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宁:家安邦宁

2019-03-08 16:30 生活·感悟 ⁄ 共 165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如果有机会去参观辽宁省博物馆,你会发现博物馆的馆名中,“宁”字被写成了寗”。除了寗外,宁字还有异体字,包括“、貯、贮”和“密、甯、寗、寧”等。如此多的异体字,说明了宁字本身复杂的源流。

在最初造字时,宁字表示的并不是如今我们常用的这些义项,甚至连读音也与今天不同。甲骨文中,宁是个象形字,字形帅像储藏东西的处所,四周是培壁。*是金文的写法基本与甲骨文相同,小篆字形则变得更为美观,好似一个六边形的仓室。《说文解字说:“宁,辦积物也。”段玉戴注:“积者,聚也。”宁字本义表示贮藏东西,因此读音为“(zhu)”。既然是“东西”,就往往有“贝”字作为组成部分,所以后来人们就在“宁”的左侧增加了表意的“贝”字,这就变成了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貯”了。“宁”算是古字,“貯”算是今字。后来凡是“貯藏”义均写作“貯”,而不写“宁”了,再后来“貯”字又被简化为“贮”,这正是今天的写法。

我们比较熟悉的“宁夏”、“安宁”等词语中的宁字,与“宁(zhi)”字毫无关系,音义均不相同。它的古字形是盛(ning)。这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字形是这样的,字形的上部外面是一个表示房屋的形状,屋下部是一个摆放东西的桌子,桌子上放着盛有食物的器皿。《说文解字》解释其为“安也”。密的本义就是安心、安宁上有房屋遮风挡雨,下有饭食充饥果腹,足以让心得以安宁。《易・乾卦》中有“首出庶物,万国成宁”,是说众人中走出一个英雄,天下从此走向太平安宁,湖北成宁市名即由此面来。

简化汉字时,将“宁”(zha)的原有义项归并到“贮”字,而字形“宁”则成为表示安宁等意的专用字。过去古代大户人家的女子,出嫁后待在夫家,深宅大院,不能随便出门,想念父母也不能轻易见面,难免会内心不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人设计了“归省”制度,让出嫁的女儿能有机会回去看看父母,这样走一趙,在家想念女儿的父母心安了,出嫁想念父母的女儿也心安了,这就是“归宁”,这是对“宁,安也”的最好注解。

读四声(ning)的宁,古字形为寧,《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寧,愿词也。其意为愿,则其言为寧,是日意内言外。”这里宁字用来表示宁(ning)愿、宁(ning)可。例如在《论语》中就有“礼,与其秦也,宁俭”,意思是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況来说,与其奢华,不如节俭些好。从这一义项中,又引中出一个更强烈的语气词,这就是表岂”、“难道”等反问语气的“宁”。最有名的例句来自秦末振臂一呼天下应的陈胜:“王候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声呼喊,启迪和感召了无数有志之士,使他们纷纷踏上了逐鹿中原之路。

宁,安也。安稳的生活,往往是平静的;安定的灵魂,往往是宁静的。一个宁字,可以让我们看到心向桃源的豁达态度,看到追寻淡泊的拳拳之心。回看历史,宁,是陶渊明“米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亦是诸葛亮心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境界;宁,是苏轼笔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亦是杜甫胸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襟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所揭示的,是喧之中的宁静心态。内心的宁静,是一种穿越世俗、开浮躁的力量,有了它,便可以每临大事有静气,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看穿陷阱、看淡诱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了宁的底色,オ有达的境界、定的气质、和的格调,オ能专心致志、成就非凡

宁字,同样也可以让我们看到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在历史沉浮中走来,不管时代如何流转,追求安宁、平安、安定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负重前行一为守护脚下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的幸福安宁,有人“未惜头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有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有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仓”,有人冒着严寒顶着酷暑守卫边疆,有人以生命为代价救援他人…不管是在战火纷飞还是和平年代,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总有人愿意挺身而出,用一腔热血,守护着每一个温暖安宁的日日夜夜。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