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一颗童心,人人都喜欢听故事。从《上下五千年》到各种童话故事,从古人古事到今人今事。最初的故事,是指传说中的旧事或者杜撰的事情,后来则将有情节、有头有尾的称为故事,这类故事适合口头讲述,因此常说“讲故事”。
故在金文中,最初写作“古”,古是故的初文,最初的时候是以古为故,到西周金文中方才出现了“故”的写法。故,从攴古声,攴是手持器具的样子,表示故的本义应当与治事有关,《说文解字》言“故,使为之也”,便是由此而来,因此有原因、缘故之意。在此基础上,故引申出了所以、以往、故旧等等意义。
说故字,很容易让人想起故乡。我们将自己出生或者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居住过的地方称作故乡。古人认为,鸟兽经过故乡,一定会在故乡附近徘徊周旋,啼鸣吼叫,驻足踏步,来回走动,然后才能离开。“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躑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鸟兽尚且如此,更何况有着饱满情感的人呢?临归风、思故乡,故乡难忘。故乡故人故事总是容易勾动我们潜藏于心的情感,记忆中的人事景物也都总是温柔可亲的模样。故乡是人一辈子的印记,正是因为印刻在心底,因此对于离人而言,时时刻刻都渴望回归。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耕文化形成了安土重迁的民族文化心理。日暮途且远,游子悲故乡,当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离开故乡,长时间跨地域的隔断,使得他们对于故土的怀念对于故乡的依恋也就尤为强烈。“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那些远在他乡还未归来的离人,在外思念故乡,想念故人,在外原本就是一层悲伤,送别故人又是一层悲伤,而欲归不能更是悲上加悲,于是内心里生出一种希望,愿自己像一举千里的黄鹄,振翅高飞,回到那遥远的故乡。
而当人们踏上曾经生活过的土地,故地重游,内心难免会有起伏波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物是人非,时事境迁,故景不再,谁能懂我内心伤悲?这是游子最深沉也最直接的感受。《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诗,写自己久客还乡,一路上看到景物种种都与往昔不同,内心一片茫然:“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百草凄凄,冬去春来,又是一年,时间匆匆向老,曾见过的那些事物已然逝去,人生如此短暂,还是要奋发向上有所作为啊。
以上是故乡,还有故人,也是一样难忘。古有歌曰: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有些人喜新,有些人念旧,无可厚非,可到底酒还是陈的好,人还是故人好,事实上,衣服也不一定都是新的好,古人对此早有认知,还特意写了《衣铭》一篇:桑蚕苦,女工难,得新捐故后必寒。有了新衣裳就抛弃旧衣裳,可新衣不如旧衣穿着舒服,也比不上旧衣温暖,当寒冷降临时,只依靠新衣如何能度过。
对于人事如此,学习也是一样。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不能忘记以往所学。孔子对于学习有一句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如果可以时时复习以往所学的知识,这是“学而时习之”,在此基础上还能有新体会、新发现,从旧知识中开悟新道理,那么就可以为人师了。
有故才有现在,有故才有未来。故事都是温情的家长里短,故乡都是风景旧曾谙,风吹草动,疑是故人来。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