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历史·地理 > 正文

工业革命:世界工业化三百周年回眸(四十五)

2014-06-25 06:10 历史·地理 ⁄ 共 658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1934年(伪民国23年),以倒卖开滦煤炭起家的上海大中华火柴公司老板刘鸿生,兼并了7家火柴厂后,一跃成为“中国火柴大王”,年产火柴15万箱,资本365万银元。照片为1938年该公司旗下的上海荧昌火柴厂。这就是当时中国最发达的民族工业代表企业,仍是以手工作业为主。由于国内化学工业发展迟缓,生产火柴所需的石腊、赤磷、白药、胶粉、手摇排梗机等原料设备主要从上海、香港等口岸进口。当时日本火柴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九一八事变后抵制日货,才使国产火柴有了发展空间,“洋火”的俗称一直流传到解放后。1927年南京国民党集团掌权。1928年由实业部长孔祥熙提出以“国营重工业”为主,发展国防军事工业的计划。但是时任财政部长宋子文(1928-1933年)等人反对发展重化工业。他们认为发展重工业是亏本的生意,需要大量财政补贴,不适合中国国情;应该按照市场经济原则,鼓励民间资本,引进外资,由中国发展轻工业,再用轻工产品去换取欧美国家的军火机器。在这种一厢情愿的政策下,国民党政府走上了吸收苏联、德国军事援助,组建德械师的歪路。一边是有识之士在喊“实业救国”,一边国民党政府却无所作为。而同时期的日本,在举全国之力发展军事工业。抗战爆发后,德国站在日本一边,谁给你提供国防武器呢?【抗战爆发前,反倒是阎锡山、陈济棠、刘湘等地方军阀,建了一些军工企业,后被南京国民党政府军工署接管。国民党时期经营的军事工业,主要家底都是从清政府、北洋政府、地方军阀手里接收来的企业——这样不费力气。】

相关阅读

    ----工业革命:世界工业化三百周年回眸(四十四)

    1934年前后,上海市肇家浜和蕃瓜弄的棚户贫民区。肇嘉浜本来是条臭水沟,1931年江淮水灾后,安徽、苏北等地难民逃荒来沪,在肇嘉浜两岸搭棚落脚谋生。环境污秽不堪、蚊蝇滋生、臭不可闻。能供浜畔居民饮水的仅有2个自来水龙头,全都把持在流氓恶霸手里。每逢盛夏,普惠堂能收到大量尸体。直至1947年,肇嘉浜两岸有8000余人居住在棚户区,成了旧上海最大的水畔棚户区(1954年肇嘉浜进行棚户区改造,填平了肇嘉浜。)蕃瓜弄位于上海闸北区中部,是旧上海典型的棚户区(就像北京的龙须沟)。1931年江淮水灾后大量难民逃入上海,形成棚户区,生活条件极差,人口集中垃圾成堆,水塘成了臭水坑,夏天蚊蝇肆虐令人乍舌。国民党的改造工作以失败收场。1949年后闸北开始改造工程,1960年由建筑工程部向中央打报告,解决城市住宅问题。蕃瓜弄棚户区开始拆迁,改造成了住宅新村,是上海市内第一个5层楼的居民新村。张爱玲、王安忆、程乃珊笔下的旧上海,只看到灯红酒绿、繁华优雅的上流社会,棚户区不是她们关心的对象。

    博古(秦邦宪)、王明(陈绍禹)、周恩来,这是中共早期的核心领导层,均为苏联回国人员。1931年在米夫的扶植下,王明、博古等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的留学生,把持中共领导层。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后,王明实际成为最高领导人,在苏联遥控指挥负责领导上海临时中央的博古。在1931年粉碎国民党第三次围剿后,江西中央苏区得到巩固。张闻天、夏曦等苏联留学生回国,又被推至中共高层,发动了新一波苏式左倾运动,其中夏曦肃反杀害了大批红军将士。1932年6月,蒋介石自任总司令,组织第四次围剿。红一方面军总部恢复,朱德任红军总司令、毛泽东任红军总政治委员。苏区中央局曾建议撤销毛泽东的政委职务,由周恩来担任,后在周力挺下才得以通过。战役开始后,苏区中央局与在前线指挥的毛泽东等人产生分歧。10月3日召开宁都会议,项英、顾作霖等人声讨毛泽东拒不执行共产国际和苏区中央局的命令问题。会议决定撤销毛泽东红军总政委职务,由周恩来兼任,批准毛泽东请假调回后方养病。第四次反围剿在朱德、周恩来采取运动游击战的策略下获得了胜利。1933年1月,上海临时中央被迫迁至江西瑞金,博古等人对中央苏区的影响更大。1934年4月中旬,蒋介石调集40万兵力发动第五次围剿,先集中11个师进攻江西广昌(瑞金以北115公里),企图从北面打开中央苏区的大门。此时红军指挥权名义上由朱德、周恩来领导,但实际被博古和苏联军事顾问李德控制。博古、李德调动红军9个师主力,采用阵地战、消耗战,与国民党军血战18天。结果红军伤亡5093人,毙伤俘敌仅2626人。4月28日红军被迫撤出广昌。广昌战役后蒋介石调集主力全力进攻,中央苏区形势恶化。

    1934年5月,临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博古,决定将红军主力撤出江西,实施战略转移,同时报请共产国际得到批准。1934年6月底,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由博古、李德、周恩来成立“三人团”,领导红军转移。其中博古负责政治,李德负责军事,周恩来负责落实军事计划。由于共产国际的因素,李德享有最高军事指挥权。进入7月,国民党军调集31个师分六路进攻中央苏区,博古、李德等人采取“六路分兵”、“全线抵抗”的战略,结果全线溃败。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以及后方机关人员共8.6万人,带上文件、辎重、机器、锅碗瓢盆,开始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实行战略大转移。准备去湘鄂西根据地与红二、六军团会师。行前临时中央先派熟悉地形的毛泽东,去于都查探地形。结果毛泽东发高烧,经傅连暲赶去抢救才得以脱险。大病初愈的毛泽东被担架抬着走上了长征路。此后两个月队伍翻越崇山峻岭,向瑞金以西突击520公里(直线距离),突破国民党军三道防线,抵达湖南全州湘江段。红军遇到了又一个生死关,一群苏联回来的留学生,将红军带上了死路。

    【1957年毛泽东回忆说:“我没有吃过洋面包,没有去过苏联,也没有留学别的国家。我提出建立以井冈山根据地为中心的罗霄山脉中段红色政权,实行红色割据的论断,开展‘十六字’诀的游击战和采取迂回打圈战术,一些吃过洋面包的人不信任,认为山沟子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1932年(秋)开始,我没有工作,就从漳州以及其他地方搜集来的书籍中,把有关马恩列斯的书通通找了出来,不全不够的就向一些同志借。我就埋头读马列著作,差不多整天看,读了这本,又看那本,有时还交替着看,扎扎实实下功夫,硬是读了两年书。”】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8.6万名红军战士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超过一万公里,其间面对国民党军和地方军阀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损失惨重。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数万人的军队辎重在缺少足够后勤补给的情况下,于地球上最险峻的崇山峻岭间游移,平均每天负重行军71华里,非常人能够忍受。——正在经过万里长征,那个依靠苏联扶植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褪去了懦弱无骨的外皮,重新扎根在中国大地上。改变这个党的人,是毛泽东

    1934年12月(伪民国23年),长征红军血战湘江示意图。图中,蓝色、紫色、白色线条分别表示中央军薛岳、湘军何键、桂军白崇禧各部围追堵截路线。过湘江是在红军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自1934年10月开始长征后,红军首先在江西南部,遇到粤军陈济棠部部署的第一道3层碉堡封锁线,红军突破时损失3700余人。10月底红军前锋抵达广东仁化境内,遇到陈济棠部署的第二道封锁线。粤军采取驱赶红军离境的战术,红军突破时损失9800余人。11月初红军进入湖南境内,遇到粤军在粤汉铁路设下的第三道封锁线。红军损失8700余人,进入湖南零陵境内。蒋介石这才判明中央红军西进企图,急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西路军和北路军薛岳、周浑元部共16个师、77个团进行追缴。同时命陈济棠率4个师北进粤湘边境截击,电告李宗仁、白崇禧以5个师控制兴安、全州至黄沙河一线,企图四面合围,调集30万大军剿杀红军于潇水湘江一带。11月25日,中央红军乘国民党军部署不及之机,强渡潇水。中央军委决定分为四路纵队,从兴安、全州一带强渡湘江。由于博古、李德,拒绝毛泽东等人提出的避实击虚战术,携带辎重延误突进速度,导致红军主力在湘江边与国民党陷入硬拼。此时桂军白崇禧部为了保存实力(防止共军进攻桂林),故意将主力南调至龙虎关至恭城一线,在全州一带露出缺口,对红军不拦头只击尾,驱其离境,对老蒋勒索钱财。直到11月29日,南京方面满足了桂军要求后,白崇禧才下令阻击。而直到11月29日,也就是桂军放行期限的最后一天,红军中央纵队才狠下决心丢掉坛坛罐罐,轻装急进,中央纵队到30日晚才全部渡过湘江。担任断尾部队的红三十四师几乎全军覆没,师长陈树湘重伤被俘后自杀,被割下头颅悬首三日。到1934年12月1日,渡过湘江的红军,已从两个月前的8.6万锐减至3万余人。

    1934年12月15日,红军占领湘江以西167公里的贵州黎平县。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黎平会议,参会者有博古、李德、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毛泽东、刘少奇、陈云等。此前,在12月12日的通道会议上,李德仍然坚持北上湘西,这样正好钻进蒋介石部署的包围圈。黎平会上经过激烈争论,否定博古、李德军事路线,最终采纳毛泽东的转战贵州战略,放弃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师计划,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发展。这是中共首次脱离对共产国际的盲从,形成独立思考。会后对部队整编,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陈云任政委,叶剑英任副司令员。12月19日分左右两纵队,向黎平西北280公里的贵州遵义进军。此间张闻天、王稼祥等人倾向支持毛泽东。红军占领遵义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参加遵义会议的有博古(中共中央总书记)、李德、朱德(军委主席)、毛泽东(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周恩来(军委副主席)、王稼祥(军委副主席)、张闻天(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全国总工会委员长)、陈云(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凯丰(团中央书记)、邓发(保卫局局长)、邓小平(中共中央秘书长)、林彪(红一军团长)等人。遵义会议选举张闻天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由周恩来负责。至此,毛泽东才算进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3月4日,朱德任命毛泽东为前敌政治委员,负责前敌总指挥。但是在3月10日的鸭溪会议上,毛泽东反对进攻打鼓新场,与全场众人意见相左,会议撤销毛泽东的前敌委员职务,由彭德怀暂代。会后毛泽东连夜说服周恩来,才使军委取消进攻打鼓新场的决定。事实证明毛泽东是正确的,3月11日毛泽东复职,前后不过24小时。3月1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毛泽东提出的集中军事指挥权的建议。会议决定成立由周恩来、王稼祥、毛泽东组成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至此,毛泽东的军事决策权才得以确立。此后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采取声东击西战略,大踏步进退,在云贵川兜大圈子,用运动战调动敌人。5月初,红军在云南禄劝县皎平渡抢渡金沙江,跳出堵截包围圈,实现了遵义会议确定的渡江北上战略目标。四渡赤水之战,充分体现了毛泽东运动战思想的效力。兵道诡诈,避实击虚,深得其髓。

    1935年5月25日(伪民国24年),红一方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5月26日上午,中央作出夺取泸定桥的决定。5月28日,红一军团红四团接到命令,昼夜急行军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接火。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29日中午,红四团进行战斗动员,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3名夺桥突击队。下午四点,在轻重机枪火力掩护下,23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爬过铁索进攻东桥头。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占领了泸定城,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粉碎了国民党军南追北堵,欲借助大渡河天险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设想。

    1935年6月8日至12日下午,红一方面军一军团2师4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带领下,克服千难万险,终于从夹金山南麓的硗碛乡成功翻越夹金山(海拔4124米),与正在执行任务的红25师74团的一部,在山下的达维乡的木城沟沟口地带相遇。意外的相逢,为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两大红军主力的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1935年6-7月,两万中央红军翻越了8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垭口:夹金山、梦笔山(4470米)、亚克夏山(4850米)、昌德山(4164米)、达古山(海拔4484米)、虹桥山(4556米)、鹧鸪山(4457米)、巴朗山(5040米)。到8月下旬穿越草地后,右路中央纵队和1、3军团只剩8000人,左路5、9军团剩下约5000人,总计减员7000余人。

    1935年6月(伪民国24年),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约3万人,与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8万主力,在距四川成都西北140公里的懋功(现小金县)会师。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两河口会议,决定在懋功会师后挥师北上,集中主力攻占甘肃南部,创建川陕根据地。张国焘自恃兵强马壮,反对中共中央的北上战略,并企图争夺领导权。7月18日,中央军委任命朱德任总司令、张国焘任红军总政委、刘伯承任总参谋长。7月21日,军委又决定,组织前敌指挥部,以四方面军首长徐向前兼总指挥,陈昌浩兼政委,叶剑英任参谋长,并以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兼前敌总指挥部。8月初,红军分为左、右两路北上。右路军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直接率领下,从8月21日开始过草地,到27日才走出草地,等待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率领的左路军会合。然而张国焘却提出种种借口,不愿北上,并强令左路军南下,强攻川军刘湘部85个团20万主力组成的防线,企图打下成都,结果损失惨重。到1936年4月,红四方面军从8万锐减至4万,被迫北上与中央汇合。张国焘出任陕甘宁边区副主席。照片为1938年3月7日,毛泽东与张国焘在延安合影。1938年4月,张国焘经西安到武汉,投靠国民党,4月18日中共中央开除其党籍。【张国焘、陈昌浩均是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生。】

    1935年8月21日(伪民国24年),四川成都以北360公里的若儿盖县,红军右路军由毛泽东、周恩来、徐向前等率领,自四川毛儿盖出发,进入草地。经过7天的艰苦努力,右路军到达草地尽头的班佑地区。这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历程。红军在草地沼泽的穿越距离达174公里。当时恰逢雨季,草地变成吞噬生命的死亡地带,数以千计的战士陷在沼泽地里,再也没有站起来。由于行前缺乏足够的粮食补给,有的战士只带了3-4斤青稞麦炒面,途中仅以草根充饥。这七个昼夜是长征中最艰难的日子。活下来的红军战士,成为改变中国命运的脊梁。

延伸阅读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三十一)

    1935年(伪民国24年),从汉阳远眺武汉三镇。汉阳与武昌、汉口并称武汉三镇。清末洋务运动时期,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阳筹办了一批工业企业。1893年建成汉阳铁厂,1894年建成湖北枪炮厂(汉阳兵工厂),1898年建立湖北钢药厂。1906年武昌制麻局落成,湖北布、纱、丝、麻四局建设历时16年,耗资316万两,构成湖北地区近代纺织工业体系。此外还有湖北针钉厂、武昌制革厂、湖北毡呢厂、白沙洲造纸厂、湖北官砖厂、湖北印制局、既济水电公司等,投入资金总计1700余万两白银,职工总数达1.6万余人。到1919年,武汉产业工人达20万人,手工业者约5万人。一战后随着军阀混战和经济萎缩,武汉近代工业走向衰败。1924年汉阳铁厂停产,1931年汉阳兵工厂因水灾停产,1937年抗战爆发后,武汉几经兵火,近代工业损失殆尽。在1938年国民党丢失武汉后,国统区钢产量仅为战前的3%、电力14%、水泥5%、化学1%、棉纱1%、面粉2%。可见中国西部地区之原始。到1949年,汉阳工业产值149万元,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0.54%。

来源专题世界工业化300年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