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旅:跨过千难万险 赏遍大好风光

2019-07-03 15:41 生活·感悟 ⁄ 共 173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旅”字在今天主要有两个用法,一个是旅行,还有就是用于军队的编制,军、师、等等。军与行,这两种意义午看起来似乎相距甚远,实则有着内在理关系。

,甲骨文字形为角,这是一个会意字,下面是两个人,上面是一杆迎风飘扬的大旗。全文字形市,帜更为明显。小業半形承续甲骨文、全文的字形,楷体字形变异极大,完全看不出人和旗組合的样子了。《说文解字》:“军之五百人日旅。”旅的字形会意为军旗下的士兵,因此澈字本义就是军队的编制,五百人为一旅。中国早期部队的编制,据说自下而上有伍、两、卒、旅、师、军六层,《周礼》中对其有译细的规定:“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即五人为伍,二十人为两,一百人为卒,五百人为旅,二千五百人为师,一万ニ千五百人为军。

旅因在部队中是較大的编制,故而引中出众多、众人、共同的意义。有个成语叫“旅进旅退”,出自《国语》。越王勾践忍辱休养生息后,在反攻吴国之前的动员会上,说了这样的话:“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則思刑,如此则有常賞。进不用命,退則无耻,如此则有常刑。”这话说得非常有力,就是要众人遵守军纪,一致行动,而保证其实现的方法就是赏罚分明。所谓“常賞”与“常刑”,就是严格不变的奖賞与刑罚。这里的“旅”就指众人,因为话题的主旨是表现众人行动一致,就常被解释为“共同”了。

军队的行动,不管是征讨他国还是成守边疆,往往都是外出作战,不光要经过长诠跋涉,还居无定所,要长期驻扎在外地,所以也称作“行军”。如此,则军旅与行旅就有了联系,“旅”字就有了离家在外的意义,引中出路途,旅行,旅人等义项,这正是我们今天使用最多的义项。《周易》中有一卦就名为“旅卦”,言:“旅,小亨,旅贞吉。”孔颖达解释说:“旅者,客寄之名,弱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谓之为旅。既为羁旅,苟求仅存,虽得自通,非甚光大,之为义,小守而已,故日“旅,小守”。”《周易》将“旅”作为一个卦名,可见旅行在古人看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但古人并不认为旅行是一件愉快的事,孔颖达说得很清楚,“旅”是客寄他方,“苟求仅存”,所以充其量也就是“小守”了。(“亨”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亨通”。)为什么这样说呢?在古代,“读万春书行万里路”,情怀是浪漫的,可情条件是不便的: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可以说是“双脚丈量世界”。加之我国幅员讧周,自古就是各种地形错综排布,平原丘陵、湖泊高山,出趙远门真就意味着翻山越岭、跨越江河,而且一路上要面对野兽、盗匪、渡病等危险,“行路难”可不是嘴上说说。战国时苏秦游历求学,走到最后人都脱了形儿一“贏勝履跻,负书担彙,形容枯搞,面目黎黑”;徐霞客最后一次旅行途中,三次遇盎,四次绝粮,最后身无分文,饥肠続糖……这一点在当时的西方国家也是如此,西方普遍认为工业草命前只有“旅行”没有“旅游”,最初他们用 Travel一词表达旅行,这个词是 Travaile转化而来,有“煎熬,艰辛,痛苦”之义,也反应出当时人们对旅途路上的担忧。

古人旅行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要告别父母家人、面临无数未知风险,但无论条件多简朴、旅途多艰险,也挡不住人们追求理想、探索世界的愿望,挡不住对诗与远方的向往。而也正是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古人对待旅行的态度总是神圣的:出发前周详地准各,临走时郑重地道别,旅途中细心地体会,惊叹于每一座山的峨和每一片水的灵秀兴之所至随时随地举酒赋诗,就能“对影成三人”。

今天的我们,要感谢这些克服千难万险,不愿禁锢在自己原地的旅行者们。正是他们的勇敢,オ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古代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的重要文献资料,让我们知道千百年前的人们是如何生存;也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オ能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誌,“依依官渡头,晴照存様”的意,“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意境。相比古人,今天的我们幸福太多:高铁飞机让目的地转瞬即到,设备齐全的饭店酒店让旅途劳累瞬间消除,旅途不再是未知,出发前就可以预订好一切……带着家人父母,约上三五好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已经不再是梦想。

一个旅字,道出了曾经的多少无奈,又道出了今天的多少期待。时光流逝,岁月匆匆,古与今,仿佛換了人间,让人心生多少感怀,又有多少赞叹。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