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时:昨天今天明天

2017-06-21 21:23 生活·感悟 ⁄ 共 1042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的《出塞》,曾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而最妙之处,就在这开头第一句。关山月,伤离别,自古以来,有关边塞的诗词总是离不开关与月,但王昌龄用秦时、汉时来限定,却有了一种独特的意境。眼前的明月,是曾照耀过秦汉的明月,眼前的边关,是在秦汉时期就有故事的边关。开篇就有了悠久的历史感。

时,常用来表示时间。甲骨文中的时,从日、之声,但也有人认为这个所谓的甲骨文“时”,其实只是之日的合文。不过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时从日,与太阳运行有关。时的本义是指季节,所谓的四时就是四季。我们现在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时,但王力先生指出,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为春秋二时,所以春秋意味着一年。后来历法日趋详密,才在春秋二时中分出了冬夏二时,所以很多古书记载的四时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比如《礼记》中的“天有四时,春秋冬夏”,《墨子》中的“制为四时春秋冬夏”等等。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人们认识到季节时令的变化,并应用到了实际生产生活中。古人有“敬授人时”一说,即是说将历法付与百姓,使知时令的变化,不误农时。合于农时有多重要?《孟子》中有一句话大概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抓住时机,适时而动,对于农耕而言是如此,对于社会生活而言,也是如此。

在对天地万物的观察中,在四时的流转往还里,古人也逐渐认识到生命的短暂,感悟到人生天地间的渺小。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多少人不断重复着这样一种感慨,无论是屈原的“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还是陆机的“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或者是欧阳修的“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都在诉说:日月常行,昼夜交替,春往秋来,时光流逝从来无情,不曾等人。

当然也有人从容面对时光流逝,陶渊明曾在诗中说“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放浪自己于天地自然中,不喜不惧。更多的人,则在表达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恐慌焦虑的同时,发出时不我待、抓住时光的呼喊。

人生短暂,而天地又如此悠久绵长,我们用流水表现时间的流逝,也将自己放于时间的洪流中,发出宇宙之思、天地之问,呈现出与自然万物相统一的生命感,也探寻到超越生命的意义和在现实中实现价值的道路。

杜甫有言:“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寥寥数语透露出涵盖乾坤的气势和追溯历史变迁的魄力。时,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人活在现在的世界中,拥有对过去的记忆,充满对未来的憧憬。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时间走得再远,初心从未改变。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