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少:少少许胜多多许

2017-08-07 22:21 生活·感悟 ⁄ 共 1181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历史上有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中最为经典的当属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以一当十,以弱胜强,这些战役里闪烁着中国古代兵法的锋芒与军事家的智慧。

   在“小”字底部再加一点,用以表示小的含义。《说文解字》中说:“少,不多。”少的造字本义即为规模小、数量不多。

传统观念中往往以多为好,少仿佛总与欠缺、单调、不完美等词相连。的确,农耕时期,“桑条无叶土生烟”,雨水少就意味没有果腹之食;文艺创作中,“一花独放不是春”,缺少不同形式、风格的碰撞就不算繁荣;“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的过程中少了交流,就会孤陋寡闻、见识闭塞。但少也有少的妙处,对于这一点,古人早已深明其奥:少而简约,既是一琴一鹤的风流,也是采菊东篱、悠然南山的洒脱;少而精练,是半部论语治天下,以最精练之笔传达奥义,如郑板桥所言“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着墨无多而形神兼备;少而专注,是在有限的精力下博观而约取,目标突出则更易成功。

有趣的是,少与多看似对立,却又巧妙地融合。建筑界有个理论叫“少即是多”,意即在建筑设计时去掉那些冗余的装饰及设计,最终反倒能展现出最丰富的空间体验。不仅如此,少与多还能互相转化:积少能够成多,积多也能够成少。例如,求学若要达到一定高度,就必然经过一个由少积多、再由多至少的过程。如何理解?通俗地讲,就是既能把书读厚,又能把书读薄。由少积多,是查证拓展书中的内容,加入现实和自身的实践与体验,深入思考有所觉悟,从而有所得;由多到少,是将所学过滤凝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直达事物本质。如此由薄到厚、由厚到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最终就能厚积而薄发,学有所成。

除了数量上的少,还有年龄上的少——少年。少年是在磕磕碰碰中快速成长的年纪,可能一时阅历不丰、能力不足,可年轻就是力量,如春生的嫩芽,虽然弱小,却生机勃勃、孕育着无限的希望。在古代的成人礼上,男孩要盘上发髻、戴上帽子,谓之“结发”、“弱冠”;少女要用笄子盘起头发,称“及笄”。无论束发还是及笄,都是对青春的梳理与总结,是新的人生的开始。这种仪式是要提醒他们,今后的人生路上,无论得失成败,都是自己的选择,要无怨无悔无愧,始终怀有赤子之心,万里归来年愈少,笑时犹带傲骨香。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古今大凡有所成就者,很少有不在少年时就“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就践行“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就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深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少年周恩来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道出了诸多后生少年的心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让人看到希望,更心生激情与责任。

正因为少,生命才留有追求更高、更远、更好的余地,未来才充满无限的可能。这便是希望,也许是世间最美妙的事。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