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诚: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2017-11-17 18:11 生活·感悟 ⁄ 共 110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中国人历来“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至诚就是“推赤心以待之,不可以丝毫伪也”。

诚,从言成声。在古代汉语中诚与信可以互训,意义相通。因此《说文解字》中就说“诚,信也”,“信,诚也”。而在现代汉语中,诚与信也常常连用。相对于“信”侧重言语的真实和能守信约,“诚”更侧重于内心的真诚。诚的本义就是真实,不诡诈、不虚伪。

诚,是真心诚意。这首先表现在诚于己,诚于自己的内心、诚于自己的本性。孟子说“反身而诚”,强调的是道德的主体性与内在性,是诚的自觉自愿,诚是发自内心的。因此在儒家的八条目中,诚意放在正心之前,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而“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只有自己做到真诚真实,才能内化出道德行为的动力,才能正心修身。《荀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君子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没有比诚更重要的了,道理也正在此。

诚于己,然后诚于人、不欺人。真诚,是为人应有的品格,也是人喜欢的品格。曾国藩说“诚者,不欺者也”(《曾文正公全集·日记类钞》),不以谎言欺骗人,也不隐瞒、伪装,不弄虚作假,也不哗众取宠、欺世盗名。对自己、对他人、对所从事的工作、对所面对的生活都能全心全意、真心诚意,保有一颗赤子之心,保有一份真纯之情。

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对人对己都不能缺少诚。《中庸》说“不诚无物”,没有诚就什么也没有,对于仁义而言,有诚才有真正的仁义礼智信,没有诚,仁义无从说起。

于是,在此基础上,中国人建立了与诚有关的诸多道德观念: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朋友的坦诚,对事业的忠诚,对理想的虔诚。但诚,又不仅限于诚实诚恳诚信等等道德意义,而内含有更高的哲学意味。

在儒家思想中,诚与天道挂钩。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天道真实无妄,而诚包含着真实无妄之理,贯穿宇宙的运行、事物的始终,因此“诚”为天之道。人得于天道而守其正,也应当真实无妄,因此思诚是人之道。人向天道学习,努力学到诚、达到诚,使诚成为人的行为准则,使诚得到实现,便是人道之诚。

《中庸》指出,诚的目标在于成己成物,“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成己,是尽善而为圣贤,成物是道济天下,也就是不仅使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外物有所成就。而诚的作用在于:“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所以诚既是天道,又是人道,是从自己到他人到外物到天地,由内而外、由己及人、由人及物的一个过程,是从天道学习应用于人道,又从人道复归于天道的过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的至诚可以感天动地。无论任何时候,诚都是一个人尽心尽力的事,一生的事。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