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游:拳拳游子心

2019-07-05 15:43 生活·感悟 ⁄ 共 166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我们常说“游泳”一词,“游”和“泳”在字义上有区别吗?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说“你游一下”却不说“你泳一下”?

今天我们使用的游字,兼并了古时的“游”“遊”二字。这两个本是不同的字,在简化汉字时同音归并”,合二为一了。在过去,相较于“遊的使用范围更为广泛。《论语》中除了人名“子游”,鲜少出現“游”字,而“遊”字却用得多。游,甲骨文字形为ト,左边是一杆大,右下部是一个人,像人执着一者旗。全文字形将人换成水形,表示旗之飘动像水流之形。虽然今天我们看来游字部首为“三点水”,但《说文解字》并没有将其放在“水部”,而是与旗、旌、旅、族等字同在一部。许慎解释游字为“游,旌旗之流也。”游字本义为人执旗子,由此可以引申为旗子的飘动,又可以引中为在水上漂浮。《诗经・揶风・谷风中有:“就其浅矣,泳之游之”,游和泳有什么区别呢?《说文解字》解释“泳”字为“泳,潜行水中也。”即泳为在水中潜行,游为在水上漂浮。这向诗即是说:遇到那浅的河水,水下潜泳、水上漂游都能渡过。后来,游也泛指游泳,如《韩非子・难势》:“越人善游矣。”是说越国人是很善于游泳的。

再看“遊”字,《说文解字》中,它偏偏也没有被放在表“走之底”的“走(chu。)部”,许慎将它列在“游”字之下,说是“古文游”。从字形即可看出,这个“遊”是走动之游,突出的是表走动的“足”,因此在古时表达与行走有关意义时,古人多是用“遊”。《论语・里仁》中有:“父母在,不远遊。”这句话常常被人单拎出来使用,让人以为孔子此言是在阻止人们出游。事实上,这句话后面还有“遊必有方”四字即指父母在时,不要远行,就算要去远行,也要安排好父母,告知自已的去处,在有事之时能联系上,这体现了儒家讲求孝道,讲究养亲慎终的思想。在《论语》中,孔子还提出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其中“乐骄乐,乐佚遊,乐宴乐,损矣。”这里的遊表示闲荡、游荡,孔子认为以骄奢放纵取乐为快乐,以尽情游满为快乐,以贪图安逸为快乐,就有害了。

无是求学、是生、是游玩,人生一世,谁能不出门,能不运海?“游子”三字,总是能触动人们心中最柔软的角落。出门在外,免不了思亲思乡,免不了家中人企盼你早日归来。思亲之情,望乡之愁会伴随游子ー生一世。曹植于是说:“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久不归家,连家乡的道路都难辨了;高适《燕歌行》中写道:“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相去万里,永无见期,离別之苦,逐步加深;贺知章《回乡偶书)人尽皆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者无改毛表。几宣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人虽老,总算“叶落归根”,可如此的老迈衰颓,也不知当初的那些故人可还认得他,饱含游子辛酸。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世界上很多民族都热爱月亮,但中国人对月的感情,却格外深厚而独特。只要游子出门在外,无论走到地球呀一个角落,无论接受了哪种生活方式,却还是会在不经意间,就被一团静月勾起了情怀:会望月而思乡、会对月而怀人,能为月而欢喜、能赏月而忧伤。“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秋天的月亮,是一年中最明亮最美丽的月,然而就是这样一轮美丽的明月,依然会让漂泊在外的游子看起来感覚不如家乡的月明亮、亲切。其实,若非游子,长年在家的人,往往不望月一身边已经温暖充实热阔到平常无奇了,怎么会有那种静寂的心境去独自望月呢?望月,就是在出门在外、心中无着无落的孤独时刻,寄望给那一轮静月,来遥遥呼应心底的思念。这种月光记忆,是属于整个民族的文化印记你看,那伫立月下、凝望冷月的游子,他总有一剪看似安静的背影,心中却在汹涌潮动,澎湃着来自故乡的声音.

老歌《故乡的云》唱道:“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喚……”的确,当ー个人在异国他乡举目遥望时,你会党得,徽风吹起,都仿佛能嗅到故乡泥土的芬芳;天边飘过的云,都仿佛是在提醒:“归来吧,归来哨!”这一声声召唤,正合游子之意。是啊,人可以豪情万丈去阅荡世界,然而,无论最终家财万贯或者行囊空空,你的背后,家乡总是惦记着你,祖国总是惦记着你。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