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雅:有风度 有温度

2018-03-20 19:39 生活·感悟 ⁄ 共 137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风雅颂赋比兴,是《诗经》六义。《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相对于王畿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颂则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而雅指的是王畿之乐,这个名称的来源,与雅的意义有关。

雅,从隹,牙声。从隹,表示与鸟有关。《说文解字》认为雅本义是乌鸦,“雅,楚乌也。”认为大而纯黑反哺者乌,所以有“乌鸦反哺”之典故,小而不纯黑不反哺者雅,雅即乌之转声,亦作鸦。不过后来以鸦为乌鸦义的正体,雅则假借指正确的、规范的,这一意义,是雅在先秦典籍中最为主要的意义。我国最早的训解词义的专著《尔雅》,书名也是来源于此:尔,是接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尔雅即是说解释词义接近雅正、合乎规范。

雅之为正,应当是起始于声音。先秦时期,各个诸侯国当然有自己的语言(即各地方言),各个诸侯国之间交往,当然不能自说自话,需要有大家都能听懂的语言,因此,类似后世所说的官话、今天的普通话的雅言就应运而生了。这时候的雅,虽然被解释为“正”,但不具有价值的评判,只是表示这是普遍适用的、规范的用语,是语音方面的。至于何处的语言为正,自然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了,所以在当时,王畿之地的声音为正,王畿之乐为正声。

这也就解答了《诗经》雅的得名。而我们常说的风雅,最初其实说的是《诗经》中的《风》和《雅》,杜甫曾有诗教后人学诗之法,言“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就是在说要亲近《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汉魏以降,风雅一词才渐渐成为对人物的品评之辞,一个人风流儒雅,是有风度也有风采,是才能与品德相配的。

从《诗经》开始,雅在中华文化中逐渐演变成一个富有人文内涵的字。比如用雅来形容文艺作品,晏殊少年得志,一生仕途顺利,他的词常常呈现出闲雅的风貌,哪怕是感悟时光飞逝、体悟生命,也在诗词呈现出一种闲适、散淡而充满雅趣的情调:“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而韦庄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则表现出一种高雅的风貌,有着文人雅士的情怀,外在清新明丽,真切可感,而内含婉转含蓄,曲折悲郁。

事实上,在文艺作品中,无论是高雅还是闲雅,亦或是清雅、优雅、典雅,其内涵都不仅仅在文章情调上,更是涉及到了为人的层面。文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精神状态,投射在审美活动之中,现实的生命格调,铺陈在字里行间。华丽的辞藻永远不能掩盖其单薄的内在,苍白的内心画不出亮丽的色彩,唯有内在的充实方可传递文学的力量,唯有为人本身的雅正方可从笔底透出穿越千年的震撼。

现在一说雅,常常想到老派文人。老派自然算不上一个褒义词,但老派文人却总让人联想到温文尔雅、风度翩翩。他们在自己的书斋里静静做自己的学问,和俗世保有距离,却也从未偏离人世生活,他们有自己的追求与向往,在繁华中从未迷失方向,他们安静又笃定,温柔又坚强,有着岁月不能掩盖的风雅和光彩,向我们诠释着“雅”,也实践着“雅”。

从语言到文学到为人处世,雅字逐渐过渡到了人的风度与品格上,它内聚起来凝为一种风骨,典雅纯正,外放出来又化为一种风流,不落俗套。有风度,也有温度,一内一外构成了文人士子的精神品格,投影下中华传统文化中君子的倜傥风姿。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