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梦:同心共筑中国梦

2017-11-20 18:12 生活·感悟 ⁄ 共 153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历史上有许多与梦相关的故事,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庄周梦蝶”。庄子有一天酣然入睡,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醒来后,他提出了一个哲学难题:“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这个故事以奇幻写哲思,体现了“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让我们看到人心的自由自在、空灵写意。

古人很早就开始关注做梦的现象,早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梦”字。因为梦是一种很抽象的体验,古人便用画的方法来表现:左边是一张床,右边是一个人躺在床上,在睡觉做梦。简体的梦字没有那么复杂,但同样很有意思。下面是夕,代表夜晚,上面是树林的林,代表纷繁的景象,做梦就像是在夜晚走进了一座幻象丛生的森林。

从科学角度看,梦是人大脑活动的正常现象;而从个人体验来看,梦却实在扑朔迷离、神奇莫测,有时带给人欢乐和希望,有时又带给人惆怅和迷惘。《说文解字》中说:“梦,不明也”,梦总是难以说明,就像人做梦时明明只是躺在床上,却能拥有如真实发生般或喜或悲的经历,这种感觉有时并不亚于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带给我们情绪上的真切与冲击。因此,梦成为了传统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除了华胥梦、蕉鹿梦、南柯梦等典故外,《枕中记》中“黄粱美梦”以梦醒而黄粱未熟表达了浮生若梦、荣华皆幻之感;《牡丹亭》中“游园惊梦”以唯美写刚烈,传递了人生的至情至性;《西厢记》中“草桥惊梦”,“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大观园中,“最是那红楼一梦,道尽人间悲欢”……在中国文学里,梦是洒脱自在而内涵万千的。

不仅以梦入文,古人也爱记录自己真实的梦。翻阅古诗词,总让人感叹他们连做梦都那么丰富多彩,充满诗情画意。有人在梦中旅游,如李白梦游天姥山,“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出入神仙洞府,畅快至极;有人在梦中写诗,如白居易的《梦中作·赠昙禅师》,王安石的《梦中作·青门道北云为屋》等作品,都是“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还有在梦里习武练剑的,如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可谓英姿飒飒……

梦之美在于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因而古人常在梦里去见自己思念的人与物。有人见到朋友,如杜甫“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他倾慕的朋友李白在梦中倏忽而现,令他喜悦欣慰;有人见到亲人,如苏轼“夜来幽梦忽还乡”,看到自己离世多年的妻子正在小轩窗下梳洗装扮,两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还有人回到故乡,如温庭筠在离家赶赴襄阳的路上,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却是昨夜在梦中出现的“凫雁满回塘”的故乡景色……梦中的情景经历或许不实,但梦里的情感却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当人有了梦,并努力奋斗让它成真时,梦就成了梦想。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个人的奋斗如此,国家民族的发展亦然。百年中国梦,漫漫复兴路,一个多世纪以来,多少志士仁人舍生取义,无数英雄豪杰奋起抗争,古老的中华民族踏上了一条充满坎坷艰辛而又浩气长存的复兴之路。是什么引导着中华民族始终大步向前?是什么激励着中华儿女始终奋发向上?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是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历史与未来,连接着国家与个人、中国与世界,昭示着中华民族的血气、骨气、志气,更包含着中国走向未来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每一个中国人都开始自信地谈起中国梦时,我们不仅能从这个梦里回首昨天的“雄关漫道真如铁”,审视今天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展望明天的“长风破浪会有时”,更能够从大家炽热的眼神和言语中,看到对梦想实现的期盼。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它的实现需要我们在“站起来”时的脚踏实地,在“富起来”时的敢想敢干,在“强起来”时的挥斥方遒——中国梦,有你,有我。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