连胡适先生都说:“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情又常伴随着遗憾,虽能拨动心弦,可有时难免“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失去之后才发现情之可贵……

不止爱情,情还包括亲情、友情、故土情,人对人的情、对物的情,恻隐之情、怀古之情、对天地自然的感恩崇敬之情,等等。文人中最善于写情者,要数诗圣杜甫。他对人情的描写,质朴自然,回肠百转,有直抵人心的力量:在《月夜》《羌村》等作品中,他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写“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咏亲情、友情、离情,叹世事难料、时光无情,让人感同身受;而在“三吏”、“三别”等作品中,他又跳脱个人情感的小圈子,满怀大情、大爱,写“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写“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写“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字字句句流露出对贫苦百姓的恻隐之情,由此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他在自家茅屋被秋风吹破时,想的仍然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中国人十分重视情感,梁濑溟先生在《中国文化的命运》中说:“中国之长处在有‘伦理情谊,人生向上’两大精神”。的确,中华传统八德多与情相通:“孝”是对父母长辈之情,“悌”是对兄弟侪辈之情,“忠”是君子之于国应有之情,“礼”是传情达意应恪守的方式。而在民俗生活中,更见情感之重要。大部分我们熟悉的传统节日均缘情而生:春节回家是为阖家团圆,清明扫墓是为敬祖寻根,中秋望月是为故土乡情,重阳登高是为孝亲敬老……真挚的情感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用心珍惜。

中华民族历来重真情、尚大义,对情感的珍视让每一个中华儿女有所共鸣,有所感通。有情,生活才有温度。因此,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割断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生活或许可以没有锦衣玉食,却不能少了真情。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