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文章
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准备出师北伐,临发之时,写下了著名的《出师表》给蜀汉后主刘禅。在这篇文章中,他回忆当初自己“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而现在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是他的职责,日常的事务,则是“攸之、祎、允之任也”。 前一个任,是任命之意,说自己接受任命;后一个任,是责任之意,说是郭攸之、费祎、董允三人的责任。两个任的意义有所区别,却都是人所担负的责任。 人的一生,总是在接受着不...
阅读全文
在古代曾有一段时间使用贝作为货币,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秦始皇统一货币之后。虽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贝逐渐被金属货币取代,但在文字中,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保留着价值、货币的含义。但凡从贝的字,也都与钱财有关,责也是如此。 责,无论是从甲骨文还是金文的字形来看,都是从贝朿声。《说文解字》言“求也”,索取、求取是其本义,所索求的是“负家偿物”,也就是欠款,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债”。而其引申出来的责任、本职之意,...
阅读全文
《礼记·大学》记载:“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说商朝的开国君主汤在澡盆上刻了自我告诫的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警示自己要永不满足、与日俱新,每天都有进步。 “新”是个会意字,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辛,指从树木劈砍下来的楔形木块,右边是一把锋芒毕露的斧头,表示用斧头砍柴。《说文解字》中说:“新,取木也”,木之始伐谓之新,这就是新最早的含义。在漫长的农耕生活中,人们明白,树木只有砍...
阅读全文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一老”就是指老人。追根溯源,“老”字最初是什么意思呢? 《说文解字》解释为:“老,考也……言须发变白也”,《殷墟文字类编》中说:“(甲文)象老者倚杖之行。”“老”就是一位披着长发、弯腰躬身、拄着拐杖蹒跚行走的老人。弯腰躬身、腿脚不便是人衰老的特征,而古时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剃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长。 一提到老,我们总会有些感伤,因为它让人看到岁月悄无声息流走却无...
阅读全文
历史上有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中最为经典的当属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以一当十,以弱胜强,这些战役里闪烁着中国古代兵法的锋芒与军事家的智慧。    在“小”字底部再加一点,用以表示小的含义。《说文解字》中说:“少,不多。”少的造字本义即为规模小、数量不多。 传统观念中往往以多为好,少仿佛总与欠缺、单调、不完美等词相连。的确,农耕时期,“桑条无叶土生烟”,雨水少就意味没有果腹之食;文艺创作...
阅读全文
2017-08-04 22:19 生活·感悟 ⁄ 共 1291字 暂无评论
刘邦曾经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他问韩信自己能带多少兵马:“如我,能将几何?”韩信回答:“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他又问:“子有何如?”韩信说:“臣多多而益善耳”。一句“多多益善”,韩信的自信跃然纸上。     字形演化至今变化不大。它的字体结构虽然简单,但人们却各有理解。有人认为多是由两个“夕”组成,夕指夜晚,两个夕即一个接一个的夜晚。《说文解字》说:“多,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绎也,故为多。”昼...
阅读全文
小说《活着》中,主人公福贵经历了家道中落,战乱家散,亲眼看着父母妻子儿女等一个个亲人相继离去,最后只剩自己和老黄牛艰难地行走于田地间。书中有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我就是死了也要活着”。当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你的身上,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你该怎么办?小说中给出的答案是:活下去,坚持活下去。     左边是水,右边上方是氏族的氏,表示宗族根底,下方是口。只要有根、有水,就能有一口气,就能活,这...
阅读全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的这首《赋得古原草离别》,道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让人看到生命的力量。     最底下的一横表示土地,土地之上是一棵小草。《说文解字》中说:“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进即生长,生的本义就是草木生长。而后,生的涵义由草木生长逐渐延伸,指一切生物的生长、事物的产生,亦即生命。 提到生命,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感恩。我们的生命得自父母,...
阅读全文
中国古代的音律有十二律,从低到高依次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奇数的为阳,叫作六律,偶数的为阴,叫作六吕,合称为律吕。 这种高低不同的音是怎么分辨出来的呢?古人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律管,吹出十二个高度不同的标准音,来确定乐音的高低。因此将这十二个标准音叫作十二律。 有人说,甲骨文字形的律,是手拿着笔书写行文以示颁布的样子,最初的含义可能就是...
阅读全文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古人观察到岁星(木星)绕地球一周约十二年,便称十二年为一纪,为此顾炎武写下了颇为感慨的诗句“忆昔论交日,星霜一纪更”。不过也有别的说法,比如有称一千五百二十年为一纪的,甚至还有更长的。古代传说从天地开辟以来到春秋时期鲁哀公十四年,共计二百七十六万年,将其分为十纪,分别是:九头、五龙、摄提、合雒、连通、序命、循蜚、因提、禅通、疏讫。这每一纪就有二十七万六千年了。 一纪的时间长度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