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首歌叫《当爱已成往事》,“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嘴上唱着不要再提,可节奏一响起来,眼前就翻过一页页往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人们总是在面对新生活的时候不断告诉自己,过去的事情休再提起,不如将其当做美好记忆保存,然后向阳而生。
在甲骨文中,事与史两者同源,原本为一字,到西周时期,事开始从史中分离出来,渐渐演变成另一个字。甲骨文中的事,好像一只手拿着猎具,看起来像是打猎的样子,因此会治事、做事之意。由此引申,事也就有了事业、事情、职业等等意思,《说文解字》所说的“事,职也”,其实就是其引申义。
世事十常九,不使展眉头。世间事,纷纷扰扰,我们想要探究人究竟为何而生、为何而存,也想要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古人也好今人也好,都是如此。而这世上的事不可能事事顺人心,尽如人意毕竟只是希望,于是偶尔难免发出世事如梦、往事如烟的感慨,喟叹人生的空幻。苏轼就很有这种感触,他说“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人生的短促与虚幻,好似一场梦,让人惋惜又惆怅。李煜自然更有人生如梦的感慨和浩叹,因此他说“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但在这种感慨之中,人们又似乎看透了世事,说世事悠悠不如山丘。白居易在自己罢官太子少傅之后,曾写诗道“人言世事何时了,我是人间事了人。”告别纷繁世事之后,就好像无事一身轻了。被苏轼称为“胸有成竹”的文同曾写过一首诗,诗里说:“世事元何物,人心了即空。客来休借问,此意浩无穷。”这似乎比白居易更为看淡了。
《红楼梦》第五回中,写贾宝玉看到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把世间之事弄懂了,会发现处处有学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会发现处处是文章。有字的书当然需要我们去读去理解,没有字的书同样需要,世间之事复杂纷繁,现象背后隐藏着道理,杂乱之中暗含着顺序,所以一个人致力于学习,书里书外的知识都要学,都要去看去分析去探究,懂事理也懂世理,识人情也识人心。世事再纷乱,我们的心也是厚重如山浩荡如海,岿然不动。
俗话常说尽人事听天命,尽人力所及之事,然后静待天命的安排。这句俗语听起来好像是在开脱,可实际上还是在强调尽人事。但求尽自己所能尽之事,不责备于天。听天命之前首先要做到的是尽人事,是不是已经尽到了自己所有的努力,是不是尽到了所有人的责任,如果你人事都没有尽,那么责任在自己身上,不能说是天命的安排,而如果人事已尽,那么责任才在天命上。歌里唱“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已然向我们透露了尽人事的途径,面对过程需要努力拼搏奋斗,至于结果,则多一些洒脱。但求尽人,不责于天。
春朝湖上风兼雨,世事如花落又开。对世事的无力感,常常带来对未来的困惑、对生命的失落,乃至于对自己的否定,但漫长的人生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出现相似的事件,并带来不同的体验,一次又一次。我们需得在这命运的螺旋之中接受冲刷,尽人事,明世事,完成成长。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