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萌:见之于未萌

2018-08-27 14:23 生活·感悟 ⁄ 共 1486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今天我们经常用“萌萌哒”来形容某种事物可爱,用“卖萌”来形容一个人做可爱状以打动别人。那么,萌跟可爱有什么关系呢?

小篆中萌是个形声字,中间的“明”是声符,上面的“艸”是形符,意思就是草木刚长出的芽。也有人觉得“明”是有意义的,它代表光明:草木的种子冲破了黑暗的土壤,来到了地面,一下子觉得明亮了。所以,萌的本义是草木发芽。《礼记·月令》里记载,“季春之月,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古人对草木初生的嫩芽、幼苗进行了区分,称之为“句萌”,其中拳曲者为“句”(gōu),如瓜果葡萄,有芒而直者称为“萌”,如小麦。我们现在常说“见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这里萌就指的是萌芽,比喻事物最开始的状态。

萌是草木新生长出的幼芽,生机勃勃、天真可爱,让人感到愉快,在网络语言中,萌就被用来表示纯真、可爱、有趣的意思,比如称孩子叫萌娃,称宠物叫萌宠。虽然萌这个字是近年来才成为流行语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萌人萌物在古代没有,虽然当时它还不叫萌。类似的形容,比如“无赖”、“可怜”等,这些词语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作品中,表达与今天萌字相同的内涵。拿“无赖”来说,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中有一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意思是我最喜欢的萌萌哒的小儿子在河边卧着剥莲蓬玩。这里的“无赖”就有调皮、招人喜爱之意,形象地刻画出孩子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萌态。而同为可爱之意蕴,在形容美好的女子时,古人的用词又为之一变,如《孔雀东南飞》中:“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这里的可怜可不是指值得同情,而是指女子的美丽温柔让人心生喜爱。这样看来,这些词语在古人心里所激起的情感共鸣和萌在现代人的头脑中产生的映射不正相通吗?

说到卖萌,可不只有今天才有。历史上最会卖萌的,要数魏晋的那些名士。正因为有这些会卖萌、爱卖萌的名士,《晋书》《世说新语》等记载他们趣闻轶事的古籍简直可以被称为古代版的《卖萌指南》。例如,王徽之雪夜乘小船访友,到了朋友家门口却不进去,还萌萌地说,我也是兴尽而归,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才走呢?陶渊明爱抚琴,却时常在宾客来时捧起一张只有琴面而没有琴弦琴的“无弦琴”,以佯作弹琴的样子拨弄一番,使客人们纷纷表示当时就震惊了……如此故事不胜枚举。到了宋代,一代文豪苏轼,除了诗人、画家、书法家、美食家的身份外,也是一大卖萌能手:他可以半夜三更不睡觉,跑出去拉朋友出来散步,然后说一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也可以在风雨中自作洒脱,“一蓑烟雨任平生”,然后“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还可以在朋友聚会时一本正经地说:“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最后又话头一转来一句“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而辛弃疾更精通风雅地卖萌,他在《西江月·遣兴》中写道:“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这词句写得像极了一台小情景剧:诗人在松树边喝酒,醉眼朦胧地看不清眼前是松影还是人影,明明已经醉得摇摇摆摆了,还挺胸仰头问“我醉何如”,以为松树是要来扶自己的人,居然不耐烦地让树“走开走开!”

在网络时代,萌字的流行衍生出的可爱单纯之意,展现出了自己和他人和善的一面,传达出了一种幽默、乐观、旷达的人生观,这种观念是贯穿古今的。一个懂得卖萌、善于卖萌的人,一定是个善于生活的人。如果将卖萌内化来看,它应该是一种生活的智慧,风度的体现: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一次充满智慧的“卖萌”,往往是拉近彼此距离甚至化解不必要争端的好方法。当然,仅仅会卖萌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真本事、真实力,这是萌的底气与自信。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