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安:此心安处是吾乡

2018-04-03 14:22 生活·感悟 ⁄ 共 161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中国历史上,“安”字显得格外醒目:天安门,地安门,长安城……来自远古的建筑跨越千年,诉说着那份最朴素的希冀——国泰民安。岁岁平安、工作安定、生活安康,一个“安”字,承载人们心中最美好的愿望。

“安”字从宀从女,甲骨文中组成安的两个部件,上边的“宀”代表房子,远古时人们多是穴居,经常受到野兽或恶劣气候的威胁,后来学会修造房屋,才平稳安定下来。下边是个“女”,表现了一位娴静的女性跪坐于房屋之内的形象。古时,跪坐指双膝着地、上身直立,是一种礼貌客气的坐法,这样的人家,自然是“安”稳的大户。因此,《尔雅·释诂下》说:“安,定也”,安的本义是安居、安定。

从字形看,一个人的安全感似乎被寄托在房子身上。然而,在不断变化的生活中,物质带来的安全感永远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暂时的、不是永恒的。真正的安全感,不是财产数字的概念,而是不忧不惧的心理状态,不担忧现在、不畏惧将来。苏东坡曾作《定风波》词,其中吟道:“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看似是为自己被贬的好友王定国所作,实为自己一生的精神写照。他从政为官40年,经历过三次贬谪,对此,他曾作诗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被贬黄州时,苏轼在写给友人范子丰的书信中称:“临皋亭下不数十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他说黄州通过长江与家乡四川连通,因此能在其中饮食沐浴,这就足够了。既来之,则安之,这不是逆来顺受的窝囊,而是随遇而安的豁达。面对成功,安心处之;面对失败,安心处之;遭遇坎坷,安心处之——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安贫乐道,这正是人生的智慧与境界。

“安己”已是不易,古往今来,对一国之执政者来说,更必须将安民当作自己的应有之责。纵览历来国与家,往往成于安、败于乱:古有西汉初年休养生息,以安其民,最终成就“文景之治”;唐太宗体恤民情,轻徭薄赋,社会安定,成就“贞观盛世”;唐玄宗继往开来,安置百姓,重用贤臣,得天下之安稳,成就开元辉煌……古语云:“凡治以安民为本,民安则国安”,治国之“本”是安民——民安则国安,民和则国和,民心顺则事业兴。

国泰民安不仅是人民的愿望,也是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国安则无忧民,只有国力强大的国家,人民才能幸福安定。记得2015年也门撤侨时,两张小女孩的照片传遍网络:一张是在叙利亚边境难民营中,摄影师的镜头对准叙利亚小女孩时,女孩以为镜头是把枪,举起双手,表示投降,脸上写满不安与恐惧;而另一张,中国海军牵着中国小女孩登上归国军舰,小女孩一脸幸福,充满安全感……相对平安祥和的中国,世界并不太平。在中东,战火仍然在燃烧;在欧洲一些城市街头,荷枪实弹的军警随处可见,恐怖袭击的阴云笼罩人们头顶;当中国年轻人对深夜外出习以为常,在国外一些地方,“晚上别出门”已经成为无奈的安全常识。在对比中,我们更能感受到安全稳定的可贵,感受到日益强大的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两千多年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安全感是一面镜子,安定有序与动荡不安,实则是治与乱的鲜明对比。这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感,更反映着一个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高下。“当前,中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在国际刑警组织第86届全体大会上,面对来自158个国家和地区的与会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充满自信的宣示,引发了广泛共鸣。既有宏大的治理框架,也有灵敏的“神经末梢”,既有政府部门的担当,也有社会各方的参与,中国的“平安密码”,其实就是中国制度的优势、中国人民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科学高效。

有一种安全感,叫做“我是中国人”——唯有一个强大而又以人民为念的国家,才能赋予国民不可撼动的信心与底气。安定幸福的生活,是一个执政党向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一个国家给予人民的最好礼物。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