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距:情之所至,有距亦是无距

2018-05-10 15:34 生活·感悟 ⁄ 共 1482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什么是最远的距离?有人说,关山千万重,水路千万里,是最远的距离;也有人说,生与死的永远分别,是最远的距离;还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懂我的心。

《说文解字》中说:“距,鸡距也。从足巨声。”距字本义是鸡爪后面像脚趾一样的突出部分,与其它脚趾之间有很大距离。后来,由本义引申出表示相隔的空间与时间、事物间的差别等含义,即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距离之义。

距离有许多种。古有“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的爱情,今有“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乡情,这是空间上的距离;每当我们站在河边,感慨着“逝者如斯夫”,与两千年前的孔子之间,这是时间上的距离;白发如新,倾盖如故,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身边的人不能相知,这是心理上的距离……距离,或许只是一堵墙,一个严厉的家长,一个固有的观念。在一段段的距离里,可以种植相思,可以收获最真挚热烈的情感,可以爱怨交织、悲欢交集,可以写出数不尽的文章佳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隔水的伊人,如芦苇上的白露那般清新美好,但向往之心再盛,也无法越过现实距离的阻碍;“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一重一重的蓬山,使心中爱人被隔得分外遥远,道路险阻、不可获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所爱已失,两人的距离无法跨越,然而爱之深挚专一又让美好的情思历历在目,更平添痛苦……

然而,遥不可及的距离,带给人的就只是痛苦吗?不,那一句句描写距离的诗句若然只让人读出心伤和沮丧,就实在是单薄了隐藏在这些咏叹调中悠长的韵味。这些古诗词中,其实传达了古人对待距离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尊重。正因古人体尝到的距离感太强烈了,反而更生出一种从容坚定,使距离之中生发的情意绵长隽永:曾经,人们无法靠网络、手机令联系无所不在,他们要在各自不成眠的夜里细数“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相见时难别亦难”,距离远了,反而生出“晓镜但愁云鬓改”那般宁肯一夜白头也不离不弃、以心传神的专注;曾经,人们无法靠飞机、汽车使翻山越岭畅通无阻,他们要长年在人生奋斗的路上“独在异乡为异客”,而故乡远了,家中的亲朋好友、记忆里的童年净土会让人倍加珍护,所以才会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那样绝不愧对故土家园的洁身自好。

因此,古人们面对距离时的感情,绝非心灰意冷。他们懂得的,是尊重世间必然存在的距离,是以赤诚之心去对抗难以逾越的距离。即使是相思难聚、即使是有家难回、即使是人力不可回天,却从不怨天尤人,而是将这份距离化为心中的真情。在这样刻骨铭心的真情面前,有距亦是无距。就好像,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真挚的友情可以穿越时空的距离;就好像,杜甫说“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骨肉之情不可割舍,虽相隔千里,却能清晰地“看”见家中的情形;就好像,苏轼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空的距离反而加深了兄弟之间的情谊……

距离的缓慢悠长,是对生命态度的洗礼,扭转了当一切太容易获得时那些可能出现的草率,那些不负责任的匆忙与善变。正如《蒹葭》里那位曾在水一方遥望彼岸的君子,他永远会记得,有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女子,令他思慕至深,而这份深刻,正是距离带给他的。即使多年后,他也会对自己曾经的这份心意肃然起敬,因为他在不可跨越的距离面前,依然用情用心到一丝不苟。

距离,让再热切的情也无法冲动;距离,带给了人时间和空间上的足够思量。而谨慎过后的依旧坚持,才显示出情之深、爱之切。距离告诉我们,因为不易,所以不弃;因为不可得,所以不可忘。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