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怼:我怼流年晚 年将我志违

2018-01-19 17:51 生活·感悟 ⁄ 共 1435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怼”这个字就以强劲的姿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以前是诲人不倦,现在是怼人不倦,日常生活中、网络上甚至电视剧里,处处可见“怼”的身影。

我们现在用“怼”这个字,读音是duǐ,常用来表达的是一种语言上的顶撞或者指责,亦或者带有调侃、讽刺的意味,比如说怼回去、不服就怼、一言不合就开怼、不怼不痛快等,乃至于几乎现在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用上“怼”这个字。比如说,鲁迅先生写过很多犀利的文,现在网友就将其称之为怼。

怼这个字,其实出现得还挺早。小篆字形的怼,从心,对声,读作duì,隶变之后写作懟,因为在简化汉字的时候,“對”根据元抄本通俗小说简化为“对”,懟也就因此简化为怼了。《说文解字》认为怼是“怨也”,意指怨恨。段玉裁认为,这个字与“憝”字音义皆同,很有可能是一个字,而憝也是怨恨的意思。由此引申,怼也有凶狠、暴戾的意思。

在古代文献中,怼字并不少见。远一点的如《列子·黄帝》,就有用到怼字,其中记载有个叫尹生的人来跟从列子学习,跟列子一起住,好几个月都没有回家,他向列子请教,“十反而十不告”,跑了十次,十次都没有得到回复,于是有些生气乃至于怨恨了,就“怼而请辞”。近一点的有《聊斋志异·王成》,写王成将鹌鹑卖了六百两,店主认为其实能卖八百两,于是“怼”说你何必这样着急自己做主就卖了。不过这里的怼,语意不那么重,有些埋怨的意思。

很多时候,怼是与别的字组成词一起出现,比如怼恨、怼憾、怨怼等等,都是怨恨的意思,怼笔则是指出于怨恨的记载。上面说的《列子·黄帝》那个故事,后续是尹生又回来向列子学习,列子就将自己在老师那学习的情形告诉尹生,最后说:你到我这里还没多久就“怼憾者再三”,能学到啥。

当然了,怼在古代,更多是作为一种书面语的形式出现,而在口语之中极少用到。这与我们今天不断地在口语之中使用怼是截然不同的。比如诗词之中也有怼的出现,宋庠曾在诗里“怼”时光:“我怼流年晚,年将我志违。”曹于汴在诗里反躬自省,“大济肇于忍,大怼肇于忍。”

所以综合起来看,现在我们所用的怼,和古代原有的怼,从读音到意义到用法,都有着明显的区别,两者除了字形,并无更多联系。怼字从心,作为怨恨之意的怼,必然是从心底生出的一种情感,但是作为今天的“怼”,怼好像更多的是从口,讲究的是“嘴上功夫”。于是有人说了,怼对心,就是顺从自己的内心,就是不要怂就是干。也是有趣。

那么现在所用的怼的读音和意义从何而来?据有学者考证,这个怼本字应当为“㨃”,在字典中,㨃有两个读音,读作duǐ的时候表示排,读作chéng表示撞。看起来好像除了读音,别的与怼并无联系,但这个词却广泛存在于各地方言之中,有着各种不同的用法。比如说《北京方言词典》记录的㨃,有捶的意思,“㨃了他一拳头”;《西安方言大词典》中的㨃,有撞的意思,“叫自行车把我㨃倒咧”;《汉语方言大词典》中更是记载了粤语、西南官话等地的“㨃”,有着诸多意义。而在河南、山东、东北、安徽等地,㨃也常有使用。尤其是在河南一些地区的方言中,㨃简直是一个万能词,在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含义。

由于方言中的“㨃”对于大众而言可能更为陌生,在文献之中也较为少用,而怼这个字与之读音相近,且大家更为熟悉,因此当网络上天南地北的人汇聚在一起,用怼代替㨃也就更容易被接受。当然了,也正是这个读音和意义在全国各地多个方言区已经被熟知并使用,拥有了庞大的群众基础,怼借助本身常见的字形和㨃赋予的意义,流传起来也就更加迅速了。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